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47874200000018

第18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苏联宣告解体,连续执政40多年的东欧六国共产党丢掉了政权。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也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政治风波。

中共中央采取正确的措施平息了这场政治风波。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要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推进,必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途,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获得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继续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全国政治局面迅速趋向稳定,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思想战线出现新的转机。肩负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庄严使命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征途上逐步走向成熟。

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视察和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他的谈话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试验,排除各种干扰,抓住有利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并作出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胜利召开。江泽民在大会上作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立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方针与战略部署,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并把它确定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这次大会的重大成果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的、科学的概括;二是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第一次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完成祖国和平统一等九个方面完整、科学地阐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凸现了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对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全面、系统地概括与严密、准确地表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应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这个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无法回避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1992年2月,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的精辟论断,使中国共产党人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也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发展。在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社会经济持续、全面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五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在世纪之交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会议,是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大会通过的江泽民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迈向新世纪、为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党的十五大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其重大历史意义是多方面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正如江泽民所说,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党的十五大报告深刻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并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围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标志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深化。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以马克思主义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正确地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从而续写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篇章,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深刻概括。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国际环境

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从美苏争霸的“两家人”向“多家村”变化。但是,多极化发展趋势是曲折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在今后一个时期,一极与多极,称霸与反称霸、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和斗争将是错综复杂的,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二战后形成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经济体系逐渐弥合,呈现出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传统经济活动走向全球化,而且带动了政治、思想、文化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和冲击。与此相应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也日趋挣脱原来的地理界限,逐步在斗争和冲突中汇流。面对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是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抢占科技这个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四是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各国的关系,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旋律。

五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目前仍处于低潮。在这种局势下,怎样才能使我们党在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中牢牢驾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越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国内环境

从国内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仍然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方面虽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改革发展稳定中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需要我们去认识和把握。

三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既需要我们遵守世贸规则,又要求我们善于利用规则来化解风险,发展自己,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理顺收入分配关系,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改变、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诸多问题。这些都给我们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党内环境

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以及党员队伍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二是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由一个当初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领导 13 亿人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全国党员的数量已达到6600多万人,党员队伍的构成、党员的经济地位、党员的文化程度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三是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不仅新中国成立前成长起来的干部,而且“文化大革命”前党培养出来的干部,都将陆续退下来,一大批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要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四是党长期执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共产党已经持续执政50多年,比较容易产生脱离群众、滋生和积蓄既得利益以及各种腐败现象,从而使党的形象受到影响。

世界政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执政党不管它的资格多老,如果不能站在时代进步潮流的前列,就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丧失先进性,人民就会把它抛弃。资产阶级或民族主义执政党是如此,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也是如此。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呢?江泽民经过长期思考和深入调查研究,从新的世情、国情、党情出发,毅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的讲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概念,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2000年5月中旬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对“三个代表”作了重要阐述,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6月20日在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上,他要求全党要“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共同研究和回答关系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新的重大战略问题,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在12月11日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也是为了在新的时期新的实践中更好地全面落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

2001年江泽民的“七一”讲话,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历史经验,深入、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整体性及其相互关系。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全面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在这次讲话中,江泽民第一次深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倶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就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联系。这个讲话,为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作了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政治报告,《报告》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经济搞上去,是我们全部工作的中心,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