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细节全书
47708700000058

第58章 提升做人的高度(10)

生活既是人的对手,也是人的朋友,你怎么待它,它便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作为对手,生活经常会给你出个难题,在你前进的方向设上陷阱,但是只要你用心对它,便能行走自如,便能征服它,把它变为你的朋友;作为朋友,只要你笑对人生,它便会时常让你尝到美好滋味,让你体验到快乐。总之,只要用心生活,生活便会把你当作永远的朋友。

用心生活,就要专心做事,就像狮子扑兔子,要全力以赴,更要像小鸟筑巢时,埋首工作。专心做事的人,像是在从事一门艺术,他能看到生活中最美好的风景。

一名农夫在偏远农村待了一辈子,从来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从来没有去过大城市。当一位前去采访的记者问他,一辈子都住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没有离开过大山,是否感到遗憾时,他回答说:“没有遗憾,我每天都感到很快乐!”

生活是要用心灵去感受的。用包容、豁达的心情看待生活,即使处于生命的低谷,也会觉察到人生的美好与幸福。

用心感受生活,就是要规划自己的人生,并努力追求,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向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挑战;就是要充满爱心,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就要品尝生活的原汁原味,就要接受生活的所有赏赐,不能挑肥拣瘦,有所偏爱。有的人一生追求名利,终生为之而奋斗。如果他“成功”了,那他也只能体味到名利的滋味,但这决不是生活的全部,决不是生活的原汁原味。事业的成功,剥夺了他与亲人相处的时间,剥夺了他真正感受生活的时间,也剥夺了他人生的权利。有的人一生追求金钱,但最后穷得只剩下钱了,因为钱,连亲情、友情、爱情都失掉了,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活中的一切,不论是苦难还是芬芳,不论是烦恼还是快乐,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都无法回避,无法挑选,只能用心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味到生活的美好滋味。正如有的人喜欢吃酸,但如果整天让他吃酸的话,恐怕几天下来他就要叫苦不迭,见酸后退了。生活也一样,我们祈求天天交好运,但如果整天把自己泡在蜜罐里,也就感觉不到快乐了。苦难是生活的调味剂,是幸福的衬托,用心生活,就不能回避苦难。

拿破仑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要学习专心致志于自己的生活,以期待在自己的人生沙滩上留下足迹。”要想不虚此行,要想今生无悔,就要用心感受生活,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生活也不例外,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受生活,就会少一份抱怨,多一份享受;就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洒脱。

用一杯茶来品尝心灵的淡泊

中国人喜欢喝茶,茶是中国人的第一饮料。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就把茶叶当作礼物送给途经各国。茶叶与咖啡,是世界两大饮料。咖啡,初时尚甜,一会儿变淡、涩,甚而苦,而且还须有牛奶与糖作伴。茶则相反,无须陪衬,先涩,继而甘、醇。东西方文化之异同,也在此吧?

年轻人喜欢喝茶,因为茶比任何饮料都解渴。烈日当头,口渴难奈时,端起一碗凉茶,一饮而净,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痛快!老年人喜欢喝茶,因为他们能从中品出人生的滋味,茶能让他们回忆起往昔的酸甜苦辣。

茶如人生,闻之则香味扑鼻,入口则是苦的,但仔细品味,却又有一股香甜之气从口至舌,至喉,至嗓,久久萦绕。

茶有红茶、绿茶、花茶之分。绿茶消热解暑,适宜夏季饮用;红茶清香浓郁,养气清肺,适宜冬季饮用;花茶爽心,适宜于春秋饮用。此外,中国名茶如云,知名的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罗春等。

巴利说:“人生像一杯茶,若一饮而尽,会提早见到杯底。”所以喝茶重在品,如能品出茶的种类便高出一般,如能品出茶的出处更是不凡,最是不凡者能从茶的轻淡厚重中品出茶出自何人之手,是年轻的小姑娘,还是年过半百的长者。饮茶重在那份情趣。泡一壶淡茶,静坐看山,或独步寻芳,慢慢揭开悠长的寂静。喝着茶,对着山,对着树,对着雾,春去也,秋去也,冬去也,连太阳的血色也褪尽了,品着苦涩后的香醇,蓦然抬头,似乎从中体味出了人生的真正内涵。

喝茶又不能太过于讲究。日本人喝茶讲究茶道,据说完整的茶道会有三段十八步,什么“沐淋瓯杯”,什么“茶海慈航”,什么“杯里观色”等等,不一而足。中国人喝茶不太讲究,紫砂壶也可,瓷壶也行,玻璃杯可以,大粗碗照样,中国才是真正懂得茶的国家。喝茶不能为茶所困,太过讲究,反而被束缚。

一部《茶经》,洋洋洒洒:什么茶用什么水,什么水用什么壶,什么壶用什么火……详细得连日本人也叫绝,但只有饱食终日的士大夫之流,才能斯斯文文参照实施,一般平民百姓,谁能去讲“扬子江中水,云峰顶上茶”?

茶是一缕清风,令人安静悠闲;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茶是一眼清泉,能洗去生活中的烦恼与悲苦。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喝下去的是清苦,沉淀下的是深思;喝茶,重在品味,便又不要太过拘泥,人人心中有菩提,只要能够喝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得到了茶的真味。

活色生香,咖啡杯里也有好心情

有时心情会无端发霉,百事无心,看谁烦谁。这个时候,不妨到找个咖啡屋,坐下来喝杯咖啡,或是在家里自己动手煮一杯咖啡。喝咖啡不像喝酒或果汁:满杯的咖啡,让人看了就失去喝的兴趣,普通都只到七八分满为适量。分量适中的咖啡不仅会刺激味觉,喝完后也不会有腻的感觉,反而令人回味无穷。同时,适量的咖啡能适度地促使身体恢复活力,头脑为之清爽。

咖啡豆中含有大约5%~8%的糖分,烘焙后大部分转化为焦糖,这是香味和苦味的来源,未转化的糖分留有少许甜味;烘焙时释放出丹宁酸,与焦糖结合,产生略带苦味的甜味。所以,人们对咖啡的味感一般会有苦、酸、甜、香、涩几种,这也不正像人们对待生活的体验一样吗?咖啡可以让人品出生活的滋味。喝咖啡不同于喝茶,喝茶讲究的是品味,而咖啡讲究的是氛围。独自一人呆在咖啡屋里,听着忧伤的或是舒缓的调子,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似乎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滋味,但心情却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煮咖啡,那沸腾不止的咖啡,让自己又莫名地冲动起来,一下子有了生活的勇气,心中的不快,似乎也随着那冉冉升起的蒸汽一起消散了,此时好像不是在煮咖啡,而是煮心情。咖啡煮完后要过滤,要留下精华,把渣扔掉。生活不也是如此吗?生活中也会有取有舍,也应该把不必要的东西勇敢舍弃,不然会像咖啡的渣一样影响生活的味道。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都有不顺心的时候,此时不妨来杯咖啡,让咖啡的苦味去冲淡生活中的无奈与痛苦;不妨像过滤咖啡一样,把自己的心情来个过滤,然后让心灵透透气,使自己重新拥有一个好心情。

当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端到面前后,先不要急于喝,应该像品茶或品酒那样,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达到放松、提神和享受的目的。

第一步,闻香,品尝一下咖啡那扑鼻而来的浓香;

第二步,观色,咖啡最好呈现深棕色,而不是一片漆黑,深不见底;

第三步,品尝,先喝一口黑咖啡,感受一下原味咖啡的滋味,咖啡入口应该是有些甘味,微苦,微酸不涩。然后再小口小口地品尝,不要急于将咖啡一口咽下,应暂时含在口中,让咖啡和唾液与空气稍作混合,然后再咽下。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可见,咖啡跟人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走进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精神家园——咖啡馆(厅),要一杯自己喜欢的咖啡,轻啜、慢品、细回味。此刻,什么都不去做,什么都不去忙,什么都不去想,只是静静地品味咖啡,品味心情,品味人生。

咖啡世界,活色生香,雅俗共赏,情致盎然。心情不好的时候为什么不来一杯咖啡呢?相信你的心情会随着咖啡的咽下一点一点地好起来。

让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书的影子

记不清哪位先贤说过:“人生善读书,享世间清福。”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类心灵空间的展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记载。书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自然是能让人增加智慧与才干,让人学会改造自然、改造自己的本领。

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们读书大多为了应仕,而现代人除了从书中获取知识外,还把读书当作一种消遣和休闲方式。因为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又可以让人忘掉烦恼与不快。古人说“古今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又说“为善最乐,读书最佳”,可见读书是人生乐趣的最高境界。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的航标灯,在我们困惑糊涂时指点迷津,在我们迷茫危急时解除烦恼,在我们空虚无聊时充实大脑。孟德斯鸠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笛卡尔曾经说:“读好书就像是和过去最优秀的人交谈一样。”工作中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妨找本自己喜欢的书,专心去读,去和书中的主人公对话,向他们诉说苦楚与无奈;生活中当我们寂寞难奈时,不妨伴着雨声,打开一本书。

喜好读书是好习惯,然而喜读书还要善读书,善读书还要善用书。读书要有所选择,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很难精湛。读书无选择,便只能当一个书架,你放上什么书,它便容纳什么书。读书即使是抱着欣赏的态度,总也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书吧!就像交友一样,有的人可以成为无所不谈的知己,而有的人则只能是泛泛之交,有的人则须敬而远之。

此外,读书贵有疑,不能完全相信书中所讲,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古人有言:“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主。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读书既要有所获,又要有所思、有所疑,这才符合认知的过程。

善于读书的人,任何一本书对他而言就都如同一条帮他渡河的小船,既然渡过了河,就该舍弃小船,有谁会在登岸之后还拖着小船过日子的啊?毕竟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更好地做人,是学会把生活过得更好,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世间最为渊博的书籍莫过于人生,读书的最高境界便是能参悟出人生的真谛。读有字书可以让人增长学问,而读懂人生这本无字书,则可以增长智慧,可以让人快乐富有过一生。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最丰富的营养品。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增进智慧,也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要想自己的生活变得丰盈充实,人生变得高尚有价值,就让生活中每天都充满书的影子吧。

让音乐奏响人生美妙的旋律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一种人类共有的语言。它来源于生活,为我们的情感服务。科学研究证明:听适合的音乐,可以优化人的性格,平稳人的情绪,提高人的修养品位,甚至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听音乐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情绪,从音乐中获得力量。

医学专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人类需要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并从中受益。音乐可以调节人体大脑皮层的生理机能,提高体内生物的活性,调节血液循环和活化神经细胞。另外,音乐会使人体的胃蠕动更有规律,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

在医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莫扎特效应”:当你听一曲“莫扎特”之后,你的大脑活力将会增强,思维更敏捷,运动更有效,它甚至可缓解癫痫病人等患神经障碍的病人的病情。研究者证明,在IQ测试中,听莫扎特的受试者得分比其他人更高。

1975年,美国音乐界的知名人士凯金太尔夫人因乳腺癌缠身,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靠近死亡的边缘。这时候,金太尔夫人的父亲不顾年迈体弱,天天坚持用钢琴为爱女弹奏乐曲。或许是充满爱心的旋律感动了上苍,两年之后奇迹出现了,金太尔夫人胜利地战胜了乳腺癌。重新康复后,她热情似火地投身于音乐疗法的活动中,出任美国某癌症治疗中心音乐治疗队主任。金太尔夫人弹奏吉他,自谱、自奏、自唱,引吭高歌,帮助癌症病人振奋精神,与癌症进行顽强的斗争。

德国科学家马泰松致力于音乐疗法几十年,在对爱好音乐的家庭进行调查后注意到,常常聆听舒缓音乐的家庭成员,大都举止文雅,性情温柔;与低沉古典音乐特别有缘的家庭成员,相互之间能够做到和睦谦让,彬彬有礼;对浪漫音乐特别钟情的家庭成员,性格表现为思想活跃,热情开朗。他由此得出结论说:“旋律具有主要的意义,并且是音乐完美的最高峰。音乐之所以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并有益于健康,正是因为音乐有动人的旋律。”

音乐是起源于自然界中的声音,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所以音乐对人的精神、脏腑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音乐主要是通过乐曲本身的节奏、旋律,其次是速度、音量、音调等的不同而产生疗效的各异。在进行音乐治疗时,应根据病情诊断,在辩证配曲的原则下,选择适当的乐曲组成音疗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