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市群众艺术馆的徐少清是负责文学创作辅导的干部,这天,他正伏在办公桌上阅读业余作者们的习作,他读初三的侄女小红拿来了一些她自己的习作,说是学校要组织同学们参加某杂志举办的小说比赛,她想参加,所以将习作拿来,请叔叔帮忙指点一下。
徐老师接过小红的一撂子稿件,几乎是一目十行地浏览。小红的文学悟性太一般了,就这作文似的东西怎么可以叫作“小说”呢……突然,徐少清眼前一亮,他发现有一篇《奶奶的弯弯拐》写得真不错,虽然看内容,知道小红是虚构的,但写小说,不虚构怎么能叫小说?徐老师就说:“红子,你这篇可谓鹤立鸡群,极有发展前途的。”
没想到,小红一下子红了脸:“叔叔,这篇小说是我的同桌于雅静写的,我悄悄抄了来……”
“那你跟这位同桌说,她可以到这儿来,我当面点拨点拨,很快就会有所突破,不能影响正常学习的。”
“叔叔,于雅静她不能来……”
“不能来就算啦。”徐少清心想,当今的孩子娇生惯养,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儿,脾气更大。其实你写不写关我徐某什么事!恰好这时办公室有个电话要徐老师接,事情就撂下了。
时间过去了半月,小红去徐少清家看望叔叔,临告别时突然说:“叔叔,于雅静向您问好,她说能得到您的夸奖,她老高兴了。”
“高兴?高兴怎么不来呢,艺术馆离你们学校才多远。”
“叔叔,您一定是误会了。于雅静不是傲气,她有病,长得前鸡胸后罗锅,平常自卑心可重呢。她说,徐老师有这份心我就知足了,我可不敢去他那儿,丢了他这位大作家的脸。”
是这样!徐少清一下子陷入十分的内疚中,他误会了那个可怜的小才女。他对小红说:“中考之前,我一定去她家看望她,你让她考出点好成绩来,届时我要奖励她呢。”
小红欢天喜地地走了。
然而,徐少清说过这话,很快就忘了。他实在太忙,上班后有数不过来的文学爱好者来请求指点,下班后还有好多杂志的编辑给他来信约稿、催稿,一眨眼,中考结束了,他也没腾出工夫来。
小红赶来向他报喜:“叔叔,您怎么言而无信呢?于雅静这次考试名列全校第一。这里有她给您的一封信。”
徐少清展开那信:
我万分敬爱着的徐老师:
知道您要去我家看我,我激动得大哭一场!我奶奶也哭了,可冷静地想想,我还是不欢迎您来,我不是那么自私的孩子,平白无故让您浪费那宝贵的时间……现将我的成绩单奉上,再借用一句广告词向您表决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您最丑陋的学生于雅静
捧着这封长长的信,徐老师泪如泉涌。他问小红:“雅静还有奶奶?”
“可不。她生成这个样子,爸妈都不喜欢,只有奶奶疼她,于是,祖孙俩就相依为命,她爸妈在省城工作。”
徐少清拉起小红直奔于雅静家。
这是一排破旧的平房,居住的都是煤矿工人,于雅静家的房门上了锁。问邻居,都说好像去乡下了。徐老师只好跟小红说:“我这期间要去南方参加个笔会,等回来,我一定来看她和奶奶。”
徐少清去了南方。笔会结束,本应当立即返回,但是,他在会期结识了一位相互仰慕了好多年的文友,文友家在云南,热情地邀请徐老师同去西双版纳,这良机千载难逢,徐少清跟着对方从珠海取道云南,在西双版纳美丽的景色中,他完全陶醉了,直到在回返列车的卧铺上一觉醒来,才想起自己说过,要去看望于雅静,她是个残疾女孩,其自尊心是多么需要维护啊。
徐少清心急如火。下了火车,便打出租直奔于雅静家。开门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妈妈,她只一眼便认出他来:“你是徐老师。”
徐老师深鞠一躬:“您是雅静的奶奶?我来看雅静。”
老人家把徐老师请进屋,嘴里说:“小静,你果然没说错,徐老师看你来啦。”
可是怎么没人答应?徐少清进入里屋,却被屋里的情景惊呆了,一张很旧的桌子上摆放着祭品,墙上挂着披黑纱的照片,肯定是于雅静!她怎么突然走了呢,这可怜的孩子!
老妈妈告诉徐少清:“小静享福去了,再不用遭罪了。徐老师你说,就她那身板儿,学习再好,又有哪家大学肯收她?我还没钱。你上回来,我领她去乡下捡蘑菇去了。”
原来,一周前,于雅静在放学路上,让一个酒后驾车的司机开车给撞了,生命垂危时,小姑娘就是不肯咽那口气,她说:“徐老师说过要来看我的,他快回来了,我一定要等。”于雅静就是这样硬撑了三天。
徐少清简直听不下去了,他冲着遗像说:“于雅静同学,你还是个孩子,就这样重承诺,让我怎么来当你的老师!我要把你接到我家,让你看着,这是我最后一次失约。”
徐老师捧起于雅静的骨灰盒,领着于奶奶一同向他的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