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47703200000010

第10章 表现忠心处处小心

低调做人的哲学在处理与领导的关系时作用更为明显。领导是你的顶头上司,一定程度上掌握着你的前途命运,所以,与领导接触尤需谨慎,要拿出十分的小心和十二分的忠心去做事。1.以诚恳的态度面对领导的批评

当我们受到上司批评时,最需要表现诚恳的态度,从批评中确实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改进了工作方法。最令上司恼火的,就是他的话被你当成了“耳边风”。如果你对批评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这种效果也许比当面顶撞更糟。因为,你的眼里没有领导,太瞧不起他。

批评有批评的道理,错误的批评也有其可接受的出发点。切实地说,受批评才能了解上司,接受批评才能体现对上司的尊重。比如说错误的批评吧,你处理得好,反而会变成有利因素。如果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你这种做法产生的负效应,足以使你和领导之间的感情距离拉大,关系恶化。当领导认为你“批评不起”、“批评不得”时,也就产生了相伴随的印象——认为你“用不起”、“提拔不得”。

当然,公开场合受到不公正的批评、错误的指责,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思想上也会造成波动。妥善的方法是,你可以一方面私下耐心做些解释;另一方面,用行动证明自己。如果是当面顶撞,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开场合,你觉得下不了台,反过来也会使领导下不了台。其实,你能坦然大度地接受其批评,他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歉疚之情或感激之情。他也会琢磨,这次批评到底是对还是错。

依靠公开场合耍威风来显示自己的权威,换取别人的顺从,这样不聪明的领导是不多的。其实,你真遇到这种领导,更需要大度能容,只要有两次这种情况发生,跌面子的就不再是你,而是他本人了。

同领导发生争论,要看是什么问题。比如你对自己的见解确认有把握时,对某个方案有不同意见时,与你掌握的情况有较大出入时,对某人某事看法有较大差异时,等等。请记住:当领导批评你时,并不是要和你探讨什么,所以此刻决不宜发生争执。

受到上级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非得弄个一清二楚才罢休,这是很没有必要的。确有冤情,确有误解怎么办?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领导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没必要纠缠不休。

在晋升的过程中,有人充满信心,有人谨小慎微。但不管怎样,突然受到来自上级的批评或训斥,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要处理得好,首先要明白上司为什么要批评你。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领导批评或训斥部下,有时是发现了问题,必须纠正;有时是出于一种调整关系的需要,告诉受批评者不要太自以为是,或把事情看得太简单;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信和尊严,与部下有意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是“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不该受批评的人受批评,其实还有一层“代人受过”的意思……明白了上司为什么批评,你便会把握情况,从容应付。

挨批评虽然在情感上、自尊心上受一定影响,但如果你不情绪低落,而用一种反思维的态度对待自己,即像古人说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一定会受益匪浅。过于追求弄清是非曲直,只会使人们感到你心胸狭窄,经不起任何的考验。

2.珍惜上司的信任

要想争取上司的信任,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有人认为“比其他人做更多的工作,超时工作”是最重要的,这只能是老观念而已。新一代的老板则认为:工作并不算繁重,却要赶时才可完成,这是低智商行为。

要想使上司对你另眼相看,最实际的是在工作尽责外,还要注意你的上司如何做他人的工作,怎样与高层行政人员沟通,其他部门又担任什么角色。当你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时,老板当然会对你青睐有加。

如果你能帮助上司发挥其专业水准,对你必然有好处。例如,上司经常找不到需用的文件,你尽快替他将所有档案有系统地整理好;要是他对某客户处理不当,你可以得体地代他把关系缓和;如果他最讨厌做每月一次的市场报告,你不妨代劳。这样,上司觉得你是好帮手后,你自己也可以多储备一些工作本钱。

要想自己名利双收,不可只满足于做好分内事,还应在其他方面争取经验,提升自己的工作“价值”,即使是困难重重的任务,也要勇于尝试。分析一下哪些问题才应劳烦老板注意,如果真有难题,请先想想有什么建议,更不应投诉无法改变的条例。

与上司保持良好的沟通。这种技巧十分微妙,给上司简洁、有力的报告,切莫让浅显和琐碎的问题烦扰他,但重要的事必须请示他。

耐心寻找上司的工作特点,以他喜欢的方式完成工作,不要逞强,更不要急于表现自己。

随时随地,抓紧机会表示对他忠心耿耿,以你的态度说明一个事实:我是你的好朋友,我会尽己所能为你服务。“言必行,行必果”,说出的话要算数。不要以为上司很愚笨,如果你真的努力这样做,他会看在眼里,一定会很明白你的意思,对你日渐产生好感。

听到对公司有什么不利的谣言或传闻,不妨悄悄地转告上司,以提醒他注意。

不过,你的措辞与表达方式须特别注意,说话简明、直接为最佳方式,以免发生误会。

适应不同上司的工作形式,也是白领人士必须懂得的技巧。如何去适应?一点也不困难,只要本着诚意去与对方接触,摒弃一切主观看法或者其他同事的不正确意见即可。

上司向你下达任务后,先了解对方的真意,以免因误会而种下恶根或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谁都知道与上司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对自己的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自己做错了事,不要找借口和推卸责任。解释并不能改变事实,承担了责任,努力工作以保证不再发生同样的事,才是上策,同时得虚心接受批评。

要使上司信任你和准时完成工作,做任何事一定都要检查两次,确认没有错漏才交到上司面前。谨记工作时限,若不能准时做好,应预先通知上司,当然最好不必这样做。必须圆满地把工作完成,不要等上司告诉你应该怎样去做。

上司愿意选择你作为他的下属,他对你的印象自然很好,你必须丢开对上司的偏见,事事替他着想,把他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3.不要做让上司难堪的事

在领导的眼里,如果自己的下属在公开场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敌意或成见,甚至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公开发难。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人们都喜欢喜欢他的人,人们都不喜欢不喜欢他的人。”这样,在公开场合不给领导留面子的结果便是,领导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还击,通过行使权威来找回面子,要么便怀恨在心,以秋后算账的方式慢慢报复。

这种结果,自然是下属在提出批评和意见时所不愿看到的,也违背了他的初衷。他大概忘记了,无论是领导还是他本人,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充满人情儿、十分讲究人际和谐的同一个社会中。

领导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特别是在其他领导或者众多下属在场的时候的形象,这决不仅仅是因为有个文化的潜意识在作祟,更是在于领导从行使权力的角度出发,维护自己权威的需要。这种需要因受到公开的检验而变得更加强烈甚至是不可或缺。

如果下级的意见使领导感到难堪,即使他是出于善意的愿望,即使他的确是“对事不对人”,但其结果却必然是一样的:使领导的威信受到损害,自尊受到伤害。

威信受到损害,便会使权力的行使效力受到损失。它影响到领导在今后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决定权和影响力。因此人们不禁要问,他说的是否都对呢?是否会产生应有的效果?……这样,下级在执行中便多了几分疑虑,这必然会降低领导权力的有效性。因为服从越多,权力的效果就会越好。行使权力必须要以有效的服从为前提;没有服从,权力就会空有其名。

自尊心受到伤害,是最伤人感情的,因为它触动了人最为敏感的地带,挫伤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信条。在公开场合丢面子,这说明领导正在失去对下级的有效控制,于是,人们不禁对他个人的能力乃至人格都产生了怀疑。因此,无论是谁,身处此境,最先的反应肯定是怒火中烧,而不是理智地对意见内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那么,此后的一系列举动肯定都是很情绪化的。即使他很有面子、很得体地将这件事掩饰过去,情感上的愤怒依然是存在的,这个阴影将会把你美好的印象浸没,使你在后来饱尝麻烦,悔恨不已。

因此,若一领导当众受到下属的伤害,丢了面子,即使当场不便发作,日后也会有所忌恨,甚至予以报复。因为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可能还会有其他人会当庭责难,使他下不了台。“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的道理正是缘由此处啊!

钟白是个很有前途的青年,能力出众,工作认真,备受领导器重,进公司不过一年就当上了业务部主任,以此来看他一定会步步晋升,前途无量的。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钟白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经理陪着从深圳赶过来的老总到业务部视察,总经理对业务部这半年的表现很满意,鼓励大家再接再励,并说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提。钟白没客气,张嘴就来了一句:“总经理,您不能光说不做啊!几个月之前就说给我们加提成,可到现在也还没兑现呢!”总经理愣了一下,然后连说:“好,好,回去我再研究一下!”然后匆匆离开了业务部。后来听说总经理出门后就恨恨地说了一句:“那人是谁啊?怎么这么不懂规矩!”不用说,钟白在这家公司自然是前程无“亮”了。

钟白错就错在不该不分场合乱提意见,而且还偏偏提了一个让老总下不来台的意见,惹恼老总的后果就是大好前程付诸东流,一个月后,钟白就被迫离职了。钟白的遭遇颇具代表性,这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人下属者都应当三思并引以为戒。

所以,下级在公共场合给领导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给领导留有面子。

留面子,首先表明你对领导是善意的,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帮助领导做好工作。这样,他才愿意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

留面子,还表明你是尊重领导的,你依旧服从他的权威,你的意见并不是代表你在指责他,相反,你是在为他的工作着想。

留面子,其实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下属可利用这个余地同领导在私下里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这个余地还表明,下属只是行使了一定的建议权,而领导仍保有最终决断的权威。留有余地,还会使下属能够做到进退自如,一旦提出的意见并不确切或恰当,还有替自己找回面子的余地。

当然,我们讲公开场合提意见要注意领导的面子,并不是鼓励下属“见风使舵”,做“老好人”。我们是非常赞成对领导多提建设性的宝贵意见的,同时也对直言不讳、敢犯龙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我们的着眼点只是在于提意见要注意场合、分寸,要讲究方式、方法。

如果只注重提意见的初衷和意见的合理性,而不去考虑它的实际效果,这样的劝谏只能给下属带来灾祸。我们衷心地劝诫每一位下属,一定要在公开场合给领导留面子。

4.居功自傲是应对上司时的大忌

每个人都喜欢当功臣,然而居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功高震主可能会惹恼上司,甚至会产生致命的后果。所以如果有某种工作顺利完成,你就应该主动把“小红花”戴在上司的胸前。

龚遂是汉宣帝时期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七十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单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口人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茭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喻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终日还是沉溺在醉乡之中,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一副醉汉狂徒的嘴脸,龚遂也不计较,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连摆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做臣下的,最忌讳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九个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

喜好虚荣,爱听奉承,这是人类天性的弱点,作为一个万人注目的帝王更是如此。有功归上,正是迎合这一点,因此它是讨好上司、固宠求荣屡试不爽的法宝。

自以为有功便忘了上司,总是讨人嫌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和君上嫉恨。自己的功劳自己表白虽说合理,但却不合人情的捧场之需,而且是很危险的事情。

而把功劳让给上司,是明智的捧场,稳妥的自保。如果你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那你立功的机会还有很多。把功劳让给上司,就等于让上司欠了你一笔人情债,上司在对你心怀感激之余,自然会努力提拔你,并给你再次建功的机会,所以,把功劳让给上司,你绝对不会吃亏。

5.从容应对上司的指令

下属做出了错误决定,身为上司的可以直接向前者指出来,而无须诸多顾忌,但假如出现了相反的情形,作为下属又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在向上司指出他所犯的错误之前,下属有一点必须先弄清楚:无论怎样上司始终是上司,他虽然犯了错,下属仍要注意维护他的权威;如果直接指出他的不是,只会招致上司的反感,小则大骂,大则炒鱿鱼、降职或调职。所以,如果上司真的做出了错误指令,你也只能技巧性地劝他改正,直来直去只会自讨没趣。

永乐皇帝闲着无事,想到江西吉安一带游玩,便传下圣旨,要吉州知府筑路修桥接驾。

刚刚考中学士的解缙得知此事,暗暗思忖:皇上每次巡游奢侈挥霍,百姓税收加重,劳役陡增。这次一定要设法劝阻皇帝,打消其巡游念头,使吉州百姓免受灾难和荼毒。于是,他连夜赶写了奏折,次日上朝,面奏皇上。

永乐皇帝一见奏文,勃然大怒:“解缙,天子出游,乃施恩泽于民间,你因何阻挠?真乃狗胆包天!”

解缙不慌不忙地说:“皇上息怒,解缙上疏,实为龙体之安!皇上有所不知,吉州自古有‘吉水急水’之称,那里山高无路,惟有从水路走,水急浪大,岂不惊了圣驾。”

永乐皇帝说:“我命吉州府打造巨舟,岂有镇不住‘急水’之理!”

解缙笑道:“纵然有巨舟,却难过峡江县。江西俗话‘峡江峡江,奈断手掌’,那里江窄暗礁多,莫说巨舟,就是竹排也很难通过。”说着,解缙招了招手,下官捧来一条扁鱼,解缙呈上,说:“皇上请看,此鱼产于峡江,由于江窄,久而久之,连鱼身子也挤扁了。”永乐皇帝一看信以为真,心想还是不冒这个险吧!便取消了游吉州的打算。

解缙用自己敏变的才智,为吉州人办了件大好事。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忠贞之士敢于在皇帝做出错误决定时犯颜直谏,这些人最后往往落得悲惨的下场。与之相比,解缙的做法就聪明多了,他劝阻皇帝巡游,不提巡游扰民,仅说是为了“龙体之安”,结果成功地说服了皇帝。

如果上司做出了错误指令,你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1)暗示法

接到不恰当的指令时,你觉得不能执行或无法执行,可先给上司以某种暗示,让其悟到自己的指令不甚恰当。有些指令不恰当,不是因为上司素质差、水平低,而是没考虑周全,或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没看到事物的本质。你稍加暗示,他可能就会马上意识到。

(2)提醒法

有些不恰当的指令,可能是上司不熟悉、不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有的可能是上司一时遗忘了。你提醒他,上司认识到了,一般都会收回或修正指令。当然,提醒不是埋怨,也不是直通通、硬邦邦地批评。提醒要讲究策略,语气上尽可能委婉些。

(3)推辞法

对上司不恰当的指令,有的可以考虑推辞。推辞要有理由,有的可从职责范围提出,譬如说:“我总觉得这件事不是我的职责,要不,同事关系就不大好处理了。”有的可从个人的特殊情况提出。但不管从哪一方面,理由一定要真实和充分。你推辞了,有的上司还可能会这样问:“那你觉得这件事应该由谁来做?”你不能随便点名,也不要随口说“除了我,其他谁都可以”之类的话,比较巧妙的回答是:“这事谁来做,我了解得不全面,还是您来定夺好。”推辞不是耍滑头,而是委婉地拒绝。

(4)拖延法

有些不恰当的指令,是上司心血来潮时突然想出来的,并要你去执行。倘你惟命是从,马上付诸行动,那就铸成了事实上的过错。对这种上司心血来潮而向你发出的指令,如果你在暗示或提醒都不能,推辞也没多少理由时,那么,最好的对策就是拖延。虽然默认或口头上答应,实际上却迟迟不动。若闲着不动,上司会产生疑心的,因此,你必须忙别的事,作为拖延的理由,应付上司的追问。拖延法是消极的,但对有些非原则性问题的不恰当指令,只能如此。你拖延了一段时间后,上司的头脑冷静了,或许有了新的认识,就可能收回指令,或让其不了了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司做出的是明显违反法规的指令,那么下属就应该坚决拒绝,并明确向上司陈述理由。虽然拒绝上司的指令需要承受压力,但涉及原则问题,只能拒绝,别无他法。

6.别擅自替领导做主

如同社会一样,办公室里同样等级分明。领导就是领导,下属就是下属。下属绝不能替领导做主。

领导在作决策时,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当他作出决策后,很需要别人特别是下属的认可和尊重。

作为一个下属,如果希望获得领导的欣赏,学会尊重领导的决定是第一要诀。不管你职位多高,你都不能忘记一点:你的工作是协助领导完成经营决策,而不是制定决策。因此,领导的决定,即使不尽如你意,甚至和你的意见完全相悖时,你也得低头顺从。

大多数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充满活力与冲劲,而不会希望下属暮气沉沉,成为机器人。执行领导的决策,并不表示你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下属,也不表示你将失去工作中的活力。但你应该知道,表现在工作上的活力与冲劲,一定要符合领导的理想与要求。否则领导会认为你不够成熟,做事不用大脑,自然也不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

下面这个例子中的下属就做了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糟了!糟了!”宋经理放下电话,就叫了起来:“从那家买来的便宜的东西,根本不合规格,还是原来那家的好。”接着,宋经理狠狠捶了一下桌子,“可是,我怎么那么糊涂,竟写信把他臭骂一顿,还骂他是骗子,这下麻烦了!”

“是啊!”秘书赵燕转身站起来,“我那时候不是说么,要您先冷静、冷静,再写信,可您不听啊!”

“都怪我在气头上,想这小子过去一定骗了我,要不然别人怎么那样便宜。”宋经理来回踱着步子,指了指电话,说:“把电话告诉我,我亲自打过去道歉!”

赵燕一笑,走到宋经理桌前,说:“不用了!告诉您,那封信我根本没寄。”

“没寄?”

“对!”赵燕笑吟吟地说。

“嗯……”宋经理坐了下来,如释重负,停了半晌,又突然抬头,“可是我当时不是叫你立刻发出吗?”

“是啊!但我猜到您会后悔,所以压下了。”赵燕转过身,歪着头笑笑。

“压了三个礼拜?”

“对!您没想到吧?”

“我是没想到。”宋经理低下头去,翻记事本,“可是,我叫你发,你怎么能压?那么最近发往美国的那几封信,你也压了?”

“我没压。”赵燕脸上愈发亮丽了,“我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

“你做主,还是我做主?”没想到宋经理居然霍地站起来,沉声问。

赵燕呆住了,眼眶一下湿了,两行泪水滚落,颤抖着、哭着喊:“我,我做错了吗?”

“你做错了!”宋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赵燕被记了一个小过,是偷偷记的,公司里没人知道。但是好心没好报,一肚子委屈的赵燕,再也不愿意伺候这位“是非不分”的宋经理了。

她跑去孙经理的办公室诉苦,希望调到孙经理的部门。“不急!不急!”孙经理笑笑说,“我会处理。”隔两天,果然做了处理,赵燕一大早就接到一份解雇通知。

看完这个故事,你会想这是个“不是人”的公司?宋经理不是人,孙经理也不是人,明明赵燕救了公司,他们居然非但不感谢,还恩将仇报,对不对?如果说“对”,你就错了!

正如宋经理说的:“你做主,还是我做主?”

假使一个秘书,可以不听命令,自作主张地把经理要她立刻发的信,压下三个礼拜不发,她岂不成了经理?如果有这样的“黑箱作业”,以后交代她做事,谁能放心?

再进一步说,自己部门的事,跑去跟别的部门经理抱怨,这工作的忠诚又在哪里?

如果孙经理收了她,能不跟宋经理“对上”?而且哪位经理不会想:“今天她背着经理来向我告状,改天她会不会倒戈,又跟别人告我一状?”

所以赵燕不但错,而且错大了,她非但错在不懂人情,更错在不懂工作规则。他毕竟还是你的领导,也毕竟还是他做主。出了错,他最先承担。有面子,也该由他来卖。此外,你必须知道,领导永远是向着领导的,就算在工作上对立,在立场上也一致。

一个不忠于自己领导的职员,很难得到别的领导欣赏。当你卖面子,表示自己有办法,偷偷把自己公司的消息告诉别人,即使他得了好处,也不会尊重你,只可能窃笑说:“这人最没城府,以后找他下手。”

办公室是一个团体,作为领导,一定有其管理原则,有他的经营目的。下属的责任,就是要在这一管理原则下,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协助领导完成经营目标。

如果每个人都认为听从领导的话,顺着领导的意思去工作,就是逢迎、拍马屁,而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这个办公室将会成什么样子?没有统一的经营观念,没有制度的约束,做什么事情都是各人随心所欲,不用想也知道,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公司就会垮掉。

下属要想同领导搞好关系,就必须明确领导与自己的等级之分,千万别擅自替领导做主,否则,即使对领导有益,他也会怀恨在心。

7.与领导交谈要小心

在办公室中,如果你跟领导交谈时率性而为,只顾着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管领导的感受,很容易就把领导得罪了。脾气暴躁的领导当场就可能给你难堪;城府深的领导即使一时不表现出来,过后找个借口,就会让你“生不如死”。

作为下属,不要随便打断领导的讲话。

无论在正式的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随便打断领导的讲话,都会被好面子的领导认为你不尊重他。中国官场有句话,官大半级压死人。领导认为,他的身份地位高,在讲话时就应该具有优越性,就不应该被下属随便打断。你随便打断他,就是无视他的权威,就是不尊重他,就是不给他面子。

初入办公室的新人,往往容易犯这个错误。在学校里时,“民主”的气氛相对浓厚一些,熏陶得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踏入职场,身上“自由”的分子一时消除不干净,就忍不住冲动,好表现自己。当领导讲错话时,就挺身而出,打断领导的讲话,指出领导的错误,并洋洋自得地给予纠正。或者自己有更先进的观点和更好的创意,就迫不及待地打断领导,阐述自己的观点。小心眼的领导被你这一搅和,自然心中大为不悦,过后给你小鞋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李伟如履薄冰一般通过了一轮又一轮的考试,终于如愿进了一家著名的IT公司。按照公司规定,新员工要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主要是了解公司文化、熟悉公司规章制度等。第一天,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亲自来授课,点名时一疏忽,将一个人的姓名念错了。这个人是李伟的同学,姓名比较生僻,经常被读错,也习以为常了,所以他含糊地应了一声。总监正想继续点名,李伟却笑着说:“错了,错了!”总监愣住了。李伟纠正完毕,除了总监,在座的员工都忍不住笑了。

总监从此记住了李伟,当然是记恨李伟。分配时,别人都分到了比较重要的岗位上,李伟被总监“美言”了几句,被分配干公司的网络维护。这样无足轻重的岗位,干一辈子也不会干出什么成绩。李伟的专业跟软件开发相吻合,他也是奔着这样的岗位来的,就去找领导,声明自己应聘的是软件开发岗位,要求调换岗位。

领导的答复是:对公司来讲,公司的每个岗位都是重要的。

李伟明白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时他才隐隐感到自己把人力资源部总监得罪了,让他抓住了把柄,都是人力资源部总监在背后搞的鬼。

与领导交谈时,尤其在正式的场合谈论工作上的问题,不要贸然提出与领导不同的意见。因为这容易被领导看成公然挑战他的权威;更不要坚持己见,据理力争。唱反调已经引起领导的不悦了,再非要分出个谁是谁非,那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孙平是一家公司市场部的统计,因为毕业于一所著名大学的营销专业,所以好在公众场合炫耀自己的学识。一次,市场部总监召开营销人员会议,部署下一步的营销工作。孙平列席参加会议。总监让孙平参加会议的目的,是让他了解市场工作,没想到总监宣读完一份销售方案后,让大家发表意见,孙平却第一个站出来唱反调。孙平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让大家一下子看到了方案的不可执行性。其实,总监的意图是放弃那些业绩差没潜力的市场,因为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这些市场取得的成绩与投入的成本是不成正比的,而把主要精力投放到那些有潜力的市场。总监阐述完制订方案的指导思想后,孙平又跟总监争论起来。最后,方案自然以总监拟订的为准。

除了孙平,别人都没提什么反对意见,只是说了一些表决心的话,如一定好好执行新方案,力争做出更大的业绩,等等。这更衬托出孙平的桀骜不驯。

没过几天,总监找孙平谈话,让他到一个业绩差的办事处工作。孙平曾私下管去那个地方工作叫“发配”,没想到自己要被“发配”了。况且,按照新方案,那个办事处很可能要撤销,为什么还要派自己去呢?孙平向总监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总监说:“你有很强的营销能力,在统计岗位上根本发挥不出来,派你去,是让你改变那里的局面。相信你会取得好的业绩的。”

孙平又不情愿地找到领导,他没想到领导说的话跟总监对他说的话一模一样,显然他们早沟通好了。领导给高帽戴,孙平只好同意。

同事问孙平公司为什么派他去,孙平还炫耀说:“让我去改变那里的局面。”同事心中暗笑,那只不过是领导的借口罢了,下一步办事处撤销,孙平恐怕也要跟着被裁掉了。

果然,不久办事处撤销,孙平也被裁掉了。

与领导交谈,无论聊天还是谈论工作,都要把握好分寸,不可无所顾忌,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这样才不会给领导抓住把柄,留下不好的印象。

你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1)不该说的别说

所谓不该说的,就是领导忌讳和感到不悦的,比如领导的隐私、疮疤和一切能让他感到有失脸面的事。特别是跟领导聊天开玩笑的时候,更要注意。

(2)轮不到你就别说

韩非子曾说过,部属不能随便向领导进言,进言要慎重,否则会很危险。如:为官的经历不深,还没得到君主的信任时,如果竭力显示自己的才能,谋划成功也不会受赏,如果谋划失败反而会受到怀疑。在职场同样如此,如果你还没得到领导的信任,即使你的意见是正确的,领导也未必会采纳。相同的意见,由领导信任的人提出,领导就认为是正确的,并欣然接受。所以,在得到领导信任之前,最好不要随意向领导进言,因为你说了也白说,还可能引起领导的反感。

(3)说时要拐弯抹角

所谓拐弯抹角,就是不直率地说出你要说的话,先说别的话题,让领导感到你真正要说的话是为他好,当然,更重要的是保全领导的面子。西方有句谚语:“一滴蜜汁比五加仑胆汁更能吸引苍蝇。”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4)学说“官方语言”

有时候,完全保持沉默并不是最佳的选择。这时你可以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官方语言”,让领导觉得很舒服,自然不会让领导抓住把柄。

8.重视领导身边的人

每个办公室中都有一些与领导关系非常密切的“红人”,这些人对领导的决策、用人及其他问题的看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许多时候可能会是决定性的。

有些人认为,在公司里只要尽心尽力,取得业务实绩,赢得领导的赏识和欢心,加薪提升便指日可待了,而把那些领导身边的心腹不放在心上,认为这些人的职位不怎么高,权力也不怎么大,跟自己也没什么直接关系,没必要重视他们,只要不得罪就行了。殊不知,这样一来,让自己走了不少弯路。

有个小伙子才刚满24岁,就已经是部门主管了,而且很有发展前途。一到各部门主管开会的时候,他就去了,一屋子的中老年人,越发地显得他更有朝气。他总是先听,然后再三言两语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既中要害,又显得谦虚,令人叹服。

他的公司里的领导对他十分欣赏,对他的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可是他对领导倒不那么恭敬,而对领导的得力助手——分管人事的副总却出人意料地亲近。逢年过节,必然登门拜访,且总要拎一点家乡的土特产。

大家很奇怪,领导明明是一个很难得的有魄力、知人善任的人,而那副总明明是一个本事不大、心眼不少的人。他为什么一个劲地对后者好呢?于是,有亲密的朋友去问他,他说,领导是个正人君子,用不着顾及和他的关系,只要你好好干,他对你就满意了。那副总则不然,这种人虽然没多少业务方面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为人处世上,如果在背后给你起点消极作用,你也吃不消呀。我之所以和他那么好,就是希望他不要在背后给我做手脚,那就谢天谢地了。

那分管人事的副总对这个小伙子也很好,他经常向这位小伙子通报一些情况。两人处得还真不错。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式,那就是什么人受人尊重——有能力,有学问,有头脑,有良好的品德,我们跟他比较亲近。如果什么人专门斗心眼,一心钻营,我们往往躲着他们、疏远他们,结果呢?自己给自己设置绊脚石,只好磕磕绊绊地走在艰难的谋职路上。

这个小伙子做得对,很多领导身边的“红人”,虽然没有决策权,但却十分知情,对领导有很大的影响力。如领导的副手,领导的秘书,领导的太太,他们对一些事情往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国时的曹丕是曹操的大儿子,他和自己的弟弟曹植争夺太子的宝座。曹植自恃文才过人,父亲又重才胜过一切,便不拘小节,违背曹操的意愿。曹丕自知文才不如曹植,便在一次送行时,一语不发,叩头大哭,令曹操感动不已。

曹丕素日尊敬一切父亲身边的人,顺利地走上了从政之路,据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个很有政绩的帝王。

现在看来,曹植以为父亲是说一不二的一国之主,只要父亲喜爱自己,就不必顾及其他人了。曹丕就比较聪明,他调动了父亲方方面面的“亲信”为自己说话,终于登上了皇位。

领导身边的“红人”出于其地位上的原因,比领导更需要尊重和理解,他们虽然不能说一句顶一句,但有自己的圈子和能量,千万不要低估,更不能回避,否则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如果他本身并没有多少值得敬重的地方,就更要敬他三分了,免得牵动他敏感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