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科良方
47659800000013

第13章 妇科生殖系统炎症方(12)

【方剂来源】彭景星.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附件炎30例.湖北中医杂志,1987,(5):14.

(五)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方

下述所选介之方剂,以治疗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为主,对慢性子宫肌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等亦可视情选用之,同样具有较好疗效。现选介妇炎康蜜丸等经验方共4首。

1.妇炎康蜜丸

【药物组成】①基本方:当归、丹参、芡实、土茯苓各25g,赤芍、玄胡、川楝子、三棱、莪术各15g,香附10g,山药30g。

②妇炎康Ⅰ号:基本方加黄柏、苦参各15g。

③妇炎康Ⅰ号:基本方加茴香、炮姜各10g。

【治疗方法】以上各药按比例配方制成蜜丸,每丸10g,每日3次口服,每次1丸,1个月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进行妇科检查判定疗效。对湿热郁结型用妇炎康Ⅰ号;对寒凝气滞型用妇炎康Ⅰ号。

【功效主治】妇炎康能活血化瘀,消坚散结,祛瘀止痛,清热解毒。主治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慢性附件炎等。

【临床运用】共观察446例,经妇炎康治疗,临床痊愈247例,其中怀孕者10例,占53例不孕症者的18.9%,好转176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94.9%。第1、第2、第3疗程痊愈率分别为13.8%、41.9%、44.3%。第1疗程与第2、3疗程之间差异显着(P<0.05)。而且以疼痛症状的改善较为明显而迅速。

【经验体会】验方妇炎康经实验研究,结果提示:妇炎康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强,抗渗出和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等作用。本方选用具有多种功能的中药复方制剂,故能缓解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腰痛、腹痛、白带增多等症状。

【方剂来源】李华,等.妇炎康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4):222.

2.清热化瘀消癓汤

【药物组成】丹参、赤芍各30g,当归20g,五灵脂、丹皮、酒制大黄各12g,香附、延胡索、泽兰各15g,莪术10g。

加减变化:湿热瘀结型加龙胆草12g,薏苡仁30g,黄柏12g,苦参15g;寒凝血瘀型的加肉桂6~10g,茴香8g,续断2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慢性附件炎及子宫肌炎)。

【临床运用】本组23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经化瘀消癓汤治疗后,结果痊愈52例,占29%;显效146例,占61.3%;好转32例,点13.4%;无效8例,占3.3%。总有效率96.7%。病程在5年以内162例,有效者160例,占98.7%;5年以上者76例,有效70例,占92.1%。治疗后包块缩小及消失124例。获效者服药最少2剂,最多30剂。

【经验体会】慢性盆腔炎是由于妇女经期,产期及各种妇科手术等,因体虚外邪乘虚入里侵,寒热之邪入里,蕴结成毒,与血相搏结入下焦而造成本病,又加治疗不及时,拖延病程而成为慢性盆腔炎。根据“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理,故用活血化瘀之法,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使气血活则瘀阻去,经脉通而痛自止。根据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通透性,增加血流量,促进微循环,在局部血流增加的基础上促使包块消散等作用,用化瘀消瘢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较满意疗效。方中以丹参,赤芍为主,用量较大,其作用为活血化瘀消癓止痛,配以莪术、五灵脂、当归、丹皮、泽兰、酒制大黄,更增其祛瘀行气之功效。香附为气分之血药,具有行气止痛之功。根据药理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抗感染作用,可促使炎症的吸收和消散。

【方剂来源】陈华玲,等.化瘀消瘢汤治疗慢性盆腔炎238例.山东中医杂志,1992,(4):19.

3.加减少腹逐瘀汤

【药物组成】小茴香(炒)、干姜(炒)、元胡、肉桂各3g,没药(炒)、川芎、赤芍、五灵脂(炒)各6g,当归、蒲黄(生)各9g。

加减变化:胸痛、乳房胀痛者加郁金、川楝;少腹胀甚或冷痛者加香附、乌药;腰酸、腰软乏力者加川断、寄生;身倦乏力,短气者去灵脂、川芎,加党参、黄芪;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或四肢不温,便溏,面目虚浮者去灵脂,当归少用或不用,重用干姜、肉桂,加苍术、白术、茯苓、苡仁等;少腹胀满硬痛,按之有块者,可酌加三棱、莪术等,若见崩漏量多有块,或淋漓不畅,腹胀甚者,可加用三七。

【治疗方法】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15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逢月经期停用。

【功效主治】本方功可温经活血,主治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慢性附件炎及子宫肌炎等。

【临床运用】本组118例慢性盆腔炎,经服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3个疗程后,近期痊愈33例,显效51例,好转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9%。本方缓解止痛效果显着,大部分病例经服用1个疗程后,下腹部疼痛、腰痛明显好转。其中30例治疗前有单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有炎性包块,治疗后消失。19例炎性包块者,治疗后4例完全消失,15例明显缩小。继发性不孕15例,治疗后6例怀孕。月经紊乱72例,治疗后40例恢复正常。5例血清转氨酶偏高者,治疗后恢复正常。且治疗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说明少腹逐瘀汤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经验体会】慢性盆腔炎以宫寒血瘀型为多见,服用少腹逐瘀汤后,大部分病例除临床症状改善外,部分病例血白细胞数,肝功能异常者恢复正常,说明本方药物具有调动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宫寒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值均较正常人增大,说明这类病人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程度、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的升高,可能是造成病变局部缺血,结缔组织增生,使患者附件增厚,压痛,以及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压痛的因素之一。服用少腹逐瘀汤后,能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说明本方具有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从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及血液的理化性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性病灶的消退及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

【方剂来源】黄承才.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118例.山东中医杂志,1989,(1):12.

4.加减桂枝茯苓方

【药物组成】①桂枝茯苓汤:茯苓、白芍各12g,桃仁7.5g,丹皮、当归、制香附各9g,玄胡、桂枝各6g。

③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芍各等量。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

【治疗方法】汤剂,以水两碗半煎成大半碗,空腹温服,渣再煎服。服药后休息半小时。丸剂每日服2次,每次1丸,开水送服。

【功效主治】本方敛阴镇痛,逐瘀生新,活血理气止痛。主治慢性盆腔炎(结缔组织炎、慢性附件炎、子宫肌炎等)。

【临床运用】以本方治疗50例盆腔炎,痊愈39例,占78%。如一妇人产后9年未复孕,月经来潮时下腹疼痛。妇检子宫正常,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经服桂枝茯苓汤15剂,月经来潮已无疼痛,第3次月经来潮后已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