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是意大利语,原意为大客厅,进入法国后,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沙龙”,即是法语SALON的译音。
第一个举办文学沙龙的是朗布耶侯爵夫人(1588 -1655年)。她出身贵族,因厌倦繁琐粗鄙的宫廷交际,但又不愿意远离社交,于是在家中举办聚会。她的沙龙从1610年起开始接待宾客,很快就声名鹊起。在她的沙龙里,成员彬彬有礼,使用矫揉造作却又不失典雅优美的语言,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是流言蜚语。这类沙龙通常由出身贵族的女性主持,她们才貌双全、机智优雅,被称为“女才子”。
从17世纪开始,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进出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促膝长谈,无拘无束。
18世纪以后,沙龙谈论的话题更为广泛,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称为革命的温床。
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并风靡于欧美各国文化界,19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也曾有过一个著名的沙龙,女主人就是今天人们还经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见,这种社交方式,那时就已被中国知识阶层欣然接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