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2月3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在上海蒋介石新居召开。汪精卫为摆脱孤立地位,抢先请蒋复职,李宗仁也急忙向报界发表声明,表示一贯拥蒋。冯玉祥与阎锡山促蒋复职的电报也到了上海。蒋介石在这次预备会上,利用各派矛盾,进退自如,为自己复职扫除了一切障碍。
蒋介石复职和结婚以后,没有消停几日,又坐立不安起来。他还是按老习惯,起床三张报,看完了就就着家乡咸菜和文蛤、牡蛎、蛎蝗和风干鳗卷等海货,喝粳米稀饭,吃枣泥麻饼或宁波汤团。宋美龄爱吃西菜西点,早餐是酸奶或牛奶、烤鸡、猪排、白脱面包、色拉之类。有时,蒋介石也陪她吃西菜,但吃上几天,就要换口味了。今天,他看完报,扫了一眼桌上的早点,却没有食欲,背着手在屋里转来转去。
这几天,阎、冯等北方派文人,连续发表文章,主张迁都北京。他们的理由是,南京为六朝金粉地,又邻近上海,腐败萎靡之气太重,是亡国之都。而北京则是元、明、清以来中国的传统首都。凡是在此建都的朝代,都很兴旺发达,建都北京理所当然;江南蒋系御用文人则大谈南京是中山先生生前指定的首都,总理的遗训不能违背,因此首都所在地不能改变。南北政客和御用文人,引经据典,舞文弄墨各执其说。实际上这场争论又是国民党各派系的权力之争。阎、冯等北方派,主张建都北京,因为北京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便于插足控制中央政府,孤立蒋介石;南京政权的基础是江浙买办势力与美英等帝国主义的支持,地处与上海一水相连的南京,是蒋介石的命根子,他当然要抱住石头城不放了。
蒋介石先把北京改成北平,又决定在北平举行四个集团军总司令祭奠中山灵柩的盛典,以总理遗训压服北方派。
1928年6月26日,蒋介石偕同吴稚晖、陈布雷、邵力子、陈立夫、周佛海等多人,从南京乘军舰逆流而上,28日到武昌,叫上李宗仁赶到郑州,邀请冯玉祥。冯推托有事,晚几日赴北平。7月3日,蒋介石、宋美龄、李宗仁等到达北平。阎锡山、白崇禧等亲自到长辛店迎接。蒋介石夫妇立刻住进了香山碧云寺含青舍,做孝子守灵状。各集团军总司令、总指挥,都不敢怠慢,因为这可能被看作是对孙中山不忠的口实。冯玉祥也于7月6日赶到北平。
这一天,整个碧云寺布置得庄严肃穆。上午8时20分,蒋介石为主祭,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襄祭的祭灵大典开始。奏哀乐,蒋介石献花圈,行三鞠躬礼,然后由第三集团军总指挥商震代表蒋介石读祭文。
读完祭文,把棺材盖打开,看孙总理的遗容。蒋介石扶着棺材,张着嘴,合着眼,泪流湿了胸前。
这时后面有人骂了一句:“这样才显出嫡系呢,我们都不是嫡系,叫他哭吧!”
不知是怨,还是气,蒋介石索性放声嚎哭,两个肩膀抽动得厉害。
冯玉祥见那么多人站在那里等着,便拍拍蒋介石的肩膀,劝着:“别哭了。”
可蒋介石哭得更厉害了,眼泪像黄河决口一样。
这时谁在后面跺了一下脚,喊着:“叫他哭吧,我们走了!”
蒋介石顿时收住哭声,把棺材盖盖下。
散会后,蒋介石和宋美龄往含青舍走。一路走,一路说:“方才祭告总理时,听到哀乐,我是强忍悲伤,仍然是泪满襟臆,觉得体力都不支了。等到瞻仰遗容,哀痛更不能自胜,唉呀,痛苦!三年半的岁月,我中正所受之冤屈诽谤,真不知向谁哭诉!”
说完,又是泪如雨下。
宋美龄拿手绢揩揩眼泪,喃喃道:“要是阿姐在就好了。”
蒋介石接过宋美龄的手绢,眨巴着眼睛,仰天说道:“是啊,她应该回来。她不但是孙夫人,也是我的亲戚,我的阿姐。等明年中山陵修好,我一定叫她回来。”“她未必肯回。”
“你去劝劝她嘛。”
“我不成。要去,只有子良弟。他和阿姐关系最好……”
第二年春天,中山陵落成。陵墓建在紫金山之阳,气势雄伟。陵区周围原来就是一片风景区,在造陵时又着力修葺美化,就更加显得壮观。遗体安葬定于6月1日,可眼看都到5月了,却不见宋庆龄的踪影。如果孙夫人不到场,这奉安大典势必逊色。蒋介石焦急地指东骂西,待静下心来一想,莫非宋庆龄执意投靠苏俄,誓与他为敌?因为他复职以后曾邀请她回国,然而盼来的却是一纸登载在《新闻报》上的斥电:
上海蒋介石先生大鉴:余正拟由俄返国,适闻先生提议与俄绝交,驱逐苏代领事。此举如果实行,非惟自杀,实使党国孤立无援、后世历史上将以君等为误国之罪人!果使君等尚具有几分先总理之远大眼光,或犹记忆先总理临终与苏俄合作之命,何以似此瞑目自投陷阱,致自误而误国?望君等静心三思,翻然觉悟,缓行前议。否则,余因不得已,只得暂留此间,以表示反对此种无道义之自杀政策。至于君等以为疑难纠纷者,余深信俄国可与我国和平商洽解决,使革命成功也。
宋庆龄
十二月十八日
如今,广州暴动已被镇压下去,苏俄顾问已被赶走,与苏联也已断交,宋庆龄还会回来吗?———蒋介石难下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