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的形成原因与校长所处的背景环境有关系
(1)社会背景。在西方国家,由于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化带来了高度繁荣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世风日下,人情淡漠,人的价值观、道德观面临危机。这说明现代化并没有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反而带来了人格的分裂和个性的丧失,使人成为片面的人、异化的人;信息技术化引起了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价值观纬度上也使一部分人人文价值取向逐渐功利化。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和社会生活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从而压抑了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发展,消融了人的创造激情和浪漫的天性。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哲学界开始对人的主体性进行深入的探讨,越来越重视人的主体性和个性;随后,在教育理论界掀起了一股重视人、研究人的热潮。有识之士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必须成为个人身心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的“助手”,并提出了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塑造学习者的新型的健康人格,认为“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时代精神中核心的内容”。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树立起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通过对主体性的讨论,在人的发展问题上,人们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即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校长的教育理念是受社会背景这一历史的条件环境影响形成的、发展的。因此,很多学校的办学理念,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如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广州长堤真光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行知教育集团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天津市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办学理念的形成,都是在当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不同的社会背景会使校长形成不同的教育理念。江苏省华庄高级中学校长在谈到教育理念的形成背景时这样表述:80年代中期,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学校领导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确立了明确的办学思想,即农村中学必须主动与社会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形成了“让所有学生在共同学历水平基础上各展所长”的办学理念。无锡市一中校长唐家俊谈到理念的发展时说:1935年老校长、着名的史学家施之勉先生提出“独立、创新、牺牲、服从”的理念,90年代,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的办学理念。可见,校长的办学理念的形成离不开时代发展的大环境,受着时代背景的制约。
(2)学术背景。中学校长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必须研究中学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必须站在人类总体(历史性社会)的角度,研究教育普遍性的本质结构,研究教育本质的个体化实现;必须站在教育与管理改革的历史背景下,认真分析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本质地抓住最具有创造力的因素;应该清醒地看到数码技术和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树立新的教育时空观。这些思考,往往给校长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学术背景。张家港高级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为人生奠基”,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办学理念?校长高万祥是这样解释的:办学,要让学生有三种获得,第一是各种知识和技能,第二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第三是人生智慧特别学会设计自己,知道自己将来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逐步实现人生理想。这种认识本身包含着校长的深厚的学术背景。
(3)实践背景。校长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教育实践获得的,这种教育认识或者是通过教学、科研的专业实践获得,或者是通过教育管理的实践获得,或者兼而有之。例如,锡山市高级中学校长朱士雄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办学的基本理念,朱校长在谈到理念形成时这样说:“实践和研究均表明:要教育人,就必须从改变人的心灵入手。”
这正是他的实践体会。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从1982年就当上了校长,他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办学理念;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杨祖恒曾说过:“校长不是天生的。以前可能是副校长、主任,或者是教师。”他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江苏省名校长,他的办学理念是建立在丰富的教学和管理实践背景的基础上的。中学教育和管理的实践经历,有利于中学校长了解和掌握中学的运行和发展规律,并形成指导和推进自己办学及治校的教育理念。
校长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和校长的教育实践背景紧密联系的。校长必须有当教师的实践背景,必须有班主任管理实践背景,必须有中层管理实践背景,必须有管理学校的实践背景。有了这四个实践背景,校长就会有深厚的实践经验,形成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刻认识,从而形成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中学教育理念必然体现出来一定的特性
中学教育理念具有思想导向的特性。从哲学上看,教育理念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精神和价值取向,反映一所学校长期积累的文化底蕴,反映一所学校的历史特征、学科特色和追求。它以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一种理性目标的形式陶冶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它不是对表象的一般描述,它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复杂认识,必须要高度概括,具有概念领导的现实意义。
中学教育理念具有对实践的反思、规范和指导的特性。理念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以对应的教育实践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是对教育实践的客观反映,在一定条件下又反过来对教育的实践发展起重要作用。从实践上看,教育理念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具有规范人、指导人的作用。可以使全体教职员工坚定地信奉这种价值观,就会使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形成组织的共识,分享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形成一种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
中学教育理念具有历时性。教育理念是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内外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与时俱进的哲学内涵,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人的价值观念、教育观念也必然会发生变革,表现为人的教育视野的拓展,现代教育意识的增强,教育理念也必然会得到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理念的突破和更新,常常在教育实践中引起巨大的变革。
中学教育理念具有前瞻性。有着对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的设定,通过“目标的编制”发生治校影响,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有着强化说明的作用,体现出对学校未来发展状态的一种期待。它作为一种追求,可以培养受教育者向上的精神。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将会成为教育行动的思想先导,为教育实践活动指引方向。
新海实验中学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为了人的发展。”
我们形成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从四个层面上考虑的:
(1)充分考虑到了国际教育改革的时代发展,定位比较高。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是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学会合作,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生存。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方面的发展。”
(2)充分考虑到了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方向比较明。1993年2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明确指出中小学存在应试教育倾向,并提出中小学要“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素质教育就是人的主动发展,加全面发展,加所有人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要造就终生发展的生命主体。
(3)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空间建构,视野比较阔。学生的发展包括思想发展、道德发展、思维发展、智能发展、情感发展、知识发展、能力发展、方法发展等。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报告中说:“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丰富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教育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我校教育理念的提出正式考虑到了这一重要内涵。
(4)充分考虑到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目的,责任感比较强。教育就是服务,就是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学习者服务。办学的核心目标就是一切为了学校的主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第一”,周到高效的“服务”是教职员工工作内容中的应有之义。
教育理念表现在实践层面上,是办学思路
办学思路的表述,一般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方针、办学策略、办学措施、办学特色和办学目标。如新海实验中学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的素质教育方针,一心一意求发展。在2002年至2003年,通过市级和省级常规管理达标校、德育先进学校、模范初中、示范初中评估验收。争取在3年内上规范,创特色,争一流。争取在6年内,形成“三境”“四气”:“三境”,即形成优美的物化环境,形成浓厚的文化环境,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四气”,即学生的儒雅气,教师的学者气,领导的专家气,学校的学术气。争取在9年内,具备“六个一流”,即:一流的教育观念,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装备,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从而形成“基础扎实,规范自主,特长明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和谐发展”办学特色,力争在连云港市、江苏省乃至全国都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是一条十年规划的办学思路。学校起步两年来,也有着一条十分清晰的办学思路。
这是一所新组建的学校,人员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既要尽快缩短“磨合期”,又要尽早形成自身特色,办学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独立建制以来,学校就确立了一个“办学指导思想”即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明确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个着力点;树立了三种意识:即“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努力实施了“四项工程”:即德育网络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教职工队伍建设工程;切实做到了“五个加强”:即加强经验的总结和继承,加强人际关系和谐,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学校的未来规划和发展。学校围绕“一个指导思想”、“两个着力点”、“三种意识”、“四项工程”、“五个加强”,积极实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可见,办学思路是实践教育理念的具体措施,具有策略性的意义。
又如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的办学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现代化教育思想确保学校规模扩张后,优良的校风得以发扬,教学质量有所提高,达到名牌效应的目的。广州市第十七中学的办学思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并以此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全程,在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学校教育整体育人功能。正是有了这样的办学思路,这些学校的教育理念才能变为现实,才能给这些学校带来生机和活力。
学校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
学校课程的本质是指有一定的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和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都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因此要加强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的设置课程,使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促进学生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完整认识。随着第八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新海实验中学作为一所实验中学,重在“实验”二字上做文章,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自2002年春季始,学校就全面构建并启动校本课程计划,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争取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初步建立起四大课程体系:学科性课程、兴趣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提高性课程;三个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别形成本年级的实验思路和特色;不同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优化学科性课程,搞活兴趣性课程,保证拓展性课程,上好提高性课程。
尤其是开发校本课程,确定课程开发目标,编写了《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制定开发校本课程的制度,组织师生进行课程的选报,加强开发过程的指导与监控,建立开发校本课程的成果推广机制,加强师资培训和课程档案管理,把校本课程定位于“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育人目标达成和学校特色体现”上,很好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