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47699000000025

第25章 冠心病科学治疗指南(7)

通常在就诊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口述病史,做出初步判断,同时配合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核素心肌显像、冠状动脉造影等技术来确诊冠心病。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在当前被公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为医生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很多有胸痛病史的患者,正是通过造影明确了冠心病的诊断,并根据造影结果选择了最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避免了随时突发心肌梗死导致猝死的危险,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也有一些疑诊冠心病的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的可能,减少了因疾病不明确试探性服药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了药物副作用对身体的伤害,同时也为疾病的正确诊断争取到更多宝贵时间。

作为患者,应首先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资料,包括发病经过,诊治经过,既往患病史及用药过敏史。其次配合医生完成术前必要的检查,如化验血型、出凝血时间、血色素、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等。另外,应保持平静愉快的心理状态,消除恐惧感(可适量服用镇静药物),练习呼气、屏气、咳嗽以及床上排便、进食等活动。

术前可少量进食。

何谓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就是在大腿股动脉或手腕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至主动脉根部,选择性地将导管送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并在X线透视下显示冠状动脉形态特点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术能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阻塞的位置、程度和范围等,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有胸痛症状的患者,或者心电图以及其他无创检查提示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均应做此项检查。年龄大的部分患者做心脏外科手术前也应接受此项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心病的武器

近年来,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不断深入,尤其对冠心病的介入检查与治疗方面更为突出,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成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金指标”。冠状动脉造影不仅可以确定冠状动脉是否存在阻塞或阻塞的严重程度,还可以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比如,对症状轻、偶尔发作、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药物疗效良好的患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而症状较重、发作变得频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或起病就是血管堵塞引起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该接受开通血管的介入治疗或外科搭桥手术。因此,凡存在活动后有胸痛、憋闷等症状的患者,均应尽早到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是否为冠心病,以免耽误病情,造成更大的损失。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无须开刀,只需在局部麻醉下仅将特殊的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地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记录显影的过程即可。检查一般只需要15~30分钟,术后患者平躺12~24小时后就可下地活动,此法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绝大部分患者都能接受,现已逐渐成为一项较常规的检查。

什么是造影剂

造影剂是: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最主要的成分是碘。碘的特点是不透X线,因此在拍X光片时,可利用碘在体内的分布产生对比,或使通常X线光片上看不到的血管和软组织清晰成影,以协助医生作出可靠的诊断。造影剂可以被注射到动脉或静脉中,并会很快分布于血管系统。造影剂不会在体内代谢(“用掉”)或变化,它们将经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人体有许多组织结构在X光片上是不显像的,只能通过使用造影剂来“加深”,从而使其显像,有些X线检查技术,如血管造影等,离开造影剂将不能进行。在有些技术中(如CT),虽然造影剂并不总是必须的,但使用造影剂会令诊断图像更加清晰,从而帮助医生作出更为可靠的诊断。如果不用造影剂,有些病变可能不会被发现,这样就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另外,造影剂还能帮助医生鉴别诊断一般无需治疗的良性病变和急需治疗的恶性病变。

目前所用的常规造影剂在通常情况下相当安全。但某些患者仍会出现轻度或中度的不良反应,只有个别情况下才可能出现极罕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几年前,在日本进行了一项包括337000多例患者参与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离子型造影剂还是非离子型造影剂,严重反应的发生率都非常低,连轻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很低。

如何选择造影剂

1.造影剂有不良反应吗?

高渗性离子型造影剂可引起毒副反应,甚至可以发生危及生命的重度不良反应,目前已经被相对低渗的非离子造影剂所取代。临床广泛使用的非离子型造影剂(如欧乃派克)具有低渗、低黏度、低毒性等优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安全性较高。

2.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表现有哪些?可以预防吗?

任何造影剂注射后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只是不同药物和个体情况的差异所面临的风险不同。造影剂的轻度不良反应为一过性的发热、颜面潮红、荨麻疹等。术前口服或肌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可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3.在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介入手术中有更安全、更少不良反应的造影剂吗?

许多科学家致力于造影剂安全性的研究和开发。为使患者更好地耐受X线造影检查,有医院使用了与血浆等渗的造影剂(威视派克)。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它能提高患者肾脏的安全性,降低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介入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了高危患者(如心衰、肾功能损害、糖尿病者、高龄老人及婴幼儿)应用造影剂的安全性。

4.使用造影剂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和术后应保持充分的补液,通过多饮水或静脉补液能加快造影剂的排泄。肾功能有损害者应在术后复查血清肌酐和肌酐清除率,并与术前的结果对比。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应于造影术当天起停药,待术后复查血肌酐正常或恢复至术前水平方可再用。检查后三十分钟患者如没有不适便可离开。但个别患者对造影剂有延迟过敏反应(如皮疹),如有任何不适,可返回医院门诊,询问医生。

造影剂反应的预防

造影剂反应可分为特异质反应及物理、化学反应,前者与剂量无关,后者则与剂量有明显的关系。

虽然,目前尚无完善方法预防造影剂反应,尤其是重度反应的发生,但下列方法在预防造影剂反应方面是值得采用的。

1.正确对待造影剂“过敏试验”

随着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广泛使用,以离子型造影剂的试验结果来判断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可能出现的反应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在非离子型造影剂使用前必须要进行针对性的过敏试验,以排除过敏可能。

2.对高危患者的预防措施

(1)使用低量非离子型造影剂。

(2)预先使用抗组织胺药H1受体阻断药。

(3)预先给糖皮质激素。

(4)稳定心血管系统。

(5)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6)避免使用肾脏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风湿药、两性霉素B、顺铂、氨基糖苷及头孢类抗生素、二甲双胍)。

(7)如需镇静,口服安定10毫克。注意避免引起呼吸抑制。

(8)为维持甲状腺素功能的自律性,于造影前及造影后2小时分别使用20~40滴氯酸钠。造影后一周内每日三次,每次15滴。

(9)甲亢患者只有在非常必要情况下可使用X线造影剂,且需每天增加使用甲巯咪唑20毫克,维持1~2周。

(10)嗜铬细胞瘤患者,应先给受体阻断药,如乌拉地尔(URAPIDIL),以避免高血压危象。

3.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而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剂则安全性更高。为此,尽管价格昂贵,但从各方面综合考虑,如有条件应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尤其是特殊部位,如冠状动脉、脑血管、心脏、肺动脉及四肢造影等。不过,非离子型造影剂尽管安全性较高,但由于短时间内进入血液的药物量非常大(1毫升造影剂含500~760毫克药物),故决非无反应,因此亦不可掉以轻心。

4.减少造影剂用量

研究表明造影剂反应中的物理、化学反应与所用造影剂量呈正比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用量可减少或减轻造影剂反应。

哪些人不适合使用造影剂

有下列疾病或症状的人易产生造影剂反应,不适合使用造影剂:

1.有造影剂过敏史。

2.过敏体质,如: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哮喘、食物及花粉过敏。

3.甲亢,甲状腺肿。

4.严重心血管病患(如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等)。

5.体弱、脱水。

6.严重肾脏疾病。

7.严重肝脏疾病。

8.严重糖尿病。

9.严重肺部疾患(呼吸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等)。

10.脑损伤(新近脑血管损伤、惊厥、颅脑外伤)。

11.副蛋白血症(瓦尔登斯特伦世、巨球蛋白血症、浆细胞瘤)。

12.嗜铬细胞瘤(有高血压危象之危险)。

13.过度焦虑。

14.使用β受体阻断药(易引起支气管痉挛及可能发生难以治疗的心动过缓)。

15.长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易导致心动过缓和血管扩张)。

16.使用白介素-2和(或)干扰素治疗。

17.使用双胍类降血糖药(易导致肾功能不全,乳酸性血症)。

18.镰状细胞贫血。

肾病高危患者如何选择造影剂

由于造影剂几乎完全通过肾脏排泄,因此,由于造影剂使用所带来的肾功能损害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害即为造影剂肾病(contrastnephropathyCN),是指血管内应用造影剂后3天内,在没有其他病因的情况下发生的肾功能损害(血清肌酐上升25%或超过0.5毫克/dl)。此时,血清肌酐常在1周内升到最高值,持续1~3周后降至造影前水平,部分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呈不可逆性,并可能由此导致死亡。

通常情况下,造影剂对肾功能正常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不会产生临床意义上的影响。几乎所有注射造影剂的患者均会出现一过性GFR降低,但是否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则取决于是否存在特定的危险因素。已存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多发性骨髓瘤、严重心衰、脱水及短时间内反复多次使用造影剂,均为CN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造影前有肾功能不全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CN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这些与造影剂相关的肾脏损害与造影剂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尤其是造影剂的渗透压及是否为非离子化。

因此,造影剂的渗透压是CN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渗透压越高,发生CN的危险性越大。造影剂的渗透压成为临床使用中极为关键的问题,尤其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选择安全的造影剂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对造影剂越来越高的要求,研制出既有效又安全的新型造影剂已成为必需,由挪威奈科明公司研制成功的碘克沙醇注射液(威视派克)给需要使用造影剂的高危患者带来了希望。在理化特性上,其为非离子型,pH值6.8~7.6。最大的特点是在制剂中加入了钠离子、钙离子以调整渗透压。它是在血管内应用时唯一与血浆等渗的造影剂,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等渗造影剂。

高渗性造影剂的危险性最大,等渗性造影剂的危险性最小,低渗性造影剂则介于两者之间。临床上对高危人群的造影剂使用应特别谨慎,碘克沙醇的出现无疑为高危人群在CT诊断和介入造影,提供了新的、更安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