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古人一起吟诵古文
47685400000009

第9章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1],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2]?”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3]:“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4],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5],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6]。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7],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8],处人骨肉之间[9]。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10],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11],三王之仁而死[12],五霸之贤而死[13],乌获之力而死[14],奔、育之勇而死[15]。死者,人之所必不免,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16],夜行而昼伏,至于菱夫[17],无以其口,坐行蒲伏[18],乞食于吴市[19],卒兴吴国,阖闾为霸[20]。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21],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22],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因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23],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24],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25],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26],而存先生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生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注释

[1]庭:指宫廷。[2]幸:表示尊敬对方的用语。寡人:古代诸侯的自称。[3]跽:双膝着地,而把上身挺直起来,是一种表示恭敬,有所请求的姿势。也称为长跪。[4]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博闻多谋,处殷之末世,不得志,垂钓于渭水之阳,后遇文王辅周灭殷。文王:姬姓,名昌,生前称周西伯或西伯昌,武王灭殷后追谥文王。遇吕尚于渭水北岸。[5]太师:商周高级武官名,军队的最高统帅。[6]擅天下:拥有天下。[7]羁(jī)旅:作客他乡。[8]匡:纠正。[9]骨肉:这里指宣太后与秦昭王的母子关系。[10]厉:通“癞”,这里指人体因中漆毒而生肿癞。[11]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史记》据《世本》、《大戴礼》定为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12]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创者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13]五伯:即春秋五霸。本文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14]乌获:秦国力士,传说能举千钧之重。秦武王爱好举重,所以宠用乌获等力士,乌获位至大官,年至80余岁。[15]奔、育:孟奔(一作“贲”)、夏育。战国时卫人。据说孟贲能拔牛角,夏育能力举千钧,都为秦武王所用。[16]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楚人。楚平王杀其父兄伍奢及伍尚,子胥逃奔郑,又奔吴,帮助吴王阖闾即位并成就霸业。橐(tuó):袋子。昭关:春秋时楚吴两国交通要冲,地在今安徽含山县北。伍子胥逃离楚国,入吴途中经此。[17]菱夫:即溧水,在今江苏省西南部。[18]蒲伏:同“匍匐”。[19]吴市:今江苏溧阳一带。《吴越春秋》卷三:“(子胥)至吴,疾于中道,乞食溧阳。”[20]阖闾:吴王阖闾,前514—前496年在位。[21]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封于箕(今山西太谷东北)。因谏纣王而被囚禁。接舆:春秋楚隐士,人称楚狂,曾唱《凤兮》歌讽劝孔子避世隐居。[22]蹶:跌倒。[23]太后:指秦昭王之母宣太后。秦武王骨折而死,子昭王即位才19岁,尚未行冠礼,宣太后掌握实权。[24]保傅:太保、太傅。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这里泛指辅佐国王的大臣。[25]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等祭祀祖宗的处所,引申为王室的代称。[26]慁(hùn):打扰,烦劳。

简析

范雎,本是战国魏人,在魏不得意,又遭诬陷,受冤屈,遂入秦献书昭王,被昭王召见。本篇所记,就是昭王初见范雎时,昭王执礼甚恭,范雎试探再三才进说的情景。后来,秦王毅然废太后,逐穰侯,用范雎为相,并封其为应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