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别把你的婚姻搞砸了
47662300000024

第24章 养育儿女有方法(1)

81. 淘气的孩子也可爱

场景再现

在爸爸眼里,小伟是一个特别淘气的孩子,一点都不让人省心。小伟会把爸爸的自行车气给放了,然后用嘴去吹气;爸爸给买的玩具,没玩上两天便被拆掉七零八落的,然后又哭着让爸爸给重新装好。还有,小伟特别能提问,提问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些问题连爸爸也解释不清。爸爸不明白,小伟的小脑袋瓜子里究竟装了些什么。

有一次,小伟在电视上看到一些男女主人公接吻的镜头,问爸爸是怎么回事。这次爸爸生气了,狠狠地打了小伟的屁股。

爸爸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的小孩都挺乖,小伟却这么淘气。

深度诠释

如果一个孩子机灵又淘气,当他是别人家的孩子时很多家长都会夸他可爱有趣,当他是自己家的孩子时很多家长就会觉得头痛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表面上看起来,淘气的孩子有一身的缺点和毛病。但是,“淘气”真的就一无是处吗?淘气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强,好奇心强是一种非常值得利用的教育资源。例如,孩子喜欢拆装玩具,喜欢问为什么,家长可以借此机会教给孩子知识,帮助孩子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蒙台梭利在谈到儿童为什么总是破坏玩具时指出,“这是因为他想知道这件东西的构造。”“他是在寻找玩具里边是否有有趣的东西,因为从外观上玩具没有一点使他感兴趣的地方。”孩子想弄明白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能换成别的样子。这种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背后隐藏着一种创造力。

发明了汽车的美国著名企业家福特小的时候是村里公认的淘气鬼。他的父亲只要一见到福特回家,便立即把手表藏起来。因为那些华丽昂贵的怀表经常被福特拆得七零八落。

福特经常偷偷溜到底特律镇上,把脸贴在钟表店的玻璃窗上,看店里的师傅拿小钳子修理手表。他有时入了迷,以至忘了时间,天黑时才匆匆跑回家。当福特和修表师傅熟悉之后,修表师傅有时还把不能用的手表送给他。这时,福特便会在房间里整晚地分解组合,直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福特的母亲对他的好奇心非常关心和支持,他非常感谢母亲。晚年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她给了我勇气,教我忍耐和自律,这是我克敌制胜的法宝。”可以说,正是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使福特的心灵世界充满了丰富的联想。淘气的福特后来发明了汽车,并创办了世界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

让我们再来看看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是怎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的。陈景润有一个独生儿子名叫陈由伟。一天,年幼的陈由伟独自在家玩耍。他对一个精致的玩具小汽车特别感兴趣,想拆开来看个究竟。可是拆开容易,要想再装好可就难了,眼看着一个几十元的玩具就这样报废了,由伟心想这下可闯祸了。果然,母亲发现后,非常生气地说:“这可是爸爸买给你的生日礼物,刚买没几天,你就把它弄坏了,看爸爸怎么批评你。”

晚上,小由伟一直惴惴不安地等待着爸爸的批评。可出乎意料的是,陈景润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非常和蔼地笑着说:“由伟,爸爸陪你一起把玩具装好,好不好?”就这样,陈景润破例放下手中的数学研究,和儿子一起捣鼓起玩具来,同时给由伟讲解玩具的构造。经过一个晚上的努力,父子俩终于成功地将玩具恢复了原状。

事后,陈景润对妻子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看了这个例子,我们可能都会称赞陈景润的教育方法:与孩子一起装玩具,既保护了由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在拆装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到了玩具的内部构造。同时通过为孩子装玩具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他,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负责,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法益处多多,值得各位父母学习。

古代就有人说过:“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家长如果处处限制孩子的好奇心,束缚孩子的行为,将不利于孩子形成自信、勇敢、探新的性格。

迷津指点

给他们创造机会去学习、探索周围的世界。例如,购置一些专门用于拆装和组拼的玩具让孩子玩。家长也可适当地参与进来,与孩子一起玩。

购买合适的儿童读物、音像制品,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家长也可陪同孩子一起有计划地学习。

多表扬,少批评,更不必为孩子的调皮大动干戈。

智慧金言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珍妮·艾里姆【美国】

82. 吝啬对孩子的赞美

场景再现

一直以来,苏威的数学成绩都不是很好,每次考试只能有60多分。上初二后,苏威在数学上下了很多功夫,暗暗发誓在期中考试时一定要考出好成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中考试中,苏威考出了90分的好成绩。苏威特别高兴,放学后便兴奋地把成绩单拿给爸爸看,大声地喊着:“爸爸,我考了90分了!我考了90分。”

爸爸拿过成绩单后,并没有显出特别高兴的表情来,只是问:“你的同学他们考得怎么样?”

苏威回答说:“啊?我们班一共有3个100分的,90分以上的有6个。”

“那你得意什么呀,你才考90分,算什么呀?”

爸爸的话让苏威立刻失去了兴奋的感觉,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闷闷不乐,他不明白自己通过努力取得了好成绩,爸爸为什么不高兴呢?

深度诠释

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在从事某一项任务的时候,如果能够及时得到积极的、正面的反馈,能够不断体验到成功,个体就会有更大的动力。相反,如果个体的表现得不到反馈,或者只是消极反馈,没有任何成功的体验,那么个体就会逐渐失去动力。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如果你的孩子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如果得不到肯定,孩子就会有一种绝望和无力的感觉,他就会丧失取得成功的信心,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所以,孩子需要各位家长及时地、不断地鼓励和肯定,才会有继续进取的热情和信心。

想想看,为什么总要关注孩子的名次呢?总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呢?父母更应该关注孩子所取得的进步,更应该让孩子的现在和过去比较,只要孩子努力了,他就有收获,就比他过去有进步,这就值得表扬。

迷津指点

爸爸要珍惜孩子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有时甚至不妨夸张一些地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到您是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为他自豪。

挖掘出值得表扬的优点予以肯定,然后再就事论事地指出问题。这种积极而客观的态度不仅不会打击孩子,反而会让孩子感受到支持和充满信心。

智慧金言

赞赏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

——杰斯莱尔【美国】

83. 尊重爱人对孩子的教育

场景再现

小刚8岁了。有一次,在看电视时,电视里的演员说了一句脏话,小刚也学着说。妈妈听见了,批评小刚,可小刚就是不听。妈妈生气地说:“你还说的话,小心我打你屁股!”

小刚急忙跑到他爸身边,叫嚷着:“爸爸,妈妈要打我,快帮忙!”

爸爸便劝妈妈:“这么点小事,算了算了。”

这样几次以后,小刚总是和妈妈作对,并且总以爸爸为挡箭牌。

深度诠释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对待子女的态度不一样,一方严厉一方放纵,会给孩子带来负面作用。不仅助长了儿子的错误倾向,还会有损于严厉的一方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所以理想的教育环境是父母双方齐心合力,相互配合,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

父母在教育方式上有分歧,这很正常,关键是父母双方应处理好这个矛盾。父亲如果不同意母亲的教育方式,可以和母亲私下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而决不应在一方实施管教的时候,插入其中进行干涉。

迷津指点

丈夫要在教育理念上与妻子达成共识:一方管教孩子的同时,另一方不要庇护。当然,这不是说当儿子向你求援时,不予理睬。这时,你可以帮儿子分析一下为什么妈妈要打他,是不是儿子有错不改,怎样就能避免挨打。你可以告诉儿子“把这个错误改下,妈妈就不会打你了”。这样,儿子没有了救星,无隙可乘,就可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智慧金言

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怎样一种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争当那种人。

——西格莉夫人【美国】

84. 别在孩子面前吵架

场景再现

小艳曾经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都很疼爱她,把她视作掌中之宝。可是,到小艳上初二时,家里失去了往日的和睦。原来,爸爸被单位辞退了,一直都没找到工作,脾气也越来越坏。虽然爸爸还是很疼小艳,但是经常对妈妈发火。每次爸爸发火的时候,小艳都很害怕,甚至觉得世界末日来临了。

看到爸爸发火的次数越来越多,小艳很害怕自己的爸爸妈妈会分开,她很希望爸爸能够和妈妈相亲相爱地生活。小艳整天都为此心神不安,上课也没心思听讲,放学以后不愿意回家,晚上有时还会做恶梦。

深度诠释

家不仅是孩子的生活依赖,更是孩子的情感寄托。经常面对家庭“战火”的孩子,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出现焦虑、多疑等症状,而且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易对婚姻产生恐惧感。有研究表明,父母感情不和或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患精神疾病等家庭生活事件是造成青少年抑郁的主要原因。因此,父母如果存在激烈的冲突、矛盾,也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以避免这种家庭阴影笼罩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还有一些愚蠢的家长,甚至想要将孩子带入争端以建立统一战线,这是很严重的错误。这种行为只能说明自己理亏,孩子也会察觉到这一点并常常要站在另一方那里。由于孩子想在家庭矛盾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他们经常会自己参加到父母的争端中。但这并不是他们的责任,而且他们也无力承担起这个责任。他们这种做法不应该得到父母们诸如“一边玩儿去!”之类的呵斥,这会使他们感到更加恐惧。

迷津指点

学习一些情绪控制方法,如深呼吸法、转移注意力法等,或者使用出气工具,以此来减少发脾气的次数。而且,这种努力应该让孩子知道,让她知道爸爸很爱她和妈妈。

如果孩子主动参加到父母的争端中,不应呵斥他。最好的做法是对孩子说:“好孩子,我们知道你想让我们和解。请相信,我们自己会处理好的。”

如果夫妻之间实在无法结束争吵,最理智的做法是安静的分手。很多人都会说“为了孩子才不离婚的”,其实无休止的争吵更加让他对家庭失去信心。你们安静的分手对孩子来说不是更好。

智慧金言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

——爱德华【美国】

85. 不要滥用金钱奖励

场景再现

李可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相信金钱的力量。对孩子的教育,他也用上了金钱奖励。他对儿子的学习制定了奖励制度,规定了各科成绩考到多少分以上可以获得多少数额的奖金,参加哪些竞赛取得好成绩也可以得到奖励。

这种方法一开始还真的管用,儿子有一段时间表现得特别有学习热情,学习成绩也有较大的提高。可就在李可暗暗得意的时候,儿子却对学习失去兴趣。即使李可增加奖赏的力度,儿子也不为所动。看着儿子一天天的不好好学习,李可心急如焚。

深度诠释

很多人夸大了金钱的力量,认为没有钱办不成的事。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也用上了金钱激励。从短期来看,这种激励或许是有用的,但是,物质奖励不可以滥用。

学习是一件长期的任务,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对学习感兴趣,仅仅依靠物质奖励,很难长期奏效。一旦物质奖励对孩子失去吸引力,孩子就不会再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了。而且,以金钱为动力,很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本能的厌恶,仅仅作为一个获得金钱的手段,这是很危险的。

在任何时候,内在动机要比外在动机更重要,因为内在动机更持久稳定,而且也更强烈。

迷津指点

物质奖赏可以偶一为之,不可滥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内在兴趣。父母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让孩子发现各门学科知识的意义。孩子也会从实际应用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发现孩子的天赋,把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孩子自然会有了学习的动力。

在家中营造一种学习的气氛,全家人都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孩子自然而然地也会受到感染。

智慧金言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86. 对孩子的问题有兴趣

场景再现

上小学一年级的吴威在看少儿电视节目,爸爸在一边玩电脑。吴威看着节目突然有了不明白的地方,问爸爸:“爸爸,天空为什么有时会下雨呢?”爸爸想了想,说:“那是因为天气变化的原因。”吴威还是不太理解,又问“那为什么不下玩具呀,爸爸?”爸爸有些不耐烦了,“你怎么这么多问题啊?有些东西说了你现在也不明白,还是自己看吧。爸爸正忙着呢!”

吴威失望地转过头去,独自看电视。

深度诠释

经常可以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不会什么事都跟家长说。家长们认为自己对孩子非常关心,可是总觉得孩子和自己有距离。其实,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和家长交流的,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缺乏亲子沟通技巧,使孩子丧失了与家长沟通的热情。

想想看,是不是经常有孩子向你提问,而你表现得很不耐烦的时候。你的冷淡会伤害孩子,他觉得父母不关心他的想法,不喜欢听他说的内容,于是在他再有什么想法和问题时,他就不愿和你说,因为说了你也没兴趣,何必再来惹你心烦呢。

喜欢提问的孩子往往有极强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孩子总是问这问那,经常许多问题问得父母哑口无言。或许我们觉得孩子的问题过于幼稚,觉得没有必要回答,可是父母的任何一种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你拒绝回答问题,可以让你得到片刻的安静,可是却在不知不觉中压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来如果在学习中再遇到什么问题时他们可能就会选择沉默,这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西方的著名教育家塞德尔兹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就从不嫌麻烦,总是认认真真地回答。一天,塞德尔兹在与朋友聊天时,儿子手里拿着一本达尔文进化论的少儿读本走了进来。

“爸爸,进化论中说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是对的吗?”儿子问道。

“我不知道是否完全对。但达尔文的理论是有道理的。”

“可是既然人是由猴子变的,那么为什么现在人还是人,猴子还是猴子?”儿子追问。

“你没有看见书是这样写的吗?猴子之中的一群进化成了人类,而另一群却没有得到进化,所以它们仍然是猴子。”塞德尔兹说道。

“这恐怕有问题,”儿子怀疑地说。

“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