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成才课程的实践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形态,它基于女性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大学时期女性自身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门以大学时期女性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我们尝试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进行整合,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补充,将学科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把女性成才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根据学院性别结构特点和女生年龄特点,重点开展适合大学时期女性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大学时期女性的亲身经历,面向大学时期女性的的整个生活世界,要求女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生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强素质、长才干、作贡献”的成才目标。
一、开展女性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
我院针对大学时期女性群体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多年的尝试与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女子院校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特点。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人才观及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指导下,我们充分考虑我院女生多的特点,密切联系女性社会生活,注重与各学习领域相融合,积极组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大学时期女性提高综合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以科学的女性成才观为指导思想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人才观及先进社会性别意识为指导,结合女性的特点和实际,引导大学时期女性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帮助她们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正确把握成才导向,以促进她们自身全面发展。女性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家庭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有效地抑制市场经济对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文明素质的培养,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行为观念,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男主女从的性别观念深刻影响着女性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对性别角色定位的认同。如何帮助女性认识传统观念对女性成才的负面影响、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与实施、先进性别文化观念的植入与树立,就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问题,而应该融入女性成才教育理论与实践环节中。尤其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女性素质教育,使女性认识到自身的性别自卑感和性别从属意识深刻影响到女性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先进性别文化观念的植入与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妇女观的学习认知,有助于纠正传统的错误观念,走出女性成才的误区,强化女性主体意识与成才意识,树立正确的时代理念和先进文化理念。这种知识素养的形成,成为女性做人做事、成才成功的基础,使受教育的女性通过自身的内化自省、知行整合,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以促使她们向社会人、职业人顺利转变。
(二)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参与形式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涉及面广、形式多样的系统工程,贯穿于人类成才发展的整个过程。这里我们主要针对大学时期女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采用了多样化的组织参与形式,从而激发她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
首先,在活动形式上,围绕理论学习实践和活动实践两条主线,将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成课程学习中的教学实践活动、校园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三种形式,在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校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课程学习——校园活动——校外实践”的良性衔接。
其次,在组织形式上,设有主题式、专题式实践活动形式;在规模上,有学院大型活动、系部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在范围上,有本校活动、校校联合活动、校企联合活动等。
再次,在实践组队方式上,有学生自愿报名组成的综合性实践队,有按专业组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队,有按生源地组成的生源地实践队,有按学生社团或兴趣爱好组成的社团服务队,有按项目需求设置的项目队,有按宿舍组成的服务团队,等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的需要,有利于社会实践的开展。
(三)开展以女性为主体的实践活动
女性成才课程是一门以女性自主体验为主的全新课程,其综合实践活动明确了实践主体主要是学生——即大学时期的女性。在课堂实践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去观察、分析和批判某些社会现象,使学生明确实现男女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增强学生促进两性平等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调动她们内在的主体性。尽管有些实践活动由教师、社团或某些组织者带队,但实践活动围绕女生设计、展开,旨在使女生得到锻炼和提升,女生始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主体。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困难,她们不等不靠,自主意识、自主行为已成为一种实践习惯,这种独立的意识和才干能大大增强女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四)开展以女性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以爱国主义教育、爱校教育和女院精神传统教育为基础,以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美育教育为特色,以丰富多样的女性主题实践活动为形式,通过组织观看女性主题电影、阅读女性主题书籍、交流女性学习心得、举办女性主题沙龙、开展各类女性主题评比等实践活动,对大学时期女性进行成才实践教育。军训阅兵仪式上的女兵方队、升旗仪式里的女子护旗队,彰显了女院学生的飒爽英姿;“校园里的打工妹”“我是女生,我志愿,我行动”等有关女大学生关注热点的校园访谈,展现了现代女性的智慧风采;“我是金牌女院人”“我眼中的女院”主题演讲充分展现了女院学子的性别自豪;“树四自精神,作睿智女性”“女校的教育作用”“成长中的杜拉拉”等女性发展论坛以及“魅力女性,优雅人生”女性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则对当代女性成长发展中观念、能力、机遇等作了积极探讨。此外,通过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我是金牌女院人”“聚力同行——我与女院共奋进”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引领广大青年女性积极学习、努力工作、发扬个性、砥砺品格、塑造形象、提升内涵,在学习中强素质,在实践中长才干。
二、开展女性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发展及活动领域的不断深化,把女性参加社会实践与当今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更能体现时代意义,女性社会实践的内涵也必然得以丰富。现今女性社会生活基本领域包括了学校、工作岗位和家庭,因此,学校教育实践、岗位工作实践和家务劳动实践构成了女性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渠道。
(一)学校教育实践
教育是成才的基础,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对女性成才起着主导作用。我们曾提到大学时期是女性成才的重要阶段,处在人才预备队的在读女性属于准人才,大学时期的教育培养对培养中高级专门女性人才具有突出作用。
近年来,我院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主动贴近女大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女性教育规律,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功能,尝试用因性施教的方法,通过理念植入、意识激发与行为培养,进一步加强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
大学时期女性社会实践的开展,围绕理论学习实践和活动实践两条主线,采用课程学习中的教学实践活动、校园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三种形式,使女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1.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资源为依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与“学”为主要载体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活动是大学时期女性接受社会实践教育的首要环节,也是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形式。这种实践活动形式为女大学生参加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意识前提、知识和理论基础、技能和方法准备以及有力的精神支持。同时,教学实践活动因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而具备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可以大大提升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此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教”与“学”相长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更好地推动课程创新和发展,增强教学效果,全面促进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课堂实践活动和专业实习活动两种类型。
2.校园实践活动
校园实践活动是指在学校的指导和规范下,由学生自主设计、发起、策划、组织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舞台,以课外时间为活动时间,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突出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改造、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旨在促进学生社会化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社会实践活动是女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拓展,也是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过渡,具有贴近学生实际、紧密联系师生、便于广泛参与、形式灵活多样等优势。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形式,可以推进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全员化、特色化、生活化,使女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入到大学教育、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从而确保社会实践促进女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的实效性。
校园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文明修身实践活动、学术竞赛实践活动、文体艺术卫生类实践活动、社会工作类实践活动、社团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军政教育实践活动、校园勤工助学实践活动、校园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九种类型。
3.校外实践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之外,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走进社会、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认识国情、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作出贡献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活动是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实践活动的有效延伸,是实施理论教育、体验教育、行为教育相统一的有效形式,也是促进女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有效渠道。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形式,可以提高女大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磨炼专业技能,锻炼生存本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我素质全面发展。
校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挂职锻炼、校外勤工助学实践活动、校外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五种类型。
(二)岗位工作实践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都从事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职业,这是成才的理想状态。当前,我国的从业职业已有1800多种,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走上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工作岗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有效工作,从而服务社会,这就是在成才。女性要想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成才成功,走出家门是外在条件,而经过岗位工作实践培养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才是决定其能否成才成功的关键因素。
伴随着社会分工愈加细化,具有各项专业技能的人才有着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其实,社会不仅需要专家学者,也需要各种各样的建设者;不仅需要高端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女性成才的起点是:女性自身有目的地参与到社会工作岗位实践中。女性不要因为性别的定位束缚自己的发展,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已有的基础,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主动选择和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积极参与岗位工作实践锻炼。
女性人才是从基层工作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女性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技能为核心,以发挥作用为根本,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在基层工作岗位实践中把握锻炼的机会,从基层锻炼中成长成才。例如,大学时期女性可以积极参与大学生村官选拔,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为女性参政议政、提升领导能力与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女性人才应积极参与到“巾帼建功,岗位成才”的活动中来,借助“女性素质工程”的锻炼平台,积极参与岗位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还可以通过岗位交流,积极参与地方建设,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信息社会中,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和以电子信息为主的第四产业得到充分发展,女性的生理劣势已渐渐弱化,女性依据特有的性格优势获得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女性无论身处何种行业、何种岗位,只要具有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凭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和灵活娴熟的工作技巧,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一定能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在岗位成才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家务劳动实践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务劳动是家庭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认为做家务是女性天经地义的事情,或做家务是男人天经地义的事情,都是片面的错误认识。家庭生活中的家务劳动,应该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女性不能认为妇女解放就可以不做家务,男性也不能认为自己做家务就是“妻管严”、感到不光彩。
在第三章中我们提到,女性在落后的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下,被划分到家庭私人领域,承担起更多的家务劳动。繁重、耗时的家务劳动,导致女性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在学习、工作上谋求发展,影响了女性素质的提高,降低了女性成长的速度,成为羁绊女性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务劳动社会化是妇女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成长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它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一些知识女性从事家务劳动的强度,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发展体力和智力,有充沛的精力从事社会生产实践,还可促使相当一部分传统意识较强的中青年妇女走向社会成为家政服务社会人才,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从而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无论社会提倡男女共担家务还是家务劳动社会化,由于历史和自身生理的原因,女性都会在一段时期里承担较多的家务劳动。对于大学时期的女性来说,在接受了高等教育、性别教育尤其是女性成才教育的引导之后,对家务劳动实践要有全新的、科学的认识。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指导自身参与实践,适当参加家务劳动,养成良好的家庭劳动习惯,掌握科学的家庭劳动方法,学会科学管理家务,把复杂劳动简单化,用较少时间取得较大效益,使家务劳动成为女性成才的一种动力、一种领域,而不是阻碍女性发展的桎梏。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参加______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2.所谓社会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______和______的全部活动。
3.女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渠道。4.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形式。
5.校园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文明修身实践活动、学术竞赛实践活动、文体艺术卫生类实践活动、______、社团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军政教育实践活动、______、校园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九种类型。
二、选择题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的观点。
A。首要B。基本
C。核心D。一般
2.实践是女性成才的决定性因素,体现在()
A。女性才能源于实践
B。实践活动的方向与程度决定女性成才方向
C。实践活动领域和水平决定女性成才的类型和层次
D。女性是否成才要靠实践检验
3.()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的首要环节,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形式。
A。教学实践活动B。校园实践活动
C。校外实践活动D。社会调查
4.校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挂职锻炼、()、校外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五种类型。
A。专业实习B。校外勤工助学实践活动
C。军政教育实践活动D。文明修身实践活动
5.有目的有意义的女性实践可以达到()
A。转变观念B。增强自信
C。提高素质D。增长才干
三、判断题
1.女性参加社会实践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
2.人的实践是社会实践。()
3.教学实践活动是指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以课程资源为依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与“学”为主要载体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
4.以女性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可培养女性的性别自豪感。()
5.实践证明,女性只能干些体力轻、技术含量低、智力不高的职业。()
四、思考题
1.女性为什么要参加社会实践?
2.你如何理解“实践出真知”这个观点?
3.你对现在的男女社会生活范围变化有何感受?
4.作为女性,你在哪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女性的自豪?
5.你怎样理解现代女性“既要嫁得好又要干得好”?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关于女大学生张某的情况分析
张某,女,20岁,目前在省会某高校摄影摄像专业大二年级就读。该名女大学生学习认真,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热爱本专业,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是老师和同学们公认的“好学生”。但该生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每天的日程安排就是“宿舍——教室——食堂”,辅导员找她谈话鼓励她多参加社会活动,她说自己没什么才华,不敢登台,免得丢脸。好友劝她利用周末、假期借助专业优势在外打工实践,她说太耽误学习,也怕上当受骗。
思考:请结合本章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案例二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历程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多为社区(村)事务。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一、自发探索阶段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定安、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这一时期,大学生“村官”人数较少,但形式多样,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为后来的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2000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公开招聘52名大学生“村官”,全国各地3000多名大学生前往求职。2002年,河南省鹤壁市招聘205名大学生“村官”,拉开了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工程序幕。2004年,河北省邢台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每年选派1000名大学生到农村工作,5年内实现全市5200个行政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逐步进入到多省联动、以地区为单位的整体推进与探索阶段。
二、全面试验阶段
200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2010年4月29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从“5年内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增长为“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同时,自身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李源潮给大学生村官的回信
2008年4月28日,参加“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的李伟、王红兵、戈新化等170名大学生村官,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专门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写信,汇报与农民交往的真实感受和服务农村的收获,表达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的坚定决心。
2008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给大学生村官回信,全文如下:
李伟、戈新化、王红兵同志:
你们在“五四青年节”代表170名大学生村官给我写的信已经收到了。看到新一代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胸怀祖国、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奉献社会,发展农业、促进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鼓舞。看到你们从最受农民欢迎、最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和最易于落实的事情做起,从刚来的“外乡人”变成农民的“贴心人”,有的还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成了团结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我和我的同事们都要向你们表示真诚的敬意。你们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共发展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应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发扬。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为什么说这是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呢?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第二,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需要培养大批经受过基层特别是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第三,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高校毕业生发挥表率作用。所以,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是成长成才的一种正确选择。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但多数人还缺乏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如果不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就很难担当社会重任。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学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可以直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亲身体验我国的国情,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利用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大学生当村官的经历和经验,将会成为有志成才者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带有一定的志愿者的性质。希望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第一,要弘扬志愿者精神,作好吃苦奉献的思想准备。第二,要认真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尽快熟悉农村情况,从最受农民欢迎的具体事情做起,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第三,要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与农民交朋友,先当“村民”后当“村官”。
中央已经作了专门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妥善安排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满腔热忱地帮助你们解决实际困难。你们来信中希望大学生村官能有一部网络电脑,现在各级组织部门正在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设,每村将建一个终端,希望你们把这台电脑使用好、开发好。
你们现在是新时期大学生村官的先行者,国家已经决定,5年内还要招聘10万至20万名高校毕业生当村官。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像你们一样把理想付诸行动,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更好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考:结合上文材料,谈谈你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认识和看法。
六、课堂实践
请以“如果我是学生会主席,我要——”为主题,进行3分钟的即兴发言,畅谈自身的工作构想。
本章参考书目
1.倪福全,李昌文主编。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冯艾,范冰主编。大学生社会实践导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王小云,王辉。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罗公利主编。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
5.罗洪铁等。大学生成才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王中,刘永生主编。大学生发展导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7.叶忠海。女性人才学概论。哈尔滨: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7
§§后记
在课程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女性成才简明教程》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本教材是在我院女性成才课程授课讲义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整理而成的,是课程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直接为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在撰写过程中,我们集中了学院部分教学骨干、女性专业研究者,就书稿体例、内容等进行了多次讨论研究。本书由王静研究员、李素珍教授、郑瑞新教授提出编写提纲,王静研究员、李素珍教授、郑瑞新教授、赵继忠教授、李佳副教授初步统稿,李素珍教授进行二审,王静研究员进行终审并定稿。各章具体编者分别为:第一章李素珍;第二章王静;第三章郑瑞新;第四章胡英娣;第五章赵继忠、王珊;第六章樊桂林、李彦琴;第七章孙彩虹;第八章李佳。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阅并借鉴了许多国内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书籍,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有限、时间较短,本书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编者
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