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47708000000043

第43章 老年人常见病症家庭日常护理(2)

早期主要有头痛、头晕、睡眠不好、易疲倦、耳鸣、烦闷、心慌、记忆力减退。一般常见的表现是头痛,多在前额或枕后部,似跳痛。

晚期则有心、脑、肾的功能障碍,例如心脏的病变,表现为心跳、气短、胸闷、下肢及面部浮肿,心律不齐等,肾脏的病变,表现为多尿、夜尿、血尿等,脑部的病变,表现为病人可有突然偏瘫、失明、失语等;如果病人突然感到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视力模糊、烦躁不安,或舌头失灵、半身麻木,则是病情加重的表现,此时血压增高显著,舒张压常在120~130毫米汞柱或以上,这种情况称为高血压危象。

【发病机理】

如劳累,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量吸烟、饮酒,或是在强噪音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另外,寒冷、应用某些血管收缩药物、摄入过量的食盐(每日多于20克),或者有高血压家族史,或者妇女绝经期内分泌功能失调等等。

一般认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是导致高血压病的主因,在上述外界及内在不良刺激作用下,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失去了对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调节作用,并以收缩血管神经兴奋为主,而致血压升高。

祖国医学认为主要是肝肾的阴阳失调,在外因作用下诱发。

【注意事项】

1.当有高血压早期表现时,例如血压测量超过正常值,就要积极治疗,万不可粗心大意。如果生活中注意并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一定能使病情稳定,否则血压可逐步升高。无妥当治疗的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功能的障碍而有晚期的表现,不仅病情加重,并会发生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2.高血压患者为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是否有心、脑、肾的功能障碍,应该去医院作全面检查,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与加强自我护理。

3.饮食中要适当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保持6~8克。勿使身体过胖,若有超重的趋势,应限制饮食,并增加体力锻炼,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4.戒除烟酒可以防止血压继续升高和影响心、脑、肾的功能。

5.每天坚持锻炼(如打太极拳,或做保健操),经常保持情绪愉快,保证足够的睡眠和有规律的生活。

6.若出现语言不利,手足麻木,甚至偏瘫等脑血管病变,或剧烈头痛、呕吐等高血压危象时,一定要先服降压药后再及时去医院诊治。

7.要知道所服降压药的主要成分和用量,以利调整到适宜的血压水准。切忌服用不了解的药物。

8.要定时服药,定期检查。

缺血性心脏病的护理

【知识概述】

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这种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大多数在40岁以上,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65岁以上的男性可达20%,女性为12%,是最重要的常见病之一,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国外有人报告收缩压高于工80毫米汞柱时,冠心病的发病率约为正常收缩压者的6倍,所以冠心病合并有高血压的占有很大比例。我国的冠心病约60~80合并有高血压。

【临床表现】

得了冠心病会有什么表现?

最常见的是心区痛或称心绞痛,但老年患者的心区痛较比中年患者的程度要轻得多。心区痛常在运动时发作,而休息时很快得到缓解。痛时可向左肩、背部串痛(似放射样)或沿前臂内侧而达小指及无名指。疼痛性质有针刺样痛、或闷痛,或有压迫感。疼痛持续时间,短者数分钟,长者30分钟左右,并感到胸闷气短,这都是因心脏缺氧而产生的。

有资料报道,老年人心绞痛发生率随年龄升高反而有降低的趋势,因此,年龄越大,则可减轻对此病的担心。

如果动脉管腔较长时间地痉挛或完全堵塞,则部分心肌得不到供血而发生坏死,即急性心肌梗塞,这时疼痛较心绞痛时更剧烈,时间更长。同时可伴有面色苍白、紫绀、神志迟钝、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及长期供血不足,或心肌梗塞时的管腔阻塞,可引起心跳不规则(心律失常),就会有乏力,头晕、心悸表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还可造成心脏停止跳动,所以如

不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就会突然死亡,称为猝死。

如果心脏扩大,心缩力减退,即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就会有呼吸困难、紫绀、心跳、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肝大、水肿等表现。在祖国医学中则属于“水肿”的范围。

【注意事项】

1.当自己感到有气短、胸闷或心区痛,或突然发作的出汗,四肢发冷、上腹痛、恶心,呕吐等,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各种检查,由医生全面分析来确定是否得了冠心病,以便及时治疗。

2.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是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误诊,大约有22~60%没有典型疼痛,或是疼痛部位不典型(如有的在中上腹部或背部或咽部),或有的发病后根本无痛,这些病人,可能是原有疾病多,可以掩盖心肌梗塞的症状,或病情重,而是以休克,或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为突出症状,所以不可疏忽大意。

3.对可疑的表现,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准备氧气袋、保健盒或镇静止痛药,一旦有病情发作及时用氧、用药,同时应保持镇静,立即卧床或就地平卧休息,不要自己活动,让家人开窗流通空气,可含服硝酸甘油或冠心苏合丸,并与急救站联系派车救护,切忌自己乘公共汽车或步行去医院,以免增加心脏的耗氧量,使心肌梗塞的范围扩大。

4.得了急性心肌梗塞,必须在医院里进行抢救和观察。

5.没有来得及去医院,或病轻,而家中条件又较好时,可按照医生的指导在家中进行治疗,并加强护理。

6.如在医院经过一段治疗,病情稳定,医生允许出院回家,仍然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定期复查,不可自做主张,任意变更。

7.家庭护理方面要注意。①生活要有规律。②要食用低盐、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不可过饱,保持正常体重(计算方法是身高减100等于体重公斤)。③环境要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空气应新鲜。④保持乐观,情绪开朗,勿激动或过度兴奋。⑤注意休息,不可过劳,但也不要惧怕活动,可根据医生的指导,在允许的限度内做些轻微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打乒乓球等。⑥控制烟酒,减少对心脏的刺激。

8.保持大便通畅,便时切勿用力过猛,便秘时,可多食蜂蜜。

9.病情尚不稳定而在家的,一般都应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给予氧气吸入。要加强生活护理,如喂水、喂饭及床上排便等。还要注意观察病情,及时测血压,体温,脉搏的速率和节律。脉律不齐或脉率与心率不一致时,表示发生心律失常,应按医嘱给予必要处理。

10.胸痛剧烈不缓解,唇青肢冷,面色苍白,神倦气闷,脉微欲绝者应给氧气吸入,口服或静脉点滴生脉液,注意保暖,并找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并做好入院诊治的准备。

感染性疾病的护理

【知识概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适应能力、抵抗力、免疫功能、防护能力等都相继减弱,而使机体容易受到感染。此外由疾病引起的其他变化也影响老年人的抵抗力。例如糖尿病的高渗状态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老年人发生感染性疾病时,其症状多不典型,如呼吸系统的感染,初起时可以不发热,白细胞不升高,不咳嗽,咯痰,不气急喘息,故不易引起重视,往往由急性感染演变成慢性病变,或发生几种合并症。尤以菌血症与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

据报道,60岁以上者感染性疾病的菌血症发生率为30~50岁者的两倍以上。老年败血症预后不良,死亡率高。

【发病表现】

老年感染性疾病较常见的有哪些?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老年人各部位皆易感染,较常见的有尿路、呼吸道、胆道、外露或受压部位的软组织(如疖,痈、蜂窝织炎、脓肿)等。

尿路感染的表现一般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寒战、发热、腰痛、侧腹部或耻骨上疼痛等。

呼吸道感染的表现一般有咳嗽、咯痰(或大量脓痰),气短、无力或有发热等。

胆道感染的表现一般有发热、持续性的右上腹痛,厌油腻等,但有60~70%的老年病人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因而常被误诊,需加注意。

外露或受压部位的软组织一般性感染,表现在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或者有全身的不适、发热、食欲减退等,甚则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搏快而无力、血压下降等,可能是发生了感染性休克,应及时找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注意事项】

1.要控制感染性疾病,必须提高老年人的体质,加强护理,这样不仅无病时防病,而且有病时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疾病早日痊愈。如充分的休息,良好的营养,起居生活有规律,饮食和环境卫生清洁,定时清洗及晒衣被,房间经常流通空气,适当的户外活动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等,但不可到人群聚集处或污染区。并经常注意口腔卫生等。

2.近几十年来,各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及免疫抑制药(如抗肿瘤药)的应用,致使耐药菌株感染增加,感染的菌群发生了变化,造成老年人感染的致病菌往往对一般化学药物敏感性较低,因此用药必须有医生的指导,不可滥用抗生素。

3.得了感染性疾病一定要卧床休息,尤其在发热期更应绝对卧床休息。

得了尿路感染需加强外阴的护理,每日清洗外阴,洗盆要专用,内裤质地宜柔软、不可过紧并勤换洗,非特殊情况尽量不导尿,以免带入细菌。服药过程中,应多喝开水,以起到“冲洗”泌尿道,促进细菌及炎症产物的排出。

得了呼吸道感染需加强呼吸系统的护理,房间内应更加注意清洁卫生,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而恒定,一般冬季在18℃左右最好,湿度也要注意,一般50~70%为宜,防止灰尘和烟雾刺激(如戒烟),以免加重咳嗽。高热时应多饮水,每日约3000毫升左右,按时测量体温,体温在39.5℃以上时,头部可置冷毛巾。痰多可做蒸气吸入,用沸水的蒸气即可,以助排痰。病毒引起的感染,易于传播,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遮口、鼻,病人的食具、茶具、毛巾、脸盆均应专用,还应戴口罩,以防通过呼吸道传染。

胆道感染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另外需加强消化道的护理,饮食宜给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饱食。腹痛发作时,局部放置热水袋。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感染需格外警惕。

4.老年人皮肤萎缩,皱褶增多,覆盖皮肤表面的脂质膜减少,发生角化,皮肤干燥,所以应妥善保护皮肤,平素要勤洗澡,剪指(趾)甲,注意皱褶处的清洁,勿使潮湿,表面皮肤不宜用过多的肥皂。可涂润肤剂以防干燥及搔痒。外露或受压部位的软组织受感染时,更要加强皮肤护理,以防进一步恶化。

5.对某些疾病患者采取穿刺,插管,激素制剂及手术治疗等措施时,易诱发菌血症或败血症,因此当患者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冷汗、脉快无力、衰弱、意识障碍等现象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断与治疗。

6.长期卧病的老年人由于长期压迫,某一部位可形成褥疮,请参看有关褥疮的预防和治疗条目。

7.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应着重对易感染部位及并发感染的原发疾病(如糖尿病)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脑血管病的护理

【发病表现】

急性脑血管病常表现为急性头痛,眩晕,呕吐,口眼歪斜及流口水,上下肢突然麻木,软弱无力,抽搐及半身不遂。有的表现为言语不清、吞咽或呼吸困难、短暂性或持续的意识不清或嗜睡。这些表现常由于病变性质、范围和部位不同而表现不一,可能是短暂的,也可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此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

慢性脑血管病常见表现是头晕、头痛,记忆衰退、痴呆或昏厥等。

【注意事项】

1.首先要预防及早期治疗动脉硬化,如选用低脂、低热量饮食,加强体育锻炼,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要尽快对症治疗,以及把体重控制在正常水平等,均是有效措施。

2.当出现脑血管病表现时,不要紧张,应马上卧床休息,尽量使情绪稳定。如果有高血压,要适当地服用降血压的药物,但血压降得过低时则应立即停止使用。

病情稍稳定后,让家人协助及时去医院诊治。刚发病时,家人尽量不搬动病人,以免加重病情。

3.急性脑血管病则需住院诊治,等稳定后,经医生同意方可出院。出院后需要家人继续精心护理。

【护理知识】

家庭护理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病情表现。观察神志是否清醒,呼吸是否困难。

2.长期卧床的病人要经常使其翻身,预防褥疮。有痰时,可用空针筒套一个橡皮管把痰吸出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预防肺炎。有条件的可备氧气袋,需要时使患者吸氧。氧气可到医院去灌。

3.脑血栓、脑出血稳定后常遗留有半身不遂,再加上长期卧床,需要给病人每日作肢体的被动活动,以增进肌肉的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有利于病情好转和功能的恢复。不活动时则保持适当而舒适的体位。

4.注意身体、衣被及房间的清洁,每周更换、擦洗一次,被褥要常晒,保持室内恒温,但要空气流通,预防感冒,并使病人身心舒畅。

5.每日帮助病人漱洗,防止口腔疾病,增进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