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47708000000030

第30章 中老年常见病症及治疗(2)

3.脑出血:脑出血的发病常与强烈的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有关,少数在休息时发生,发病时普遍有血压明显升高。发病来势凶猛,一般先有剧烈的头痛、呕吐,也常见有瘫痪或抽搐症状,很快即有神志不清并常扑跌在地,可伴有高热、面红、大小便天禁、呼吸深并伴有鼾声。如果出现呼吸不规律或时停时继,表示呼吸中枢的抑制征象,可导致呼吸骤停而死止。由于出血部位或出血量的不同,症状也可轻可重,如有的仅有头痛、头晕、呕吐;有的仅有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都应引起警惕,以免继续出血而延误病情。脑出血时,应及早去医院抢救治疗。在送医院前,使病人安静并卧床休息,尽量不搬动病人以防加重出血。昏迷病人要松解其衣服,取出假牙,有痰时用带橡皮管的空针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血压过高可服降压药物。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气血逆乱,痰浊、瘀血、内风中于经络、脏腑所致,所以称为中风。治疗原则可根据症候用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滋阴潜阳、清热涤痰、开窍、固脱等方法治疗。家中遇有脑血管意外病人,如血压太高可刺曲池、足三里,或服用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如神昏可刺人中、十宣,或安宫牛黄丸(有热者)、苏合香丸(无热面白者);也可肌注丹参注射液、川芎l号注射液或葛根黄酮注射液。预防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办法也适用于本病。控制血压也是防止再发的重要条件,高血压者要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保持在130~160/70~90mmHg水平;血压过低时可服用生脉饮等药物。扩血管药和抗凝药也可应用,如烟酸、潘生丁、阿斯匹林等。中药可服用复方丹参片、愈风宁心片、丹七片、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等。偏瘫病人要做关节、肌肉活动,如定时由别人帮助做被动运动或自己做主动锻炼,以促进瘫痪好转针刺、推拿、物理疗法可加强治疗效果。

动脉粥样硬化或小动脉硬化时,由于脑组织慢性长期缺血缺氧,或反复多次的小动脉分支发生血栓或栓塞,可造成很多微小梗死区,称为“多发性脑梗塞”,也有人称为“脑动脉硬化症”。部分病人有轻微脑血管意外的病史,如过去有过眩晕、肢体不完全性偏瘫、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的发作,但很快消失,所以有人认为这就是短暂脑缺血发作。多数病人没有发生过急性脑血管病,而是逐渐出现记忆减退、智力低下、语言不利、行路不稳和情绪波动等。典型的慢性脑血管病,有动脉硬化性痴呆和动脉硬化性震颤麻痹(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前者表现为表情迟钝、记忆减退、智能低下、语言不利等;后者表现步距小并走路不稳、肢体僵硬、手足颤动以致书写及持物不便、情绪易于激动等。治疗内容与脑血栓时相同,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控制血压,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和抗凝药物等。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气虚血瘀、痰浊阻络,或由于阴虚风动,前者以益气活血、开窍化痰力主,用黄芪、桂枝、丹参、川芎、郁金、远志、天竺黄、橘络、川贝等,后者以滋阴活血、平肝潜阳为主,用枸杞子、何首乌、丹参,川芎、桃仁、钩藤、地龙、石决明等。中成药与脑血栓时相同。

高血压

【疾病综述】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病症特点及确诊】

此病多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尤其中年以上脑力劳动者,可出现头痛、头晕、鼻出血、颈部发硬、记忆力衰退、心悸、失眠。后期可见心悸、气短、下肢及面部浮肿,也有心房纤颤及心律不齐;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语言不清,胸闷不能平卧,则为高血压危象。本病属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肝阳上亢”、“类中风”等病的范畴。多与精神因素、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有关。长期精神紧张,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损肝阴,阴不敛阳,肝阳偏亢而发病;饮食失节,饮酒过度,痰浊内生,上扰清窍而发高血压;内伤虚损,而致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阳偏亢,内风易动。属肝火亢盛者,宜平肝泻火;属阴虚阳亢者,宜育阴潜阳;属阴阳两虚者,宜育阴助阳;属痰湿壅盛者,宜祛湿化痰。本病的重症、危症需积极予以抢救,以挽救生命。

【治疗原则】

本病及早发现,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本病的预防,要定期做健康检查,尤以有高血压病史者更重要。要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锻炼身体。饮食宜清淡,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食物,忌饮酒。肥胖者应控制食量。

低血压

【疾病综述】

指老年人的收缩压低于100mmHg或(和)舒张压低于60mmHg。一般人的血压常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升高,但也有少数老年人有血压偏低的趋势,这种偏低不会达到低血压水准。血压偏低的老人,其平均寿命较一般要长。

【病症特点及确诊】

根据病因及其特点分为下列三种。

1.原发性低血压:病原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一般无任何症状或不适,而是在测量血压时被发现血压过低。发现后,有人出现一些头昏、失眠、心悸等症状,这是精神过于紧张所致。

2.继发性低血压: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一种临床现象,一般能找出明确的致病原因。如高血压或冠心病使用降压药或血管扩张药时,心律失常,长期卧床的衰竭病人,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闷热环境中久立等。症状为虚弱、思睡、头晕、头痛和视力模糊等。严重者还有冷汗、四肢发凉、脉搏增快、视力暂时性丧失和昏厥。

3.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是中枢神经或植物神经的病理变化或功能失调所致,常见于老年人的衰老状态或动脉粥样硬化。体位性低血压是在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时,循环代偿作用不能适应地心引力,血液积聚于身体下部而不能维持血压所致。轻者表现头晕、眼花,重者站立不稳甚至晕厥,但在平卧后会很快恢复正常。少数人可伴有出汗异常或阳萎。

【治疗原则】

有病因可查的要治疗其病因,如高血压对降压药过敏时,叫适当减少剂量,心律失常引起的低血压,要纠正异常的心律,体质衰弱的病人要改善体质等。体位性低血压需加强体育锻炼,以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也可服用谷维素、刺五加等,以调节神经和增强体质。弹性长袜、紧身腹带、服用小剂量氯化钠(或做菜时多加些盐),可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全身血量,从而改善低血压。起床时出现头晕、晕厥时,可于醒后稍等片刻并活动一下肢体,再缓慢坐起,然后活动下肢,下床站立。

老年低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厥证”范围,是由肾精、气血亏虚所致,一般以补肾、养血、益气方法辨证治疗,如以腰疼、乏力、头晕、视力模糊为主时,用杞菊地黄丸治疗;以头晕、汗出、倦怠、乏力、面白、食少为主时,可服用生脉饮、人参归脾丸或安神健脑液治疗。

肝硬化

【疾病综述】

老年的常见病,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可能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增高有关。肝硬化常继发于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长期酗酒、服用某些药物、心力衰竭和脂肪肝。肝硬化时,常有面色灰暗、皮肤色素沉着、肝区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胀和消瘦等症状,当肝萎缩和肝功衰竭时,可出现肝掌、蜘蛛痣、腹水、腹部静脉怒张、出血和肝性昏迷,但老年肝硬化很少出现肝功能衰竭。

【病症特点及确诊】

疑有肝硬化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发现肝硬化后首先要消除对肝脏的有害因素,如戒除酒精性饮料,停服异烟肼、巴比妥等药物,治疗各种原发疾病等。其次是加强饮食的调配,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为原则。精神抑郁可以加重消化功能障碍,使肝脏缺乏营养而加重肝损害,所以精神状态非常重要,由于老年肝硬化很少引起肝功能衰竭,所以应该对疾病抱有信心,并要避免忧怒等因素。保肝药物没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常用的保肝药有果糖、维生素B族、酵母片、维生素C、肝太乐、维丙胺等。中医有较好疗效,常用滋阴、养血、柔肝、健脾、活血等辨证治疗。中成药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加味(丹栀)逍遥丸、云芝肝太、猴头菌片等。

肝炎后肝硬化,尤其是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应定期做血液甲胎蛋白(免疫法)测定,这是因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有演变成原发性肝癌的可能,如甲胎蛋白阳性并且在定期检查时滴定度逐步升高,须警惕肝癌的可能,应及早做肝同位素扫描或CT扫描检查。

胃病

消化性溃疡

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常有典型的疼痛节律,如慢性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胃溃疡的疼痛常在饭后1小时左右,并于饭前停止发作;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常在饭前发生,直到进食后才得到缓解。老年溃疡病常无典型症状出现,可能仅有上腹不适或上腹隐痛,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是以并发症为首要症状,如黑便、呕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或突然上腹剧痛并迅速扩散至全腹等胃穿孔症状;也有以呕吐并呕吐隔宿食物为主的幽门梗阻症状。消化性溃疡可通过X线钡餐造影或纤维胃镜来确诊;慢性胃溃疡应定期复查以防止癌变和及早发现癌变并及时治疗。

防治的方法是避免精神紧张,消除对疾病的顾虑,工作、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并戒除烟酒和少吃刺激性食物。常用的药物有胃舒平、乐得胃等碱性药物;颠茄、阿托品,普鲁苯辛等解痉止痛药物,新药甲氰咪呱有明显疗效,可使胃酸分泌减少,缓解疼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中医治疗以健脾、温中、舒肝、和胃为治疗原则,并须根据辨证用药。常用的单方成药有乌贝散、胃气止痛、舒肝止痛等。

慢性胃炎

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三种,常合并发生。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明确诊断都是通过纤维胃镜检查。老年人大约有20%以上发生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老年中可达11%以上,因有癌变的可能而常称为“癌前病变”。慢性胃炎可能仅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嗳气、腹胀等一般胃肠症状。没有特效药物,可调节饮食,避免吸烟、饮酒和刺激性食物,服用保护胃粘膜及解痉止痛药,如胃膜素、氢氧化铝凝胶、普鲁苯辛等。萎缩性胃炎要定期进行纤维胃镜复查,以防癌变发生。中药常用健脾、理气、和胃、滋阴等法,常用成药有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舒肝健脾丸等。还可用滋阴补肾、健脾活血的方药,如六味地黄丸、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丹七片等。

糖尿病

【疾病综述】

由于老年时的衰退变化,胰岛细胞功能有所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但糖容易偏高,故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升高。引起糖尿病的因素常与遗传有关,大约10~12%病人有遗传因素。其次,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也是重要的因素。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病症特点及确诊】

病人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

老年患糖尿病时,由于进展缓慢、病情较轻和感觉迟钝,不一定出现典型症状,有越老症状越少的特点。不少老年人常是发现有心血管、神经系统、感染、外阴搔痒、昏迷等并发症而就医时,才被发现为糖尿病。所以,当老年人有上述情况时,应及早去医院检查。老年糖尿病还容易发生昏迷,常见的是因感染、吐泻所引起的严重脱水,或停用胰岛素时因血糖过高大量排尿而严重脱水。脱水时的血液粘稠,血行缓慢造成组织缺氧,可出现烦渴、多尿、抽搐及神志障碍,此时称为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以区别于酮症酸中毒性昏迷,不及时处理可造成死亡。由于脂肪分解过多所产生的血内酮体升高也可引起酸中毒性昏迷,称为酮症酸中毒性昏迷,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中青年,特别是停用胰岛素或感染、吐泻时,在老年人中较少发生。此外,老人还常因脂肪代谢紊乱而发生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治疗原则】

通过调配和控制饮食,使胰岛细胞得到休息以逐步恢复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饮食治疗可使老年糖尿病得到较理想的控制,所以说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老年病人可按每公斤体重供给25卡热能为宜,其中蛋白质占1克、脂肪0.8克、其余用碳水化合物补充,早、中、晚餐的分配按1∶2∶2。控制饮食有饥饿感时,可用少糖多纤维的蔬菜填充。体育锻炼能减少体重从而减轻胰岛细胞负担,促进肌肉利用血糖、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和改善体质。当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仍不能得到满意控制时,可加服降糖药物,常用的有甲苯磺丁脲(D860)、优降糖、苯乙双呱(降糖灵)、降糖片。以上办法仍不能控制、或并发感染,酮症酸中毒时,才能在医生指导下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切忌开始即滥用胰岛素。使用胰岛素的病人,由于病情稳定后多在家继续用药,病人及家属要学会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学会自己检验尿糖,并知道低血糖的特点和治疗措施。低血糖反应常在使用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时发生,常见症状有饥饿感、汗出、手抖、心悸、意识障碍和抽搐,神志清醒者可吃些糖果、饼干等,神志不清则需静脉注射葡萄糖并送附近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