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马钧品马云
47872000000007

第7章 高调中的冷静

马云在自己的创业生涯中印证了那句“无事如有事时警惕,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在学校里,他自我勉励,保持着对将来创业的热情;在中国黄页刚有些起色就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时,他沉着镇定,北上大张旗鼓地造势,让自己成为了网络界的名人。《人民日报》上网对于中国的互联网来说可谓是天大的喜事。马云也成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采访对象,从此,他与他的事业才逐渐被国人关注。

成功是一种心态,即跋涉过程中的心态与胜利后的心态。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必须具备成功者的心态。对于创业者来说,艰难险阻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懂得如何在困境中保持镇定、在平静中不忘警惕,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清未明初诗人申涵光说:“无事如有事时警惕,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也有这样一段话:“有些人很镇定果敢,他们把危险看作一次决斗中的敌手,他们计算它的动作,研究它的进攻,他们后退只是为了喘一口气,并不是表示怯懦。他们懂得一切于自己有利的地方,能一举杀死敌人。”他们殊途同归地说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应解决心态问题。

马云在自己的创业生涯中正印证了那句“无事如有事时警惕,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在的学校里,他自我勉励,保持着对将来创业的热情;在中国黄页刚有些起色就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时,他沉着镇定,北上大张旗鼓地造势,成为了网络界的名人。

在面临危局时最能看出一个创业者的心态,马云在中国黄页陷入危局的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已是成熟的王者气质。马云在艰难险阻中努力让中国黄页步入正轨之后,成功发布了无锡小天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渐渐积累了一些声誉和口碑。

1995年的9月、10月,国内互联网领域已有瀛海威和中国万网先后闪亮登场。在这种情况下,马云仍然继续大做宣传,让中国社会对互联网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他开始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他利用上海的互联网专线,自己请了网页设计人员,这样就省下了一大笔费用。

当时,瀛海威科技有限公司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先驱”,马云曾北上拜访过该公司的掌门人张树新。这次北上的经历让马云感受到了网络先驱张树新身上那种坚持创业的信念以及对未来的超前意识。马云见张树新在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中关村土地上树了一块广告牌,牌子上写着:“信息高速公路离中国到底有多远?”他心中不禁一阵凛然。马云和张树新进行了半小时的会谈。从会议室出来之后,马云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如果互联网有人死的话,那么张树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

要知道,张树新的理论在这时确实走在中国互联界的前面。张树新做网络针对的是普通老百姓,而马云针对的是企业。张树新创办的瀛海威网站在中国互联网发展道路上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瀛海威甚至比中国电信的Chinanet还要早两年。但马云还是做出了这样大胆的断言,他的眼光与气魄可见一斑。

在瀛海威与中国万网的巨大挑战下,马云在北上会见张树新之后,在同年12月份又与他的营销总监踏上了北上的旅程,这次他是为尚未成熟的中国黄页制造舆论声势。马云为此特别撰写了一些文章,希望能在北京的媒体上发表。可要在当时的媒体发表一篇文章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幸好马云的朋友认识《北京青年报》的司机,马云便找到那位司机,不由分说地将那些稿子塞到他手里,同时塞给他500元钱,并对他说:“不管是什么媒体,只要稿子发了就算是你的。”出乎意料的是,不久之后,马云的一篇文章出现在《中国贸易报》头版。这让马云大吃一惊,不禁佩服起敢批准刊登这篇文章的总编了。要知道在那个大家都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的时候,敢于把这种文章放在头版是一件多么有魄力的事。

马云立刻找到了那位总编,两个人竟然一拍即合,连续谈了3天。当时这位总编对网络也只是一知半解,可是他听了马云的讲解后激动不已,并慷慨地说:“马云,我帮你一个忙。”后来,在他的主持下,请来了北京很多媒体的记者,让马云给这些记者们讲解互联网的情况。那天,在外经贸部隔壁的一个俱乐部里,马云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把记者们的情绪都调动了起来,让他们似乎真的看到了拥有互联网的未来生活。记者们都说要回去宣传互联网,马云以为事情该大功告成了,没想到第二天,上面就有文件下来说,暂时不能宣传互联网,因为据一些工程院院士说,网络对于中国当时的国情来说可能还太远了一些。马云犹如受了当头一棒,幸好有记者为他支招说:“你如果能说服《人民日报》上网的话,我们就可以报道了。”

在这种情况下,马云先回到了杭州,虽然有些沮丧,但依然很镇定,他所想到的就是一定要坚持下去,不管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坚持到后最。他对自己和中国黄页营销总监何一兵说:“有一天,我们要走进北京。”何一兵听了马云的话也振奋了精神,他对马云说:“要是你能说服《人民日报》上网,那么你的广告宣传、你的声势一下子就起来了。”

可是要让《人民日报》接受网络这种新潮的东西谈何容易,马云认为这种事情的成功率几乎为零。但除了这个法子,还能有别的办法吗?马云没有再考虑那么多,他再次踏上了北上的征程,那是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天,北京的风特别大,马云突然对走在旁边的网络设计员李琪说:“有一天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来到北京。”他的这句话给李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李琪看来有马云这样的人带头,没有做不成的事。

马云通过朋友的引见与《人民日报》办公室里的一个行政人员结识了。那天晚上,他与那位行政人员在办公室一起谈论互联网的事情,一直谈到10点多。后来,办公室进来了一个人,他问马云二人在聊什么,马云说互联网,这人竟一屁股坐下来也加入到聊天中。这个人就是《人民日报》未来发展局的局长谷家旺,然而马云当时并不知道。谷家旺曾经出国留学,对互联网也有些了解,所以那天晚上他听到马云的高论,就想一起聊聊,没想到两人聊得非常投机。他建议马云给人民日报社的同事都上上课。马云终于又给自己创造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有些人整天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遇到好的机遇;有些人整天踌躇满志,却希望坐等机遇到来,殊不知真正的强者应该为自己创造机遇。马云总是能够在人生走到绝境时给自己创造机会,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凭着他与谷家旺的奇缘,他先后在《人民日报》做了两次演讲。在这两次演讲中,马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口才优势,向报社所有人陈述了发展互联网的必要所在。马云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搭上的是互联网未班车。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只有现在就开始发展互联网,迎头赶上,将来才不会落后于人家。”他越讲越激动,他的激情也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演讲结束后,一位领导走上来,握着马云的手说:“你讲得真好。我们明天就打报告给中央,让《人民日报》上网。”

《人民日报》上网对于中国的互联网来说真可谓是天大的喜事。马云也成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采访对象。从此,他与他的事业逐渐被国人关注。1997年,中国黄页的营业额竟达到700万元,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成功之路可能并不平坦,而过于顺利地获得的东西常常不能给人带来真正成功后的快乐。“自助者,天助之”,这是一种争取成功的心态,它告诉我们,在顺境中保持清醒、在逆境时保持镇定,在成功前不气馁、在成功后不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