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出在羊身上
现在公司之间的竞争,除了服务质量以外,就是赠送礼品、免费消费等。在饮食行业花样就更多了,有的不收服务费,有的打折扣,还有的免费供应啤酒,等等,数不胜数。
1934年的时候,浙江宁波有一家鸿兴饭店。这饭店原是勤县姜山人开的,开始生意并不好,赚不了多少钱。
老板姜某为这事很苦恼,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买通航船老大,让他为自己做宣传员,说鸿兴饭店出售绍兴酒,价格比市面上便宜一半。乡下人图便宜,果然生意慢慢好起来。买酒的人多了,有的就坐在里面吃饭。可是这办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酒从绍兴运来,每遇缺酒时,吃饭的人就没有了。于是姜老板想了一个花招,只要旅客吃饭,每人供应一斤黄酒,是白送的,不会喝酒的人可以给别人喝,但不准带回去。他的这一招果然灵验,许多会喝酒的人都到这家饭店来吃饭了。
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饭菜上姜老板就显得不那么慷慨了。店里盛的饭比别的店里少一点,菜也比别的店贵一点,以此把一斤酒钱补回来。
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姜老板是先给予后回收。给人一些甜头,让顾客大喝大吃,酒一下肚,什么都好说,饭菜贵一些也无所谓。先投入后回收,这叫做舍不得老酒做不成生意,真可谓用心良苦啊。
而在与中国一洋之隔的美国纽约有一家酒店,每天晚上6点至11点都会让某个姓名的客人免费喝酒。起初,只有跟酒店熟悉的人才知道哪一天是哪个名字的人可以免费喝酒。后来,酒店贴出告示,又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列出全月的免费喝酒姓名名单。实行一段时间后,来免费喝酒的人,常常能带来好几个付钱的亲朋好友,使该店的经济效益猛增。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表示先惩罚、再怀柔的策略。将之应用到经商领域里,就是“货卖回头”法。当然,这只是个比喻,不可理解为是“宰”顾客后给甜头,那是违反商业道德与法规的。
此法运用起来很简单,比如:顾客买了你的商品,临走时,你额外地给他一点好处,让他觉得占了便宜,产生愉快的情绪,下次肯定还会光顾你的店。有这么一件事:有几位朋友经常聚在一起吃饭,常去一家叫“四季香”的饭馆,每次去老板都热情地招待他们,临走结账时老板总是说:“还是朋友价。零头去掉,凑个整数,这次就80元吧!”反映到账面上,这个零头不过是块把钱,但那几个朋友心里都觉得甜滋滋的,同时又觉得过意不去,好像占了老板的便宜,下次再聚到一起吃饭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这家饭馆。其实,这几个朋友并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反倒是每顿饭必定让饭馆老板赚了钱。做老板的“打”在暗处,“甜枣”给在明处,让人觉得受用。大凡人都有贪小便宜的弱点,精明的老板就是利用顾客这一弱点,经常施一点小恩小惠,从而使新顾客成为回头客,老顾客经常光临。
香港有一些公司就很会做这种“货卖回头”的生意。每当顾客买完东西后,都可以领到一个信用卡,下次再来买东西时,凭此卡就打八折。正因为有了“八折”这个颇具诱惑力的“甜枣”,使许多顾客成了回头客,公司的销售额也就得到了较大的增长。
内地的经商者们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奇谋高招。比如,某家店铺门口贴出这样一则广告“凡在本店购买20元以上商品的顾客,均可自由挑选一件纪念品”。策划可挑选的纪念品时,老板把纪念品弄成双双对对的,顾客买东西第一次得到这一件,那么,为了配成一对,便再次光顾这家店铺。当然“货卖回头”法的招数远不止这些。
生意人不会做赔本买卖。从表面上看,他们扔出“甜枣”赔了钱,但明眼人一看便知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要回头客多了,这点钱很快就会成倍地赚回来。
“货卖回头”之法的实施,其关键在于“甜枣”,给顾客多少“甜枣”,给什么样的“甜枣”,这里也大有学问。举例来说,饭馆的老板舍去钱的一个零头,仅仅是一个零头,不能去掉整数,否则会使顾客产生怀疑,反而产生了误会。给多少一般得根据售出商品的价格或经营所获的利润来决定。尽可能适度,一定不能太多,因为如果经营者给多了,会使顾客怀疑起来:“是不是这次宰我太多了,怕我下次不来,给我点甜头。”这一来,反而坏了事,因此,“甜枣”的多寡是很讲究的。
至于选择什么样的“甜枣”,那就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只是要遵循一个原则:让顾客欣然接受,真正觉得尝到了甜头。其实,真正的“甜头”不仅在于一些小技巧,还在于优美的商业环境,优良的服务质量,优良的商业道德,优良的商品质量,周到的售后服务等等,这些都是吸引回头客的根本原因。
送礼的学问
一家百货公司刚开张时,门口贴上大海报,凡在本公司购买任何物品,均赠送精美纪念品一份,以示酬宾。许多商人学着搞促销活动,购买某洗衣粉,送一份袖珍香皂……一时间,洗衣粉销售一空,成效之大,令人点头称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轰动世界的宣传奇才美国人哈利,当十五六岁在马戏团做童工的时候,他就非常懂得做生意的要诀,善于吸引顾客前来光顾。
“来、来,来看马戏的人,我们赠送一包顶好吃的花生!”
哈利使出浑身的力气大声喊叫。观众就好像被磁石吸引上一般,涌向马戏场来看戏。这些客人吃花生,觉得口干时,哈利就适时叫卖柠檬冰。说真的,哈利炒这花生时,就加了很多盐,因而越吃口越干,这样,柠檬冰的生意就会好。从小时候就懂得这样制造机会、善于做生意的哈利,他的收入比一个马戏团员多几倍。
许多人都想贪小便宜,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有的生意人便以此招徕顾客。其实,这些小便宜只是些微不足道的物品,然而,它却蕴涵着无限的吸引力。消费者很不会算账,花了几倍于礼品的车费,远道而来,目的是为了取得这一小小的礼品。为了这小小礼品,也不管购买的物品实用不实用,一手抢了便走。
一家公司的电子琴积压了多年,新上任的经理便想出了“买一架电子琴送一块电子表”的绝招,大做广告,扬言送完为止,结果电子琴一销而空。
经验告诉我们,馈赠礼品是一种促销商品极好的办法,只要应用得当,恰如其分,那么将有助于你在商场中制胜。
了解顾客的爱好
社会上除了以偷为业的“专业户”外,还有为数众多的“业余偷窃者”。一些客人住旅馆退房时,往往要顺手牵羊带走一些毛巾、枕巾、衣架、烟灰缸之类的东西。据统计,全法国的旅馆、商店,每年在这方面损失的财物,价值高达2亿法郎。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路旁客栈连锁旅馆,根据顾客这种特殊癖好,特意开设一项新的经营业务:欢迎客人带走旅馆的摆设,从烟灰缸到墙壁上的挂画,连桌带椅,乃至睡觉的床,结果大获成功。因为每样东西都有标价:一张大的壁画50美元,胡桃木的双人床索价2000美元。
出售旅馆家具家饰,起因于1985年一场大火。这场大火烧毁了路旁客栈的大部分客房。重新抢修装潢的时候,经理部门采购了大批古董和古董家具的复制品。负责人布朗女士灵机一动,想出这个出卖室内摆设的点子。如此一来,路边客栈因祸得福,顿时名声大噪。布朗女士说:“旅客很喜欢在自己的一生中,有在这里住过舒适一夜的感觉,也很乐于依财力许可,带走一些纪念品。”
结果,旅店的生意出人意料的好,不仅顺手牵羊的问题得以合理解决,而且因卖家具家饰的生意太好,而决定刊登商品名称,接受全美慕名者邮购。
在顾客中,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特殊的癖好,既想方设法去满足顾客的各种癖好,又因势利导地发展业务,确是一种独到的生意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顾客同营业员一样,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顾客在购物过程中,免不了要有各种各样的闪失和过错。商家对此类事件处理得是否妥善,其影响绝不亚于对顾客抱怨事件的处理。从下面正反两个例子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哪种处理方式更为可取。
例1:欧阳女士带着儿子到离家不远的某商厦买东西,由于孩子不小心碰了陈列架,把陈列架上的热水瓶撞掉了。欧阳女士见状,一面叱责儿子,一面惊慌地把热水瓶拿起来,但是,瓶内的内胆已经破碎,轻轻一摇便可以听到碎玻璃片的响声。
这情景被一位女营业员看到,她便大声喊道:“刘经理,不好了!不好了!”这时,从远处很快走来一位中年女士,不由分说开始叱责欧阳女士,口气十分严厉,而且一定要她买下这个破了的热水瓶。欧阳女士几次想说明理由均遭拒绝。她提出买一个热水瓶胆作为赔偿,但是,刘经理还是坚持要欧阳女士将热水瓶买回去。
无奈之下,欧阳女士只好照原价赔偿,但从此以后,再也没登过这家商厦的大门。
例2:一位从美国归来的学者,曾深有感触地讲述他在美期间一次购物经历。当他推着购物车在美国一家超级市场购物时,不慎将放置不稳的酒瓶碰倒在地,顿时酒瓶破碎,酒流了一地。他想,这回该赔款了吧!
他主动上前向营业员小姐道歉,并表示要赔偿损失。然而令他吃惊的是,那位营业员小姐丝毫也没有责怪他的意思,而是一边安慰他,一边用电话向值班经理报告,并在电话中检讨了由于自己照顾不周而使顾客受到惊吓。
更令人意外的是,经理出来后满脸赔笑,毫无责怪之意,他说已从闭路电视中看见了此事,特意出来向顾客赔礼道歉。说着他拿出了手绢为学者擦去酒污,并谦恭地说:“是我的员工没有把货架放稳,让您受惊了,责任全在我们。”
然后,经理一直陪这位学者将货购完,并亲自送他出商场。这次,这位学者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满满一车的货物回家,以后,他每回购物必到此店。
当顾客不慎造成商品污损时,店方应采取何种态度呢?
(1)尊重、体谅顾客
顾客绝对不是故意想要损坏商品,因此,店方在处理污损事件时不可一味地责难顾客,把一切责任归咎于顾客身上,而应当站在顾客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如果破裂的商品碎片有可能对顾客造成伤害的话,必须首先询问顾客是否受伤,或者受到其它损失,然后,再招呼店内人员进行收拾、复原的工作。
(2)委婉地安慰顾客,并且详细倾听顾客的说明和意见
顾客犯下了过失后,一般都会感到不安和自责,而且许多顾客还希望能有解释和说明的机会,对于这些要求,店方应予以充分理解和满足。要像例2中的营业员和经理那样,好言宽慰顾客,多检讨店方的不足,这样做的结果,会让顾客由自责转向感激店方。
(3)尽可能由店方承担损失
对任何商店而言,都有两种顾客,一种是暂时的顾客,另一种是长久的顾客。那么,高明的经营者怎样对待这两类顾客呢?当然是既要保住长久顾客,又要不断地将暂时顾客变成长久顾客。这就要求商店在经营上,不能只顾眼前利益。顾客不慎造成商品破损,不论责任是在商场还是在顾客,商店都应尽可能不让顾客赔偿。这样,不仅能够得到顾客的好感,而且更为下一次的交易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例2中的访问学者,正是有感于那家超市的宽容与真诚,才“日后购物,必到此店”的。
(4)妥善处理好被污损的商品
当顾客以金钱赔偿污损了的商品时,店方应该以新品交给顾客,或者将被污损品修好、洗好之后再交给顾客,以表示店方的诚意。像例1中的店方经理,将破碎的热水瓶强卖给顾客,实在是一种短视行为。这样做,虽然店方避免了损失,但却深深地伤了顾客的心。
把顾客当朋友
“顾客就是上帝”这一观念时至今日已成为许多企业的信条和经营法宝。日本日立公司广告科长和田可一曾说过:“在现代社会里,消费者就是至高无上的王,没有一个企业胆敢蔑视消费者的意志。蔑视消费者,一切产品都会卖不出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顾客的确是企业命运的主宰。
然而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讲,仅把顾客看成是上帝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它只是把企业与顾客的关系确定在单向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只考虑到了企业通过顾客才能获得利润,而没有充分体现出企业应以消费者利益为导向的原则;另一方面,顾客既是“上帝”,企业就只能被动地满足上帝的需求,而无须主动地关心、体贴顾客,甚至引导顾客的消费,也就没有体现出企业与顾客双向沟通、互利互惠的原则。我们提倡的是,在现代公共关系中,顾客既是企业的“上帝”,也应当是企业的朋友。
与顾客交朋友,首先应当考虑到顾客的利益,以诚恳的态度征求顾客的意见,了解顾客的需求,取得顾客的信任。如美国福特和黑貂两种品牌的汽车在设计过程中,公司都是在征询了许多顾客的意见后改进了原设计。结果,新产品连续5年取得加州汽车销量第一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汽车引擎制造厂连续亏损几年,新总裁要求所有的部门经理和推销员每天亲自登门拜访至少4位客户。根据客户的建议,公司做出了多项改进服务的措施,结果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一倍,不仅扭亏为盈,利润还达到2100万美元。
任何企业在与顾客接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测之事,这时更应当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让顾客因为自己的失误而遭受损失。在这种维护企业形象的关键时刻,公共关系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
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曾有过这样一篇报道:一名美国顾客在东京一家百货公司购买了一台索尼电唱机,回家后,却发现漏装了内件。第二天一早,她本打算前往公司交涉,没想到该公司先行一步,打来道歉电话。50分钟后,公司的经理和一位年轻员工又亲自登门表示歉意,并送来一台新的电唱机,同时赠送一盒蛋糕、一条毛巾和一张著名的唱片。他们还向这位顾客讲述发现这一错误之后,公司所做的各种努力,这其中包括他们为查找这位顾客,曾打了35次国内国际的紧急电话的情景。
可见,与顾客交朋友,还要表现在对顾客的关心、爱护和体贴方面,使买卖双方不局限于一种商业关系,还要富有“人情味”,使顾客产生一种亲切感,在购物的同时,得到一种精神情感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