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奋斗的目的几乎都是为了赚取一定的利益。仿佛人赚取的越多,才越成功。可是许多人却忽略了一件事:获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大家常说的“舍得”。所谓“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得,就在于不舍。
舍,首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只有确实认识并领悟了“阴阳互化”的宇宙规律,才可能真正做到舍。舍,还是一种勇气。把自己千辛万苦获得的东西舍出去,没有一点儿勇气几乎是不可能做的。
舍,修炼的是人的心性,提升的是人的境界。我们要敢于舍的不仅仅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资源,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资源。比如,我们的思维惯性,我们既有的知识结构等。舍前者难,舍后者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不舍,却总是不能得。
譬如,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如果不懂得舍,早已无法存活到今天。
20世纪70年代,英特尔公司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巨人地位。但是在遥远的东方,一股新生的势力正在成长。1976年3月,日本最大的5家电气公司的科研力量联合起来,组建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不到4年,就取得了巨大成就,使英特尔的行业巨人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日本公司制造技术的改进和美元汇率的走强,日本的存储芯片大量涌入美国市场,迅速吞噬存储器的市场份额。到1985年,形势完全逆转,英特尔公司连续亏损。
公司创始人戈登·摩尔和总裁安德鲁·葛洛夫认识到:继续下去,将把公司的全部资产投入到一场没有希望的消耗战中,因而决定从存储器业务泥潭中撤退。当然,这不论从业务的角度还是从感情的角度,都是一项困难的决策。在所有人的心目中,英特尔就等于存储器,如果没有了存储器业务,英特尔就算不上是一家公司。
但葛洛夫说做就做,他力排众议,顶住层层压力,坚决砍掉了存储器生产,而把微处理器作为新的生产重点。他从为日本尼康公司生产芯片的订单中发现了新目标,开始领导英特尔进入微处理器领域,并从此自称为“微型计算机公司”。
1992年,在微处理器方面的巨大成功使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公司,甚至超过当年曾在存储器业务上打败它的日本公司,如富士通、日立和松下公司。
回首往事,葛洛夫无限感慨:“穿越战略转折点为我们设下的死亡之谷,是一个企业组织必须经历的成长磨难。”
正是“走为上”这种放弃的智慧,使公司舍弃原来的存储器业务,避免了没有经济回报的尴尬境地,英特尔才把握了未来计算机生产的核心,成就了处理器的新领军者。
人要勇于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够轻松地去赚取一些东西,假如什么都不肯放弃,那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新的获得。舍得,舍得,是先舍而后得,而不是先得而后舍。
著名音乐家谭盾刚到美国时,必须到街头拉小提琴卖艺来赚钱。他和一位认识的黑人琴手,一起争到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那里的人流好!过了好一段时日,谭盾赚到了不少卖艺钱之后,就和黑人琴手道别,因为他想进入大学进修,在音乐学府里拜师学艺。
在大学里,虽然谭盾不像以前在街头拉琴一样赚很多钱,但他的眼光超越金钱,转而投向那更远大的目标和未来。
10年后,已经是一位国际知名音乐家的谭盾有一次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老友——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赚钱的地盘”拉琴,而他的表情一如往昔,脸上露着得意、满足与陶醉。当黑人琴手看见谭盾突然出现时,很高兴地停下拉琴的手,热情地说道:兄弟啊,好久没见啦,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啊·谭盾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名字,但黑人琴手反问道: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是个好地盘,也很好赚钱吗?
“还好啦,生意还不错啦!”谭盾没有明说,只淡淡地说着。
那黑人琴手哪里知道,10年后的谭盾,经常应邀在著名的音乐厅中登台献艺,而不是只在门口拉琴卖艺了。
有些时候,人,必须懂得及时抽身,离开那些看似最赚钱却不能再进步的地方;人,必须鼓起勇气,善于取舍,才能开创出生命的另一个高峰,赚取最完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