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47699000000003

第3章 全面认识冠心病(2)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心绞痛呢?这是由于心肌一时性供血不足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狭窄后,平时心肌所需要的氧气和血液供应虽能维持,然而一旦劳累或情绪激动,心跳增快的时候,狭窄的血管就不够用了,这样就会产生一时性的血供不足。因为是一时性的,所以等到心肌的血供平衡了,就不痛了。因此含用硝酸甘油片后,冠状动脉扩张,心肌血供充足了,疼痛就缓解,或者休息下来,血液需要不那么多了,它也就不痛了。

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患者,平时心肌的血液供应还能够维持,但当心肌需要多一点血液供应时就不够了。劳累、情绪激动、饱餐饱食、受寒(特别是顶着冷风走路)等都会引起心肌的血液需要量增多,从而引起心绞痛。

可怕的猝死型冠心病

第五种类型是猝死型冠心病。这种冠心病的特点是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如果不及时抢救,患者就会死亡,这是最严重的一种冠心病,而且往往来不及抢救。如果在医院里发生,医生还来得及抢救;如果发生在医院外,一般就不那么容易进行成功的抢救了。

怎么会发生猝死呢?心肌缺血会引起心肌电生理不稳定,这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而严重的心律失常会使心脏骤停。猝死型的冠心病患者常会由于发生心室颤动致使心脏骤停而猝死。心室颤动是严重的心律失常,需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确诊及治疗除颤。

新概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以上五种冠心病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就沿用至今。

而现在又提到一个新的病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就诊时常会听到这种说法,也会简称其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不是一种新类型的冠心病,而是前面我们所提到的这五类冠心病中三种类型的综合(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猝死型的冠心病)。

为什么要提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这个概念?因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心病里最危险、最需要积极处理的一种情况,相对来说,不划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范围里的就是慢性的冠心病。

易与冠心病混淆的病——年轻女性心电图改变

心血管疾病门诊的医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年轻妇女,由于在常规体检时被医生告知心电图有问题(如ST段及T波的改变),而怀疑自己患有冠心病,从而来医院就诊。许多人为此忧心忡忡,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甚至有些人因此而患上了抑郁症。

事实上,年轻女性心电图ST段及T波的改变并不一定是心肌缺血的表现。这极可能是女性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及雌激素水平变化引起的,如在女性月经期及排卵前期也可引起心电图的异常改变,这是正常现象,而非冠心病的表现。因此,诊断女性冠心病并不能只根据心电图的ST—T异常而妄下结论。

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平均年龄比男性晚十年左右。绝经前女性很少患冠心病,其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这可能是由于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结果。绝经前女性,如果没有下述冠心病高危因素,则其患冠心病的可能非常小,心电图ST—T异常变化可能并不是冠心病的表现,即使运动诱发出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也很可能是假象。

冠心病高危因素(1)明确的心绞痛症状。(2)家族早发冠心病患者(早发冠心病指,男性在55岁以前,女性在65岁之前患冠心病)。(3)高血脂。(4)年龄超过55岁。(5)提前绝经。(6)吸烟。

(7)高血压。(8)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水平。(9)糖尿病。

(10)外周血管疾病。(11)脑血管疾病。(12)其他因素(如口服避孕药物等)。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学者认为,患糖尿病的女性可能会丧失雌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因此,其冠心病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似。同时,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末梢受损害,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时,对胸痛不敏感,可能发生无痛型心肌缺血或心肌坏死,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尤其是有全身不适时。

总之,年轻女性发现心电图异常时不要惊慌或有精神包袱,应该到医院接受医生的评估及诊断,而不要盲目认为自己患了冠心病,服用大量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徒增不必要的医疗负担。

易与冠心病混淆的病——惊恐发作

年轻漂亮的杨小姐,在三个月前的一天晚上,突然感到胸闷、气急、心跳剧烈,好像心脏要从嘴巴里跳出来似的,且大汗淋漓,全身颤抖,极度恐惧,不能控制,有一种即将窒息,马上要死亡的感觉。她大喊救命,立即要去医院急诊,家属见状,迅速叫救护车送她到就近的医院就诊。刚到医院急诊科,上述感觉消失得无影无踪。医生检查无异常发现,心电图检查也未见异常。于是医生只能对症处理一下,嘱杨小姐回家。可是,在以后的一周里,杨小姐又以类似的症状发作2次,每次发作15~30分钟,无明显诱因。无奈,医生只得把杨小姐收入急诊观察病房检查。在观察期间做24小时心电监护及相关的检查,结果一无所获,可发作却没有终止。最后经心理医生会诊后,诊断其为“惊恐障碍”,采用精神药物及心理治疗后,发作消失。

所谓惊恐障碍,是指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惊恐发作有四个特点:

1.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2.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3.发作表现为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4.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其实,惊恐发作是一种在综合性医院急诊科以及心内科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往往表现为不明原因突然出现的惊悸、恐惧和紧张不安。常伴有大祸临头感、失去控制感、喉部窒息感和死亡来临感。

并出现剧烈的心跳、胸闷、呼吸急促、咽部梗阻、头昏、站立不稳、颤抖等症状。由于有这一系列令人恐惧的感觉,患者常常自己认为“患心脏病了”、“要发疯了”、“要昏倒了”。尽管这种惊恐发作通常只有15~30分钟,但患者的惊悸、恐怖、痛苦到了极点。即使到了医院,经过医学检查,证明并无心脏病,但患者对这种发作仍然会心有余悸。

对于惊恐发作的治疗,宜先用药物控制症状,继而通过心理治疗,尤其是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来改善患者对惊恐发作的期待性焦虑,最后进一步分析焦虑背后的心理冲突,设法找到并解开心结,以彻底铲除惊恐发作的根源。

易与冠心病混淆的病——焦虑症引起的濒死感

有位61岁的退休男工程师,退休后尚在某公司发挥余热,生活过得还悠闲。某日傍晚,他突然感到胸闷、心悸、大口喘息,似有濒死之感,大声呼喊“我要死了”。家人闻声赶至,见他满头大汗,浑身发抖,面色苍白,急打120电话,由救护车送去某大医院,经医师体格检查,除血压偏高、心跳较快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心电图与血常规、血生化常规也均属正常范围,但患者自感危在旦夕,痛苦万分。医师就予以对症处理:吸氧与丹参静脉输液等,患者很快镇静下来,好转回家。自此之后患者常失眠,有莫名的紧张、恐惧、心烦意乱,时有大祸临头感或捶胸顿足现象,甚至惶惶不可终日,并且时隔数天又因上述“濒死”发作而去医院急诊。经各值班医师检查仍未发现阳性体征,还进行了有关甲状腺功能的实验室检查,也均在正常范围。医师就建议患者去精神科或心理咨询就诊。无可奈何之下,患者及其家属抱着试探心情来到精神卫生中心。专科医师在进行常规体检及复习了外院的有关实验室检测资料后,确诊患者患的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的心理障碍——焦虑症。

实际上焦虑症是无器质性疾病基础的脑功能失调,是一种心理障碍,除本病例的表现外,有的还有尿频或便秘腹泻等症状。该病的发生常与精神因素或内心冲突及性格特点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