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为了一湖清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47755700000009

第9章 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这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1.转变发展方式是江西实现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

苏荣书记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关键举措。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今后发展的代价会越来越大、空间会越来越小、道路会越走越难。”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但实质上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

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不加快发展、尽快扩大经济总量是不行的。但应当清醒地看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矿产和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保障和生态环境产生持续压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低消耗、低排放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滞后,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农业基础仍很脆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遏制,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有增无减等,都对江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新的压力。这些问题和矛盾反映了当前江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弱点,就是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还没有实现整体性突破,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实质性提高,这种发展方式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否则,就可能失去宝贵的发展机遇和生态优势,这样即使GDP上去了,也会大而不强、难以为继。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坚持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坚持把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把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作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以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抓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要顺应国内需求结构升级的新形势,敏锐捕捉国际市场变化的新趋势,瞄准国际科技和产业前沿,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作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践证明,每当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往往会起到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家电和电子产业,90年代后期的现代通讯产业以及21世纪初的互联网产业等新兴产业,都是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取得快速发展,不但提升了中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创新,并且成功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转变。江西必须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后产业竞争格局变化的新形势,着力培育光伏、风能核能、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航空、汽车、生物、绿色食品、创意与文化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核心技术—战略产品—工程与规模应用”的创新价值链,增强江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突出发展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突出发展高效低耗的先进制造业,突出发展水平领先的高技术产业,突出发展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使低碳与生态经济成为江西崛起的经济脊梁。

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研究院所,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点创新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引导、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不断提高发明专利比重,鼓励企业申请使用具有独创性的商标和字号,扩大产业集群品牌基地的规模和影响。

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就需要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坚持不懈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在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六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投入。从提高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城镇化步伐,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并改善消费环境。

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向以环境优化增长,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突出抓好资源综合利用,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利用模式,全面改造工业制造、矿山开发等方面的流程工艺,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着力推进废旧资源及工业废渣、废水、废气再利用。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推进钢铁、化工和有色金属等行业改造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延伸产业链,提高单个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程度,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机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充分使用好先行先试权,加快形成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积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在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率先取得突破,率先建立符合生态经济发展,适应未来趋势的体制机制和开放环境,努力做到在全省有推广效应,在全国有示范作用,在世界有广泛影响。

一是建立健全绿色考核机制。把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检验班子、考察班子的重要依据,作为培养干部、识别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条件,形成人人思发展、个个建功业的浓厚氛围。

二是建立监测预警机制。要使鄱阳湖的清水永远保持下去,就必须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完善生态经济区动态监测网络,应用遥感、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五河水质、湖泊环境、水土保持、节能降耗、污水排放、空气质量等内容进行动态监测;对鄱阳湖区重点企业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控制,明确减排目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严格执行问责制。

三是建立生态核算机制。按照生态经济理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建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核算评价体系,建立区域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模型和估算方法,确定估算技术参数,完成大气污染损失、水污染损失、固体废弃物损失、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经济损失核算及环境治理核算。

四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的主要生态类型,如湖泊、湿地、水土流失等,设立专门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生态修复和维护;还应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供求的引导作用,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生态利益共享及相关责任分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