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社会一些企业、一些人有些浮躁,总想一夜暴发。特别是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很着急,急于把花掉的学费尽快挣回来,急于孝敬父母,急于找女朋友,急于结婚、买房、买车,急于出车旅行,周游世界,急于当SOHO一族,但是这一切都需要钱,因此他们总是急于发大财,没有耐心老老实实地做好一件事情,干好一份工作。
一些“有志于”投身娱乐界、文化艺术界、学术界、咨询策划界等的年轻人,则急于炒作成名,梦想一炮走红,一步登天,迅速成名成家。于是,中学还没毕业的“少年作家”、“少女作家”,刚考上大学的“哈佛女孩”,以貌取人的“美女作家”、“美男作家”、“美女编辑”等层出不穷,名人官司此起彼伏,吆喝声、叫卖声、吵架声甚嚣尘上。急功近利,沉不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苦读寒窗,苦练内功,积蓄力量。
这些,都是因为浮躁。什么是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浮躁深植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我们的人生因浮躁而虚浮乃至肤浅、平庸。
我们常常心不在焉,我们常常坐卧不宁,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们常常计较自己的得失,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我们常常急于成功……我们到底是怎么了?原因很简单——我们太浮躁了。
人们常常难以沉下心来做好现在的工作。他们认为现在的工作太平凡普通,根本不值得自己投入精力去做,对待工作敷衍了事,能应付就应付,能推诿就推诿。整日不是抱怨上司有眼不识金镶玉,就是为自己的“怀才不遇”愤愤不平。
心态浮躁的人看不起现在的工作,认为凭自己的能力,理应承担更重要的职责,享受更高的待遇。这些人整日忙于抱怨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认认真真地做好现在的工作,以至于工作常常出错,使得上司更加不敢把重要的工作委托给他们。
心态浮躁之人将希望完全寄托在“伯乐”身上。认为之所以在这家公司遭受挫折,原因就在于没有“伯乐”发现自己。这家公司没有“伯乐”,如果继续在这家公司待下去,那么自己的“卓越”才能肯定会被埋没,唯有离开这家公司,进入有“伯乐”的公司,自己才有出头之日。正是抱着这种寻找“伯乐”的思想,他们不断跳槽,希望以此改变自己蹉跎的职业轨迹。但如此跳来跳去,不但没有越跳越高,实现自己的远大梦想,相反却因为能力不足、学习不够、品质污点等而蹉跎了整个人生。
是什么使我们的学习或工作计划一再搁置?是什么使我们的远大理想化为泡影?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杂乱无章?是意识和行为的不能自制。而导致意识和行为不能自制的正是浮躁。被浮躁控制的直接后果便是一事无成。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才不会被浮躁所左右。针对浮躁而言,“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失为一句金玉良言。其实,能够影响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平和沉静,脚踏实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们所处的世界——车水马龙、霓虹闪烁、香车美女、别墅洋楼、鱼翅燕窝、鲍鱼熊掌……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面对这一切,人们便不由自主地浮躁起来。似乎我们什么都想得到,似乎这些在我们心中是最美的。但我们的心灵呢?我们应该让它安静下来,还它美丽。
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种子吧,好难看啊!”徒弟说。师傅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傅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种。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来也不会发芽,”师傅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了。“怎么办?种子都被鸟吃了!”“没关系,草籽本来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傅继续翻着经书,“随遇。”
半夜一场大雨,徒弟冲进禅房:“师父!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没抬,“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未播种的院角也泛出绿意,徒弟高兴得直拍手。师傅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
在这个故事中,徒弟的心态是浮躁的,常常为事物的表面所左右,而师傅的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洞察了世间玄机后的豁然开朗。
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强,你都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职场永远不会有一步登天的事情发生,任何人要想,唯一的机会就是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在普通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奇迹。而要想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就需要员工调整浮躁的工作态度,培养负责、主动、敬业、忠诚等职业精神。树立即使现在的工作是清扫大街,也要做最好的清洁工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就自己梦想的机会。
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你要获取幸福快乐,还是要获取成功,你都必须要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放远眼光,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这样不仅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伤痛的出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抖出坏情绪这粒硌脚的“沙”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碰到一些引起坏情绪的事情:当你几经奔波,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可以放手大干充分施展你的聪明才智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你的工资比别人少了几元;当你领导的一项改革计划被社会实践证明是有益的,而且正在节节推进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人群里有几声闲言碎语;当你和你的爱人携手建起了美好家园甜甜蜜蜜共度人生的时候,你们之间发生了一点小小的龃龉……于是,有人为那几元而耿耿于怀闷闷不乐,甚至想到消极怠工想到辞职不干;有人放下了该干的事情把精力用去对付闲言碎语;有人为一点小小的龃龉而纠缠不清甚至越闹越大……
一位勇者发誓要排除万难攀登一座高峰。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他出发了。然而,他却没能不孚众望实现理想,于中途放弃了。出人意料的是,使他放弃的原因只是鞋中的一粒沙。
在长途跋涉中,恶劣的气候没有使他退缩,陡峭的山势没能阻碍他前行,难耐的孤寂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疲惫与饥寒没有使他畏惧,不知何时他的鞋里落入一粒沙,起初他并没在意,他原本有时间和机会把那粒沙从鞋里倒出来的,可是在我们的勇士眼中,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的确,比起勇士所遇到的其他的困难来讲,那粒沙的存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越走下去那粒沙越是磨脚,终于每走一步都伴随着锥心刺骨的疼痛,他终于意识到这粒沙的危害,他停下脚步,准备清除沙粒,但是却惊异的发现,脚已经被磨出了血泡,沙被清除出去了,可是伤口却因感染而化脓。最后,除了放弃他别无选择。
这粒沙就如同我们的坏情绪,它看似渺小,但却一直在慢慢地侵蚀我们的心灵。我们总会替勇士的遭遇惋惜,然而就在我们惋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不要重蹈覆辙。不要轻视我们心中的坏情绪,别让一粒“沙”破坏了我们的生活或者工作。
不过如果你不采取正确的发泄方法,而是跟自己的坏情绪斤斤计较,并不断地任由坏情绪控制自己的行动,那么,你的一时冲动也有可能会造成终生悔恨。
有一天,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弗因德里希由于头疼难忍,情绪很坏。他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来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满纸都是奇谈怪论,顺手就把这篇论文丢进了纸篓。几天以后,他的头痛好了,情绪也好多了,那篇论文中的一些奇谈怪论又在他在脑海中闪现。于是,他急忙从纸篓里把它拣出来重读一遍,结果发现这篇论文很有科学价值。他马上写信给一家科学杂志社,加以推荐。这篇论文发表后轰动了学术界,该论文的作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
可以想象,如果弗因德里希的情绪没有很快好转,那篇闪光的科学论文的命运就将在纸篓里结束了。所以自己要聪明些,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坏情绪。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经常引起你的坏情绪。比如当你带着孩子及他们的两个朋友回家时,所有的孩子都饿了,而你还没有时间清理上一餐的残局,这时电话铃响了,门铃也同时响起。在这一小段时间你觉得自己快疯掉了,你准备抓狂了,此时如果你深呼吸一下,自己的坏情绪便会走掉。实际上,在那样的混乱当中,你所能做的只是自动投降,放松心情。而当你放松心情,不再做无谓的挣扎时,所有的事就开始变得很顺了。那样,你会很惊讶自己得到的结果。你越心平气和,生活也会越顺利。你不会再为做错的事争论,引发别人心中的恶感,而且在事情有更进一步的改善之前,你也不会再唠叨不休。
所以,只要你能抖出坏情绪这粒硌脚的“沙”,把它发泄出来,那么你的生活也不会再让你总是七上八下的。
找到你的“情绪垃圾桶”
你可曾毫无理由地想朝某人大发雷霆,或是为平时不屑一顾的小事而痛哭流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时你很可能正处于情绪低潮期、彻底的坏情绪中。而且不只你一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密歇根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日常生活中,人们有十分之三的时间会脾气古怪、爱发牢骚、易怒,却不知道原因何在。
如此看来,似乎你的恶劣情绪属于没有根由的突发事件,但实际上坏心情差不多总是归因于一些烦心事儿,比如跟丈夫吵架或是跟升职失之交臂等。紧张时刻,甚至突发的刺耳的电话铃声或是隔壁孩子的吵闹声都可能让牢骚症患者发病。
常人都知道,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所以你要找一个合适的“情绪垃圾桶”,并且要学会很好地利用它。这种“情绪垃圾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还可以是物。当然,我们的首选仍然是人。
因为有了苦闷就应学会向人倾诉。首先你可以向朋友倾诉,如果能把心中的苦楚和盘倒给知心人,或者能安慰你的人,甚至能为你提供计谋的人,你的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一扇门一样明朗。除此之外,你可以向亲人倾诉,学会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快倾诉给他们,也会使心境立即由阴转晴。
你还可以试着把坏情绪用一件简单的事来替换掉。一旦你心情很坏,你就可以立刻去做那件事。慢慢地,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颗钉子。慢慢地,他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颗钉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坏脾气。”
找到了我们的“情绪垃圾桶”还只是第一步,不要以为一切就已万事大吉了。如果你的“情绪垃圾桶”是你身边的人的话,那你还要学会如何正确的使用它。
当然,在你出现坏情绪时,你的朋友和亲人确实应该豁出时间陪伴与倾听。从小我们就被告知,这是亲情和友情的责任。但是,当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把他们视为你的“情绪垃圾桶”时,那就会变得很可怕。
据科研发现,坏情绪和细菌病毒一样具有传染性,而且传染起来很快,少则几分钟就能完成。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本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与一个成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一个人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强,越容易感染上坏情绪,并且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比如早上堵车,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但进了办公室,大家多半会忘掉它。这时,你却开始详细描述几点起来:遇到了什么糟糕的人、车又怎么与大公交别来别去、红灯又专找你经过的时候亮起。于是,每个人都回忆起可怕的堵车,然后情绪在一大早跌入谷底。如果大家跟着你一起抱怨,你立刻更上一层楼,很快话题转到公司分配不公,公积金比某某企业少很多,老板永远先想到自己,云云。大家渐渐觉得天昏地暗。进而,你又谈到社会不公,人们的素质是那么的低,孩子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只能被培养成庸才……至此,大家恨不得立刻回家,工作还有什么意义,所有的努力都显得如此滑稽。
当你说完,也许你就好过多了,但你的“垃圾桶”们也许就开始了郁闷。虽然倾听者总会安慰自己,虽然他们的晴朗天空被你这个朋友污染了,但帮你宣泄了怨气和烦恼,你会心情好一点,这对他们也是个安慰。殊不知,他们这样不但纵容了你不分时间场合乱发泄一通的坏习惯,甚至自己也慢慢沾染了这个毛病。结果每天大家都在互相抱怨人性恶和社会脏的一面。反之虽然糟糕的环境令人无奈,工作不是很理想,收入不是很拔尖,但部分的阿Q精神会使周围变得和谐一点,会让自己开心一点。没了这样的心态,长此以往,你和你的“垃圾桶”必定会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坏情绪需要被扔进垃圾桶里,而你不仅要找到合适的“垃圾桶”,而且要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使用它,不然倾听者就会成为你的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