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47838700000014

第14章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2)

此外,我觉得每一个人平时要培养各种兴趣,例如读书写作、莳花植草、旅行郊游、参加社团等。多参加一些益智的活动、对身心有帮助的活动,就不会自闭。一个人如果太自闭,就会越来越想不开。今天的社会之开放、广大,每一个人都要走出去,要走入人群大众里,走入朋友圈子里,走进书香学校里,走进社团活动里,走入义工行列里。当然,走到各种正当的宗教信仰里,都是很好的。总之,你要有很多调适生活、纾解压力的管道,尤其多结交一些善友、益友,平时多联谊往来,偶尔相约喝喝茶、谈谈话。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一语点醒梦中人,也可能使你很受益。

人生本来就是苦,人类的苦,有时是因为欲望太高,求不到当然苦;有的是爱嗔太强烈分明,想爱的爱不到,冤家却常相聚守,自然就会感觉很苦;还有老年体衰的苦、疾病缠身的苦,乃至死亡的痛苦等。有时看到别人苦,自己也跟着苦。此外,还有自然界给我们的苦,社会给我们的苦,甚至经济的、家庭的、人际的,各种的苦从四面八方推挤而来,真是苦不堪言。

不过,我们可以转苦为乐,就好像一间房子本来是黑暗的,我们只要点个灯,就可以转暗为明。人生懂得一“转”很重要,转坏为好,转恶为善。懂得转身,退一步想,海阔天空;懂得回头,后面的半个世界,更是无比宽广。

曾经有人问:“我们拿念珠是念佛,观世音菩萨也拿念珠,他念什么?”“念观世音。”为什么自己要念自己?因为“求人不如求己”。所以佛教讲“自依止、法依止”,皈依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不但自立,而且能帮助别人,如此社会才有力量,才会更美好;如果每一个人都希望国家保护我,社会帮忙我,父母养育我,老师教导我,朋友对我好,那我自己来世间是干什么的?所以人要在世间生存,一定要靠自己有力量,要强化自己,发挥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若说要靠哪一个人来救我们,靠哪一个人来帮助我们,总不如自己可靠。

多年前,名作家三毛忽然厌世自杀,引起整个社会都去关心名人为什么要自杀的问题。功成名就的人常有这种情况发生,面对挫折无法承担时,就会想到以死来逃避。其实排遣的方法不外引开对死的注意力,情况就不会如此恶劣。一个人对死都不害怕,世上还有什么可怕的事呢?与其把生命毁于死亡,不如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所以,对于有自杀倾向,或曾经自杀过的人,以后如何辅导他,就如对受刑人的更生保护一样,需要社会大众一起来关心。

萌生自杀念头的人,虽然多数是因为活得不快乐而轻生,但也有人认为死后可以和亲人相聚,或是因为信仰因素而提早结束自己的生命。请问大师,佛教对自杀心理,乃至因信仰而自杀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

星云大师:自杀是对生命意义无知的表现。有的人以为自杀是不怕死的勇者,其实那是被苦逼迫到绝路,已经超过对死亡的恐惧,他以为一死就能解决生的痛苦,因而做出了愚蠢行为。这种人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怎能说他对死不害怕呢?

谈到生死,其实一般人还是“宁在世上挨,也不要土里埋”。不过也有很多人因为生活、事业、功课、感情等压力过大,或因信仰偏差,乃至受了气、有了委屈,一时忍耐不了而走上自杀之途。不管自杀的原因为何,归纳起来不外乎:第一,不明白生命的意义;第二,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遇事逃避;第三,不懂得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因缘关系;第四,不知道自杀、杀人都是同样的罪业。

总说一句,萌生自杀念头的人,必定是自私,必定是无能、无力、无明,不懂得制造欢乐,不知道营造和他人的同体共生,缺少对生命的认识。生命的意义是生生不息的,这才叫生命。自杀者因为没有看到“生”,只想到“死”,所以他活着,念头里只有自私、灰色、黯淡;他看不到光明,看不到美丽,所以死的阴影就笼罩他,死的魔手就掌握他,因此稍有一些精神恍惚、意志不坚的时候,死亡的绳索就会捆绑他、束缚他。

自杀的意念其实时刻都盘桓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一遇到生命最脆弱的时刻,便容易化为行动,成为事实。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作家川端康成,两三岁时父母病故,数年后祖母、姐姐、祖父又相继过世,这种对死亡的体验所造成的恐惧,成为他一生的阴影,终于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后的一天,他在公寓里含煤气管自杀,实践他说过的话:“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日本名作家芥川龙之介,正当35岁的壮盛之年,因感“人生比地狱还地狱”,而仰药自杀。另一位同是日本人的知名画家古贺春之江则觉得“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因而毅然自我了断。虽然他们对死亡思考不同,却都同样选择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璀璨的一生。

“自杀”就是“自己杀害自己”。现代人不仅自杀的方式层出不穷,如服毒、跳楼、悬梁、投河、割腕、刎颈、烧炭等,就是形容自杀的词汇也不在少数,例如“自尽”“自裁”“自决”“自戕”“自缢”“自刎”“自刭”或“自我了断”等。甚至自杀的心态、动机,更是不胜枚举。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有一个人养了一条狗,人狗相处,日久生情。老狗总免不了死亡,这个养狗的人顿觉了无生趣,几天后就自杀身亡,随着老狗共赴黄泉。

历史上燕太子丹与田光谋刺秦王,田光推荐荆轲,太子丹说:“此事关系燕国存亡,务请保密。”田光:“是!”回家后立即自杀,用自杀来表示不会泄密。

佛教“三武一宗”法难之一的北周武帝废佛时,佛教所有的经像几遭焚毁殆尽,当时静蔼法师以“毁教报应”力谏武帝,但不被采信,后来遁入终南山,因自愧无益于佛法,乃趺坐石上,自割其肉而死。

宋朝的文天祥领兵抗击蒙古人,失败被俘,元军统帅张弘范及将领李恒每日好酒款待,百般劝降,但文天祥认为,死并不严重,失去名节才是严重的,于是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过零丁洋》一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后,从容就义。

所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世间上的人,有的人为了成全名节,把名节看得比生死重要;有的人为了完成忠烈的志愿,宁可牺牲生命。所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其意义不能与一般的自杀行为相提并论。乃至为教牺牲,为了信念而死,那就是他的生命,是更超越的生命。

佛世时,佛陀的弟子当中也偶有自杀或计划自杀者。如比丘尼狮子历七年修行,仍未能治其贪欲心,愧愤自己愚痴,遂萌自杀之意;然于森林投缳之际,顿然开悟。比丘萨婆得萨历经25年修行,仍未得平安,遂决意自杀;但于抽拔剃刀时,顿然开悟。比丘跋伽利亦曾因此立意自尽,欲跃下山崖,以了生命;就在迈足将纵之际,突然开悟。

另据《杂阿含经》卷三十九所载,比丘瞿低迦曾六度开悟,六度退转。于第七度开悟后,因恐第七度退转,遂欲入灭。瞿低迦于第七度开悟后,已入超越生死之境,心中不再残留任何妄念,佛陀遂听任其自行般涅槃。乃至佛陀在过去世修行时,自己曾“以身饲虎”,阿难尊者120岁时因为不想再听世间的邪言杂话而进入涅槃等,以及佛教一些悟道高僧,预知时至,生死自如、坐脱立化等游戏神通,洒脱自在地面对生死,就非一般逃避责任而自杀,不是因信仰错误而导致集体自杀的行径所能相提并论的。

说到信仰,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时传出一些教徒因为信仰邪教,导致思想偏差而集体自杀的消息。例如,1978年美国一位患有妄想症的牧师吉姆·琼斯,带领914名追随者在圭亚那的琼斯镇集体自杀,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集体自杀人数最多的一次。1991年,墨西哥的一位名叫阿尔马桑的政府部长由于信仰上帝走火入魔,率领29名追随者在一个教堂中集体自焚;1994年、1995年和1997年,太阳圣殿教在北美和欧洲制造了三起集体自杀事件,造成超过100人死亡;1995年,53名越南村民在一个笃信邪教的盲人带领下使用粗劣武器将自己射杀;1997年,39名“天门教”教徒认为不明飞行物会把他们带到天堂,因此集体服毒身亡。邪教害人之深,由此可见。

其实在佛教里,根据《成实论》卷十举出,恶有“恶”“大恶”“恶中恶”三种,其中自杀亦教人杀是为大恶。《梵网经》也说,凡生者皆为我父、我母,故杀生即杀父、杀母。准此而言,自杀亦无异杀父、杀母。再如《大智度论》说,无论如何勤修福德,若未遵守不杀之戒,亦将失其意义。

因此,一般而言,佛教十分重视生命,因此反对任何戕害生命的做法,主张应该在有生之年,发挥生命的光与热,以奉献一己,服务大众,来扩大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延续生命的希望与未来,这才是正当的信仰之道,也才是我们面对人生应有的正确态度。

决定自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就是想以死来摆脱一切。请问大师,人死以后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吗?

星云大师:“人死一了百了”,这种对生命的错误见解,普遍存在于一般人的心里,因此常见有人在遇到无法排解的困难或挫折时,就消极地想要自杀,希望以死来摆脱一切。

其实,人到世间投胎为人,都是带业而来。现世所受的顺逆、好坏境遇,都是自己前世、今生行为造作的结果,应该直下承担,才能随缘消业。如果遇到困难、苦厄,就以自杀来逃避,不但不能消业,而且更造恶业。如此旧业未消,又造新业,人生如何能解脱?如何能一了百了呢?

所以,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自杀只会增加问题,甚至只会增加痛苦。比方说,我自杀了,即刻就会带给我的家人、朋友、亲戚、同学,乃至认识我的人无比的痛苦,有时还会把一些未了的责任加诸他们,增加他们的负担。再说,国家栽培我,大众成就我,正当能为社会服务的时候,却因故自杀死了,这就是社会成本的浪费。因此,一个人的自杀,不但造成社会的损失,并且拖累了许多人,辜负许多关心他、爱护他的人,真是情何以堪。

再者,自杀也会留下很多后遗症。例如,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个前辈是因自杀而死亡,虽然隔了几代,但后代的子孙仍会觉得不光荣,不但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拂不去的阴影,有时还会起而仿效。所以我觉得社会上有时候发生凶杀案,被人杀死还可说是不得已的,自杀则是不可原谅的行为。因为遭受外力而死是没有办法抗拒的事,可是自杀则是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愚痴,是因为一时想不开所造成。由于自己的愚痴想不开,造成了家庭、社会的损失,所以基本上自杀是不值得同情而令人感到遗憾的事。

尤其,自杀者当时的心情,必定是带着一种心灵的创伤,是在痛苦、哀伤、无助、绝望、焦虑,甚至是愤怒、嗔恨、懊悔的情绪中死去。就凭当下这么一念,死后必定堕入地狱、恶鬼、畜生,这就是《俱舍论》所讲的“业道”。

所谓“业道”,亦即贪、嗔、痴三业,彼此之间由贪生嗔,由嗔生痴,由痴生贪。前者能够成为后者之道,或者互相辗转为道,如此成为六道轮回之通路。也就是说,人造作的业,自然会产生一种力量引生结果。业本身就像道路,随着善业能通向善的地方,随着恶业会通向恶的地方。因此我们不要萌生自杀的念头,就不会有自杀的行为与结果。

人在一生数十年的岁月当中,难免会遇到种种问题,虽然让人感到生活艰苦,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在思想上、心情上千生万死,从中慢慢进步。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想一死了之。总以为死了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不对的想法。人,只要有信心、有勇气、有慈悲、有智慧,世间其实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因此希望社区里的一些有德之士,能够经常举办各种联谊、讲习,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让邻居之间彼此互相关心、鼓励,从心理上建立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此才能防范自杀悲剧的一再发生。

请问大师,人在自杀的时候,乃至自杀死后有痛苦吗?

星云大师:有的人一有了烦恼、痛苦,就想要自杀,希望就此一了百了;也有的人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觉得“生不如死”,因此也想以自杀来结束生命,总以为死了就能获得解脱,但是当他自杀死后就会知道,其实“死更不如生”。

根据《醒世千家诗》记载:“吴江蒋某,与人争气不胜,服毒自杀。其神识后来附在他的妻子身上向人道:‘我不当死而死,罚入枉死城,火床铜柱,惨苦万状。方知在生一日,胜死千年,劝大家宁可气死,切莫自杀,以致后悔无及。’大哭而去。”可见自杀只能逃避一时,但是却因此更增无边的痛苦。

另外根据《认清自杀的真相》一书说,自杀者所感受的痛苦,千百倍于生前所受的苦,非语言所能形容。例如投河窒息而死者,江水急进,肺气外逼,内外交攻,苦痛不堪;自缢而死者,气管闭塞,血流逆行,身如刀割,继而浑身麻痹,痛苦万状;服食农药、盐酸等药品中毒而死者,五脏坏烂,极痛难忍;服食安眠药而死者,头眩气促,五脏翻搅,有时暂时停止呼吸,心脏也停止跳动,与死无异,可是经过一段时间,悠悠醒来,却早已入殓,欲出无门,于是辗转棺木之中,恐惧痛苦而死。

另外也有研究报告指出,开棺检视服食鸦片而亡者,伏者居多,侧者亦常有,唯平仰者甚少。此乃埋葬之后,鸦片毒退,在棺中辗转挣扎而死之故。

从以上记载可知,自杀的方法虽然有种种不同,但自杀者自始至终,痛苦了了在心,而且在将死之时,意识转清,过去和现在的景象,映现分明,因此所感受的痛苦也就更加深刻。

自杀的人,在自杀前想当然一定是感到很痛苦,不痛苦就不会想要自杀。他因为熬不过痛苦,遂想要以自杀求得一死来解决。但是自杀将死未死之际,不管是上吊、服毒、刀割、枪杀、投河、跳楼,或是烧炭等,尽管方法不同,但其结果都是痛苦不堪。就以上吊而言,不是那么一分钟就死了,死前的一刻,呼吸闷绝,有时后悔了,想要自己解救都没有力气,想叫也叫不出来。可以说上吊的过程,真是千百种的痛苦,难以尽述。

自杀者不但在弥留之际要受无量苦痛,而且死后所遭受的痛苦,比临死时还要增加千万倍。甚至死了固然苦,得救了还是苦。现在有愈来愈多的人以“烧炭”来自杀,他们以为烧炭自杀可以安详地在睡梦中离去。不过,马偕医院及高雄长庚医院的医师表示,这类自杀幸存者可能因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造成迟发性神经精神症状,部分甚至无法恢复。曾有患者在获救一个月后出现意识混乱、幻听,甚至有拿抹布洗脸,将电话当成饮水机,大小便失禁,无法自理清洁等症状;有些人则留下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