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心印复旦园
47670800000073

第73章 师生友谊之树常绿

人文部 颜 玲

人们常把教师视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比作蜡炬或烛光。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学子,这种理念深深地铭刻于心。数十年来我身体力行,默默地耕耘在不同的学苑田畴,也享受着收获果实的喜悦。随着一届届学生的离校而踏上征途,当年乌黑的两根辫子,如今已是满头苍发,但我始终保持着炽热的一颗年轻的心。因为经常有学生的贺卡鼓舞着我,有学生的信函激励着我,有学生的礼品感动着我,使我常常处于激动与兴奋之中。教学生涯中的一幕幕场景、一个个镜头不断地在我的脑海中回旋,而最令我感动和难忘的是我70岁生日的那一天 …光阴荏苒,护校67届的学生现在也都已年届花甲,她们通过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乃至通过公安局网络系统,辗转寻觅,才找到近20位同班同学,决定为古稀之年的班主任 “做生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她们这届学生,全班40人,没有一个可以留在一医系统的附属医院工作,除了少数独生子女可以给予照顾 (去上海郊区卫生院 )外,大都被分配到安徽、贵州的偏远山区和农村。离校时既没拍毕业照,也不可能留下各自的工作地址。根据当时的规定,她们必须到当地先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然后才知道自己将去哪里工作。1967年毕业,可直到1968年才分配。三四年的朝夕相处,她们都知道我比她们年长10岁。当她们为山区、农村人民奉献了青春、中年、壮年,直到退休,终于跨过千山万水,回到魂牵梦绕、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上海,最想见的是自己年迈的父母、亲人,还有同窗和班主任老师。

通话中得知她们的愿望,我既激动兴奋,又很不安,在书房里转来转去,不知该拿什么去参加这特殊的生日聚会。冥思苦想,我终于决定给每位学生赠送一份能长久保存的小纪念册 (共六页 )。我用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手打印了自己平日最喜欢的几首小诗:。生命的真理。、。何必为年龄发愁。、。宽心谣。和。老年歌 浅绿色的封面上印着两行粗黑的大字:生命之树常青,友谊之树常绿。粉色扉页上给每位学生题几句赠言,末页写上我的各种联系方式。我期望这份礼品成为联结师生情谊的纽带,激励我们永远前进。

生日的傍晚,我漫步来到她们预订的 “银星假日大酒店 ”。一间布置得庄严典雅、气氛温馨的包房,迎面走来的是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个个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哦,我的学生,除了几个探亲回沪见过一面以外,大都是40年未遇。岁月的流逝,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已在她们脸上刻下道道皱纹,黑发中竟也银丝闪闪。真的,40年弹指一挥间,倘若路遇,真会擦肩而过,相见不相识。当我迟疑片刻,叫出她们的姓名,一个个脸上露出孩子般的微笑。我无比兴奋,无比激动,准备好的许多话,不知先说哪句好。她们则争先恐后,你一言我一语,像煮开的水一下子沸腾起来,大家都有满肚子话倾诉,要告诉老师,告诉同学。千言万语并作她们的共同心声:感谢母校给了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和技术,更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虽说一路走来,雨雪风霜,甜酸苦辣,尝尽人生百味,但内心充实,无怨无悔。我,作为她们的班主任,还能说什么呢 ?我只说了一句:我“代表护校所有的老师,感谢你们为改变山区、农村落后的医疗卫生面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母校为你们感到骄傲。此”时此刻,任何言辞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忍不住站起身,双手合十,向她们深深鞠躬致意,并感谢她们对我的一份真情厚爱,祝愿她们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当我把小礼品分发给每位学生时,她们像当年看作文评语似的,互相询问:“老师给你写了什么 ?”拍打着,嬉笑着,都像十八九岁的姑娘。席间,大家谈家常,话人生,品佳肴,无比欢畅,只见相机银光闪烁,摄下了一个个珍贵的镜头。在校时胆小腼腆、寡言少语的王佩娟,是宴会的组织者,也是最活跃的摄影师。班长真启兰穿着羊毛衫还披着毛巾毯,忍着因感冒发烧引起的浑身颤抖和剧烈牙痛,坚持主持我的70寿宴:吹红烛,许心愿,切蛋糕,唱“生日快乐 ”歌。我这个 “寿星 ”,一切听学生指挥 …回到家,我怎么也无法平静。40年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她们喜欢语文课,那是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备课、上课,完全沉浸在祖国优秀的文学瀚海之中 ;改练习、批作文,几乎占用了我的每一个夜晚。我为学生的点滴进步感到欣慰,虽苦犹甜,虽累犹乐。当时我住在学校,学校就是我的家,学生是家里的常客 ;我既是班主任、老师,又是她们的大姐、阿姨,简直亲如一家人。虽然我不太会做班主任,但却把整个心交给了这个班级。三四年的朝夕相处,在人生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深厚的师生情谊,却穿过并不短暂的40年,穿过相隔千万里的空间,仍然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这使我想起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一句话: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啊,正是三年的师范 (南通幼师 )教育,四年的师范大学 (华东师大 )学习,无数老师的言教身传和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让我把这 “传道、授业、解惑 ”的工作看得无比高尚、无比神圣,给学生上课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简直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享受和极大的幸福。

40年前,我只是做了一个教师、班主任所应做的、最起码的工作,而她们却把每月不足800元的养老金,拿出珍贵的一部分,给我办寿宴,还赠我一个签满与会者姓名的 “红包 ”。我实在无法接受这太沉重的馈赠,再三拒绝,王佩娟说:我“们知道老师不缺钱,可红包里钱不多,有点不好意思,但这 ‘六六大顺 ’是我们的心愿和祝福,老师不接受就是看不起我们。”我该怎么办 ?迷迷糊糊中突然产生一个想法:我可以收下留作纪念,作为以后与她们聚会的活动经费,还可把一部分寄给王佩娟,作为洗印照片和邮寄外地因病未能与会同学的费用。

过罢隆重而兴奋的生日回到家时,夜色已深,我仍无比激动,仍然无眠。几十年教学生涯的一幕幕场景,像过电影似的在脑际浮现。

学生们的面孔也许模糊,他们的姓名也许记不真切,但我曾经那么投入地给他们上每一堂课,又一批批送他们走出校门。印象特别深的是82届干部专修科学生。他们来自祖国四面八方,都是工作多年的医疗卫生系统的干部,最年长的近40岁。但他们的认真、刻苦和勤奋,是我未曾见过的,我教了他们一年的语文课,一次课间在教室巡视,征求他们对教学的意见时,发现许多学生的教材竟比我的厚。一翻,发现他们为了便于复习,把详细的笔记紧紧粘贴在每篇课文后,说明他们热切的求知欲望。于是我不仅备课格外认真仔细,讲解尽量深入浅出,力求让基础差的能 “消化 ”,基础好的能 “吃饱 ”。对一个医疗卫生系统的干部来说,不仅要有 “笔才 ”,还要有 “口才 ”。因而我经常举行班级演讲会,让每位学生或朗读自己的作文或作三五分钟的演讲,有时和护理专修科联合起来,举行主题演讲比赛。为了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我还开辟 “第二课堂 ”,利用课外活动或晚自习,举办讲座。一次,我邀请在华东师大中文系任教的丈夫给学生讲 “汉字的演变 ”。傍晚,天公不作美,风雨大作,我们撑着伞,淋得像落汤鸡,讲座照常进行。学生们十分珍惜这次听讲机会,他们的全神贯注令我先生深为感动:“真比我们中文系的学生还认真 ”…这一切的一切,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他们快毕业了,一天,学校门口,那位来自南京某医院的小陈拉住我,悄悄在我耳边说:颜“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很奇怪:什“么好消息 ?这么神秘。”他兴奋地说:真“为你高兴,在民意测验中,我们所学的二三十门课程,全班都投 ‘满意 ’票的只有两门,一门是张镜如老师的生理,一门就是你的大学语文。我”按捺住自己的兴奋,感激地说:“是吗 ?我可不敢和资深专家张镜如教授比,我只是个普通的讲师。那”晚,我久久不能安睡,这 “全班满意 ”四个字的份量太重了,简直不亚于一块含金量很高的奖牌,可说是我从教以来得到的最高奖赏,是学生们对我的最大鼓励和鞭策。

1986年暑假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挂号信,要我去邮局取个邮包,打开一看,竟是15斤东北大米。原来这是85届护理专修科学生,来自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护理系办公室的解颖寄来的。我马上回忆起她的一些事情。她是85届学生,接到录取通知时,刚得知自己有了身孕。为了抓住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她断然决定拿掉这个孩子去读书。可因为没休息好,学习又累,终因心脏病发作而住进中山医院。我得知后,深深为她迫切求学的精神所感动,多次去看望她、安慰她,最后接她出院。其实我只为她做了一点不起眼的小事,她却铭记在心,以米相报。提着这沉沉的大米,那亲切、厚道、时时洋溢着淳朴笑容的北方人的脸,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真是一袋大米数不清,颗颗米粒暖我心。为了她,为了像她那样无数可爱的学生,我该怎么更多、更好地奉献自己的爱心呢 ?

夜更深,但我没有丝毫睡意,我的思绪从干部专修科、护理专修科的师生情结转向本科生。1989年,教务处根据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的特点,决定把他们单独编班,以相当于英语课的学时给他们上语文课,教研室把这个特殊的任务交给了我。我觉得这10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学生,非常可爱,就像我自己的孩子,我决心在两年的时间里,好好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我放下自己熟悉的以古典文学为主的。大学语文。教材,另编适合他们学习的以现代文和写作为主的教材,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让他们多说多写,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当时,学校看电视的条件还不太好,我就请他们到我家来看,12平方米的卧室里,沙发上、大床上,大家挤在一起,看中央台的。神州风采,看他们喜爱的足球比赛,看大型文艺晚会节目。这些生动形象的课外活动,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浓厚兴趣,也拉近了和老师的距离。假期结束,开学了,他们总是带来吐鲁番的葡萄和其他土特产,要老师尝一尝 ;古尔邦节、开斋节,他们总是拉我去,分享他们的快乐 ;几年后,他们快毕业了,恰巧我生病住院,他们得知后,提着一个签有全班学生姓名的大花篮到病床边来慰问我,我忍不住泪湿眼眶。看到他们的作文有了长足的进步,听着他们用汉语表达时那种比较自然流畅的神态,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满足。

是的,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首先感谢培养我的人民,要努力为国家培养好人才。其实,我更应该感谢我所有的学生,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是教学过程中的 “互动 ”鞭策我不断给自己 “充电 ”,才使我的课能常教常新。

教师的拳拳之忱,换得学生的眷眷之情。师生的情结让我对自己的事业情有独钟,使我始终眷恋着那三尺讲台。我的格言是 “事业是我的生命,学生是我的上帝 ”,别人难以理解,而我却始终不改,无怨无悔。每当我登上讲台,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就会感到:这是把人民给我的知识回报社会的机会,是为祖国培养人才贡献力量的机会。我要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从中吸取营养,怡情养性,把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更要让这些文质兼美的道德文章成为构建学生高尚道德、美好情操的组成部分。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上不好课就寝食难安 ;我也感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时刻记住不辜负祖国人民的重托 !

如今我已退休,但我仍然眷恋那三尺讲台,教外国人学汉语,一站又近10年,为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而发挥着余热,努力构建跨国的师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