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47838700000003

第3章 佛教对环保问题的看法(2)

世间的罪恶,人生的祸患,都是由于心贪无厌而来。苏东坡说:“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出曜经》也说:“天雨七宝,犹欲无厌。乐少苦多,觉之为贤。”科技进步、物质文明并不能令人少欲知足。欲望多,痛苦自然也多。能知足感恩的人才是世间最富贵的人。能够知足,不忮不求,就是至上的幸福。

人与人的相处,若能时时怀抱感恩的心情,则仇恨、嫉妒便会消失于无形,是非烦恼自然匿迹于无影。我们能时时以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也会觉得这个社会很可爱、很富有。人不能离开社会独立生存,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靠“缘”来维持。因此,我们必须懂得结缘。结缘的方法很多,可以用财物结缘,用言语结缘,用力量结缘,用智慧结缘等。身为团体中的一分子,不但应该随众随喜,慈悲助人,广结善缘,还须有智慧,能明理,并且互相尊重。

人类和大自然要和谐才能生存;家庭里的男、女、老、少,要和谐才能美满幸福;社会上各个机关及士、农、工、商,要和谐才能共生。和谐就像大合唱,虽然是二部合唱、四部合唱,声音的高低强弱、乐器的节拍快慢,一定要互相配合,才能演唱出优美的乐声。我们国际佛光会倡导“三好运动”,身要做好事,口要说好话,心要存好念,每个人身、口、意都善美、净化,就能与宇宙万物和谐。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心理能够净化,社会自然就能美化,而呈现一片清净、祥和的风气了。

除了“贪”之外,现代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毫无节制地滥捕滥杀,使得许多珍稀动物面临绝种的危机,间接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甚至根据一项报告指出,以目前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来测算,再过50年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这项警讯意味着,我们已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问题。请问大师,如何倡导戒杀护生、节约能源等观念,以化解人类未来的危机呢?

星云大师:刚刚提到,再过50年,这个地球的资源就会被我们用完。想一想,现在出生的孩子,到了50岁就没东西可用,需要第二个地球了。第二个地球在哪里?继续耗费下去,第三个地球又在哪里呢?我觉得美国执政当局很爱护自己的国家,他们现在到国外买汽油、石油,自己国家的石油则留着以备不时之需,或将来能源匮乏时才用。当然最终还是会取用完。

我觉得人类实在辜负宇宙万物,对地球的剥削更是过分。例如一头牛活着时,为我们耕田犁地,负重载物,又提供牛奶给大家喝。到最后年老力衰,没奶了,我们又吃它的肉,还用它的皮做皮鞋、皮带。总之,将它榨取得一点也不剩。有时想想人类真的很自私!所以环保首先要尊重生命,环保是对地球的爱护,护生是对生命的重视。我们总自认人类是万物之灵,其他动物都是应该给我们吃的,假如现在有一只老虎或狮子吃了人,或许它也会说这个人是应该给我们老虎、狮子吃的。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不是吗?

曾经有人说:“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大自然的寿命越来越短。”因为人的保健有方,加上欲望无尽,大自然的资源却有限有量。根据台湾大学“全球变迁研究中心”的研究统计,地球承载65亿的人口,在人类无节制的挥霍下,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每年增加1个ppm (用来评估水或空气中物质含量的单位),森林面积每年少一个韩国,地球生物每年绝灭27000种,每秒钟消耗1000桶原油……

过去曾发生过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当时大家都很恐慌,但是侥幸度过之后,难保以后就不会再有能源危机。一般家庭、企业公司都会有经济开销,都有所谓的财务预算,也懂得“开源节流”的重要。所谓“开源节流”,不一定只限于金钱、物资,其实人心之贪嗔痴,才是造成生态破坏、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所以,我认为开源节流应该“开佛法之源”。佛法就是我们智慧的源头,有佛法就有慈悲,就有智慧。一个人即使物质生活欠缺,只要他有慈悲、有智慧,生命就会变得充实、富有,也要开发我们的惭愧心、感恩心、欢喜心、感动的心,以及勤劳、诚实等美德。如果人人都有佛法,都能点亮信仰的灯,开启心中的真如佛性,就不会盲目挖掘外在资源,做出损人损物又不利己的事了。

节流,节什么流?要节省我们的用钱,节制我们的贪心。我一生自觉不要钱,也不好买东西,因为我不要钱,不好买,所以才有钱建设佛光山,建设世界。我“以无为有”,淡泊是我的节流,爱惜时间是我的节流,每一个信徒的发心,我都珍惜它、宝贵它,这就是我的节流。

很微妙的是,世界上注重环保、注重心灵修行的,大多是一些贫苦大众,他们总是节约能源,不敢轻易浪费,而最浪费能源的人大都是一些富有的人,他们用钱不在乎,既不惜福,也不环保。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古人常提醒我们要爱惜光阴,因为珍惜时间,就是爱惜生命。虽然我们永恒的生命不会死,但是,这一期的生命死了以后,下一期的生命究竟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就不用多妄想、多计较,将这一生的生命好好爱惜,好好运用,才是最重要!

爱护地球,除了建立节约能源的观念,也要爱惜其他的生命。据说在加拿大,钓鱼的人如果钓到的鱼没有一尺以上,要把它再放回去,让它继续活命、生长。在澳大利亚,规定每天只准钓几条鱼,多了就要受罚,这也是环保的观念。反观中国台湾地区,常常钓鱼不够,还要赶尽杀绝去电鱼。

即使像放生这种好事,实行到后来也往往成为不当的行为。例如为了自己过生日,特地叫商人去捕鱼、抓鸟来放生,结果在一抓、一放之间,动物已死去不少;有的动物放生之后适应不良,也会陆续死去。甚至有人到南美洲,带了很多食人鱼到台湾放生。也有人到佛光山放毒蛇、乌龟、流浪猫、流浪狗等,都是放生却致死,且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其实最好的放生就是“放人”,能给人因缘,能帮助别人,让许多人得到幸福,以及孝顺父母、敦睦邻里、对人尊敬等,都是“戒杀护生”最究竟的环保护生。

确实,每一个人都须建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接着请问大师,我们如何在生活中随手做好环保,以期让我们的地球逐渐恢复原来完整的面貌,让大家都能保有优良、健康的生活品质呢?请大师为我们开示。

星云大师:环保应该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做起。我觉得过去的佛教丛林非常重视环保,出家人的生活也很简单,所谓“衣单二斤半,洗脸两把半,吃饭四句偈,过堂五观想”,是指学道者所拥有的衣物,加起来只能有二斤半重;洗脸所使用的两把水,刚好可以弄湿两次脸,可说极尽俭朴;吃饭前要合掌念四句偈,并且要食存五观,不贪口味,不拣择食物的好坏粗细,只是为办道修业才接受供养。

佛门的观念认为东西越少越好,出门、搬家才不麻烦;饮食吃得少,肠胃没负担,身体才会健康。如清末民初的高僧弘一大师,生活就非常俭朴:一条毛巾用了三五年,已破烂了,他还说可以再用一段时间;中国大陆寒冷,他一顶帽子戴了二三十年,仍舍不得替换。另外,唐代法常禅师,在大梅山下筑有一间简陋茅棚,四周翠松环抱,宁静安详。他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偈:“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他于深山无人居住处,以荷叶为美衣,以松子为佳肴,以云岩为居处,以麋鹿为伴侣,不求名闻利养,只恬淡度日,随缘度众。这不就是简单的环保生活吗?

一个人用得太多,不一定很好。例如,几十年前我们看报纸,一份报纸只有两张半,后来增加到三张,觉得满快乐的。但是到现在,暴增到一份有十几张,就觉得很苦恼,因为看不完那么多啊!过去电视只有三个台可看,现在有超过一百家电视台,转到最后,干脆不看。我们平日使用的东西,如果少一点,思想也会变得清明单纯,例如不花太多时间看电视,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在读书、思考或亲近大自然上,我觉得这不但对万物是环保爱护,对自己也是一种“心灵环保”。

常有信众夸我很聪明,我认为我的聪明是从“惜字纸”而来。记得在丛林受教时,一张纸不仅两面都利用,连字里行间的空白处也会挤上几个字,有时还会用色笔在纸上再写上一遍,除非到真没有办法分辨时,才会不舍地丢弃。我确信自己是积了此福报才开智慧变聪明的。所以说,惜福可从“回收废纸”开始。日常生活中,随手一揉,都是在浪费大地资源。在不可避免的消耗下,积极配合“废纸回收”,让可用的资源再生,即是一件功德。种一棵树要花十年的时间,砍一棵树却只要几分钟。根据统计,婴儿从出生到2岁,所用的纸尿布,须用掉20棵树;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高8米、直径14厘米的原木20棵;印刷品采用再生纸,每月可以少砍约40万棵原木。因此,回收废纸制成再生纸,以循环利用,除了可以减少砍树量,亦可间接涵养水源。

除了资源回收,其他在生活中能落实环保的,例如:

吃的、用的,适度即可,多买不用便成垃圾。

多用瓷杯、环保碗,少用纸杯及免洗餐具。

洗澡不用盆浴,用淋浴方式。

不随手乱扔东西,减少制造垃圾。

家中照明设备改换成节能灯泡,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

调高冷暖气的自动开启温度。

回收看过的报纸及机油。

买菜或买杂货时,带自己的背袋或购物袋,并选择较少包装的物品。

把车子保养好,不让它冒黑烟。

经常检查车胎气压,因为充气不足的车胎容易坏又耗油。

开车时,尽量少开冷气。汽车冷气是大气层里氟氯碳化合物的来源之一。

多走路,多骑自行车。

少开车,尽量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推行“高乘载”运动。

购买可回收材料制成的器材和文具。

减少肉食,因为生产谷类、蔬菜、水果所需的资源,只是生产肉类的5%;为了资源保育,尽可能多吃素食。

最近日本有位环保大臣提议男性上班不要穿西装,因为穿了西装,到哪里都要吹冷气,很浪费能源。可见大家都警觉到能源有限,不能再任意浪费。如果每个人都具备环保意识,并于生活中确切落实,我想地球会逐渐养息,逐渐恢复原貌,我们也可以拥有优良健康的生活质量。

我们知道,大师创办的佛光大学,除了发起“百万人兴学”,还有不少信徒以“资源回收”所得来建大学。这件事情很有教育意义,也很令人感动,我们想要进一步了解,能否请大师开示?

星云大师:佛光山开山40年了,记得过去许多人来佛光山参观,离开后常常留下不少垃圾、废物。因为垃圾不能随便丢弃,我们请乡公所来处理,乡公所说一个月要收一百多万元(本节的“元”是指新台币)处理费。我心想游客来佛光山留下的这些垃圾丢弃品,竟然要花费一百多万的处理费!这实在划不来。于是我叫两位职事发心做垃圾分类,然后卖给有关的机构作废物再利用。一直到现在,我们不但不用给乡公所一百多万元,“资源回收”所得,一个月平均约有三十万元呢!

说到佛光大学,刚开始我们发起“百万人兴学运动”,就是一个人100元,如此集合100万人的发心和力量,一年就能有几千万,大家一起来办大学。实在很感谢台湾社会大众的支持!当然这些钱是不够的,创建大学不容易,硬件、软件各方面的开支都是非常庞大的。为了筹募佛光大学建校基金,很多人省吃俭用,开着资源回收车,去回收一卡车破旧的坏东西,一整车可能卖不到多少钱,但是他们就这样慢慢地累积。我记得有位太太每天做义工,参与资源回收,花费了时间、体力,衣服也弄得脏兮兮的。她那身份地位很高的先生心中非常不满,问她每天出去像一条龙,回来就像一条虫,到底在做些什么?这位太太就叫先生一起来参加。刚开始先生很勉强,跟着做了几次资源回收之后,他明白这是很有意义的事,也做出兴趣来了。现在夫妻两人都成了佛光大学资源回收最得力的干部。

另外,佛光山在台湾中部有一间道场,名为“福山寺”,是信徒们整整花了十年积累资源回收的款项盖成的。当初任职当地的法师带着信徒在大街小巷设置回收点,不眠不休地从事回收工作。虽然资源回收所得不多,但是聚沙成塔,也一点一滴累积成建寺经费。这是我们善用环保建起来的寺院,原本打算取名为“环保寺”,后来想想寺院的名称要有久远性,还是叫“福山寺”,也符合环保是有“福报如山”之意。

日本有位禅师,他盛了一桶水给师父洗脚。师父没用完,他就把水随意一倒,师父呵斥他:“你怎么如此糟蹋万物的价值!一滴水,可以救活生命;一滴水,可以滋润枯渴;一滴水,可以成为海洋;一滴水,可以流于无限。你怎么可以轻易浪费掉呢?”听了师父的训诲,禅师汗流浃背;为了记取师父的教诲,他改名为“滴水”,以志不忘。

古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世间,点滴都是因缘,怎能不珍惜呢?

资源回收本身就是一种惜福、环保的行为。以资源回收所得来建寺院、建大学,更具修福修慧的双重意义。我觉得不管是哪一种环保,都必须从教育下手,从观念上改变,然后自己身体力行,不断地倡导环保运动。环保是一个长期的运动,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勉励。

佛教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大师也曾开示指出,我们的心有如工厂,工厂的设备好,则运作正常,产品优良;设备不好,不但产品劣质,连带破坏空气、水源,造成环境污染。请问大师,为了美化身心,我们应当如何做好心灵的环保呢?

星云大师:一个人要活出高尚的生活,首先必须做好“心灵环保”,也就是要“净化心灵”。《维摩经·佛国品》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即是说国土的清净,主要取决于人心的清净。因此,除了注重地球上的环保工作外,内心的环保净化更为重要。平常贪欲、嗔恨、嫉妒、邪见等盘踞我们的内心,污浊我们的心灵,所以我们要把心内的贪欲心改成喜舍心,嗔恨心改成慈悲心,嫉妒心改成包容心,怀恨心改成尊重心。只要能将内心的恶念一改,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立刻就不一样了。

如何才能把心中的垢秽清理干净呢?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时我们扫地要有扫把,洗衣服要有清洁剂,甚至打仗也要有精良的武器。同样的,要做好心灵环保,也要有工具、武器,如正见、正信、慈悲、智慧、忍耐、勤劳、友爱、奉献、牺牲、惭愧、忏悔等。有了这些工具,心灵就能清朗干净,就能打败心中的烦恼魔军,而所向披靡、攻无不克了。

1992年,佛光山为提倡环保,在一年一度的信徒香会中,特别举办“佛光山信徒身心环保净化法会”,让大家共同响应身心环保净化运动,希望从内心的清净,来影响心外世界,使之净化。在活动中,我提出力行身心环保的十二大德目:

(一)口中轻声,不制造噪音。(二)地上清洁,不乱丢垃圾。

(三)手里禁烟,不污染空气。(四)身心庄严,不行动粗暴。

(五)行动礼让,不侵犯他人。(六)面上微笑,不出现凶相。

(七)口中软语,不出现恶言。(八)大家守法,不要求特权。

(九)人人守纪,不违犯纲常。(十)开支节俭,不任意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