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47664100000040

第40章 易经六十四卦(30)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字词意】

①剥:剥也,是剥落、浸蚀的意思。

②辨:是床板的下方,床脚的上方部位。

③失:是断绝的意思。

④贯鱼:原意是贯穿在一起的鱼,后引申为人排着队列,有秩序地前行。

⑤宫人:指后宫的嫔妃。

⑥庐:是房屋的意思。

【释义】

剥:不利有攸往。

《序卦传》说:“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

这一卦,阴由下面成长,一连五个,残余的一个阳,也到了尽头,保不住了。亦即小人得势,君子困顿的时刻。内卦“坤”是顺,外卦“艮”是止,顺从而不行动,是剥落的现象;但大势所趋,只有顺从,谨慎隐忍;所以采取积极行动不利。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剥是剥落,是柔爻前进,要使刚爻变成阴爻的形象。不利于前往,因为小人的阴爻伸长。君子不宜行动,应当顺应时势,停止行动,这由内外卦的形象,就可以了解。君子应当领悟,一切事物,必然有消长盈虚的现象,这是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

象曰:山附地上,剥;上以厚下,安宅。

这一卦,上卦“艮”是山,下卦“坤”是地,山附着于地。山本来高耸在地上,因为土剥落,才附着于地,所以象征剥落。在上者,应当领悟这一道理,以敦厚对待在下者,本身的地位才能安泰。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下层基础深厚,上层必然安泰,不会剥落。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初六”正当剥落的开始时刻,床已经剥落到脚,邪恶蔑视正直,所以凶险。《象传》说:这是因为床下的土,已经被浸蚀灭损的缘故。这一爻,说明剥落是渐进的。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剥落由下而上,已到床身的下方,邪恶更进一步的浸蚀正直,愈加凶险。《象传》说:由于阴的党徒还不多,所以还不太强。这一爻,说明小人的势力,愈来愈凶。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在这一卦中,唯一相应的是“六三”与“上九”。剥卦由“初”到“五”,都是阴爻,狼狈为奸,要剥落阳;然而,只有“六三”,不同流合污,要由狐群狗党中,将自己剥落,与“上九”的阳爻呼应,支持君子的行动,所以无咎。所以《象传》说:“六三”与上下的阴爻断绝关系,结交“上九”的君子,因而无咎。这一爻,说明在剥落的时刻,不可与小人同流合污。

六四:剥床以肤,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象传》说:到了“六四”,灾祸已经切近“上九”本身了。床脚、床身都已经剥落。现在到达了床的表面,已经与人的皮肤连接,必然凶险。这一爻,说明小人的凶险已经临身,没有闲暇讨论是邪是正,所以直接说凶。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六五”在五个阴爻的最上方,又在尊位,所以是皇后,其他的阴爻是嫔妃。“六五”的皇后率领后宫的嫔妃,像一串鱼似的,依名分次序,承受君王“上九”的宠爱,不会发生勾心斗角的不利现象。这一爻,说明剥落的时刻,无可救药,唯有期待小人改过从善。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这一卦的卦形象是房屋,一阳爻在上,是屋顶,其他的各爻是墙。到了“上九”,阳已经被剥落殆尽,只剩下了一个,硕果仅存,没有被吃掉。不过,“上九”变成阴,并非所有的阳就完全消失了,立即会由最下方的初爻,又产生一阳,成为复卦,即或纯阴的坤卦,阳也没有完全消失,只不过还没有显露而已。总之,“上九”已是剥落的极点,混乱已极的时刻,人民又渴望恢复太平,正期待有德有能的领袖出现,因而,当有德有能的君子,出现在“上”的位置时,另外五个阴爻的小民,就会兴奋,迫不及待地拥戴追随,就像得到可以乘坐的车。如果是阴险的小人出现在上位,就成为极端的剥落,就像家的屋顶,也被剥落,仅存的硕果也保不住了。所以《象传》说:如果是君子,就受到人民的拥戴,在政治发挥作用;如果是小人,连安身的场所,也会失去,就没有指望了。这一爻,说明在剥落的时刻,唯有支持君子,才能得救。

【总结】

剥卦,阐释应对小人掌权的原则。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所以,当小人掌权的时候,我们既不要正面与之为敌,也不可摇尾乞怜,与之同流合污。正确的做法是顺应天道,等待时机。毕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当剥卦发展到最后的时候,自然也就是小人走向覆灭、君子重新当政的新时期了。

小人勿伤,顺而化之

阳货是孔子鄙视的小人,阳货深知孔子的才干,所以就很想拉拢他为己所用,于是便很想找个机会接近孔子。但是,孔子对他很反感,鉴于阳货位高权重,因此不便把局面弄得太僵硬,所以,孔子就避而不见。

有一天,阳货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他心中盘算着,孔子倡导礼乐,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孔子家人接受了自己的馈赠,他就一定会还礼过来的,这样就可以和孔子见面了。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孔子是何许人也?他又焉能不知其中的道理,所以,孔子就专门挑了一天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前去拜谢。可是,没想到的是,竟然在回来的途中遇到了阳货。阳货很高兴地下车,和孔子打招呼说:“我正有事和你商量呢?”

孔子心想,他找自己肯定没好事,所以也就敷衍塞责地问道:“有何事相商啊。”

阳货开门见山地说:“我想请你做官。”

还没等孔子开口,阳货接着又说:“仲尼先生,你是个聪明人,我听说你现在正在宣扬仁爱思想。那么,我来问你,你有才能却怀着不用而听任国家迷乱,难道这能是你说得仁爱吗?退一步说,你关心国家,可是现在明明有报效国家的机会,可你却不肯从仕,难道这能说是聪明吗?我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毕竟岁月不饶人啊!”

孔子听罢,立刻答应他说:“好吧,我答应你,去做官了。”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孔子没有去做官。正如孔子所说的:“邦无道则不仕。”正因为当时的鲁国是由阳货这样的小人当政,所以他才不愿走上仕途道路的。但是,面对阳货这种小人,又不能撕破脸皮,公然与之作对,所以,只能唯唯诺诺地先应承下来,然后在从长计议了。孔子的这种做法,看似软弱无力,其实,却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生存大智慧。唐朝郭子仪就曾用这招避免了杀身之祸。

郭子仪,中唐名将。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任朔方节度使,先后从叛军手中夺回洛阳、长安两个帝都,为平定叛乱,立下了不朽之功,因此,被晋升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唐代宗时,他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可以说,郭子仪乃是唐王朝的中流砥柱,他一生戎马,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为大唐的安宁繁荣,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郭子仪晚年,国内四海宴平,朝廷体恤老臣,便让他退休闲居,并为此还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汾阳王府,供他颐养天年。

当时,唐德宗时的宰相卢杞还未成名。有一天,卢杞上府拜访他,他正被家里所养的一班歌伎包围着,忘情地欣赏玩乐。一听到卢杞来了,马上命令所有女眷包括歌伎一律退到屏风后面回避,一个也不许露面。

郭子仪单独与卢杞谈了好久,等客人走了,家眷们才陆续出来,七嘴八舌问他:“你平日接见客人,向来不避讳我们在场,说说笑笑,主客都很高兴。为什么今天接见一个书生,却这般慎重?”

郭子仪回答,说:“你们不知道啊,卢杞这个人,很有才干,但他心地狭窄,睚眦必报。此人长得又像个鬼一样,半边脸是青的。你们女人最爱笑,平时莫名其妙的也好笑一笑,假如见了卢杞那副尊容,你们只要有谁笑一笑,他必定要记恨在心。日后他一旦得志,你们和我的儿孙,就一个也活不成了!”

没几年,卢杞果然作了宰相,凡是过去有人看不起他、得罪过他或嘲笑过他的,一律没有免掉杀身抄家之祸。唯独对郭子仪一家,即使稍有不合法的事情,卢杞都要曲予周全,他认为郭令公器重他,大有知遇感恩之意。

古人云:“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也要区别对待不同的人,尤其是在小人面前,我们最好还是能忍则忍,能避就避。毕竟,小人得势,不可长久也。

6.遯①卦

——以退为进,忍为上策

【原文】

遯:亨,小利贞。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遯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初六:遯尾,厉,勿用有攸往。

象曰:遯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②。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九三:系③遯,有疾厉,畜臣妾吉。

象曰:系遯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九五:嘉遯,贞吉。

象曰:嘉遯贞吉,以正志也。

上九:肥④遯,无不利。

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字词意】

①遯(dùn):通“遁”,是逃亡、退避的意思。

②说:在此当脱解释。

③系:是系累、牵制的意思。

④肥:是余裕的意思。

【释义】

遯:亨,小利贞。

这一卦的形象,是阴由下方成长,阳退避,所以命名为“遯”。阳刚在“九五”的君位,与下方的“六二”阴阳相应,象征虽然有救世之心,却正当下方有二个小人的阴爻在伸长,君子不得不退避的时刻。不过,以“九五”高洁的操守,仍然有影响力,可以亨通。对小人来说,虽然势力伸张,如果坚守纯正,不逼害孤高的君子,也会有利。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遯之时义大矣哉!

退避而能亨通,是说应当退避的时刻,就应当退避,所以亨。“九五”阳爻阳位,又在上卦的中位,中正,地位适当,又与下卦中正的“六二”相应;这时“九五”的态度,不只是退避,而且有把握时机,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小即阴,小人有逐渐浸透成长的趋势,但必须坚守纯正才有利。小人渐进,是君子决定进退最困难的时刻。因而,遯卦所启示的时间意义,就太伟大了!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这一卦,上卦“乾”是天,下卦“艮”是山。山不论多高。也不能接近天,山高而天退,所以,这一卦命名为“遯”。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远离小人,但也不是憎恶小人,而是严于律己,以使小人不能接近。

初六:遯尾,厉,勿用有攸往。

象曰:遯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初六”是遯卦的末尾,先逃的已逃往上方,迟疑的落在最后。在小人得势的时刻,逃避落后,当然危险,但不可因此采取积极行动。《象传》说:逃避落后有危险,但不可采取积极向前的行动,忍隐以待时机来临,那里会有灾害呢?这一爻,说明小人得势,应退则退,君子应待机,不可妄动。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六二”阴爻阴位得正,在下卦中位,又与“九五”阴阳相应,象征中正,洁身自爱,柔顺的追随“九五”。意志坚定,就像用黄牛的皮革捆缚,不会解脱。黄是中色,牛性情柔顺,也象征“六二”的中正及对“九五”的柔顺。《象传》说:用黄牛的皮革捆缚,是象征意志坚固。这一爻,说明应坚定中正的意志。

九三:系遯,有疾厉,畜臣妾吉。

象曰:系遯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九三”阳爻阳位,刚强得正,但被下方的两个阴爻拖累,在应当隐遯时却迟疑不决,就像得了厉害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蓄养奴婢吉利,因为奴婢只做身边的杂事,随时可以遣走,没有权势,不会成为累赘。《象传》说:应当隐遯,被拖累以致迟缓不决的危险,就像生病已经疲惫不堪。蓄养奴婢吉利,是说不可以做大事。这一爻,说明不可被拖累,应断然退避。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九四”阳爻,又是上卦“乾”的一部分,性格刚健,虽然与“初六”的小人相应,但在应当隐遯时,却能摆脱所好,断然隐去,所以称作“好豚”。君子能够做到这一地步,当然吉祥,然而,小人就做不到了。这一爻,说明不可眷恋,应当断然退避。

九五:嘉遯,贞吉。

象曰:嘉遯贞吉,以正志也。

“九五”阳刚中正,虽然与下卦的“六二”相应,但“六二”也柔顺中正,不会成为累赘。所以能够随时无牵挂地隐遯,称作“嘉遯”。但以“五”的位置与“上”位比较,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世俗;因而,必须坚持纯正,才会吉祥。《象传》说:所以吉祥,是由于端正志向。这一爻,说明不能摆脱世俗,就应刚毅、中正,隐遯于世俗中。

上九:肥遯,无不利。

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上”位通常是达到极点、过度;穷途末路的含义。但以等级来说,已经超出“五”的君位之上,象征是摆脱世俗,无位却崇高的隐士地位;所以称作“肥遯”。“上九”达到这一超越世俗、置身世外的地位,又刚健,下面没有相应拖累,进退没有牵挂;所以,能够悠然自得,安度隐遯的生活,没有任何的不利与疑虑。

【总结】

世间事有进则有退,有显则有隐,适时而出仕,遇乱而退隐。当忍则忍。忍可避邪恶之锋芒,小不忍则乱大谋。在环境险恶的时候,只有退隐,才能洁身自爱,甚至最彻底的“遯”可以超越物外。

以退为进,忍为上策

康熙即位之时,年纪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他们分别是:索尼、鳌拜、苏克萨哈和遏必隆。这四位辅政大臣,索尼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其次是苏克萨哈,此人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最后是遏必隆,此人则为人圆滑,不与人争锋。而四人之中,唯有鳌拜最具野心。但是,当时索尼为辅政大臣之首,鳌拜还不敢轻举妄动。直至,1667年索尼病逝,情况才发生了改变。

当时,康熙才14岁,不能料理朝政,而鳌拜的野心则进一步膨胀了,他想越过苏克萨哈和遏必隆,占据索尼的位置,进而成为宰相,更加大权独揽。于是,他拉拢苏克萨哈推荐他,却遭到了苏克萨哈的拒绝,所以,他就立意除掉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自知敌不过鳌拜,便上疏恳请解职,为先帝守陵寝。这件事被鳌拜知道后,就立刻以辅臣称旨的名义,斥问苏克萨哈,为什么说只有辞官守陵才能得以生存。接着,就借康熙的权威,着议政王大臣会议具奏。

没多久,鳌拜与他的同党班布尔善等在遏必隆家密谋,罗列苏克萨哈怀抱奸诈、存蓄异心、欺藐主上、不愿归政等二十四条罪状,将苏克萨哈及其子查克旦凌迟处死。

当鳌拜上奏判决书时,康熙果断地坚执不允所请。然而,在处理朝政时,鳌拜一向专横,根本不将康熙帝放在眼中。所以,竟然气势汹汹地走上前去,一把抓住了康熙的胳膊,强迫着康熙盖上了宝玺玉印。

散朝之后,14岁的康熙,站在御花园中大发脾气,他吼道:“我一定要杀了鳌拜。”恰好这句话,被路过此地的皇祖母,孝庄皇太后听到了。于是,她便把康熙唤道祠堂,让她跪在祖宗的灵位面前。接着,便很严肃地说道:“难道你想要断送我大清江山吗?”

康熙不解其意,问道:“皇祖母,您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孝庄皇太后说道:“当今鳌拜,权倾朝野,莫说他要废掉你的皇上身份,就算是真要谋朝篡位,也是轻而易举之事。你小小年纪,就说出如此胆大妄为的话,倘若被那鳌拜听了去,难道不就是逼他造反,断送我大清江山了吗?”

康熙听罢,无言以对。孝庄皇太后又说道:“现在这个情况,你一定要学会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