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高宗乾隆(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47612200000052

第52章 武治帝王(9)

在阮惠方面,因为当时他的兄长阮岳正与南方暹罗作战,而他自己原只是广南王的一个臣僚,现在能打败清军,但旧广南王家及臣属对他并不支持,而黎朝上下又视他如仇敌,所以他若想成为安南新国王,就必须得到清朝册封认可,否则存在都是问题,因此他灵活地运用了外交手段,忍辱负重地一再向清朝恳请入贡。乾隆五十四年正月他击败清军后,即差人赍表叩关,“情愿投诚纳贡”,当时孙士毅还在署理总督,即遵旨将表文退回,不予理睬。乾隆后来又提出一些条件,如阮惠必先将俘虏的清军全部送还,缚送杀害许世亨等将领的安南官兵到中国接受处分,为死难清军立祠纪念等等。同年二月初九日,阮惠二度遣使乞降请封,又不得所请。二月二十二日,阮惠三度到关呈进表文,说明已将杀害清将之凶手查出,而俘虏送归清方的先后四次共近七百名,完全遵照清方要求办理。三月十六日福康安驰抵镇南关,当时阮惠第四次使节已至,十九日福康安接受阮惠亲侄阮光显的表文,愿为中国藩属。阮光显并请求进京觐见皇帝,并声称杀害许世亨等人之安南兵已被正法。福康安见其诚心悔罪,乃不复深究,只命令安南须建祠春秋虔祭许世亨等,另外阮惠得罪天朝,并未肉袒求降,双方又议定来年乾隆八旬万寿时,阮惠应亲自到清廷祝寿,输诚纳款。

清朝官书里一直称阮岳、阮惠等人,但是阮惠派人来乞降的表文里则自称为阮光平。后来清代中央从福康安的奏报中才弄清楚,据阮光显称:他的父亲名阮光华,兄弟四人,光华居长,二弟阮光岳即阮岳或阮文岳;三弟阮光平,即阮文惠或阮惠;四弟阮光泰,可能就是阮文吕或阮吕。因此清代官书接受安南表文后也改称阮惠为阮光平了。

乾隆皇帝早想结束这场战争,阮光平又是如此恭顺,当然允准册封他为安南新国王了。在皇帝看来,安南自唐朝以后,由曲、矫、吴、丁、李、陈、黎、莫各家相继为王,黎维祁又再弃其国,是气数已尽,上天既厌黎氏,他也不敢再坚持了。黎维祁后来被编入汉军旗,住中国,不准回安南,也解除了阮光平的忧虑。

乾隆五十五年,阮光平率团至京祝嘏,乾隆特别赐宴于热河避暑山庄,坐次排在亲王与郡王之间,也算给他光宠了。乾隆又赐给他御制诗章、冠带袍马、金玉器玩等物。阮光平后以安南缔造方殷,国事不能久旷,所以在祝寿行礼后,即请旨归国。

《清史稿》中记载此事时说:“五十五年,阮光平来朝祝厘……其实光平使其弟冒名来,光平未敢亲到也。”安南的《大南实录》也记:“初,惠既败清兵,又称为阮光平,求封于清,清帝许之,复要以为入觐,惠以其甥范公治貌类己,使之代。”阮光平不敢来中国也有可能,因为当时安南局势不稳,旧阮广南王阮福映在暹罗想恢复失土,黎维祁又有谣传要返国执政,清廷让他进京祝寿或为骗局,在如此情势之下,阮光平以替身来华也并非无稽之谈。

乾隆朝征安南之役,不少学者认为是一次错误的征伐,不过以封贡关系的宗主国来说也是应尽的责任。孙士毅兵败之后,皇帝改剿为和的决策相当高明,而且很快实现了允贡、封王,恢复两国的宗主与藩属关系,同时使商业与文化得以正常交流,中国边境得到安宁,应该可以视为是乾隆的一项成就。

十、廓尔喀之征与西藏的安定

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六月,廓尔喀军攻人西藏,皇帝得到驻藏大臣庆麟的急报后,随即颁降谕旨,调兵遣将,前往迎战。皇帝出兵的原因是廓尔喀与西藏聂拉木、济咙、宗喀这三处地方接壤,廓尔喀既然派兵来侵略西藏的这三个地方,理应派兵去堵截擒拿。

清廷为什么要管这件事呢?原来从康熙末年清军平定准噶尔侵藏势力后,改组了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贵族执政管理西藏事务。雍正年间派驻藏大臣辅助达赖喇嘛,但在驻藏大臣尚未抵达时,西藏贵族间发生争夺权力的斗争,拥护清朝中央的康济鼐被杀,反清的阿尔巴布等人又进兵攻打管理后藏政务的颇罗鼐,颇罗鼐奋勇抵抗,平定了乱事。后来清军入藏,驻藏大臣也到了拉萨,为奖赏颇罗鼐,晋封他为郡王,接替康济鼐管理西藏。由于驻藏大臣的设立,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加上颇罗鼐的“恪尽忠诚”,使西藏度过了二十多年的平安岁月。

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颇罗鼐病逝,其次子珠尔墨特那木札勒承袭郡王爵位,但这位新王想独揽治藏大权,又与达赖喇嘛发生冲突;对驻藏大臣经常冒犯,甚至进行武装攻击。珠尔墨特那木札勒不但派人杀害他在后藏管事的兄长,并暗中勾结准噶尔部为外援。清廷忍无可忍,乃密令新任驻藏大臣傅清将他“相机擒戮”,以除后患。傅清等后来于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召请珠尔墨特来议事,及时砍杀了珠尔墨特及其随从。不料他的党羽随即来围攻驻藏大臣衙门,枪炮齐发,烈焰焚楼,两位驻藏大臣傅清与拉布敦就在这场乱事中殉职。七世达赖喇嘛闻讯,召集僧倡与藏人攻击叛众,四川方面也派兵入藏,叛众闻讯乃溃散,因此清军尚未抵拉萨,乱事即已平定。

从这次事件中,清廷深感西藏贵族权力过大是乱源,于是对西藏政府进行了一项大改革:废除了西藏郡王的封授,政府由噶隆(亦称噶伦)四人管事,但“噶隆事务,不可一人专办”,噶隆也不能“于私宅办事”,不能私自补放第巴的官员,各寺院的喇嘛缺出也不能私自选派等等,都需要与达赖喇嘛、驻藏大臣请示遵行,这就是所谓的《西藏善后章程》。清政府为了有效实行以上改革,决定在西藏长期驻军一千五百人,“令提督大员弹压,三年一换”。如此一来,虽以西藏贵族为噶隆治理藏地,但噶隆权力大受限制,而驻藏大臣的权力大为提升,也可以说加强了清廷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政局也因此稳定了近四十年,直到廓尔喀入侵时才再起动乱。

廓尔喀原是尼泊尔的一个部落,位于首都加德满都西北。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部长博赤纳喇乘尼泊尔内讧,举兵征服各部,迁都加德满都,建立新王朝。廓尔喀地当印度与西藏之间的往来通道,因在西藏西南,疆土犬牙相错,故与西藏的宗教、商务关系都很密切。据当时人的叙述,博赤纳喇死后,传位其子西噶布尔达尔巴克,约在乾隆四十年左右,西噶布尔达尔巴克又传位年仅四岁的王子喇特纳巴都尔,由于年幼,由叔父巴都尔萨野摄政。幼主所住的房子俱系“西洋式房屋”,廓尔喀兵丁所有的武器多有鸟枪、藤牌、刀矛,但也有“自来火枪”,正如缅甸的情形一样,这些“自来火枪”都是来自欧洲英、法两国的新式武器。

廓尔喀进兵西藏的原因,不少清朝史书都说是六世班禅死后其兄弟争产所致,六世班禅于乾隆四十五年七月到热河觐见乾隆,但不幸于十一月初二日患天花死于北京,百日诵经之后,皇帝命班禅之兄仲巴呼图克图护送灵榇回藏。据说当时皇帝对六世班禅极为尊敬,不但在他生前造了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作为班禅的行宫,他死后又赏赐了“金银不下几十万金,此外宝冠、念珠、晶玉之钵、镂金之袈裟、瓷器、彩帛、珍珠等,不可胜计”。这笔巨额财产都被班禅之兄仲巴呼图克图所占有,而班禅的另一位兄弟沙玛尔巴是红教活佛,受长兄黄教首领排斥,“未能分润”。沙玛尔巴极为不满,乃投奔廓尔喀,唆使廓尔喀人入侵西藏。这一兄弟不和争产确是一个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却是双方在商务交往上发生了问题。

冯明珠教授从故宫档案中发现,一个当时的西藏本地人说:“闻系前藏人不用巴勒布新钱,又因彼地乏盐,常有人来藏买食,被藏民将不堪之盐售给,故此不和兴兵。”又有人说:“向来藏里与廓尔喀相好,交通贸易,一切买卖,俱用廓尔喀银钱,后来廓尔喀因新铸银钱,比旧钱成色较好,要把新钱一个当两个使用,藏内人不肯依他。又因藏内向来将食盐易换廓尔喀粳米,廓尔喀人以藏内的盐有搀杂土的,说藏人买卖不公道,所以两下不和的。”另外藏人向廓尔喀商人增收高额货物入口税,因而引起廓尔喀不满。这些商务上的纠纷,廓尔喀小王曾写信给西藏的噶隆与驻藏大臣,驻藏大臣“因不认得廓尔喀的字,就没有给他回字”。廓尔喀就因为这些原因出兵占领了后藏的聂拉木、济咙、绒辖、宗喀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