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为了一湖清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47755700000018

第18章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3月18日9时,国产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首飞仪式在江西景德镇举行。9时42分,景德镇市碧空如洗。明媚的春光中,AC313在昌飞吕蒙机场上空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它或悬停于半空中,或来个360°回转后再左右平移,或向观众点头示意,360°盘旋、高速俯冲。庞大的“空中巨无霸”,竟飞得如此轻巧,精彩的表演让人叹为观止。AC313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大型直升机研制的空白,使我国和欧、美、俄一样具备自主研制大型直升机的能力,在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也是江西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重要成效的一个缩影。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的行业,它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具有成为一个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范围很广,江西确定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光伏、风能核能、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航空、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文化与创意等十大产业。

1.光伏产业

江西光伏产业现有规模以上光伏及相关企业四十多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利润35.9亿元。江西赛维LDK公司通过3年的建设,已形成年产超过1500兆瓦的多晶硅片生产能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多晶硅片供应商,2008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已在美国上市。目前,在大多晶硅铸锭和切片等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上,江西已走在全国最前列,且正在积极推进国内规模最大的万吨级高纯硅料项目建设。

(1)发展方向

围绕打造完善的光伏产业链,重点发展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配套产品,实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加速产业裂变扩张,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全省光伏产业全面提升。

(2)空间布局

按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总体部署和功能区划,依托江西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针对江西光伏产业发展的阶段特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划,划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带动区。核心区为新余、南昌,扩展区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并带动辐射江西省。

核心区——新余经济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硅料、晶片,完善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

扩展区——在上饶经济开发区、金巢经济开发区、芦溪工业园等地建设多个扩展功能区,鼓励发展光伏商品及建立光伏发电工程。

辐射带动区——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核心,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江西省其他地区布局并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

(3)发展目标

一是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2500亿元。

二是基地集聚明显加强。到2015年,形成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核心园区1家,500亿元以上园区2家,新余、南昌等地建成光伏产业高度集聚的特色产业区。

三是企业实力快速提升。到2015年,形成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0亿元以上5家。

四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地上,形成一批科研成果,申请发明专利超过100项,研制光伏及节能应用新产品100个,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五是劳动效率不断提高。应用先进管理技术,提升员工素质,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资金利用率和资源能源利用率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

(4)发展重点

一是高纯硅料。立足江西丰富的矿产资源,引进国际先进高纯硅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快消化、吸收、改良西门子工艺技术,特别是掌握还原炉系统、氢化系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以及全过程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物料闭路循环,重点建设万吨级高纯硅料项目;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探索硅料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成果转化,形成国际竞争力。

二是硅晶片。依托现有多晶硅片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优势,抓紧切割废液回收、处理、利用工艺技术研发和应用,稳步扩大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品质,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综合效率。

三是光伏电池。充分利用江西硅料、硅片产能优势,加快发展电池及组件产品,延长产业链。引进工艺技术成熟、设备先进的薄膜电池生产项目,积极跟踪非(微)晶硅薄膜电池技术进展,努力发展单位耗能低、耗材少、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鼓励发展光电转化率国际领先的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提升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水平。

四是配套产品。光伏产业从原料到电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围绕硅料、组件、应用等环节,发展多系列的配套关联产品,带动矿业、电子、化工、建材等行业发展。

五是光伏应用产品。积极开发太阳能路灯、草坪灯、太阳能钟表、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换气扇、太阳能水泵、太阳能玩具等光伏应用产品,到2012年全面实现规模化生产。

六是太阳能发电示范工程。建设光伏发电应用示范点、光伏发电并网电站和景观示范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

链接:创造世界光伏史上的奇迹

2005年底进驻新余,2006年5月生产出亚洲最大的多晶硅铸锭,2007年6月1日,赛维LDK成功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成为中国企业历史上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赛维LDK是江西省企业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是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大的一次IPO。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江西省第7个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也是唯一的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并成为中国500强企业中最年轻的能源企业……

享誉海内外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多晶硅及化学品、硅片、电池组件研发、生产、销售及光伏工程建设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2010年4月23日,赛维硅片产能突破2000兆瓦/年大关,是全球首家硅片产能跨入2000兆瓦/年门槛的光伏企业,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供应商。

短短4年多的发展,赛维LDK一步一个台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闻名世界,在经济欠发达的中部省份,创造了世界光伏史上的一个奇迹!阳光照耀未来,奉行“绿色、智慧、超越、奉献”核心价值理念的赛维LDK,将为世人生产出优质清洁绿色的新能源,将为能源革命和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风能核能

新世纪以来,江西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发展主战略,大力推动风能和核能的应用。截至2008年底,彭泽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正式列入国家规划,有望“十一五”末、“十二五”初开工建设;万安核电站、大唐江西核电项目和华能鹰潭核电项目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前期工作。全省建成风电场2个,风力发电装机64兆瓦;在建风电场1个,风力发电装机19兆瓦。

(1)产业基础

风能和核能资源比较丰富。虽然江西省属于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省份,缺煤、少水、无汽油,但风能、核能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铀矿资源丰富,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一次能源资源。风能方面,全省理论蕴藏量为6000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为230万千瓦,主要集中于江西北部环鄱阳湖各县市,其他地区的局部地形和高山风能也较好,便于开发利用。铀资源方面,全省有六大铀矿带、七大铀矿田,各类铀矿床91个,矿床数和铀资源储量均占全国的1/3.

风能和核能利用相关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风能和核能应用产业的兴起,江西相关设备制造和原材料产业发展较快。核能方面,到2008年底,江西建成721等4个铀矿,成为我国铀资源主要产地之一;新余钢厂研制出核级钢板并开始批量生产。风能方面,以1.5兆瓦级风电机组项目为代表的风机整机和零部件生产能力正在形成。新余、南昌等工业化城市正在发挥区位、人才优势,通过开放引进集聚一批风能和核能产业设备制造企业。

(2)发展目标

产业链目标——到2015年,风能方面基本形成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整机生产和零部件配套齐备的相对完整产业链条;核能方面形成铀矿开采、核燃料加工、核级原材料生产、核岛设备制造、核电厂建设和发电等特色产业集群。

产能目标——到2015年,力争江西风力发电装机达到200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年生产能力达4000套以上;形成核级钢板和核岛型钢年产能力20万吨以上,培育一批有资源优势或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实力的核心企业,力争到2015年形成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3~5家。

(3)主要任务

江西风能和核能产业的发展重点方向是核能发电供应、风力发电应用、风力发电整机生产等。

核能发电供应——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东中部核电带”发展战略,将核能发电作为江西今后能源发展的重点之一。发挥核电厂址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步伐,确保2012年前正式开工建设彭泽核电站一期工程,2015年左右建设成2台1250兆瓦AP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加快推进后继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2015年前开工建设第二座核电厂,2020年前建成投产。

风力发电应用——在总结现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鄱阳湖风电工程,全面开发鄱阳湖环湖风能资源,力争到2015年江西风电装机200兆瓦以上,2020年达到600兆瓦。

风力发电整机生产——重点发展风力发电整机,到2012年,全年风力发电机组生产能力达到4000套以上。充分发挥风电整机龙头生产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风力发电电机、风叶、控制系统、玻璃钢舱罩、高性能磁钢等配套产品的发展。

3.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

(1)产业现状

江西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行业正处于研发试产阶段,主要汽车制造企业均开发了新能源汽车样车,不少企业已经涉足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方面,江铃、昌河、安源客车等汽车制造企业正在开发生产混合动力和纯电汽车产品,涉及商务车、皮卡车、轿车、客车、全地形车等多个类型;动力电池方面,已有十余家企业涉足铅酸蓄电池生产,1家企业涉足镍氢电池负极材料贮氢合金粉生产,5家企业开展锂电池研发和生产,其中4家企业已投产或正在新建锂离子电池生产线,1家企业正在新建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此外,还有1家企业正在新建动力模块生产体系。但总体来看,还存在行业发展尚未形成规模、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制造成本仍然较高、市场开拓还需较长过程等诸多问题。

(2)发展优势

一是拥有实力较强的企业群体。长期以来,汽车工业是江西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江铃和昌河两大在国内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依托这些传统骨干企业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具有坚实基础。近几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大力鼓励发展下,江西省各地已有一批有实力、有技术、成长性强的高科技企业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支持这些企业推进产业裂变和扩张具有广阔前景。

二是拥有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从国际看,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深,汽车尾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汽车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这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国内看,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为江西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省内看,江西省企业和地方政府发展积极性较高,汽车制造企业已开发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产品,并正在开发技术水平更高的新能源汽车进行技术储备。南昌市成为全国13个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试点城市之一;宜春市充分发挥当地锂资源优势,正在加速推进锂电千亿工程建设,积极筹划建设江西省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

(3)产品方向

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为重点,积极研发生产公交型、商务型、乘用型等多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以磷酸铁锂、锰酸锂动力电池为重点,着力研发生产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安全可靠性高的动力电池;推进产业链延伸,大力研发生产富锂锰基、三元正极材料、贮氢合金粉等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产品,加快建设动力模块生产体系。

(4)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结合江西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基础和趋势,按照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跻身全国产业发展前列的总体要求,提出以下具体目标:

产业链目标——以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为龙头,推进研发生产电机、电池、超级电容和控制系统,带动永磁材料、正极材料等原材料生产,提升锂矿、稀土等矿产采选冶水平,形成体系完整、配套齐全、类型多样的产业链。

产能目标——到2012年,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产销量达3万辆,动力模块产销量达6万台套,锂离子单体动力电池产能达4亿安时(目前主要为电动自行车配套),高性能永磁驱动电机产销量达5万台套,含锂正极材料和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稀土贮氢合金粉产量各达5000吨。

技术目标——完成相关科研和新产品20项,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超级电容科研攻关,争取实现超级电容生产零的突破。

市场目标——到2015年,江西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销售收入15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江西汽车产销量8%左右,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6%以上;单体动力电池产销量居全国前列,其中,为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动力电池达1亿安时,占全国的10%。

4.航空

(1)发展基础

产业现状——江西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航空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形成了教练机、直升机、无人直升机以及通用飞机等比较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拥有洪都、昌河两家国家重点航空制造企业,并新核准了与波兰合作的九江红鹰飞机制造公司。江西航空产业职工共2万余人。2008年江西航空工业产值70.82亿元,位居国内前五位。

科研条件——江西是全国唯一拥有3个飞机整机制造企业的省份,具有较强的航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拥有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602所)、洪都飞机设计所和南昌航空大学、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和试验基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航空专业博士后工作站3家、硕士点70个。洪都集团先后诞生了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五”期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工业科学进步一等奖等9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项,获得国家专利51项。602所是我国直升机的总设计师单位和关键技术预研抓总单位,其研制的直8运输型直升机是我国也是亚洲目前最大吨位的多用途直升机,我国因此跻身于美、俄、法、英等少数几个能生产大型直升机的先进国家之列。

市场前景——我国航空运输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到2027年,中国民航需要补充各种类型的民用客机3815架,其中大型喷气客机将达到2822架,加上各类产支线客机和民用运输机,总价值在3500亿~4000亿美元之间。支线及通用航空领域,2020年飞机数量将达到1万架以上,30~120座级的支线喷气客机机队规模将超过1000架,其中新增支线客机875架,包括30~60座级飞机120架,61~90座级飞机295架,91~120座级飞机460架。未来1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公务航空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至少需要600~1200架,年营业额可望达到600亿元。直升机领域,目前我国民用直升机拥有量仅百余架,其中90%以上均为进口机种,到2020年直升机需求量将达到1万架左右。国际合作和航空转包领域,波音、空客、通用电气、普惠、罗罗等国际著名飞机制造公司都与中国航空工业企业签订了转包生产的合作项目,35%的波音飞机和半数以上的空客飞机安装了中国生产的零部件。除了空客等大型公司同意将更多的生产环节和零部件制造工作转包到中国进行外,一些规模较小的外国公司也开始青睐中国制造的飞行器。

(2)发展思路

总体思路——以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为依托,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市场化、国际化、高起点、大发展”原则,走“政府推动、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产业集聚,国际视野、专业服务”的发展道路。以南昌、景德镇和九江3市为核心区,充分发挥洪都集团和昌河飞机两大集团的龙头作用,建设南昌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形成功能齐全、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航空产业集群。发展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创新体系,提高综合实力,促进和带动江西航空相关产业聚集和发展,使航空产业成为带动江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空间布局——南昌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主要在南昌、景德镇、九江3个航空产业集中的地区进行布局,着力构建“一城二园区”的空间格局。

一城:南昌航空工业城,由核心区和服务区两部分组成。在南昌新建规划总面积25平方千米,洪都集团将整体搬迁进入。核心区主要建设大型商用客机大部件研发与制造厂区、教练机、通用飞机、军机和导弹研发与制造厂区、航空转包生产区、航空设备、材料及零配件加工等配套区。服务区主要建设科技、金融、信息、物流、生活等配套基础设施,为核心区产业发展服务。

二园区:一为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园区,由直升机、无人直升机和航空铸锻件生产3部分组成,总面积18平方千米。以昌飞公司现有条件为基础,开发新机型并对已有型号改进改型,完成商用大客机前缘缝翼、后缘襟翼等大部件研制任务;以602所为主体建设无人直升机生产区、培训和维修保障中心以及试验飞区及相关基础设施;景航铸锻公司重点发展航空铸锻产品。二为九江红鹰飞机产业园区,总面积2平方千米。在九江出口加工区新建总装生产区、培训中心及相关基础设施,在鄱阳湖畔姑塘镇建设试飞区,引进生产4种型号直升机和3种型号小型固定翼飞机。

(3)发展目标

通过3~5年的发展,将江西打造成为全国直升机、教练机研制生产主要核心基地,通用飞机、大飞机主要部件研发生产和航空转包制造重要基地,成为功能较为齐全、特色更加鲜明、中部地区最大的航空产业基地。高级教练机、直升机、通用飞机和无人直升机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全国第一。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实现U8E型无人直升机以及SWIDNIK直升机和固定翼习机批量出口。

产业集群目标——形成航空材料、航空设备、大部件、整机设计制造、国际合作与转包、试飞及航空文化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集群。

产能目标——到2012年,各类民用直升机达到年产140架、先进教练飞机150架、通用飞机50架、无人直升机100架、大飞机大部件20架份的生产能力。

市场目标——到2012年,江西航空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215亿元,其中,教练机占全国市场90%、世界市场的70%,直升机占全国市场第一,无人直升机占全国市场的50%,大客机大部件占全部整机的25%。到2015年,江西航空产业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350亿元,占全国的18%。

(4)主要任务

航空制造产业的主攻方向是,通过建设南昌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逐步形成由主干产业、分支产业和配套产业构成的产业发展体系,成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优势产业。

主干产业——主要包括大飞机(指150座以上的大型客机或100吨以上的大型运输机)大部件、先进教练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整机研发与制造。

分支产业——主要包括航空设备、航空新材料等。

配套产业——主要包括航空基地专用码头、航空基地生活小区、航空服务体系等建设。

5.半导体照明

(1)产业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快速发展,江西在半导体照明领域的科研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大批骨干企业从事半导体照明外延片、芯片、器件和照明应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并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外延材料和芯片方面,江西有2家企业和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外延材料和芯片的研发和生产。器件封装方面,江西共有二十多家企业集中在南昌和吉安,主要产品包括发光二极管、平面发光显示器件、红外线发射管等各种规格型号的光电器件,具有年产超过100亿只的能力。应用产品方面,也有近10家企业,主要产品包括LED显示屏、手机背光源、LED路灯、LED室内灯、景观及普通照明灯、LED点阵专用等。

(2)产业布局

发挥江西半导体照明产业研发和生产方面的优势,以符合低碳和生态经济为基本要求,以硅衬底等自主创新技术为动力,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优势领域为基础,以集群化、规模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巩固基础,破除瓶颈,完善产业链,促进半导体照明技术推广应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把江西建设成为一个以南昌为核心区,辐射周边地区,面向全国,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区域特色明显的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核心区——在南昌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现有基础上,以南昌市(重点是南昌高新区)为核心,发展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带动江西省产业发展。

辐射区——江西省其他地方为辐射区,发展产业链的中下游,重点是下游应用产品。

(3)发展目标

产能目标——到2015年,形成各类半导体照明外延片100万平方英寸、芯片500亿粒、器件300亿只、路灯20万盏的生产能力,使半导体照明产业真正成为江西省支柱产业之一。

市场目标——到2015年,江西半导体照明产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35%左右,占全国市场的30%以上份额,把江西建设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4)主要任务

江西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完善产业链,重点发展液晶背光源、大功率照明产品等应用产品的开发生产;围绕硅衬底半导体照明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化步伐,迅速占领市场。

半导体照明材料、芯片——依托晶能光电、联创光电、欣磊光电等核心企业以及金沙江半导体照明产业园红光芯片项目,瞄准中高端市场,加快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扩大产能,到2015年产能达到500亿粒。

半导体照明封装——依托江西省内众多中低端封装企业,鼓励联合,扶优做强,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重点招商引进国外高水平的大功率封装项目。

半导体照明应用——依托联创光电、昌大光电、晶和照明、江西华烨、联创博雅、联创致兴、晶明电子等企业,在半导体照明器件、半导体照明显示屏、半导体照明路灯、半导体照明液晶背光源等应用产品领域,研发新产品,扩大产能,提高产品档次。

半导体照明配套产业——依托江西省内的稀土、铜资源和铜加工技术方面的优势,研究并生产半导体照明用高效率荧光粉和高性能铜基散热材料,弥补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中配套能力严重不足的缺陷。同时以晶能光电、联创光电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引进原料、辅料、设备、工装夹具等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半导体照明关联产业——依托联创电子和联志电子,加大与半导体照明紧密关联的LCM模块、光伏电池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延长半导体照明产业链,推动半导体照明与光伏两大优势产业互动发展,做大做强。

6.金属新材料

(1)产业现状

金属新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正在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向民用领域扩散。计算机、通讯、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金属新材料形成巨大市场需求。

江西省是金属材料大省,金属基础材料门类比较齐全,新材料开发时间较晚,主要在铜、钨、稀土等在全国有突出竞争优势产业中,实施了一批新材料项目。2008年江西规模以上有色、黑色金属工业企业资产总额1304亿元,销售收入2813亿元,实现利税212亿元,利润98亿元。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铜及其合金材料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可以生产铜材200多个牌号、2000多个品种、近1万种规格,建成投产了江铜——耶兹公司6000吨铜箔项目,开工建设了江铜集团10万吨铜板带项目。硬质合金产能达到3000吨,钕铁硼产能达到2万吨,三基色荧光粉达到6000吨,开工建设了5000吨储氢合金粉项目,稀有金属材料性能提高,品种增加。

(2)发展优势

资源基础——江西发展金属新材料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江西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称誉,铜、钨、铀、钽、稀土和金、银被誉为江西土地上“七朵金花”,钽、铷、铀、钍的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铜、钨、银、锂、锆、碲的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铋、金、铌、钪的储量居全国第三位。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为江西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产业基础——依托资源基础,江西已经形成在全国有突出竞争优势的冶金产业,为发展金属材料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培育了江铜集团、新钢股份、江钨集团、江钨有限、虔东稀土、章源钨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了“贵冶牌”阴极铜、“袁河牌”船板钢等一批知名产品。2008年,全省8家主管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中,冶金行业占4家,全省冶金行业主管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3强。

(3)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配套建成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水平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将江西建设成为全国金属新材料产业强省,并带动壮大一批下游产业。到2020年,金属新材料产业成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支柱。

产业链目标——打造中国(鹰潭)铜产业、千万吨级钢铁、锂电新能源、硬质合金工具、稀土新材料、镍钴新材料、黄金稀贵金属等十大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基地,延伸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器、新能源(锂电池、核电)、轻工、装备(节能电机、挖掘机械)、铝合金等新型建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十大下游产业。到2015年,金属新材料在江西省内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2020年超过40%。

产能目标——到2015年,江西阴极铜产能达到150万吨,精深铜材加工达到240万吨,均占全国1/5以上。钢材产能超过3000万吨,其中板管带材产能达到2000万吨。硬质合金工具产能达到2万吨,稀有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储氢材料、永磁材料、发光材料产能超过8万吨。

技术目标——到2015年,建成2~3个金属材料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质检中心和10个金属新材料开发及应用企业技术中心。30%的金属新材料达到同期国内领先水平,金属新材料工业增加值率达到6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0%以上。

市场目标——到2015年,江西金属新材料销售收入力争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25%,占全国12%。新培育江锂等5家左右销售收入超100亿元金属新材料骨干企业。江铜综合实力进入全球前三强,销售收入超千亿元,新钢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江钨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列。培育出5~10个中国名牌产品。

(4)发展重点

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硬质合金工具及硬面材料、稀土深加工产品及应用、镍钴材料、铅锌金属等金属新材料。

硬质合金工具及硬面材料——重点发展亚微、超细硬质合金,高冲击韧性、高耐磨性硬质合金采掘工具,硬质合金涂层加工工具,硬质合金硬面材料,钨及钨合金材料,硬质合金废料综合回收及低品位复杂矿源冶炼技术等六大系列产品,鼓励钨新材料项目向南昌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赣州经济开发区钨和稀土产业基地、靖安硬质合金工具产业基地集聚。到2015年,全省硬质合金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把江西建成全国重要的钨精深加工及新材料基地。

稀土深加工产品及应用——重点发展5条产业链:一是稀土永磁材料产业链。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钕铁硼磁体—稀土永磁电机、磁选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二是稀土发光材料产业链。中、重稀土氧化物—稀土荧光粉—照明电器(LED)、显示器(LCD)等。三是稀土储氢材料产业链。混合稀土金属—稀土贮氢合金粉—镍氢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四是中重稀土合金产业链。混合稀土金属—稀土钢、稀土铁、稀土铝合金、稀土铜合金—零部件或器件。五是其他稀土新材料产业链。稀土化合物—稀土新型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特殊应用领域。

镍钴材料——依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研究力量积极开发利用土耳其、菲律宾的红土镍矿资源,生产国内急需的电解镍、电解钴。结合江西省内主要钢铁生产企业,建设镍、铬合金项目,扩大不锈钢生产规模。电解镍项目集中向新余分宜和南昌安义布局,镍铁合金重点向新余钢铁、九江钢铁两个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布局。

铅锌金属——依托江铜集团,发挥长江水运优势,整合江西省内资源、利用国外资源,抓住铅酸电池需求稳步增长,重大工程镀锌板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实施江铜40万吨铅锌冶炼、江锂科技30万电解锌项目,打造铅锌冶炼基地。引导铅锌冶炼项目向九江沿江开发区冶金板块集聚,铅锌材料下游项目向九江沿江开发区和两大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集聚。

7.非金属新材料

(1)产业现状

江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近年发展较为迅速,在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特别是高科技工业陶瓷材料、盐化工及有机硅产业方面已拥有一定产业基础。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已经形成景德镇高端陶瓷基地、萍乡工业陶瓷和工程玻璃基地、宜春高安和丰城建筑陶瓷基地等几大产业集聚区,2008年实现产值214.8亿元,产品涉及生物瓷、功能瓷、结构瓷、高档工艺礼品瓷、滑石瓷、釉瓷、氧化铝特瓷、压电陶瓷频率元件、高压特种陶瓷、环保多功能建筑材料、结构陶瓷、功能陶瓷、低辐射镀膜玻璃等100多个品种。

新型化工材料主要集中在九江、南昌、景德镇、赣州等地区,重点包括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丙烯酰受聚合物等新材料,现已形成了星火有机硅工业园、九江石化工业园、乐平市精细化工基地、新干县和樟树盐化工基地、赣州市氟化工基地、会昌盐产业基地等七大化工产品原料及产成品基地;拥有星火有机硅厂、昌九农科、师大化工、江西碱业、江西盐矿、蓝恒达化工、九二盐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具有我国最大的万吨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现有年产20万吨有机硅单体、8000吨有机硅深加工系列产品、3000吨氯化聚乙烯(CPE)等四十多种化工产品产能,是亚洲第二、中国第一的有机硅单体基地;具有全国规模最大年产5万吨丙烯酰胺产能;汽油抗爆剂产业规模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二。

(2)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配套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非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水平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力争将江西建设成为全国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强省,并带动壮大一批下游产业。

产业链目标——推进景德镇高端陶瓷、萍乡工业陶瓷和工程玻璃、高安和丰城建筑陶瓷、上饶光学、永丰纳米碳酸钙产业基地向纵深发展,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力争将江西打造成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新型化工材料基地,将星火有机硅工业园打造成全国有机硅产业中心,将赣州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有机氟生产基地。依托产业基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力争经过5年的发展,形成以景德镇、宜春、萍乡、上饶和吉安为核心区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发展格局和以九江、南昌、景德镇、赣州为核心区的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发展格局。

产能目标——到2015年,江西非金属新材料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5%以上,占非金属材料的5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0%以上。

技术目标——到2015年,建成2~3个非金属材料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质检中心和8~10个非金属新材料开发及应用企业技术中心,30%以上的非金属新材料达到同期国内领先水平,非金属新材料工业增加值率达到50%以上。

市场目标——实现陶瓷基复合摩擦材料、PESEKK树脂、有机硅和有机氟系列深加工产品、纳米碳酸钙等规模化生产。培育星火有机硅厂等3~5家销售收入超50亿元骨干企业,培育出5~10个中国名牌产品。

(3)发展重点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立足江西省内丰富的瓷土、石英、石灰石等资源,发挥传统的陶瓷、玻璃、碳酸钙等生产技术工艺优势,依托已构建的创新平台,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规模。重点建设凤凰光学集团有限公司的非球面数码镜头、萍乡庞泰实业有限公司的活性陶瓷膜、江西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陶瓷基复合摩擦材料、江西广源化工有限公司的超细碳酸钙等项目。

新型化工材料——立足江西省内丰富的石英、萤石、岩盐等资源,发挥已有生产技术优势,依托已建创新平台,加快以有机硅、有机氟、丙烯酰胺等为基础材料的系列新材料生产技术开发。重点建设江西星火有机硅厂的有机硅单体及其下游系列产品、华星氟化学(全南)有限公司的四氟乙烯(TFE)等氟化工后续产品、九江市特种胶业有限公司的高性能聚芳醚砜酮酮(PESEKK)树脂、江西师大化工有限公司的高纯度甲基戊二烯(MCPD)、江西昌九农科化工有限公司的丙烯酰胺及聚丙烯酰胺产品等项目。

8.生物产业

(1)发展基础

进入新世纪,生物产业引发医药、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新的产业革命,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推动力。“十五”以来,江西生物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8年,规模以上生物产业企业300余家,年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增长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是GDP增长的2倍多,其中生物医药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增长近30%。生物产业已形成了以生物医药为主导,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在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地位。目前,全国中医药企业50强中,江西有5家,其中4家列居前二十名。南昌进贤已成为全国一次性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年产销医疗器械达18亿余套,占全国市场的30%以上。

(2)空间布局

根据江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需要,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将全省划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带动区。

核心区——加快南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南昌、宜春、吉安、萍乡等地生物产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发展。

扩展区——主要包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抚州和景德镇6个设区市。重点建设环鄱阳湖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带,在鄱阳湖周边建设多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优良品种水禽驯养繁育基地,在赣中、赣南建设白莲、脐橙、甜柚、蜜橘等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出口基地。

辐射带动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物产业的大发展,辐射带动江西省其他地区生物产业的发展。

(3)发展重点

现代中药——立足江西省内丰富的药材资源,发挥传统中药优势,依托已构建的创新平台,加快推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扩大中药饮片生产和有效成分提取产能规模,优化制剂品种,支持优良中药品种产品二次大开发。

生物制药——整合现有资源,跟踪国际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研发生物制药高新技术和现代合成技术,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生物药物。

生物医学工程——以南昌生物医学工程科技城为主体,建设中国生物医学医疗器械产业综合基地,打造集生物医学技术研究、开发、孵化、生产、营销、教育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

生物农业——重点发展生物育种和绿色农用生物制品两大领域。依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林科院及各市县农科所的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优化生物农业的产业布局,促进江西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原料药及中间体——充分发挥江西省原料药及中间体的产业基础,加快发展发酵虫草菌粉、青霉素及下游产品、硫酸小诺霉素、维生素B1、维生素E、质子泵胃药中间体、手性药物中间体等。

生物制造——围绕微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等,发展生物制造技术,推动环保的生物加工工艺取代高污染的化学工艺,生物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积极发展以樟树为主要原料的天然香精、香料、天然冰片、功能油脂等生物制造产业,积极推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林产化工产品,开发绿色制造技术和绿色产品,开发微生物冶金技术。

9.绿色食品产业

(1)发展基础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发挥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速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江西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种质资源、科研力量等优势,大力推进经常色食品产业发展,推行“公司+协会+专家+农户+绿标”的发展模式,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食品标志品牌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一体化发展格局。2008年,江西绿色食品、绿色有机生产资料总数达1280个,绿色食品总数排名全国前八位,有机食品产品数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有27个县的32个基地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854万亩,列全国第二位;绿色食品、绿色有机生资企业442家,其中,有120农绿色食品企业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江西省总数的29%,有15农绿色食品企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全省总数的55.56%,绿色食品企业占“双十”企业总数的80%,占“双百”总数的39%。环境监测总面积4300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90亿元。

(2)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5年,绿色食品产业得到全面发展,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特色农产品得到有效挖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政策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产能目标——到2015年,江西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绿色生产资料总数超过2800个,生产企业680家,绿色食品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

市场目标——到2015年,绿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力争国内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达到6%以上;打造10个以上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绿色品牌。

(3)发展重点及布局

粮食油料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米、特色米和优质油菜、花生、黑芝麻、油茶等油料作物。进一步健全综合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努力推进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切实强化水稻“一增四推”、油菜轻简栽培等技术集成能力,着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建设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优质良种繁育基地和高产基因库,扩大绿色水稻、油菜、花生、黑芝麻、油茶等种植基地(监控)面积,推进综合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使之向“种、养、加”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

果品蔬菜产业——果品:重点抓好优质高产生态标准化果园建设,推广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避雨栽培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全程质量管理制度;搞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GAP认证及地理标志登记,加大产品品牌建设;加快现代化果品生产加工厂建设,提高果品采后储藏保鲜和综合加工利用能力,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蔬菜:重点加快优质高产无公害标准化蔬菜基地和出口蔬菜基地建设,推广防虫网、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避雨栽培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提高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加快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场建设,提高蔬菜采后处理及加工能力,实行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搞好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和GAP认证及地理标志登记,加大产品品牌建设。食用菌:主要抓好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原料、栽培、采收、加工、包装”全过程食用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大力发展食用菌保鲜、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食用菌的附加值。

畜禽产业——充分发挥江西省畜牧业产业和畜牧业资源优势,着力做大、做强、做优生猪和家禽两大优势产业,大力挖掘牛羊等草食家畜发展潜力,以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为切入点,建立绿色畜禽养殖基地。把畜禽屠宰加工作为振兴江西省食品工业的突破口来抓,培育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发方便、营养、安全的畜禽加工产品,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渔业——围绕鄱阳湖流域,重点发展大宗淡水鱼、河蟹、克氏原螯虾、鳗鱼、龟鳖、珍珠、罗非鱼等特色优势水产品,主攻淡水鱼糜、鲴鱼(罗非鱼)和克氏原螯虾深加工,依靠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品牌整合,完善绿色水产产业链。以水产健康养殖为主要抓手,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基础,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着力发展现代渔业,提升水产品品质。

主要布局于鄱阳湖流域的各设区市,至2015年,建立绿色食品水产养殖基地300万亩,产量90万吨,总产值超过110亿元。

10.文化与创意产业

(1)产业基础

近年来,江西文化与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江西文化与创意产业总资产近1000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省文化与创意产业九大分类中,新闻出版、艺术品交易等行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人均资产收入等方面居于前列,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链环节主营业务收入中,制作和出品、产权交易、服务配套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撑。文化与创意产业聚集态势明显,艺术品交易、新闻出版、文艺演出、茶文化、传媒等成为产业品牌。

(2)发展方向

积极推动文化演出、娱乐休闲、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产业及软件信息服务业、数字广播影视业、数字动漫业、数字媒体与出版、数字艺术典藏、数字影音、数据服务业、远程教育、网络内容增值服务和移动内容增值服务等产业发展,形成区域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关联产品、衍生产品的商业化开发,通过产业链延伸,带动高端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充分利用江西省各地创意园、动漫产业园、影视基地、设计平台等发展基础,促进和引导产业链条式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链条长、集中度高、专业化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集群。

(3)发展布局

依托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干线,培育和壮大沿京九、浙赣、昌九、沿江、环鄱阳湖为主轴的生产力布局,逐步形成赣东北、赣中南、赣西三大文化与创意产业体系集聚区域,构建江西点线面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综合文化与创意产业空间格局。

六大基地——重点打造南昌、景德镇、九江、赣州、萍乡、抚州六市文化与创意产业基地。着力构建共青城影视基地、南昌市综合型创意产业基地及传统书画艺术基地、赣州民间工艺创意基地、景德镇陶瓷艺术创意基地、萍乡网络游戏与动漫基地、抚州传统工艺基地。

配套区——依托各设区市中心城区,建设科技、金融、信息、物流、生活等相关服务配套基础设施,重点发展教育培训、博览旅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和居住社区,着力打造集生产、商务、教育、生活、娱乐为一体的产业城市。

(4)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传媒、创意设计、软件及服务外包和动漫四大产业。

文化艺术传媒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度开发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形成以演出为核心的多元产业链;整合资源,积极引导和扶持出版创意业做大做强。

创意设计产业——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广告设计,大力发展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平面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积极培育服饰设计、咨询策划;支持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创意设计产业公共平台建设。

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加强江西软件产业的规划引导和合理布局,以南昌市软件业为品牌和龙头,建设特色明显、适度集中的软件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使江西软件产业研发和产业化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重点发展网络平台软件、数字媒体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及软件产业关联产品,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软件产业集群。全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动江西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动漫产业——重点建设南昌、九江、萍乡、新余等动漫产业基地,加大动漫产业研发创作基地、生产制作基地和发行播出平台的建设,推动动漫产业做强做大;鼓励原创动漫的创作及生产,大力开发动漫游戏、图书、报刊、音像、玩具、服装、演出等衍生产品;打造若干个实力雄厚,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动漫龙头企业。

链接:新型工业产业基地

光电产业基地:以南昌为中心,重点建设硅衬底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及器件项目、LED照明光源项目、高亮度LED显示屏项目、LED背光源项目、有机发光器件(OLED)项目、计算机等终端电子产品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南昌、新余为中心,重点发展高性能且资源高效利用的高纯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发电系统、兆瓦级以上风电设备和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等项目。

生物产业基地:以南昌、樟树为中心,依托南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樟树中药产业传统优势,重点推进中药现代化,建设治疗艾滋病新药、抗癌原料药、新型功能糖、血细胞分析仪器、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从生物医药到生物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的完整产业链。

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以鹰潭、南昌为中心,以江铜集团为龙头,提高铜冶炼水平,重点开发铜引线框架、铜板带、铜箔、特种漆包线等高精度、高性能产品。

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以超量或等量淘汰省内落后钢铁产能为前提,依托新钢、萍钢、南钢现有生产能力,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船板、弹簧钢、建筑用钢、线材等钢材深加工产品,提升钢材深加工水平。

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以九江为中心,实施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工程,适时实施化肥原料路线改造项目,落实环保措施;以永修为中心,重点发展有机硅单体和有机硅系列深加工;以樟树、新干为中心,积极开发离子膜烧碱、纯碱以及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

航空产业基地:以南昌、景德镇为中心,积极参与民用飞机制造,承担国际航空转包生产任务,重点建设南昌航空工业城。

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以环湖中心城市为重点,重点开发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以及小型高速柴油机、汽油发动机、变速器、柴油车超低排放后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