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彭泽县帽子山山脚下尘土飞扬,上百辆大型推土机、挖掘机来回穿梭,一座座山头被夷为平地。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向世人宣告江西核电建设的大幕终于开启,也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能源体系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要实现“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坚持“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电为中心、多元发展”的方针,统筹利用区内外资源,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输送网络建设,构建清洁高效、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能源体系。
1.新能源助推绿色崛起
江西在制定能源战略时,根据本省的自然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结合我国能源体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多能互补、远中近结合的发展战略:近期着眼于保障供应,实施常规火电“上大压小”工程,提高电煤的转化效率,同时,积极做好开发新能源的准备和示范。中期着眼于成熟能源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开发核电,把电力建设重点由常规火电为主转到核电建设为主。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水电、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逐步降低火电比重。远期着眼于清洁能源的普及,逐步降低火电比重,形成以核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供应体系。这一能源战略凸显了新能源尤其是核电在江西新能源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能源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江西能源战略之所以强调新能源开发在能源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是因为常规能源已不能支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新能源是江西的必然选择。
第一,发展新能源是维系经济高速增长的有效保证。目前江西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2001~2009年连续9年GDP增速都在10%以上,且经济结构上呈现明显的“二三一”特征。工业为推动区内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这就需要更多的能源供给来支持工业的高速发展。从工业内部的结构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偏重型的工业结构特征明显,鹰潭是全国重要的矿冶炼和铜加工业基地,新余、南昌是中部地区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这种偏重型的工业结构需要较高的能耗来支撑。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煤炭资源有限,至今未发现油气资源。因此,一旦能源发展后劲不足,将成为制约区内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传统能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寻找替代能源,发展新能源就成为必然选择。
第二,发展新能源是缓解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鄱阳湖经济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的比重大,高热值的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比重小。而煤炭消费的比重大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造成酸雨频率高、强度大,污染面积广。火电厂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造成城市酸雨频率高,南昌电厂、九江电厂、贵溪电厂都处于酸雨控制区内。鄱阳湖经济区内的南昌市、鹰潭市、景德镇市的酸雨频率大于80%,酸雨频率最大的城市上饶高达96.7%,使江西成为南方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加快发展,煤炭消费量的不断攀升,环境污染治理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大力发展新能源,将有助于缓解能源消耗大幅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
第三,发展新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有效手段。江西是能源匮乏的省份,改革开放后,虽然能源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力紧张的状况,但是由于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高增长,全省发电量仍然满足不了需求。2003年后,电力的供需矛盾更进一步凸显。2008年,江西省用电缺口已达到150万千瓦。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个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据专家预测,江西电网2015年、2020年电力缺额将分别达到650万千瓦、1530万千瓦。这么大的缺口,仅靠水电、火电等常规能源根本无法填补。火力发电是目前江西电力的最主要来源,然而,江西煤炭保有储量少,而且资源零星分布,煤质偏差,电煤供需缺口较大。大量从省外调入电煤,又会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依靠外省大量输入电源,长期来看,又会影响能源安全,从而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走发展水电、火电等常规能源道路难以解决江西能源供给问题。江西只有大力开发新能源,才能保障能源安全。
第四,发展新能源具有现实可行性。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新能源开发的成本急剧下降,部分新能源的成本已接近甚至低于常规能源。201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已降至1.3元左右,且有望在未来的3~5年内降至1元左右,2015年后将接近常规电成本。核电的成本随着技术的成熟,目前已经接近甚至低于常规能源成本。成本的下降,加上国家对新能源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为江西新能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开发新能源,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能源结构的调整呢?
(1)核电撑起能源未来
在江西的新能源开发中,将核电列为重中之重,这是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
一是江西建设核电工程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①江西铀矿资源丰富,是我国境内铀矿主产区之一;②天然铀产品采冶加工技术成熟、生产设备较完整,产量约占全国的1/3;③核电生产用水充足,地质条件相对稳定;④核电站站址条件优越,厂址人口稀少,移民量不大;⑤成本低廉。彭泽核电初步测算的上网电价为0.4元左右,比常规上网电价低0.025分。
二是有二十多年的前期准备。尽管江西的核电建设刚刚拉开帷幕,但是,江西人的核电梦已有28年的历史。早在1982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便开始了核电建设的前期工作。1985年,江西彭泽县政府就发文对核电厂厂址半径5千米范围进行了保护,杜绝任何集体和个人破坏帽子山地形地貌,严禁在保护区内新上工业项目,坚持保护范围内的住户“只搬出,不搬入”原则,使保护区内的人口数量没有发生太大变化。1988年,江西省正式成立核电建设领导小组和核电工作办公室,先后多次组织各方专家考察彭泽县帽子山、吉安烟家山站址。经专家组现场考察评审,认为帽子山、烟家山的站址条件都很好,尤其是帽子山是国内内陆地区建设核电站条件极优越的站址。
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28年来,彭泽核电建设几经曲折。项目1996年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审查,1997年,江西省一度出现电力供大于求的局面,核电项目便搁置下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省2003年后又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于是在2004年,搁置8年的省核电站项目再次启动,2008年冰雪灾害后正式提上议事日程。2009年4月施工单位进场平整地基,彭泽核电建设大幕终于开启。
目前,彭泽核电工程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计划投资600亿元的彭泽核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委托专题已全部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并已于2009年11月11日正式送审,场地平整初步设计已通过中国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评审,“环评”“安评”报告也已获得环保部和核安全局的正式批复,基本具备开工建设的条件,力争2010年上半年获得国家“路条”,年内开工建设。
根据规划,彭泽核电首台机组计划2010年年底完成在核岛现场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的施工,2015年并网发电。彭泽核电项目首期工程规划装机容量为500万千瓦,共建设4台125万千瓦机组,加上后期建设2台15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800万千瓦,这相当于目前江西全省的发电总和。
万安核电站计划2010年完成水文气象观测和外部委托专题基础研究等前期工作,并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中核集团成立了万安核电项目公司,项目已列入国家2020年核电规划(草案),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同时,近期将开工建设核电配套工程洪屏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240万千瓦,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120万千瓦,动态总投资51.8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上、下两座水库,安装4台30万千瓦自主化立轴单级可逆混流式机组。上水库正常蓄水位733米,有效库容2076万立方米,2015年建成后,可使江西电网夏季和冬季煤电综合调峰幅度分别从41%和45%下降到27%和29%,使全省电网系统总费用减少12亿~34亿元。
核电在江西崛起中正在裂变!
(2)太阳能光伏发电光耀未来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后,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各国的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也把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项重要的能源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大推广。
江西发展光伏发电具备较好的条件。光伏产业作为江西着力打造的3个“千亿”产业之一,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省内的江西新余赛维LDK,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商,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5%左右。现正致力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由行业上中游环节向下游光伏发电环节拓展,并且成为我国第一个大型光伏电站——敦煌光伏电站的中标方之一。江西应抓住国家补助开展太阳能示范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建设光伏发电示范点、光伏发电并网电站,实施“屋顶光电工程”,提高光伏发电在整个电源中的比重,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设低碳社会提供示范。力争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兆瓦,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清洁有效的能源支持。
(3)大力推进风力发电
江西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60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230万千瓦,除于都屏山风电场外,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及周边地区。鄱阳湖区风能资源丰富、集中,可开发风能约210万千瓦,占全省可开发风能的90%以上。鄱阳湖北部从湖口到永修的松门山、吉山约90千米长的两侧湖道和浅滩以及湖中一些岛屿,其风功率密度约在200~400瓦每平方米,年平均风速在5.0~7.0米每秒钟,年平均有效时数在5000~7000小时,是风电开发的最佳区域。“十一五”以来,江西充分利用环鄱阳湖等地区的风力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至2009年年底,已建成矶山湖、大岭、长岭3个风电场,装机容量8.4万千瓦。2010年在对候鸟栖息地和候鸟越冬保护等问题系统论证的基础上,继续开工建设老爷庙风场,同时,积极开展蒋公岭、皂湖、吉山和松门山等风力发电站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到2010年,江西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12万千瓦;2020年达到100万千瓦。
蓬勃发展的风力发电,将改善鄱阳湖地区的电源结构,支持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4)生物质发电优化农村能源结构
生物质能是化石能源出现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充分高效用好传统生物质能,仍是近期农村能源建设的主要任务。鄱阳湖经济区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工程,推进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积极开发燃料乙醇,使之作为农村能源的重要补充。一方面解决农村生产和生活用能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近阶段的工作任务是建成万载凯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吉安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推进江西圣牛米业有限公司稻壳发电项目、新余市昌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物质发电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东乡10万吨非粮原料燃料乙醇项目开工建设。同时,继续推广农村沼气工程,力争2010年新增沼气用户40万户,沼气池保有量占总农户数的30.8%。
2.管道工程引气入赣
天然气入赣工程是江西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转型的战略决策,是保护江西的青山绿水,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目前,西气东输二线、川气东送江西支线都已开工建设,要根据天然气资源落实情况,推进环湖省级管网及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形成区内清洁、高效的燃气供应体系,逐步实现环湖县级以上城市及工业园区天然气全覆盖;加快建设原油管道运输工程,完善成品油加油站点;建立健全油气储备体系。
江西与中石油、中石化签订的供气协议是在2010年向江西供气3亿立方米,2012年9.8亿立方米。目前,应该抓紧鄱阳湖经济区内覆盖各设区市和干线沿线县城的天然气利用规划和输气管网的建设,形成以天然气为主的城市燃气供应体系,力争利用更多的天然气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3.建设高速电网,保障能源输送
电网,是电力传输的基础,没有电网,电源“无路可走”。构建电网“高速公路”是建设鄱阳湖生态区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一环。“十五”以来江西已建成以500千伏为骨干、220千伏为基本网架、城乡电网协调发展的江西电网。鄱阳湖经济区近期的着力点是建设新余—南昌—鹰潭—抚州—新余500千伏双回中部环网,以中部环网为中心,通过“东扩、西拓、南进、北上”向四周辐射,延伸到九江、景德镇等设区市的500千伏电网主网架,扩大220千伏电网覆盖面,形成以500千伏输电线路为主骨架,以220千伏输电线路为分输网的安全可靠的电力传输网络。同时,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线路技术标准,增强供电可靠性。
4.“上大压小”,提高电煤效率
从长远看,新能源尤其是核能在江西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将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是就近期而言,实施常规火电“上大压小”工程,对于推进节能减排,保障电力供应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应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及全国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常规火电“上大压小”工程。近期应争取景德镇电厂2×60万千瓦“上大压小”项目2010和2011年各投运1台,贵溪电厂1×60万千瓦“上大压小”项目2011年投产,并争取东乡电厂“上大压小”项目、九江电厂1×60万千瓦“上大压小”项目尽早获得核准。同时,积极争取抚州电厂和电厂第二台60万千瓦机组等项目获得国家路条。
链接:江西彭泽AP1000核电项目一期工程三项协议签订
2009年3月17日下午,江西彭泽AP1000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核岛建安施工总承包框架等3项协议在上海签订。
此次签订的协议包括江西彭泽AP1000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核岛建安施工总承包框架及前期工作协议》、《混凝土搅拌及试验室总承包框架协议》以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3协议的签订,是合作双方贯彻落实中核建设集团公司与中电投集团公司于2月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的具体举措,为后续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为理清建安工程合作双方工作范围、管理界面,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促进项目一期工程开展实质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西彭泽AP1000核电项目位于江西九江市彭泽县马当镇境内,北临长江,南靠太泊湖,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该项目是由中电投集团公司控股建设,采用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AP1000),是中国首批内陆核电站之一。项目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并预留有扩建场地。厂区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2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建设彭泽核电站将有效降低江西发电企业二氧化硫、氮化物的排放量,有力地缓解电煤运输压力,对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