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47613600000028

第28章 史弟反目成仇(4)

杨玄感的队伍成四路纵队,头在定鼎门下,尾却不知所终。从向两侧变化的状貌分析,尾部已伸到了东门和西门。军容齐整,战旗猎猎,盔明甲亮,不像从千里之外赶来的疲惫之师。他与杨玄感虽无深交,却知此人颇有心计,用兵如神。他向来不无端地怀疑别人,但却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况且,天下不靖,民怨沸腾,欲揭竿而起者大有人在。于是,好一会他才从门楼的顶层缓步来至城垛前,先双手捧拳,向杨玄感施了一礼,并不无热情地道:“不知元帅驾到,有失远迎,还望元帅见谅。元帅西征吐谷浑,劳苦功高,今又不远千里,来到这洛阳城下,在下万分感激。只是……”

“杨守相,杨元帅先在黎阳待了一日,方才来此,怕的是军容不整,贻笑大方。”展飞发现杨朝伟不无疑心,便打断杨朝伟的话:“圣上难道没告知你吗?肯定会有旨于你的。”

杨朝伟对展飞置之不理。向杨玄感解释:“杨元帅,在下从未接到圣上你要来此驻扎的谕旨,若放你与大军进城,岂不失职吗?为社稷计,在下不得不按旨办事。请原谅。”

杨玄感倒抽了一口凉气。笑道:“杨守相忠于职守,实在让玄感佩服。不过,过分慎谨则罔,若视圣上的旨意于不顾,贻误军机,可就麻烦大了。”

“那就这样,元帅先在这东京一带扎下营帐,待在下请示过圣上再计较。”

“今圣上远在江南,等你拿到谕旨,何年何月?误了大事,你可担当不起。孙子日: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今本帅受命于君,来这东京洛阳驻扎,在情人理。你却如此待我,若引起军争,圣上岂能饶你!”

“元帅莫急,圣上已从江南回到西京长安,谕旨用不了多少时日,在下就会接到的。”

“圣上已回到长安?”杨玄感暗吃一惊。为了尽快夺取洛阳城,他只好孤注一掷了。他的军中有一仿造圣手,从西域出发前,圣手伪造了一份圣旨。圣旨仿得惟妙惟肖,令人真假难辨。他之所以一路畅行无阻,这份“圣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知杨朝伟精明心细,怕露出马脚,以故未向杨朝伟展示。现在看来,不展示是不行了。便从怀中掏出“圣旨”:“杨守相,圣旨在此,你一看就明白了。请你敞开城门,本帅派黎阳守相展飞送过去。”

既然是皇上的圣旨,就要虔诚地跪接,来不得丝毫马虎。然而,疑心愈来愈重的杨朝伟不敢大意,无论杨玄感怎样解释,他执意不开城门,要杨玄感用羽箭射上城头。

杨玄感无奈,便张弓搭箭,手指一松,羽箭不偏不斜,叭地击中了城楼左侧的雕花木柱。

杨朝伟亲手解下羽箭上的“圣旨”,跪地展看。尽管二目看得又鼓又胀,却没有看出破绽。这才放下心来,令将士放吊桥。吊桥吱咯咯叫着向护城河靠近,只差数尺就要铺在护城河上的时候,忽听有人没命地大叫:

“守相,慢放吊桥,慢放吊桥!”

杨朝伟顺声看去,只见探马沈快腿从左边没命地朝他跑来。他反应敏捷,立即意识到杨玄感有诈,即令快快拉起吊桥。吊桥手行动迅速,合力搅动辘轳,将吊桥吊起。

沈快腿松了口气,话也平和了:“启禀守相,据小人探知,杨玄感图谋造反,皇上派李渊为帅,率二十万兵马前往西域征讨。杨玄感伪造圣旨,金蝉脱壳,先赚开了黎阳城的城门,拉守相展飞入伙,又来这洛阳城下作祟。今,李渊平定了西域,正率大军向洛阳进发,不日便会赶到。”

杨朝伟怒火中烧,大步来到垛口处,向愣在城下的杨玄感吼道:“杨玄感,你好大的胆子,竟图谋不轨,若非本守相火眼金睛,险些被你骗过。不妨直告于你,李渊的二十万大军不日即到,皇上闻讯,也会调集精锐之师前来围剿于你,你的死期到了。奉劝你以社稷与百姓为重,立即收起野心,弃暗投明!”

事已至此,别无选择,只有攻城了。好在杨玄感做了两手准备,攻城器械齐备。他一声令下,将士们各就各位,叫喊着越过护城河,向城墙靠近。十几万人马同时行动,声势之大,可想而知。

杨朝伟也不甘示弱,下令将士开弓放箭,扔擂石,下滚木,务要顶住对方的进攻,一鼓作气,逼敌退却。将士们经过严格的训练,又居高临下,无不气势汹汹,奋力一拼。眼见得敌人一批批倒下,齐声叫好。

两军激战两日,杨玄感死伤人马万余,却难越雷池一步。展飞看这样打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劝杨玄感道:

“元帅,这洛阳城比伏俟城坚固数倍,杨朝伟又非等闲之人,咱取胜的可能性不大,不如兵收黎阳城,日后再作计较。况且螳螂扑蝉,黄雀在后,李渊之军离此仅百里路程,一旦杀过来,与杨朝伟前后夹攻,如何是好?”

刚从战场上督战回营的杨玄感用湿丝巾擦了把脸:“本帅何尝不知情势严重,却无良策。若退守黎阳,孤城一座,一旦李渊大军围城,大事休矣!若能拿下这洛阳城,以此城为据点,发布反隋檄文,号召天下臣民讨杨广,大行义举,定会功成名就。今杨广专横,毁先帝大业,民皆恨之,到处布满了干柴,一旦有人首举义旗,必成燎原之势。兵法云:战之死地而后生。本帅决计背水再战,若今日夜间再不取胜,撤回黎阳不迟!”

当天下午,杨玄感召开了武贲郎将以上将官参加的会议,分析了形势,布置了任务,下死令夜里拿下洛阳城。

将士们无不晓得自己的处境,前赴后继,英勇无比,但却难以爬上城头。杀至天光大亮,又以败北告终。杨玄感欲下令再战,这时,传来消息,三弟杨玄挺中箭而亡,从弟杨万硕身负重伤,武贲郎将陈棱亦伤痕累累。将士死伤惨重,疲惫之极,若继续攻城,等于飞蛾扑火。杨玄感看大势已去,只好收兵回到黎阳。也许他不该全军覆没,他前脚进入黎阳城,董理率领的西征先头部队便扑了过来,将黎阳城围了数层。

元帅没下攻城将令,董理不敢再擅自攻城,却又不甘寂寞,率赵伟、司马回车等众弟兄来到东门外,指名道姓地要杨玄感前来叙话。

杨玄感的部队元气大伤,杨玄感心情极为沮丧,又见李渊的军队围住了城池,心头如同压上了一块巨石。若坚持下去,外无救兵,城内粮草无多,等待他的将是城破人亡的结局。若降于李渊,又极不情愿。他在这两者之间煎熬,在这两者之间选择,哪里还有心思与董理叙话。

叔父杨慎劝道:“元帅这样闷闷不乐也不是个办法,就与董理那厮叙上一叙,也许能解除心头的压力。至于战与降,慢慢决定。其实我不主张投降,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不定不日就会有人举义旗起义兵。那时,咱们与之遥相呼应,杨广顾此失彼,咱们也就有出头之日了。”

“那就与他叙话,骂他几旬出出气也好。”杨玄感边与杨慎向东门走去,边道:“说实话,我不怕杨广,最怕李渊。这人数落数起,不仅福大命大造化大,且藏经史隐甲兵,身手不凡,不好对付。若他放起横来,我必毁在他的手中。”

“元帅怎的扬他贬己?若论文韬武略、诗文书翰,他李渊能与元帅相比?元帅金蝉脱壳,不过略施小计,就让他疲于奔命,就是一例。”杨慎如此恭维杨玄感,意在让玄感提起情绪,好与董理理论。

将近东门楼的时候,碰到中军将军李密。李密五十左右,中等身材,貌不惊人,却现精明干练之气。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实他很有心计,而且满腹经纶,只是不现山露水罢了。他出身于名门大族,敏而好学,一次骑牛外出,将《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被朝臣杨素发现。杨素对他很是欣赏,将他介绍给长子杨玄感。一来二去,便与杨玄感成了朋友。杨玄感任礼部尚书时,推荐他为礼部郎中。西征吐谷浑时,又推荐他为中军将军,负保卫帅部之职。他参与策划了杨玄感进兵洛阳的计划,为杨玄感迈出反隋的第一步,贡献了心力和才智。这次攻打洛阳城,他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攻城,却为保卫帅部和杨玄感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时,他向杨玄感道:

“元帅,城头不靖,寒冷异常,就不必躬亲城事了。刚才在下巡视了西门和东门,将士情绪不错,严阵以待。城外李渊的先头部队最多四万人,正在寒风中安营扎寨,无攻城迹象。”

杨玄感抬头看了一眼阴云浓重、飘舞着雪花的天空:“中军将军,随本帅到东门去一趟。”

董理早已等之不及,见杨玄感出现在城头上,骂骂咧咧地道:“杨大元帅,好大的架子哟,就不怕将本先锋给冻坏了?本先锋在这里等了半个时辰了。”

杨玄感大度地问:“董先锋,你口口声声要与玄感叙话,以何事为题?”

董理趾高气昂:“别酸不拉唧的,咱就袖筒里插棒槌,直来直去好了。今,本先锋四万人马围城,俺家元帅率领的十六万人马用不了几个时辰就会赶到,你就是有上天入地之术,也难逃出这张大网。就投降吧,本先锋在俺家元帅面前为你求情,免你一死!”

杨玄感也是堂堂七尺男儿,哪能忍得下董理的尖酸刻薄和目中无人的挑战。他向前走了几步,探下身子:“董理,你不就是刚刚从牢狱中放出来的囚徒吗?也敢用这等口气与本帅讲话。你算个什么东西?也配与本帅说这道那。杨广霸母奸妻,荒淫无道,本帅反他,上顺天理,下合民情,何罪之有?”

“你……你这贼头儿,把爷给气死了!”董理不善言辞,被杨玄感一激,竟气得团团转,嘴里只是娘长爷短的乱骂一通,却不知怎样回答杨玄感的挑战。本想在李渊赶到前,像李渊那样劝杨玄感投降,立功赎罪,却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心里真不是滋味。然而,越急越不知怎样说,说啥好,只好增大嗓门,增加骂的频率和内容。

李密嘲笑道:“董理,董先锋,你看你这副熊样,就像中了枪的野猪。在你的下属面前,脸向哪里搁?”

杨慎也道:“狗屁先锋,不过是一个无知野畜。”

“不许这样向董先锋讲话。”杨玄感指着杨慎和李密:“他俩是与你闹着玩的,你别当真,本帅可无戏言。你刚才骂本帅是贼头儿,你是不是也占过山为过王吗?不也反过大隋吗?你又是什么?那时,你反的是先帝明君,而今本帅反的是炀帝昏君,孰是孰非?谁是真正的贼头儿?杨广已被臣民唾弃,被赶下宝座是早晚的事,你与本帅共举义事方为明智之举!”

董理变主动为被动,大杀风景。正在无计可施之际,李渊率大队人马赶到。他立即来了精神,向赵伟道:“我话头儿不济,方才让玄感老儿弄成这个样儿。元帅足智多谋,话头儿也赶得上,快请元帅前来与他理论!”

李渊离黎阳城十余里路程时,探马报说董理在与杨玄感理论。他怕董理把事情搞糟,又想借此机会,向杨玄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便让宇文述统帅队伍,只带几个亲兵,打马而来。

“元帅来了,元帅来了!”不知谁高喊:“快让开,快让开,让元帅与那厮理论!”

话音未落,李渊来到董理站立之处。他没有急于与杨玄感对话,问清了情况后,方才向杨玄感深施一礼:“杨元帅,李渊来迟一步,让元帅受气了。我这个先锋人品不错,就是粗了点,说话不中听,还望元帅谅解。”

李渊大兵压境,杨玄感戏弄董理产生的快感一扫而光。他令李密传下令去,增加城头上的兵力,凡能上阵的全部上阵,以防李渊攻城。杨慎劝他离开城头,他执意不肯,非要与李渊论个你高我低不可。听到李渊喊话,他也深施一礼:“听说元帅平定了西域,完成了玄感未完成的事业,可喜可贺。玄感无能啊!”

李渊言道:“作为国家重臣,匡扶社稷为己任,元帅为聪明之人,怎能起兵反隋?”

二人一开始便奠定了一个真正的对话基础,无不彬彬有礼,用语恰当,以理服人,双方的将士都听呆了。

“当今圣上恣意妄为,天下共愤,玄感不无拯救社稷、黎民之想。可想归顺,却未付诸行动。不想酒后失言,圣上不问青红皂白,羁押老父,派你率兵伐我,玄感走投无路,只好东躲西藏,但也未正式宣言反隋。”

“元帅,渊理解你的苦衷。既然未正式宣言造反,何不就此打住?渊保你平安无事。”

“圣上性多诡诈,生性多疑,法令滋蔓,为戮者不知其罪,识我已有反言、反行,玄感就是就此打住,也难逃性命。玄感死不足惜,将士、老父、老母及其家人为玄感拖累,亦会夺命、下狱,与其如此,不如以死相拼!”

“元帅一向大度,今日怎的如此狭隘?只要元帅不再造反,渊愿以死求圣上高抬贵手。”

“哈哈,有这么简单吗?李渊兄,怕是那时你若救我,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自杨广为帝以来,你不是被其贬为庶民,软禁府中过吗?若非你家老母,你还能活到今天吗?不是玄感想反,实在是被圣上,不,被杨广气坏了。文帝在时,国家一统,国富民强,那时,圣上就是让我反,我也不反。”

“这……渊出征西域前,杨素杨老大人,你的严父,让渊捎给你书信一封,请过目。杨大人为元帅所累,痛心疾首,眼含热泪,写下这封信。说是元帅见到他的信后,就会明心境,去异心,弃暗投明的。”不待杨玄感回话,李渊便将书札绑于箭标之上,射向城头。杨玄感右手陡伸,一把抓住,赢得一片喝彩之声。

看过书札,杨玄感涕泪交加,言道:“老父劳累半生,不想却遭此大难,玄感于心不忍。札上所书,皆非虚言,句句动我心弦。李元帅,为了老父及全家人的性命,玄感愿归顺朝廷。不过,元帅要答应我两个条件。这一,求圣上下旨,放出老父,官复原职,赦我的属下无罪。至于我,不求赦罪,只求速死。这二,待圣旨到我手里后,再开门投诚。不知元帅是否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