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47868600000079

第79章 《段云书法集锦》序

(2011年8月29日)

明年是段云百年诞辰,他的儿女们要为他出版一本新的书法集,我从心里为“段夫子”庆幸。今日见书稿,先睹为快。欣赏作品,细读文章,他的壮志豪情,学识才华,人品修养,荡漾于书中,跃然于纸上。掩卷沉思,不觉感慨良多……段云长我四岁,记得他有一枚当年常用的闲章“辛亥岁末人”。我和他都是1953年大区撤销后,分别从东北和西南调到中央工作的,我在重工业部,他在中财委,以后在工作中逐渐熟悉,特别是从“文革”初期的国务院业务组到后来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我们又一起共事十几年。他的道德文章,诗书造诣,忠厚人品,刚直性格,一直为大家所敬重。

段云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祖父在清末从宁夏固原逃难到山西蒲县,曾饱受了地方豪绅的欺压,所以他从小脑子里就有反抗压迫的意识。他在青少年时期发起组织“蒲光学社”,团结发动群众,与贪官恶霸做斗争。他自幼勤奋,好学上进,品学为当时所重。就是这样一个偏远山区的普通人家,走出了一位日后为全县百姓所熟悉且以为骄傲的共和国著名经济学家和书法家。

1933年他从山西法学院毕业,以深厚的国学功底、优异的各科成绩,考入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系。在刻苦攻读、接受新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春学成回国,放弃了山西大学的讲师工作,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曾受党的委派,给山西抗日名将续范亭将军做秘书,经历了对敌斗争的锻炼。也曾跟随贺老总的一二〇师,从冀中挥师晋西北,任边区行署经济总局局长,为根据地的建设呕心沥血。1949年南下后在刘、邓首长身边工作,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及财政部副部长,参与了大西南的土改和经济建设。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调任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在陈云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他对新中国财政工作的许多见解,曾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支持。1954年他被周恩来总理点将,调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能直接聆听总理的教诲,能直面感受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是一生中的荣幸。记得1976年1月10日上午,我们同在北京医院向周总理遗体告别,段云当时突发心绞痛被及时医治,他对总理的敬重和爱戴给人印象很深。50年代中期之后的30年间,他在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给李先念和余秋里副总理做助手,曾担任计委顾问。他一直在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亲自参与了国民经济及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制定,亲身经历了共和国许多重大的历史变革和历史事件,亲眼见证了中华民族这个泱泱大国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坦率地说,在那一代领导干部中,段云是公认的“秀才”,所以党内很多重要的报告和文件,他都曾参与起草。如著名的党中央“七千人大会”的工作报告,财经工作者熟知的我国财政、银行工作“双六条”,周总理提出实现四化宏伟目标的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批准建立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中共中央(1979)50号文件等,都曾由他执笔或参与起草。

他是个淡泊名利、坚守信念的人,从不把自己当成经济学家看待,而总是以一个普通财贸工作者自勉,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段云自幼家传医术,与中医中药有不解之缘。战争年代和全国解放后,他时常用几根银针、几本药方,为同事和乡亲们解除病患。他长于妇科,精于针灸,许多疾病常是一针见效、手到病除,几十年来曾给众多家庭带来欢乐。他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和帮助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他曾受聘担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全国中药咨询服务理事会”总顾问及中国民间中医学会顾问,同时兼任光明中药函授学院名誉院长。

段云博闻强记,多才多艺,在同志们中历来有“夫子”之称。对他来说,书法和诗词始终是工作之余的爱好,即景生情、泼墨挥毫是他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他生前留有诗词三百余首,是个名副其实的诗人,多年担任北京诗词学会顾问。对他的诗集《旅踪咏拾》,诗坛泰斗赵朴初曾逐句推敲、点评,赞曰:“奇思来往起山灵,豪情千古忆苏辛”。这些诗词是他战斗、工作、生活中的自然所得,诗自心生,情至所作。他的书法相当一部分是自己的诗。诗作清新自然的风格、恬淡悠远的意境,和他书法刚劲雍容、潇洒俊逸的气质珠联璧合。

段云的书法造诣尤其深厚,他曾被推选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他自幼临帖习字,一生酷爱书法。不论在戎马倥偬的年代,还是在任重事繁的建设时期,他从未中断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他以“不侧倚取媚,不狂怪怒张”的原则律己,以“心正则笔正,骨刚书亦雄”的精神自勉,不事乖张,不取奇巧,博采众长,自成风格。书如其人,书法与作者的品格和气质是分不开的。他性格刚直,胸怀坦荡,忠心耿耿,铁骨铮铮。他是非分明,疾恶如仇,待人诚恳,满腔热忱。自古稀之年后,常用一枚闲章,“七十宁无矩,附义不随声”。他常说,写字和做人一样,要老老实实,不迎俗媚世。

他的书法颇具功力,近乎炉火纯青。但他从不以名家自居,凡是请求题书的,都有求必应,分文不取。书法成为他生命存在的一种价值,成为他一生与社会、与人民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1981年12月,我和段云一行随谷牧、黄华副总理,赴东京参加“中日政府成员级会议”。访日期间得知,“段夫子”的书法成就和留学经历为许多日本友人所熟悉。而当年国内的代表团访日,也常以段云的墨宝作为馈赠礼品,很受欢迎。1986年10月,他应日本书道界的邀请,专程赴东京及千叶县举办个人书法展,颇受友邦书道同行的好评。1988年秋,“段云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我应邀出席了开幕式,那天盛况空前,虽已过去20多年,但仍记忆犹新。

1991年12月,段云在80大寿前,将凝聚着他一生心血的作品和珍藏,全部无偿地捐赠给家乡蒲县人民。其中有他在国内外展出过的全部作品,及国内名人与他交往答酬的书画珍品共900余幅;还有他一生积藏的古今善本、名著及各类书籍2000余册。李先念主席闻讯后感慨题词:“殷殷游子情,拳拳报国心”。当地政府为弘扬中华文化,激励后人,修建了“段云书艺馆”,并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赵朴老为该馆题写了馆名。

1996年1月我逢80岁生日,段云以体弱之躯,挥笔书写一幅中堂送来,令我感动。虽仅“仁者寿”三字,但笔力雄健,神定气足,84岁之人,可见其功夫。冥冥之中,我感到了一种老大哥般的厚爱与托嘱……借他当年的吉言,我已是96岁高龄,再次欣赏他的书法作品,就像旧友久别重逢。

本书是段云的儿子段晓飞及兄弟姐妹为纪念其父诞辰百年编著的,共收录段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各类作品一百余件,其形式和内容令人耳目一新。书中的作品似乎大都不是取自纸上,而是经过工匠之手成为经典的摩崖、碑碣、匾额以及多年来参展、刊登、出版、题签并被部分博物馆收藏的作品。阅读中能引人入胜的,除了书法的魅力以外,还有历史的厚重和其中真实的人物与故事,特别是文章中那些熟悉的名字和一段段挥之不去的记忆……所以它既不是单纯的书法选,又不是回忆录,更不是传记或纪念文集,它是集大成者,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听说晓飞历时两年,行程数万里,追根索源,弄清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投入了挚爱和真情,使书法有了故事,使书法活起来,使段云的思想、品格、精神、风范,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弘扬。这本《段云书法集锦》,不是束之高阁的藏书,闲暇时翻翻,对老同志可唤起回忆,抚今追昔;对年轻人是人生的参考,是历史的启迪;对后世的研究者,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典集;对旅游者,这是地方的特产,黄河九曲,滋育华夏,高天厚土,人杰地灵。段云后人这一片孝心,实乃难能可贵。整理书法艺术,传播红色文化,就是在弘扬中华五千年文明,是在保护祖先的文化遗产,是大仁大爱大孝之举!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涓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段云将自己全部书画作品捐给家乡,把中华文明中最灿烂的种子,播撒在养育了自己的土地上,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段云百年诞辰之际,他的书法集锦将出版发行,我们愿段云的书品、诗品、人品,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像滔滔的黄河一样,源远流长,浩浩荡荡,永不枯竭!

段云诞辰百年之际,《段云书法集锦》付印在梓,写此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