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晋侯、秦伯围郑[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3]。晋军函陵[4],秦军氾南[5]。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6]:“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7]。越国以鄙远[8],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9]?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0],行李之往来[11],共其乏困[12],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13],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14]?既东封郑[15],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16],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17],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8],乃还。子犯请击之[19],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0]。因人之力而敝之[21],不仁;失其所与[22],不知;以乱易整,不武[23]。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1]晋侯、秦伯:晋文公和秦穆公。[2]无礼于晋:晋文公未即位前,曾流亡到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3]贰于楚:对晋有二心而亲近楚。[4]函陵:在今河南新郑县。[5]氾(fàn)南:氾水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县南。[6]佚之狐:郑大夫。郑伯:郑文公。[7]执事:左右办事的人,指秦伯本人。[8]越国:秦在晋西,秦到郑国,要越过晋国。鄙远:以距离远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鄙,边境,这里作动词用。[9]陪:增加。句意为,灭了郑国,郑国的土地只能归晋。[10]东道主:东路上的主人。[11]行李:外交使者。[12]共:通“供”。乏困:乏,指缺乏资粮;困,指困顿需要休息。[13]焦瑕:晋国城邑,在今河南陕县。[14]厌:满足。[15]封:疆界,这里作动词用。[16]阙:侵略。[17]说:通“悦”。[18]杞子、逢孙、杨孙:都是秦大夫。[19]子犯:即狐偃,晋国大夫。[20]微:没有。[21]因:依靠。敝:伤害,使受损。[22]所与:同盟国。[23]武:英武,与“仁”一样,都是当时的道德观念。
简析
本篇见于《左传》僖公三十年(前630)。在僖公二十八年发生的城濮(在今河南陈留县)之战中,晋文公战胜楚国,建立了霸业。僖公二十九年,晋、周、鲁、宋、齐、陈、蔡、秦在翟泉(在今河南洛阳)会盟,晋国在会上“谋伐郑”。僖公三十年,晋国和秦国合兵围郑。围郑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郑国大夫烛之武看到这点,所以向秦穆公说明利害关系,劝秦穆公退兵,于是郑、秦结盟,秦穆公退兵,一场战争被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