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枣又名猴枣子、羊肠枣、猴丹、申枣。为猴科动物猕猴等内脏的结石。主产于印度、马来半岛及南洋群岛等地。药材识别呈椭圆形,略似小枣,大小相差悬殊,大者如鸡卵,小者如黄豆,一般如莲子大。表面青铜色或绿黑色,平滑而有光泽。质硬而脆,击之易碎;断面灰黄色,有层次,中央有核。气微香,味微苦涩,嚼之有沙性。
以个大、色深、质脆者为佳。
规格标准统货。作用用途
猴枣具有清热解毒,镇惊的功能。主要用于痰热喘嗽,小儿惊痫,瘰疬痰核等证。本品治热痰效果最佳,优于牛黄八宝散。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推荐
(1)医师处方用量1~3g,研末吞服0.6~1.5g;外用,醋摩涂。
(2)猴枣12g、羚羊角3g、麝香1.2g、煅月石3g、伽南香3g、川贝母6g、青礞石3g、天竺黄9g。先将川贝母去心,青礞石煅成绛色、水飞,天竺黄水飞,将各药研成细粉末;各取净粉末,除麝香、伽南香外,将其余药粉充分和匀,研至极细,随后加入麝香和伽南香2味细粉混合均匀,瓶装封固。每次服0.3~0.6g,1日服1~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小儿惊风,症见痰多气急,喘声如锯,烦躁不宁等。
(3)猴枣30g、沉香30g、天竺黄230g、川贝母170g、金礞石70g、法半夏70g、硼砂70g、朱砂20g、麝香10g、冰片10g。先将金礞石煅透、朱砂水飞,再与其他药一起研为极细粉末,用瓷瓶密封装,1~2岁小儿1次服0.3g,3岁以上0.6g,1日2~3次,温开水冲服。用于小儿痰涎壅盛,急热惊风。
(4)猴枣30g、朱砂30g、天竺黄150g、仙半夏200g、川贝母200g、沉香200g。先将朱砂水飞,再与其他药一起研为极细粉末,用瓷瓶密封装,每次服0.3g,1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保存条件
瓷瓶装,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