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47838700000022

第22章 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5)

此外,在《大宝积经》中,佛陀以波斯匿王为例,告诉我们财富处理的方法。由于波斯匿王已经不需要为生活计算,因此分作三分:三分之一用来供养宗教,三分之一用来救济贫穷,三分之一用来奉献给国家作为资源。《涅槃经》中对财富的处理方法则说,除了生活所需之外,分为四分:一分供养父母妻子,一分补助仆佣属下,一分施给亲属朋友,一分奉事国家沙门。

以上是佛教处理财富的方法。至于我个人的理财哲学是:把钱全部花在必要的开销上,没有钱了再努力赚回来,否则钱太多就会怠惰。我个人从小在贫困的家庭中长大,但我很会用钱,我经常把一个钱当作十个钱来用,甚至把明年的钱,今年就用了。我们在“日日难过日日过”的生活下,将每一分净财都用在培养人才、弘法利生的佛教事业上。因此佛光山并不矫情地视金钱为罪恶,也不滥用金钱、积聚金钱,使金钱成为罪恶的渊源,我们的信念是要借着佛教的力量,把苦难的娑婆世界建设成富乐的人间净土。所以钱财的处理运用,不在有无多少,而在观念的正不正确,以及会不会用钱。有钱而不会用钱,和贫穷一样匮乏,因此我常说“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

当初我创建佛光山的时候,一开始就先确立佛教处理钱财的方法。我告诉佛光山的徒众,佛教振兴之道,在于佛教有人才、有净财、有道业、有事业,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净财,无法成事。此外,我手拟《佛光人守则》,明定佛光人不能私自化缘、私建道场、私置产业、私蓄钱财,而且申令管钱的人不可掌权,掌权的人不能管钱;大职事有权,小职事管钱;有钱,要为佛教和社会用了,不可以储存。

很多人看到佛光山一栋栋金碧辉煌的建筑,但很少有人知道佛光山经常无隔宿之粮,甚至一直举债度日。三十多年来,我最高兴的倒不是将十方信施净财用于建设道场,我最欢喜的事是将钱财用来培养人才。一千多个僧众,他们弘教说法,长于解除信徒疑难;他们住持道场,善于行政法务;他们在世界各地参学,通晓各国语言;他们把佛教带向人间化、现代化、生活化、国际化,这是对信徒布施净财的最大回馈。

我也经常告诉信徒,应该追求另类的财富,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金钱。如果拥有了智慧、人缘、勤劳、信念、健康及平安,也是财富。相反的,富裕的人如果烦恼很多,夫妻经常吵架,有钱又有什么用呢?话说有一个平凡的农夫,经常告诉人家,说他是全国最有钱的富翁。税务部听到之后,就想扣他的税,问他是不是自认为是世上最富有的人?农夫确认之后,税务人员就问他:“你有哪些财富呢?”农夫说:“第一,我的身体很健康;再者我有一位贤惠的妻子;我还有一群孝顺的儿女;更重要的是,我每天愉快地工作,到了秋冬的时候,农产品都会有很好的收成。你说我怎么不是世上最富有的人呢?”一个人即使钱财不多,但是孩子聪明、夫妻相爱,这也是人生的财富。

多年前,我曾应邀在日本的朝日新闻纪念馆举行一场以“人心、命运、金钱”为主题的佛学讲座。当时我说,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人们普遍关心前途、命运、金钱,较少重视心灵净化。其实这三者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心好命就好,命好钱就多。真正的财富在身体的健康、内心的满足、正确的信仰、包容的心胸、前途的美好、生活的幸福、眷属的和谐、灵巧的智慧及发掘自我本性的能源,只要心灵能够净化,这些内财自然具备。

这些观念通过慈惠法师的日文翻译,许多日本大众同表大梦初醒,内心感到无比欢喜。其中日中问题研究会矢野会长更表示:“过去时常自问,人生所为何来?不觉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如今听大师一席开示后,知道命运操之在我,命运由自己创造,知道人生有轮回、有来生,无形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说:“今生虽苦,但可以创造未来的人生。”一个人能对未来充满希望,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总之,佛教认为真正的财富,不一定要看银行里的存款,也不一定指土地、房屋、黄金、白银,这些都是五家所共有,个人无法独得。人生唯有佛法、信仰、慈悲、发心、满足、欢喜、惭愧、人缘、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财富。

经过全球性的经济风暴后,现在举世都在盼望经济早日复苏。请问大师,如何才能带动全球经济起飞?

星云大师:2001年世纪交替之际,一场世界性的经济风暴,像狂风一样席卷了全球,让举世各国同受其害。在这段期间有很多人关心,全球经济衰退对佛光山是否会有影响?我说当然有影响。不过我认为这也是好事,可以让佛光山的人更有忧患意识,借此学习突破困境,这样对未来才有长远的打算。其实,佛教讲“无常”,世间事就像潮水一样,起落有时,荣枯兴衰,本是自然的循环。经济发展也有周期性,时盛时衰,全球经济衰退也是一时的现象,人民其实不必太过担忧,过一段时期自然会有好转。如台湾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赵文衡博士的观察,2001年台湾的经济成长率虽然出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首次的负成长,敬陪东亚国家地区的末座。但是他认为这只是台湾由“模仿”进入“创新”阶段必经的转型期,无须太过忧虑。他说这个过程即将结束,台湾也将启动另一波的经济成长。依他的初步推估,2005年左右将是新一波经济成长的关键年代,而2020年前台湾的平均国民所得可达到2万美元以上的水平。

赵博士的理论依据是,虽然近来经济成长停滞,但技术进步并没有停滞。台湾地区在美国获得的专利件数,由1997年的2500件激增至2001年的6500件。在台湾地区经济衰退最严重时,专利件数反而创下历史新高,仅次于美国、德国与日本,高居世界第四位。同样的,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地区出口产品是属于高度技术密集的产品。虽然2001年台湾地区经历经济衰退,在所有的出口产品中还有46%是高度技术密集的产品,此一比例甚至比2000年的42%还要高,不但优于英、美、日、韩等国,并且也是历史新高,因此他对台湾地区的经济复苏抱持乐观的态度。

虽然经济专家看好台湾的经济前景,不过由于现阶段经济衰退引发高失业率,造成很多人对前途感到茫然,因此在2003年2月27日,《人间福报》特与《天下文化》《远见杂志》共同主办一场“提升执行力,创造全民财富”的经济高峰会谈,邀请社会上有高度影响力的人士,以高度的思考层次为台湾的经济把脉,共同为台湾找寻出路。

会中多位专家一致强调“执行力”的重要。如高希均教授说:“经济衰退,造成高失业率,继而引发许多社会问题。我们要想出各种办法创造财富,使社会能更积极参与。但是再崇高的理想、愿景,如果少了执行力,全成了夸大的空想。因此若问:‘台湾的未来在哪里?’这个问题或许要从‘执行力’找答案。”

有人说,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策略,40%靠执行力。“执行力”是什么?建华金控执行长卢正昕先生说:“执行力的定义是‘积极参与,全力投入’。全力投入是身口意总动员。执行力的落实首先要‘用对的人才’,其次得‘采取对的策略’,最后是‘完成对的营运’。”他认为今天这个时代,单打独斗闯不出天下,一定要有一群具有共同目标、愿景,加上有强烈企图心和执行力的人,集合众人之力才能创造财富。另外元智大学讲座教授许士军先生表示,过去一般人误认为执行力是通过严格执行,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其实未来的趋势是“执行、策略合一”,站在第一线冲锋陷阵的人,不是被动地等待高层裁示,而是自己要有规划能力。他觉得今天若想发展经济,创造全民财富,就得发展“台湾概念股”,利用台湾不会外移的优势,例如自然的风光、气候、文化、风俗习惯,加上知识、想象力、领导者的眼光,配合金融业、科技业的支持,这样就能以知识创造价值,增加全民财富。也就是说,台湾如果能善用本身优越的条件,加上知识、科技、政策的指引,也能销售高价位的产品,进而获得外来消费者青睐,创造更多的外汇存底。

趋势科技资深执行副总经理陈怡蓁小姐也谈了她的亲身体验。她说去年与先生到日本本栖寺,看到寺里枫叶飘零,有位师姐不停地清扫,但是动作远不及落叶快速,分明是愈扫愈多。陈小姐的先生忍不住劝对方别扫了,没想到她幽默地说:“愈多愈好,这样福报愈多!”陈小姐认为这就是佛光山执行力的源头,因为每个成员皆充满热诚、欢喜。如果每个企业的员工,都能如此热爱自己的工作,所追求的不只是金钱回馈,而是成就感、满足感,相信所展现的必是持续不绝的执行力。

几位先生、小姐的发言,皆有所见,不愧为专家、学者。当时我也针对佛教把我们的心比作田地,说明只要我们能开发心田,就有力量。所谓“愿无虚发”,心愿一发,所作皆办。尤其做任何事都要给主其事者一个远景、希望、未来,如此构想完成、步骤拟定,执行起来就容易多了。像2003年佛光山的国际花艺特展,引起花农的热烈回应。执行布置的工作人员不眠不休,轮番上阵,不以为苦,是因为他们有理念、有愿景。

我在世界各地建立几百个道场,这也是我给他们必定成功的信念。像彰化福山寺重建,困难重重,他们以资源回收筹募基金,如今已近10亿元款项,令我深受感动。因此“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都是执行力的具体展现。“给”才有力量,我以此实践执行力,并且创造社会的财富。

所谓“大块假我以文章”,随处皆可成为力量的泉源。我们的社会若想恢复昔日风光,就要注重执行力的落实。不过,讲到这里我又想到,现在台湾民众处处爱讲理由,光是讲道理未必有力量。我认为有心才有力量,力量加上智慧、正确的方法,才能为我们带来执行力,能让我们创造全民的财富。

最后我也谈到,值此经济不景气的时刻,不但管理者应该重新调整经济政策,想办法吸收外资,更要留住台商,别让台商感叹台湾设厂空间小,而让资金外流;另一方面人民也要共体时艰,懂得开源节流,共同度过经济的低迷。如前所说,各地的经济纵然互有衰荣,就像潮水一般,具有周期性,不足为虑。反而大家所应该关心的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影响所及,一些小型企业渐为大集团所垄断。一旦这些大的财团经营不善,造成骨牌效应,受害的何止千千万万人。所以,世界各国对于大集团应该要有所约束制衡,对于小企业则要加以辅助,让大小共存,如此才能让财富像活水一样流通,继而创造一个均富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