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又名辽沙参、北条参、莱阳参、银条参、海沙参、苏条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主产于山东莱阳、烟台、文登、海阳,辽宁及江苏等地。以山东产者奉为道地药材。
药材识别
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4~1.2cm。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全体有细纵纹及纵沟,并有黄棕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带皮生晒者,外皮淡棕色,断面白色粉性。
均以质紧密、色白者为佳。
规格标准
等级标准
一等干货。呈细长条状的圆柱形,去净栓皮。表面黄白色。质坚而脆。断面皮部淡黄白色,有黄色木质心。微有香气,味微甘。条长34cm以上,上中部直径0.3~0.6cm。无芦头、细尾须、油条、虫蛀、霉变二等干货。呈细长条状的圆柱形,去净栓皮。表面黄白色。质坚而脆。断面皮部淡黄白色,有黄色木质心。微有香气,味微甘。条长23cm以上,上中部直径0.3~0.6cm。无芦头、细尾须、油条、杂质、虫蛀、霉变三等干货。呈细长条状的圆柱形,去净栓皮。表面黄白色。质坚而脆。断面皮部淡黄白色,有黄色木质心。微有香气,味微甘。条长22cm以下,粗细不分,间有破碎。无芦头、细尾须、杂质、虫蛀、霉变作用用途
北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能。主要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本品既能养肺阴,润肺燥,对肺燥干咳而肺阴虚者最为适宜,又能养胃阴,生胃津,清虚热,所以热病伤阴,胃燥咽干口渴之证,也常应用。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食道炎,冬令性皮炎,皮肤瘙痒,小儿百日咳,慢性咽炎等。
用法推荐
(1)医师处方用量4.5~9g。
(2)北沙参10g、玉竹10g、麦冬10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用于治冬令性皮炎,皮肤瘙痒。
(3)北沙参15g、麦冬15g、生地15g、玉竹5g、冰糖3g。水煎分2次服或代茶饮。用于热病伤阴、口渴。
(4)北沙参30g、百合30g,冰糖50g。共煎,分2~3次饮汤食药。用于口燥咽干,干咳。
(5)北沙参15g、玉竹15g、百合15g、山药15g、瘦猪肉500~1000g。共炖,食盐调味,饮汤食肉、食药。用于气短乏力,口干思饮,出汗。
(6)北沙参15g、丹参15g、何首乌15g。加水适量,煎至800mL即可,每日1剂,分3~4次饮用,也可酌加糖调味,或炖汤饮用。用于补肾养胃,生津填精,治血通脉,抗老祛病,对肺肾阴虚兼有淤血证者应用最好。
(7)北沙参25g、天花粉20g、麦冬20g、桔梗15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用于哮喘。
(8)北沙参12g、枇杷叶9g、百部6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用于小儿百日咳,阵发痉挛性咳嗽。
(9)北沙参30g、麦冬30g、黄芩15g、桑白皮12g、天花粉12g、桔梗10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用于梅核气,慢性咽炎。
(10)北沙参15g、玉竹10g、桑叶10g、天花粉12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频频代茶服。用于慢性喉喑。
(11)北沙参15g、王不留行21g、党参12g、猪蹄2只。共炖至肉熟,食肉喝汤,1日分2次服。用于产后缺乳。
(12)北沙参10g、麦冬10g、桑叶5g、天花粉5g、玉竹5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连服3~5剂。用于小儿干咳少痰,舌红无苔。
(13)北沙参6g、山药10g、使君子仁6g、鸡内金3g、陈皮3g。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用于小儿疳积。
(14)北沙参6g、麦冬5g、黄芪5g、知母5g、五倍子3g、甘草2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用于小儿气阴虚弱而盗汗。使用注意本品只宜于肺胃伤阴而有热者;如属虚寒证,则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保存条件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