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幸福乡村江山
47734800000015

第15章 推行精细管理助推群众

安居乐业的白沙村

白沙村原属江山市定村乡,地处市南70公里外的廿七都深山区,2002年因白水坑水库建设需要,整体搬迁至凤林镇。2008年,经村规模调整,全村设有村民小组11个,共有村民400户、1351人。近年来,白沙村紧紧围绕“富裕、美丽、满意、文明、和谐”主题,积极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新路子,持续深化幸福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被江山市委、市政府授予首批“中国幸福乡村”、“中国幸福乡村精品示范村”。

(一)以“富裕乡村”为统领,创建经济发展普惠型制度

白沙村党支部通过实施旱地流转,建好了200余亩木业加工园区,并以园区租金作为集体经济主来源。与此同时,动员35名党员骨干建立生产分工明确、产业连接紧密、利益分享充分的协作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村民共同致富与充分就业。2010年,村木业经济总值达2畅0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52畅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9548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分步设立了党员关爱基金、老年人关爱基金、教育关爱基金、村庄建设管理基金、经济发展帮扶基金等五大惠民基金,并通过严格规范的投资运作,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每年从增值部分提取一定资金用于相应关爱对象的帮扶,有效提高了民生保障水平。

(二)以“美丽乡村”为基础,持续构建园林村庄模式

白沙村紧紧抓住重建新村的机遇,充分动员村民遵循统一规划,严格统一建设,坚决贯彻“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水塘净化、住宅美化、服务强化”的八化要求,分步实施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村主干道、消防通道、宅间支路共30条总长24000米的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房前屋后的杜英、银杏、桂花、柏树、栀子花已绿树成荫。占地面积达15亩的环村休闲公园已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森林村庄”已成为白沙的一张金名片。优美的居住环境极大提高了村民生活舒适度。此外,白沙村还建立了党员环境卫生包户落实制度、群众生活行为评议制度,助推村民珍惜美好家园,爱护一草一木,注重卫生保洁。

(三)以“满意乡村”为根本,推行重点民情分类管理制度

依托村办公楼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并配套建立一日一值班、一周一集中、一月一沟通制度,确保服务型村组织落实到位。为有效化解各类潜在社会矛盾与群众诉求,该村探索建立了以发现重点民情为切入点、以动态收集制度、处理反馈制度、分析评估制度和考核激励制度为保障的重点民情分类管理模式。截至目前,该村已建立了生活困难、违规违法、涉访涉稳、发展受阻、特定需求、安全隐患、紧急事项、镇村效能等8个大类19个子类的重点民情库。同时,落实专人负责各大类重点民情的跟踪管理,做到真心关爱、真情服务、真实化解。

(四)以“文明乡村”为目标,不断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

为推进村级组织与群众之间以及群众相互之间的融合,真正营造一种亲民爱民、邻里互助的良好生活氛围,白沙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村党支部统一领导下,先后成立了库区山场经营合作社、老年人协会、村级商会、文体运动协会等四个专项组织。村里每年均拨付一定的资金保障四个协会正常运转,各组织则全力抓实抓好各项活动,真正让广大会员受益。如库区山场经营合作社通过分类入股、统一管理,极大提高了林木培育效益。通过设立村级商会实现互通信息、共享技术、促进管理的目标,不断推动白沙木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通过设立文体运动协会,白沙村培育了篮球、乒乓球、妇女排舞、腰鼓等运动队伍,并经常组织比赛,提高竞技水平,激发运动情趣。此外,还投资140余万元,兴建了白沙文体广场,设置有篮球场、网球场、排舞场、游泳场,从而极大提升了文体活动条件。

(五)以“和谐乡村”为核心,深化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

探索创建了党员发展户与一般户组合的互助型党小组,把全村55名党员划分为5个党小组,每月举办一次党小组活动,共同学习政策文件,共同破解各类难题,真正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以村民小组为网格,以优秀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为网格员,以考核制度为保障,建立低成本高效能网格化管理与为民办事全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此外,还从退位村主职人员、离退休在家的老干部、各级代表及优秀群众当中选配了6名村议员,并赋予他们参与权、建议权、批评权、监督权,不断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

下一步,白沙村将按照省级中心村的要求,全面完善村庄建设规划,重点对村口的环境进行美化提升,加快休闲广场建设的进度,巩固一月一次的农户环境卫生评比;利用和深化“三民工程”平台,致力于提升服务能力、细化服务举措,最大限度地联动村民人人参与到幸福乡村建设上来;进一步壮大和完善五个基金的规模和运作方式,切实提高基金在管村、管事、管人中的作用,营造和谐文明村风;加快木业提升,寻找商机,引进和拓展其他经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