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47664100000002

第2章 易经概论(1)

§§§第一章周易起源和传承

1.周易的创始者——伏羲

《世经》言:“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因此,伏羲被尊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有着十分显赫的地位,并且长久以来,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膜拜。

伏羲的名号,古籍中有许多写法,除“伏羲”之外,还有“伏戏”、“伏牺”、“包牺”、“宓犠”、“炮牺”、“庖牺”、“虑羲”等,而《史记》中则称之为“伏戏”。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有关他的传说,充满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生活在华胥水边,因好奇踩了雷神的大脚印而怀了伏羲。12年后,在仇夷生下伏羲。伏羲蛇身人面,目光深沉而睿智,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由于,伏羲是神和女人交合后所生的神人,所以,他天生就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能力。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建木,大皞爰过。”而这里所说的“建木”,其实,就是众神用来登天用的专属品,而“大皞爰过”的意思就是说,人类的始祖伏羲,也能像神一样,攀缘建木、上下往返于天地与神人之间。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伏羲在古代先民们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

伏羲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而卓著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制了——八卦。据《易经·系辞》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那么,伏羲创造八卦又经历了哪些曲折的过程呢?

传说,伏羲是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经常独自一人坐在水边,思考天上为什么会长云彩、为什么会下雨、下雪、打雷、打闪,地上为什么会刮大风、起大雾……然而,他思索了很久,也得不出答案。后来,有一天,他在蔡河捕鱼时,逮住一只白龟。于是,伏羲就把它带回去,悉心喂养,并且每天都把它拿在手掌中仔细把玩。这一天,他还是像往常一样,把白龟放在地上,看着它笨拙的向前爬行。可是,就在这时,伏羲忽然发现,白龟盖上有花纹,于是,便折一根草秆儿,在地上照着白龟盖上的花纹画。他用一整根草杆儿当阳,一断道儿当阴,就这样,不自觉的想着画着、画着想着,竟不知不觉的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了。当他回首看到自己所画的这些符号时,突然,顿开茅塞,曾经的疑惑,一下子变得明朗了起来。

从此,伏羲便整日研习八卦。一日,他正在八卦台推算八卦时,掐指一算,得知西方将有黄龙作祟,于是,他便拿起青龙拐杖,说声“变”,青龙拐杖变成了一条青龙。伏羲骑着它来了西边。黄龙见到青龙,扑上前撕咬。两条龙打了个天昏地暗,渐渐的,青龙体力不支,就在要败下阵来的时候,伏羲吐了口吐沫在青龙身上画了个八卦。顿时,青龙精神抖擞,又和黄龙混战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将黄龙打倒。

伏羲为了防止黄龙再出来祸害人间,在黄龙身上画了一个八卦,将黄龙变成一座山,将青龙变成一座大青石,压在山顶。从此黄龙再也没有出来过。而伏羲以“—”表示阳,以“--”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符号,却长久地流传了下来。

当然,这只是一个赋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但是,事实证明,伏羲八卦的产生,确是与龙马献图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正如《汉书·孔安国传》记载:“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伏羲创八卦究竟和周易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呢?

我们可以这么说,伏羲八卦是周易的源头,同时也为周易的产生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周易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淬炼。众所周知,早在周易之前,易学中还存在有“连山”、“归藏”这两部易学典籍。而所谓的“连山”指的就是夏朝的易学;“归藏”指的就是商朝的易学。而周易则是在“连山”、“归藏”的基础上,经过了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得出的。所以,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伏羲八卦,那么就不可能有周易的诞生。这种血脉相连的关系,是永远都无法割舍的。

毋庸置疑,伏羲是一位大智慧的圣人,他把宇宙间难以解释的万事万法,统统装进了自己所营造的八卦空间之中去了,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大自然的本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古往今来,对伏羲以及伏羲画八卦的传说,存有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司马迁曾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明确的记载道:“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可见,伏羲画八卦的观点早已是深入人心了。其实,我们可以退一步说,无论伏羲是否真有其人,但是,这流传了上千年的八卦,却真真实实的存在过,并且还将永远的存在下去。

2.周易的变革者——周文王

周文王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姓姬,名昌。生于公元前1148年。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他在位之时,严格遵循先祖后稷、公刘和父亲公季的遗训,切实推行爱护人民、尊敬老者、保护儿童、广招四方贤人的政策。几年工夫,不仅使得本国人民安居乐业、对西伯姬昌十分爱戴,周边的诸侯国也纷纷表示愿意归附。

公元前1064甲,商朝天子帝乙去世,帝辛(商纣王)即位。商纣王登基之后,便开始日益腐败起来。他贪图酒色后,性格也变得极端专横残暴起来。

商纣王听说九侯的女儿长得漂亮,便娶了过来。但是由于这位女子不喜欢他的荒淫,纣王便在盛怒下将她杀死,还把她的父亲九侯剁成了肉酱。鄂侯知道这件事后,就向纣王劝谏。结果纣王不但不听,还把鄂侯也杀死了,并将鄂侯的肉做成肉脯。

姬昌听到这些事情后,不由得感慨。崇侯虎得知姬昌感慨这件事,便对纣王说,姬昌在国内积德行善,广施仁政,现在又流露出不满的情绪,想必他一定包藏祸心,说不定还会夺取殷商的天下;于是纣王便把姬昌抓来,囚禁在了羑里。

据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文王拘而演八卦”的记载可知,周文王就是在“羑里”这个地方,成功的推演出了著名的后天八卦——周易。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的是,周文王身陷囹圄之中,为什么要推演八卦,以及他的八卦较之于前人又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占卜是殷商时朝的主流,他们无论大事小情,几乎都要占卜吉凶,殷纣王更是无日不卜,无事不占。正所谓,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也正因为如此,才助长了殷商时期的占卜风气。

其次,周文王被拘羑里,可以说,完全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那么,他要想了解天下大事;获悉家人的情况,唯一的方法就是推演八卦。而周文王是皇帝之后,其祖辈都深谙易理,所以,文王对八卦也是极为熟悉的,这也为他能够发展和完善伏羲八卦提供有利条件。

最后,周文王仔细研究祖辈传下来的八卦,感到无论是天象还是地理,以及社会组织形态都跟从前的八卦有些不适应了。天上的日月星辰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地理环境也与从前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也与上古时代不一样了,并且人们的生存方式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皇帝时期,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较低,一般只能顺应天时地利去逃避凶灾;人们过着平等自由的生活,并且以女性作为社会的主体,也就是所谓的母系是社会。而黄帝之后,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提高,人类已经成为世界的主人,人们可以通过对世界的改造而获得吉祥;人们不再自由平等,而是存在着阶级,人们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才能安定。于是,改造和完善伏羲八卦已是大势所趋。

周文王推演的八卦,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占卜工具不同

殷商时期主要用龟甲或牛肩胛骨作为占卜的工具。这一点,从河南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中,可以得到证实。然而,周文王被拘羑里,几乎是无法得到那么多龟壳,所以无法用龟卜的方式占卜了(即用火在龟壳上灼出裂纹以判断吉凶)。但是,他所在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茂盛的草——蓍草,于是,文王便以蓍草取代甲骨进行占卜。据《博物志》记载:“蓍干岁而三百茎,故知吉凶。”由此可见,用蓍草进行占卜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于是,从周朝开始,蓍草便逐渐的被很多占卜家所青睐了。另外,周文王还是第一个使八卦脱离了圭表制约的人。当时,他身陷囹圄,他要想在监狱里建一个圭表或者观象台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同时殷纣王肯定也不会同意。而作为一方诸侯首领的文王手里拿着一些草棍算算八卦,殷纣王是绝不会横加干涉的。所以,这也促使着蓍草成为主要的占卜工具。

第二、具备了卦辞

伏羲八卦仅是用乾、坤、震、兑、离、坎、艮、巽这八个卦象,代表天地风雷等宇宙自然现象。但是,每一卦中并没有相匹配的卦辞。周文王则根据每一卦的卦象及天于地支的五行生克关系,写出了判断吉凶的卦辞。这对于伏羲八卦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然而,唯一的不足,就是文王八卦中,没有相应的爻辞,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其占卜的准确性。

第三、重新排列卦序

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八八六十四卦,并对这些卦予以了重新的排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天八卦”。也许,现在当我们看到八卦太极图时,并不觉得新奇,但是在当时文王确定八卦方位圆图时,却是花费一番苦工的。这首先需要参考河图与洛书,估计文王应该是熟记河图洛书的,所以他才能参照河图洛书创造后天八卦。河图与洛书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的,因为收藏有河图洛书的人是不会轻易传与别人的。比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没有见过河图洛书,所以尽管他也想更深一步研究八卦,却也只能发出“河不出图,洛不出书”的慨叹。要想根据河图洛书的理论,排列出包含天于、地支、阴阳、五行及人伦理论,且又不与先天八卦相矛盾的后天八卦方位圆图,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皇天不负苦心人,也许是文王的真诚感动了上苍,他终于成功地研究出了后天八卦方位圆图:这个圆图为易学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成为后世八卦预测的重要依据。

第四、更为准确

周文王在推演八卦的时候就发现,伏羲八卦在占卜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准确的现象。于是,他便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充分融合了阴阳、五行、甲子、天文地理及历法等知识,从而提高了占卜的准确性。也许,有些读者会问,文王八卦不是没有爻辞吗?那么,又如何能够保证占卜的准确性呢?原来,文王在改造伏羲八卦的时候,不仅融入了许多新的科学知识,同时重新排列了六十四卦的次序,这样八卦以纳甲,再配以天干地支及六神,然后通过生克关系及旺相休囚死推理,因此,便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占卜的准确。例如,周文王被释放之后,便占卜到西岐将遇到贤良之才,果不其然,他在渭水河畔就遇到了直钩钓鱼的姜太公。此外,汉初的京房、宋代的邵雍和明朝的刘伯温,他们在占卜预测时,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文王这种没有爻辞的八卦法。

第五、更加适合当时的制度人伦

周文王像伏羲当年那样,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研究八卦时发现,伏羲时代人们生存最大的障碍是自然界,所以伏羲八卦主要以天地间的阴消阳长的规律预测吉凶;而现在人们生存最大的障碍却是人,所以文王以人伦道德作为八卦的基础理论。

当然,周文王的八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由于他所写的卦辞极其艰苦、晦涩难懂,且多危辞、隐语,所以这对后人正确理解周易,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然而,正所谓,瑕不掩瑜,周易的伟大光辉,仍是如同日月,光焰万丈。

3.周易的修订者——孔子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音hé),母亲为颜徵在。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终生奋斗目标就是恢复礼乐制度。但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诸侯征伐的动荡岁月,决定战争胜负的标准,就是综合实力。换句话说也就是谁的武力强盛,谁就是战争的主宰,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取利益。所以,孔子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礼乐制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了。

孔子曾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由此可见,孔子是把树立道德仁义,作为自己最高的奋斗目标。但是,当他清醒地知道自己的首要目标无法实现时,于是就退而求其次,渴望能够建功立业了。据《孔子家语》和《史记》记载,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后又升任大司寇;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孔子执政仅三个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好形势。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从而,侵害了三桓的根本利益。于是,季桓子等人便竭力讨好鲁定公,使之疏远孔子。第二年,齐国向鲁定公献80名美女,24辆四匹马拉着的华丽马车。季桓子怂恿鲁定公接受齐国的馈赠,于是,君臣沉湎于声色,数日不理朝政;接着,鲁国举行郊祭,季桓子又不分祭肉给孔子。按照当时的礼仪,分不到祭肉就预示着得不到重视。于是,孔子只得被迫离开鲁国。过上了“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的困顿生活。直到68岁时,孔子才在弟子子冉的帮助下重返鲁国。

但是,此时的孔子早已对政治仕途灰心丧气了。于是,他便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一边广收门徒,传播儒学思想;一边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据说,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终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纵观孔子对中国文化上的巨大贡献,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巨人。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不仅成为后世封建帝王的统治思想,而且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值得一提的是,儒家思想能够占据封建统治思想的地位长达两千多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