一般是用鸡和鸭的骨架、猪肉、猪脚、猪骨等,用水冲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冷水用旺火烧沸后,去掉汤面上的血沫和浮污,然后再加入葱、姜、酒等,加盖继续以中火煮到汤呈乳白色为止。这种汤鲜味和浓度均较高,能增加菜肴口味的浓厚与香蛘,一般作为煨、焖、煮等白汤菜肴的汤汁,以及烧、扒等比较讲究的菜肴调味之用。用料一般是十斤原料只能制汤十至十五斤。如果制汤过多,对汤的浓度、鲜味和色泽都有影响。
清汤
用料一般以鸡为主。汤汁澄清,口味鲜醇,用于高档菜肴中熬制菜或汤菜等。清汤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一般清汤:是将老母鸡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冷水用旺火煮到将沸时,立即改用小火长时间加热(必须维持小火,否则汤汁就浑浊),使鸡内的蛋白质、脂肪溶于汤中。老母鸡主要作煮扬之用,在鸡与汤的分量上,一般是净鸡三斤制汤五斤左右。有些地方菜也有用老鸡与猪精肉同煮的,但在分量上是以鸡为主。
2.高级清汤(顶汤):高级清汤是在一般清汤的基础上再加工加料,使汤色更澄清,味更鲜醇。其制法是用纱布将已制成的清汤加以过滤,除去渣滓,再将鸡腿肉去皮斩成茸状,加葱姜(也有不加的)、绍酒及少许清水浸出血水,投入已过滤好的冷清汤中,用旺火加热,同时用铁勺顺着固定的方向不断搅转,待汤将沸时,立即改用小火(要注意不能使汤沸滚),使汤中的渣状物与鸡茸粘结,都会浮在汤面上,用勺撇净,这就成为澄清的鲜汤,如果要求再高些,可再加入一些鸡脯肉,按上述方法再提炼一次。
有的菜系制高级清汤不是在一般清汤基础上加工加料,而是另行配制的。例如用宰净老母鸡八斤,从背部剖开成两片,洗净,连同瘦猪肉十九斤、带骨生火腿三斤、清水四十五斤,一起放入汤锅内,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汤不可大开,以成“菊花心”为度),不歇火,不加水,约熬四小时,得汤三十斤。起汤时,撇去汤面泡沫、浮油,将味精一两二钱放入盆内,盆上放洗净的竹筛一块,筛面铺上洁净白布,将汤过滤,便成高级清汤。
制汤时的注意事项
必须选用鲜味浓厚、无腥膻气味的原料
制汤所用的原料,必须鲜味浓厚。在用料方面,各地方菜也略有差别,但一般总不外是以动物性原料为主,常用的有家畜中猪的蹄膀、瘦肉、脚爪、骨头等;家禽中的鸡和鸡的骨骼等。
制汤的原料,一般均应与冷水同时下锅,且中途不宜加水,制汤所用的原料一般都是整块整只的原料,如下在沸水锅中,原料的表面骤受高温,蛋白质易于凝固,就不能大量溢到汤中,汤汁就达不到鲜醇的要求,而且水量最好一次加足,中途加水也会影响质量。
火力与时间要掌握好
奶汤一般均以旺火、中火,使汤保持沸腾状态,但需控制火力,防止焦底,产生不良气味,而使汤汁变坏:火力过小,也易使汤汁不浓,滋味不好,粘性较差。奶汤的制作过程约需两小时左右。
清汤与奶汤有不同要求,清汤的制作是先以旺火将永煮沸,水沸后即转用小火,使水保持微滚,呈翻小泡状态,直至汤汁制成为止。火力过旺,会使汤色变为乳白(类似奶汤),不易澄清;火力过小,原料内含的蛋白质等物质不易浸出,影响汤的质量。清汤的制作过程要比白杨时间长,约需四小时左右。
制汤时绝对不能先加盐
因为盐有渗透作用,易渗透进原料中去,使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汤汁不易烧浓,鲜味也就不足。
过油(油锅)
过油是将已成形的原料或将已经焯水处理的原料,在油锅里进行初步熟处理。它是菜肴烹调前的准备工作,也是烹调过程中一个常用的环节。过油对菜肴的质量关系很大,如果原料在过油时对油温、火力及加热时间等方面掌握不好,就会使原料不是老了、焦了,就是不熟、不香脆,所以过油的技术要求较高,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因此,必须经常锻炼,技术熟练才行。过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原料先进行拍粉,挂糊后过油
原料经过拍粉、挂糊后表面裹上一层粘性的粉浆,在过油时,使水分不易溢出,保持原料的鲜嫩。原料过油时,锅内油的温度应如何掌握,这个问题很重要。
原料下锅时究竟应用哪一类的油温,主要根据火力的大小,过油时间的长短,原料的性质以及下料的多少等因素来灵活掌握,一般说来,如果用旺火,原料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用温火,原料下锅时油温应高一些,如油温太高,可将锅端离火,或半离火。如果原料质老或形态较大的,下锅时油温应高一些;原料质嫩或形态较小的,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如果下料数量多,下锅时油温应高一些,原料量少,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
这些做法是互相联系的,必须灵活掌握。至于究竟应使用温油锅、热油锅或旺油锅,应根据具体原料,具体情况加以掌握。需要表面酥脆的菜肴,过油时应复炸。经过挂糊的比较大的原料,如果需要它们表面酥脆,必须在油温很高的旺油锅中炸一下才行。
菜肴需要白色的,过油时必须用猪油或清油(即未用过的植物油),火力不能太旺,油温不能太高。
不经过挂糊、拍粉的原料的过油
不经挂糊、拍粉的原料过油比较广泛,如日常供应的三鲜中的爆鱼,家常豆腐中的豆腐,五香鸡块中的豆腐干片等均属这一类。但还有一种已经过焯水处理的大型整块原料的过油,行业中称为走油。
走油的原料一般都是大型整块料,如方肉、蹄膀等。制法是先将原料在汤锅中焯水,至肉皮能用筷子戳破时,捞起略吹干水分,或用洁布揩一揩,趁热投入油锅中,盖紧锅盖,炸透后即可出锅。走油时,锅内的油量必须要多,要能够浸没原料,要用旺油锅,在油锅中冒青烟时放入,原料下锅后,火力要适当改小,防止焦而不透的情况。还要注意的是当原料放入旺油锅时,锅中热油会向锅外爆溅,极易烫伤,所以在原料下锅时,应用右手执着盛原料的漏勺,左手执锅盖,将锅盖竖直,挡住面部,然后将原料卸入锅中,并立即迅速地将锅盖盖上。这样可避免或减少发生烫伤事故。
在原料下锅时,必须将皮朝下,肉朝上,因肉皮组织紧密,韧性较强,不易炸透,皮向下能多受热,易炸透,起涨发松软作用。
原料下锅,盖紧锅盖时,锅中会发出很响亮的油爆声,也就是原料表面大分蒸发带着热油飞溅的声音,到爆声渐渐微小时,说明原料表面的水分基本上已经蒸发掉了,皮部基本上已达到涨发松软的要求了。这时,可揭开锅盖,用漏勺将原料缓缓推动,以防止肉皮粘连锅底或炸焦,直到油中泛起小泡泡时,即可取出.一般在取出后,应立即放在冷水内浸一浸,使皮层突然受冷收缩,产生皱纹。
走红(红锅)
走红又称上色,就是把原料投入各种有色调味品的锅中加热,使原料上色,一般适用于一些韧性原料,如酱肉、酱鸭、红烧鸡、红烧蹄膀、走油肉、走油蹄膀等菜肴,一般都需要经过走红的工序。
走红的方法,是把经过焯水或走油的原料,放入连续使用的红锅中(行业内称为老卤),先用旺火烧沸,随即改用小火加热,使调味品的色泽缓缓地浸入原料。在红锅中一般应放一只篾丝篮垫在锅底,原料放在篾丝篮上,以防止原料粘连锅底烧焦,放在下面的一层,肉皮应朝上,以防粘底。
红锅的汤汁是用酱油、绍酒、糖和水等,有的还要加入一些桂皮、八角等香料。红锅的汤汁应连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