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国亮剑转
47872400000023

第23章 大元(1)

大元王朝,创造出中华历史记载中最为空间博大、武备强盛的乾元极象。她以“乾元”为名,意图开启空前的盛世王朝,历史证明她确乎在空间与武力双重意义上达到了中华历史的极致,构建起了中华历史上惟一的跨越欧亚非三洲的世界体系,争夺了空前广博的国家权力版图。

历史沧桑巨变中,当华夏版图中出现东西王朝对峙时,西者必胜;而南北对峙时,则北方必胜。深究其中原由,得出一条流行颇广的定律:性格决定命运。于是,我们会豁然明白:东西、南北对峙的结局,其原由即是游牧者对于农耕者的胜利,也是野性狂放者对于内敛文明者的征服。所以,民族与国家的历史轨迹,不仅有着自然、社会的定律,更有着其本身的性格定律。

1.神秘鹿狼,英猛蒙人

大元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其创建者是元世祖忽必烈。一般认为,元朝一共经历11位帝王、历经98年的风风雨雨;如果从成吉思汗建国算起,则一共经历了15帝163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版图最为广阔、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王朝。如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大元王朝的远古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鹿狼结合的传说,这个传说似乎即已预示着这个彪悍的民族,必将以其独特的个性,创造出一种属于“狼图腾”的帝国神话。

据蒙古人自己编的《蒙古秘史》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河,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汉译为苍狼和白鹿。也正如《蒙古秘史》译注者所说,“苍狼”和“白鹿”只不过是传说中的两个人名,并非真正的动物。

另据波斯蒙古王朝著名历史著作《史集》记载:北方草原上发生了一次惊天动地的战争,结果蒙古人的先祖大败,惨遭大屠杀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一个叫额尔古涅·昆的险谷隘地,在那里结成了两对夫妻,这两家一户姓捏古思,另一户姓乞彦。经过世代繁衍之后,人口逐渐增加。后来,他们历经几代终于回到了他们祖先生活过的呼伦贝尔草原。传说成吉思汗就是乞彦氏族的后裔,也就是后来的蒙古部落。

关于蒙古起源的传说还不止限于以上几个版本。现、当代多数历史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不同方言、具有各自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公元前3世纪末,形成东胡人的部落联盟,他们与匈奴为敌,不断向西侵袭。冒顿单于公元前209年~公元前174年时,匈奴强盛起来,东袭东胡,破东胡各部,大掠其民众及牲畜。东胡各部受匈奴人统治达3个世纪之久(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世纪末)。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势力衰落,东胡人的后裔乌桓、鲜卑乘机而起。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破东胡以后,东胡人一部分居于辽河流域的乌桓山,一部分居于潢水流域的鲜卑山,故分别称乌桓、鲜卑。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105年),汉朝击破匈奴,北单于出走,鲜卑人转徙到该地居住。匈奴余者10万余人,皆自称鲜卑人。同时,根据考古发掘与汉籍中记载的有关鲜卑人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也基本证明蒙古人与鲜卑人有渊源关系。鲜卑自此便强盛起来。

到公元3世纪中叶,即檀石槐统治时期,据《三国志》描述:“尽据匈奴故地”,占据“东西一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的广大地区,建立起一个空前强大的鲜卑部落军事联盟。各部首领割地统御,各有分界。檀石槐死后,鲜卑部落军事联盟也随之瓦解。

公元4世纪中叶,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室韦”,始见于《魏书》,作“失韦”。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失韦”(《北史》卷94《室韦传》)。公元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

按语言学家从语系方面的推论,活动在蒙古地区的诸部分为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两大部分。在突厥文史料中,称室韦为“达怛”(鞑靼)。公元732年在斡尔浑河右岸建立的阙特勒碑碑文中,记有三十姓达怛。三十姓达怛可能是紧邻突厥的一个强大的室韦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突厥人用这一名字称呼所有的室韦部落。

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因为,“他们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内,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区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伟大、强盛和充分受尊敬”,“由于(他们)极其伟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尽管种类和名称各不相同,也逐渐以他们的名字著称,全都被称为鞑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册)。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文字记载“蒙古”之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

这些都是关于蒙古族起源的一些史书的记载,然而我们要讲述蒙古帝国的创始人成吉思汗,他的祖先又是怎样的呢?

成吉思汗真正有史可查的祖先是从勃端察儿开始的。相传勃端察儿是阿兰豁阿夫人生的第五子,是日月之光所赐,是天的儿子。这天的儿子将来一定是有大作为的,当然,这都是后人为勃端察儿涂抹的神秘色彩。如果他不是成吉思汗的先人,这“天赐的儿子”的尊贵的身份也不会落到他的头上。

勃端察儿的母亲在他们兄弟小的时候就时常嘱咐说:“你们五人都是从我肚里生出来的,如果一个个分散开,就会像一支箭那样给任何人折断。要是大家相亲相爱,同心协力,就像合起来的五支箭那样坚牢,谁也折不断你们了。”然而母亲死后,五兄弟并不和睦。四个哥哥都认为小弟弟勃端察儿不喜欢说话,是傻子,并且不分牲畜给他。分家后,最小的儿子勃端察儿只骑了一匹秃尾巴生疮的瘦马,沿着斡难河以打猎为生,甚至拣拾野狼吃剩下来的残肉度日。

这样的生活境遇养成了勃端察儿狼一样的性格。他强大后就常常抢劫别人的牲口,抢漂亮的女人做妻子,俘虏别族的人做奴隶。其实,勃端察儿的这种种行为在当时的游牧民族中是很普遍的,“弱肉强食”是游牧民族的生存法则。勃端察儿的孩子中有一个叫勇士合必赤,为什么说到他呢?这是因为他的曾孙海都是蒙古部落中公认的第一位汗,更主要的原因是勇士合必赤也是成吉思汗的祖先。

讲到蒙古历史渊源,海都是不能不提的一个人。海都建立的王国(蒙古族历史上的第一个王国)是后来成吉思汗家族的前身。中国的编年史作者以及波斯的历史学家都承认海都是蒙古人中第一个获得汗位(即王位)的人。有些人甚至称他为可汗,即蒙古的皇帝。但是,海都的可汗之称显然是后来追赠的。

海都小的时候,其所在的孛氏族差点遭到灭族。当年,女真人大肆屠杀札剌儿人,于是有70家札剌儿人逃到了蒙古人的地方,这正是那莫伦(海都的祖母)所管辖的地方。札剌儿人为饥饿所迫,挖掘那莫伦牧马场上的草根作为食物。这激起了那莫伦的愤怒,那莫伦命人打伤了几个札剌儿人。札剌儿人不甘罢休,就把那莫伦的马群赶走了,马对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同其生命一样珍贵。

那莫伦是不会眼看自己的马被赶走的,于是让她的6个儿子骑上马去追赶,结果都被札剌儿人杀害。连那莫伦本人也随后被杀掉,幸存的只有那莫伦的幼孙海都和几个妇人。那莫伦惟一幸存的儿子纳臣得知全家被杀后,迅速奔回,但他只见到躲藏在积薪中的海都。

海都长大后以英勇被奉为领袖,他率领本部的人报了这个不共戴天之仇,征服了札剌儿人。至此,札剌儿人成为蒙古人的藩属。这期间,各部落中的许多家族也渐渐归附于海都,他的臣民很快也多了起来,势力也日益强大。这就形成了最初蒙古帝国的雏形。

在这里,显现出了游牧民族的那种顽强的生命力和迅速成长的特性。虽然海都这一氏族一度几乎被灭绝且变得一无所有,但一旦狩猎地盘和畜牧地盘不受限制,他们繁衍生息的能力便会迅速恢复,并网络其他部落从而使自己又重新迅速强大。也正是由于海都的这种领导能力,使黄金家族孛氏在濒临灭亡的边缘又起死回生,继而兴旺昌盛,所以海都被后人尊称为可汗。

蒙古第一位汗海都去世以后,联合起来的原各个部落几乎被他的三个儿子分而有之了,这就必然要削弱刚刚建立起来的汗位。事实上,关于海都的继承人--长子伯升豁儿多黑申(“多黑申”是猛隼之意)的情况,史书上几乎没有什么记载。但是,伯升豁儿多黑申之孙合不勒汗却是一位有为之君。

在合不勒汗的领导下,其疆域虽还只限于肯特山及其周围地区,但蒙古王国从此走上了世界政治舞台。那时蒙古王国已经相当强盛,以至于北京的金朝宫廷也不得不忧虑到它的存在。另一方面女真人要全力以赴对付南宋王朝,就必须消除后顾之忧,不能让蒙古牧民有可乘之机。

然而蒙古各部落已经在肯特山地区集合到了合不勒汗的旗帜之下。对金朝皇帝来说,这是否预示着一种威胁?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他向蒙古首领发出了邀请,请蒙古首领或者到北京王宫或者到位于满洲的王室猎场做客。

合不勒汗是第一位敢于起来反对当时强大金国的蒙古人。传说合不勒汗最初是作为金朝属臣,在北京受到金朝皇帝的接见。但合不勒汗在金王宫殿做客时的表现确是极具喜剧色彩的。用通俗的话说他的举止就像出现在文明国家里的野蛮人。但是,当看到他们的客人合不勒汗的举止,特别是看到他那样食量过人时,金人都不胜惊讶。据波斯的历史学家说,合不勒当时给人以食量过人的印象是有其非常有趣的原因的。

当时,金国皇帝命王公大臣们出席作陪,以示隆重和阔气。置身于这么多王公大臣中间,合不勒感到不安,特别是对那些美味佳肴不放心,因为他认为那些不知怎么烹调出来的珍馔之中很可能放有毒药。所以,他不时退席,走出去设法呕吐出所吃的食物,吐毕返回,又若无其事地高兴地大吃大喝起来。

但是,菜肴是那么味美可口,特别是那大米酿的酒多得喝不胜喝,不由合不勒不醉,而且合不勒从来没有这么大醉过。合不勒一醉就忘形,竟伸手去捋皇帝的胡须。待到酒醒,他才明白自己犯了亵渎君王之罪。于是他亲自向金国皇帝请罪。皇帝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加罪于他。金国皇帝如此宽容可能是由于他觉得不应该苛求一个蒙古人必须懂得礼仪,也可能是由于当时处于要在长江一线对付汉人之际,他不想引起蒙古人对自己的敌意。所以,他原谅了合不勒,而且还拿出一些黄金、白银、衣物之类的礼物将合不勒厚赠遣归。

然而,金国皇帝又觉得他们刚才又宠又惯的那个蒙古人,貌似天真,实则是一个可怕的邻居。所以,合不勒刚走不久,在谋臣们的怂恿下,金国皇帝又改变了主意。他立即派人赶去请合不勒返回北京。但警觉的合不勒嗅出危险的气味,预感到这是一个阴谋,于是他不但拒绝返回北京,而且一怒之下杀了金国皇帝派来的人。金国在公元1139年、公元1147年两次在北线向蒙古人发动战争。结果,金国人大败,被迫将边界地区的几个州让给了蒙古人。

合不勒汗死后留下了七个儿子,个个强壮有力、英勇无畏,因而都有“乞颜”之称(“乞颜”即急流之意)。他们的子孙皆称乞颜,在孛氏这一王室氏族中形成了一个派生的氏族。蒙古的古代诗人们常常提到合不勒汗的这七个儿子,因为这些游牧诗人虽然很穷困,却仍然坚持认为自己是王室的后裔。然而,合不勒汗虽有七子,临终时却不把汗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让他的从弟俺巴孩继承国统。

对于蒙古的起源,我们还不得不说说蒙古的母亲河--额尔古纳河。世上所有文明和辉煌的帝国,都由一条河流孕育而成,不管它多宽、多长,人们都把她称为“母亲河”。所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找到了她就找到了自己的根,找到了温暖与亲切,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就像埃及人崇敬尼罗河、法国人迷恋塞纳河、俄罗斯人钟情于伏尔加河一样,我们中华民族视黄河为中华儿女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