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又名寸冬、麦门冬、寸门冬、杭麦冬、朱寸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浙江、四川、湖北和广西,均有较大面积栽培。浙江产者习称“浙麦冬”、“杭麦冬”,奉为道地药材。四川产者习称“川麦冬”。
药材识别
呈纺锤形或长圆形,两端略尖,中部充实或略收缩,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不规则的纵向皱纹。未干透时,质较柔韧,干后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黄白色,角质样半透明,中央有细小中柱。气微香,味微甘、微苦。
以个肥大、黄白色者为佳。
规格标准
品别等级标准
浙麦冬
川麦冬
一等干货。呈纺锤形半透明体。表面黄白色。质柔韧。断面牙白色,有木质心。味微甜,嚼之有粘性。每50g150粒以内。无须根、油粒、烂头、枯子、杂质、霉变二等干货。呈纺锤形半透明体。表面黄白色。质柔韧。断面牙白色,有木质心。味微甜,嚼之有粘性。每50g280粒以内。无须根、油粒、烂头、枯子、杂质、霉变三等干货。呈纺锤形半透明体。表面黄白色。质柔韧。断面牙白色,有木质心。味微甜,嚼之有粘性。每50g280粒以上。最小不低于麦粒大。油粒、烂头不超过10%。无须根、杂质、霉变一等干货。呈纺锤形半透明体。表面淡白色。断面牙白色,木质心细软。味微甜,嚼之少粘性。每50g190粒以内。无须根、乌花、油粒、杂质、霉变二等干货。呈纺锤形半透明体。表面淡白色。断面牙白色,木质心细软。味微甜,嚼之少粘性。每50g300粒以内。无须根、乌花、油粒、杂质、霉变三等干货。呈纺锤形半透明体。表面淡白色。断面牙白色,木质心细软。味微甜,嚼之少粘性。每50g300粒以上。最小不低于麦粒大。间有乌花、油粒不超过10%。无须根、杂质、霉变备注:麦冬,浙江产者为2或3年生,川产者为1年生,质量不同,故分为浙川两类。各地引种的麦冬,符合哪个标准,即按哪个标准分等。野生麦冬,与家种质量相同者,可按家种麦冬标准分等。
作用用途
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能。主要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炎白喉等。本品为虚劳咯血,干咳稠痰,心烦口渴,消渴,心烦失眠,以及肠燥便秘等证的常用要药。传统入药去心,有带心服令人心烦之说,今多不抽心使用,未见心烦副作用。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冠心病,妇女经前期紧张症和神经衰弱,中风后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皮肤粗糙症,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白喉,急性心肌梗塞,早搏,心源性哮喘,肾病综合征等。
用法推荐
(1)医师处方用量6~12g。
(2)麦冬10g、枸杞10g、鸡蛋1只。共同煎煮,食蛋喝汤,常服,用于妇人经前期紧张症和神经衰弱,本方有滋阴补中的作用,能悦颜色,明目,抗衰老。
(3)麦冬30g、枸杞30g。水煎代茶常饮。用于中风后头晕目眩,视物不清。
(4)麦冬10g、玉竹10g。水煎常饮。用于津液不足,皮肤粗糙者。本方也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及感冒的预防。
(5)麦冬15g、紫菀10g、饴糖30g。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用于肺痈。
(6)麦冬90g、冬瓜子120g、黄连9g。水煎常服。用于糖尿病。
(7)麦冬30g、沙参15g、炒柏子仁6g。水煎常服。用于神经衰弱。
(8)麦冬6g、生地9g、五味子8g。水煎常服。用于神经衰弱。
(9)麦冬30g、党参15g、半夏3g、炙甘草5g、大枣12枚、粳米100g。水煎常服。用于郁证。
(10)麦冬15g、五匹风15g、车前草15g、岩豇豆15g。水煎服。用于感冒咳嗽(五匹风为蔷薇科植物蛇含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岩豇豆为苦苣苔科植物肉叶吊石苣苔的全草)。
(11)麦冬12g、五味子6g、太子参15g、煅龙骨15g(先煎)、煅牡蛎15g(先煎)。水煎常服。用于自汗,盗汗。
(12)麦冬15g、五味子10g、枸杞10g。沸水浸泡,5分钟后代茶饮,每日1~2剂。用于老年体衰,记忆力减退,头昏目眩,夏日多汗心烦,口干舌燥等。
(13)麦冬10g、黄芪10g、甘草6g。煎煮取汁饮用,每日1~2剂。用于暑天汗多,体倦,心烦口渴。
(14)麦冬10g、芦根50g。加水1000mL,煎煮30分钟,取汁服用,每日1剂。用于夏季多汗,小便短赤,咽干口燥,干咳少痰等。
(15)麦冬10g、竹茹10g、芦根3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日。用于妊娠呕吐,口唇干燥。
(16)麦冬10g、天冬10g、百部5g、川贝母5g(冲服)、黄连5g、橘红10g、生地10g。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用于百日咳。
(17)麦冬10g、玄参10g、赤芍10g、白藓皮10g、钩藤2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皮肤瘙痒。
(18)麦冬15g、生地15g。水煎服。用于鼻衄。
(19)鲜麦冬500g。捣绒绞汁或榨汁,加白蜜隔水加热至成饴糖状,每次2~3匙,用温酒或开水化服。用于强壮,健身,并治吐血、衄血、咳血、口渴。
(20)麦冬15g、茅根12g、百合15g。水煎代茶饮亦可加冰糖调服。用于干咳,咳血。
(21)麦冬20g、乌梅(炒)6g。煎水取汁,加冰糖适量,分3次服。用于消渴,喉干不可忍,饮水不止,腹满急胀。
(22)麦冬9g、金银花9g、桔梗6g、生甘草6g。用开水浸泡代茶饮,或放冰糖调味。用于咽喉疼痛,干燥口渴。
(23)麦冬60g、桔梗60g、金银花60g、板蓝根100g、菊花50g、甘草30g、茶叶30g。将板蓝根、麦冬加水煎煮取浓汁备用;桔梗、甘草研成细末备用;再将金银花、菊花撕碎,与茶叶及桔梗、甘草粉末混合均匀,倒入板蓝根、麦冬浓汁,边倒边拌均匀,最后压成块状,阴干,分成7份备用。每天取1份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饮,儿童减半。用于咽喉肿痛。
(24)麦冬12g、野菊花12g、金银花12g。沸水浸泡,代茶饮,每日1剂。用于急、慢性咽炎。
(25)鲜麦冬60g。洗净,捣烂,凉开水送服,每次6g,1日3次。用于扁桃体炎,喉喑。
(26)麦冬30g、天冬30g、知母10g、浙贝母10g、代赭石(先煎)9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食道癌。
(27)麦冬5g、玄参5g、生地5g、熟大黄3g。将玄参、生地和大黄切成小碎块,与麦冬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晚上睡觉前泡服1剂。用于大便秘结,数日不解,干结如羊粪,口渴喜饮,心中烦热等。
(28)麦冬5g、玄参5g、桔梗5g、生甘草5g。切为小碎块,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泡服1剂。用于声音嘶哑,干咳,咽喉肿痛等。
(29)麦冬5g、淡竹叶5g、知母3g。先将知母切成小碎块,与其他药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高热烦渴,口渴思饮等。
(30)麦冬5g、竹茹5g、小麦5g、大枣5g、甘草2g。将大枣切烂,与其他药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晚饭后泡服1剂。用于心中烦躁不安,或梦多纷纭,或彻夜难眠。
(31)麦冬5g、天冬5g。切成小块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干咳无痰,口唇干燥,口渴引饮。
(32)麦冬5g、天花粉5g、乌梅5g、葛根5g。将乌梅砸碎,其他药切成小碎块,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消渴证所致的口干口渴,引饮无度,心中烦躁等。
(33)麦冬5g、沙参5g、杏仁5g。将杏仁砸碎、沙参切成小碎块,与麦冬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口干口渴等。
(34)麦冬5g、五味子5g、生晒参2g。将生晒参切成小薄片、五味子砸碎,与麦冬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暑热之邪耗伤阴津的气阴欲脱之证,症见气短乏力,口干喜饮,汗出不止等。
(35)麦冬5g、生地5g、冰糖适量。将麦冬和生地切成小碎块,与冰糖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暑热或热病耗伤胃阴所致的口干口渴,引饮无度,小便清长,心中烦热等。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大便溏薄及感冒风寒或痰饮湿浊咳嗽忌服。
保存条件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