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是受说话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支配,在说话时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语音现象,它由多种语音要素构成。
一句话说出口,不但语音有高有低,而且有快有慢。我们将语言快慢的程度称为节奏。节奏在口语中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节奏是受说话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支配,在说话时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语音现象,它由多种语音要素构成。节奏完全取决于说话的内容和交谈双方的语境,靠起伏的思绪遣词造句,靠波动的情感多层衍进。因此口语节奏,根据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音节的长短、轻重、高低,语意的深浅,文采的浓淡、结构的组合特征等可以划分出多种不同的类型,诸如急、缓、强、弱、平,或紧张、轻快、高亢、凝重、舒缓等。总括而言,节奏可以分为紧张型节奏、轻快型节奏、高亢型节奏、低沉型节奏、凝重型节奏、舒缓型节奏等几种。紧张型节奏:说话急促、气急、音短,适合于论辩、申诉、朋友间的问答、即兴采访、体育竞赛解说等;轻快型节奏:说话欢畅、轻松、上扬,适合于交友、应酬等多种社交场合;高亢型节奏:说话高昂、爽朗,语势渐进,适合于各类工作动员、宣言、声明、激励性致辞和演说等;低沉型节奏:说话沉重、抑闷,适合于劝说、悼词、法庭宣判、陌生人间交谈等;凝重型节奏:说话坚定、沉着、多抑,适合于公务会话、谈判、会议发言与表态等;舒缓型节奏:说话气长而稳,舒展自如,适合于广播、朗读课文、剧场台词、艺术类解说词类。不同的口语节奏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形象内涵和动人力量。调整适当的语音节奏,可以感之以情,以情动人。比方说,慢速、低音、抑调、长句、大停、松散而文雅的语词,让人听后会感到悠缓,深沉、庄严或悲哀;而快速重音、扬调、短句、小停、凝练的语词,让人听后会感受到紧张亢奋、急迫、高昂,这都是由不同的语音节奏产生的不同效果。
话剧《红色风暴》表现的是一次大罢工时的情景。在这其中有一幕施洋大律师挺身而出,为无辜工人辩护的场景。他先客观地陈述全案的经过:京汉铁路总局警务处长魏学清的父亲,为看某女伶的一场戏,不顾铁路行车规章制度,迫令工人黄得发、江有才开压道车冒进,造成黄得发跳车负伤,江有才被魏处长父亲抱住冤死的惨案。紧接着,施洋大律师的演讲便如出膛炮弹,直射敌人的胸膛:
“这难道还不明白吗?真正的杀人犯是谁呢?难道是黄得发吗?当然不是!真正的杀人犯正是魏处长那位已经死去了的父亲!工人兄弟们,哪个父亲不爱孩子?哪个儿子不爱父亲?父亲被谋杀了,做儿子的能俯首贴耳不表示抗议吗?不能!但江有才的儿子还未满周岁,他不会说话,他生在劳苦的工人家庭里,吃不饱、穿不暖,他现在病在母亲的怀抱里,除了干嚎之外,做不出任何表示。工人兄弟们,哪一位妻子没有丈夫?哪位丈夫没有妻子?她没有丈夫,她的丈夫江有才被魏处长的父亲谋杀了,她难道甘心俯首贴耳地不表示反抗吗?不能!但是她毕竟不敢有所表示,她从小受尽了有钱有势人的压迫,她从小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她体弱,她胆怯,她现在除了悲痛啼哭之外,做不出任何的表示。这难道是公道的吗?我们难道不应该为死者伸冤吗?我们难道不应该要求魏处长父亲的孩子魏处长负责赔偿死难家属的一切损失吗?还有工人黄得发因为遭受魏处长父亲的纠缠,不得已跳车受伤,请看,他现在右额的鲜血未干,左腿和左手都有伤痕。这难道也要他自己来负责吗?这难道不应该由魏处长的父亲的儿子魏处长——你,负责赔偿工人黄得发的一切损失吗?”
施洋律师的辩护慷慨激昂,一气呵成,犹如飞流直下的瀑布,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字字都像重锤一样,叩击着人们的心弦,中国著名演员金山在表演时,把这段台词处理得快慢有致,起伏跌宕,抑扬顿挫,使这段演讲富有音乐性、节奏感,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强大感染力。施洋大律师的“醒狮”般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段铿锵有力的长篇独白。
节奏的重要内容是速度。据美国学者佛雷克所著《演讲语速的控制》一书,我们可以认为遇到以下情况须加速:1.讲述不能以“勿庸赘言”代替,而又几乎为众所周知的事情时;2.叙述某种无法控制的感情,即表示激动的程度时;3.有关数字或统计、人名或地名等叙述;④引起疑问,须引导听众思考之事情。然而当叙事进入精彩的高潮时,遇有以下情况须减速:第一,所述为极严肃之事情;第二,需唤起听众特别注意之事情;第三,演讲者欲特别强调之事情。
请看下面一篇演讲稿的结尾:
“朋友们,奋斗吧!为整个民族的振兴而奋斗,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到2000年,你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没有辱没祖先,也不会愧对子孙。因为,你、我、我们10亿中国人,已把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种演说就需要速度快,说话高昂、爽朗,语势渐进,需不断加速完成。
控制节奏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第一个方面,分清语言节奏的类型。
人们说话总是有一定感情基础的。因此,语言节奏必须符合说话的基调,交谈的主旨,表达的内容。一般说来,语言的节奏类型可分为六种。
1.高亢型。高亢的节奏能产生威武雄壮的效果,声音偏高,起伏较大,语气昂扬,语势多上扬。用于鼓动性强的谈话场合,叙述一件重大的事件、宣传重要决定及使人激动的事。
2.低沉型。这种节奏使人得到低缓、沉闷、声音偏暗的效果。语速偏慢,语气压抑,语调多下行。用于悲剧色彩的事件叙述,或慰问、怀念等。
3.凝重型。这种节奏听来一字千钧,句句有力,而深意省人,蕴藉其中。声音适中,语速适当,既不高亢,也不显低沉,重点词语清晰沉稳,次要词语不缓不促。用于发表议论和某些语重心长的劝说,抒发感情等。
4.轻快型。轻快型节奏是最常见的,听起来也不费力,而多扬少抑。日常性的对话,一般性的辩论,都可以使用这种类型的节奏。
5.紧张型。紧张型节奏,往往显示迫切、紧急的心情。声音不一定很高,但语速较快,句中不延长停顿。用于重要情况的汇报,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
6.舒缓型。舒缓型节奏,是一种稳重、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也不低,语速从容,既不急促,也不大起大伏。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宜用这种节奏。
这6种节奏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但又互相渗透,有主有辅,只有适当把握,才能显示出节奏的内在力量。
第二个方面,掌握节奏的技巧。
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当句子符合日常说话的节奏规律时,说出来才琅琅上口。控制语言节奏的技巧是掌握每句话的节奏,一句话的节奏通常由句子成分的节奏来体现。
1.词的节奏。语言组织中最基本的单位是词。瑞士语言学家索尔说:“词是我们的意识脱离不开的单位,是整个语文结构中占据中心地位的单位。”从汉语的语言形式来看,有以下几种类型:单音节式,如“天”、“山”、“冰”、“马”等;双音节式,如“说话”、“辩论”等;三音节式,如:“口才学”、“服务员”、“甜蜜蜜”等;四音节式,如“外交部长”“共产党员”、“公安局长”等。在古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发展到现代,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而多音节词也在不断地增加。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本身就具有鲜明的节奏,显示了语言整齐和谐的美感。大致说来,双音节词中重读字的长度是非重读字的两倍,多音节词重读字和非重读字相等。
2.词组的节奏。词组是词与词的合成,也称短语。汉语的句子大多是由词组构成的,所以,词组在句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汉语中,四、五音节的词组相当丰富,它们常占句中的一个节拍,流传最广的成语几乎都是四音节的,如:“唇枪舌剑”、“谈笑风生”、“口蜜腹剑”等等,读起来节奏匀称,起到了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一个人开口说话,不是以字和词的形式说出来的,而是以词组为单位说出来的。每个词组所占的数值大致相同,叫做节拍。一个节拍里字数少就说得慢,字音拉长;字数多就说得快,字音缩短。一个节拍里的重读音节,稍长于其余的音节,字音的长短和轻重有规律的配合,就能够产生匀称整齐的节奏,给人以音乐一般的美感。
第三个方面,灵活自如地控制节奏。
控制节奏对增强话语的表现力有很大的帮助。所谓灵活自如地控制节奏,是要求说话者在理解节奏本质的基础上,正确地断定说话时的具体节奏,由节奏来体现感情。
节奏总是和说话者的心理状态相联系。所以,节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情绪的起伏、环境的更换都会引起节奏的变化。表示欢乐的情绪需要轻快的节奏,表示悲伤的心情需要缓慢的节奏。在大庭广众之中的演讲与卧室里的闲谈节奏不同。远距离说话节奏慢,近距离交谈节奏快,这些都需要说话者灵活把握。
语言节奏在表现人的内心活动时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传达气氛。短促跳跃的语言节奏可传达出紧张惊险的气氛,舒缓平稳的语言节奏可表现一种静谥的气氛。第二,展示心境。活泼跳动的语言节奏,能反映一个人喜不自胜的心境;缓慢灰暗的语言节奏,则表达出说话者心绪纷乱的心情。第三,表现情绪。语言节奏前后不统一,先明快,后凝重,或前凝重,后明快,这种变化往往折射出说话者情绪上的变化。人在愤怒时,语言节奏会像机关枪一样,痛快淋漓,不可抑止,其愤怒的情绪溢于言外。
说话时正确掌握语气节奏是很重要的,缺乏节奏感的语言是平板呆滞的,像没有源头的一潭死水,激不起听话者的涟漪。而节奏感强的语言富有气势,充满力量,给人以美好的听觉。可见当我们进行口头表达时正确把握节奏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