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宏观经济分析与监管改革研究
47892800000018

第18章 我国实施居民阶梯电价的基本思路

(一)我国实施居民递增式阶梯电价的必要性和政策目标

为照顾低收入群体,我国居民电价一直偏低。终端用户的供电成本取决于电压等级和负荷率两个因素,且呈反方向变化。与工、商业用户相比,居民用户处于电网最末端,电压等级最低,且通常在高峰时刻用电,因此供电成本最高。在国外居民电价一般是工业电价的1.5~3倍,如美国2008年居民、工业、商业电价分别为11.26美分/千瓦时、6.83美分/千瓦时、10.36美分/千瓦时。而在我国,居民电价却低于工业和商业用户,如2008年全国平均居民电价0.4691元/千瓦时,大工业电价0.5356元/千瓦时,非普工业电价0.7188元/千瓦时,商业电价0.8473元/千瓦时。

虽然低价政策基本保障了居民的用电权利,但损害了效率,也不利于真正的公平。居民电价低于成本的部分由工商业用户承担,这种交叉价格补贴导致居民用电需求出现不合理的增长,不利于节能,也降低了工商业的市场竞争力。而在居民用户内部,用电量多的富人比穷人得到了更多的价格补贴,也有失公平。

但在现阶段,普调居民电价可能确实会影响低收入用户的电能消费,社会影响巨大。因此调价必须以不影响低收入居民为前提,国际经验表明,递增式阶梯电价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对我国的特别意义是,通过分段价格设计区分出需要补贴的人群(即低收入阶层),取消不必要的价格补贴(即中、高收入阶层),通过收入再分配使居民电价与其成本相符。

(二)我国实施居民递增式阶梯电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要实现居民供电的财务平衡

即实行新的递增电价后,电力公司从居民用户获得的售电总收入,应等于其向居民用户供电的总成本,从而基本消除工商业用户对居民用户的“交叉补贴”。

2.要不增加绝大多数低收入用户的电费支出

这既是实施递增式阶梯电价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保证其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审慎安排第一档电量和价格,第一档电量应能满足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第一档价格最好在现行标准上有所下调。但少部分低收入家庭,由于家庭成员较多,电费支出还是可能会增加。

3.要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居民生活水平、消费模式存在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到居民基本电力消费的数量和其能承受的价格水平。现行居民电价制度、现行电价水平与实际成本的差距、计量和付费方式也会对阶梯电价的实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中央政府应在指导思想、政策目标、基本方法、实施步骤上作统一部署,而具体的价格设计,可由各地自行安排。

具体说,在电力需求或供给条件具有季节性特征的地区,递增式电价的量、价结构也应相应有所差异。如夏季或冬季用电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地区,电量标准应按季节分别确定;在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丰水期的电量标准可适当上调、价格标准可适当下调,即将丰枯季节电价与阶梯电价相结合。在现行电价与合理成本相差较大的地区,可逐步调整。在已安装预付费电表的地区,可允许用户在阶梯电价和按成本调整后的新单一电价中自由选择。对鼓励以电代煤、以电代柴的地区,或特殊用电设备的用户,电量标准可适当放宽。

(三)我国居民递增式阶梯电价的设计方法

1.实施对象的确定

即是对所有居民用户都实施,还是只对其中的部分用户实施?我国目前大多数省份居民生活用电的电压等级可以分为不满1千伏和1千伏及以上(包括1~10千伏、35~66千伏或35~110千伏以下),其中不满1千伏电压等级的为普通家庭用户,占居民用户的大多数;1千伏及以上的用户为学校、部队营房、福利机构等集体用户。由于集体用户与普通家庭用户的用电量存在很大区别,执行同一个递增电价标准有失公平,因此不同电压等级应分别设计。现阶段可暂时不考虑对1千伏及以上的居民生活用电实施递增电价,而将实施范围首先缩小到不满1千伏的居民用户,这部分用户又分为“一户一表”用户和“合表”用户,电表分为普通电表和预付式电卡表,目前只有安装普通电表的“一户一表”居民用户具备直接实施递增电价的技术条件,其他用户必须改造现有设备才可实施。在改造为“一户一表”之前,所有的合表用户电价水平都应有所提高,以促其积极配合“一户一表”的改造。

2.收入需求的测算

亦即执行递增电价居民用户应承担的总供电成本(或平均电价)。我国目前供电成本的统计未细分到各类用户,无法直接测算出居民用户成本。供电成本与电压等级与用户特性相关,但目前也无用户用电特性方面的统计数据。为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两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推算:

第一种方法:按电压等级、用电量比例推算。首先测算出各电压等级的供电成本,然后根据同一电压等级各类用户的用电量比例确定出该类用户应分摊的供电成本,从而测算出不满1千伏居民用户的总供电成本,最后再根据实施递增电价居民用电量占的比例,确定出实施递增电价居民用户总供电成本。对不执行阶梯电价的居民用户,也可采用该方法分别确定出其平均成本,然后根据平均成本调整其电价水平。

第二种方法:根据国际经验推算。业内通常以国外居民电价高于工业电价50%的经验数据作为估算居民供电成本的依据。但目前我国工业电价中包含了对居民电价的补贴,水平明显偏高,以此为基础加50%估算居民供电成本,必然会导致高估。与其他环节的价格相比,我国发电价格的形成较为规范,如果参照与我国电力系统接近的国家居民电价与发电价格的比例,可能更为接近实际。而美国的电源结构与我国最为接近。根据美国农村电力合作社协会的资料,2006年,美国单位电量成本构成中,发、输、配电成本的比例分别为67%、7%和26%。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资料,2006年,美国居民平均电价10.4美分/千瓦时,各类用户平均电价8.9美分/千瓦时。因此,我国居民平均电价与平均发电价格的比例为10.4/(8.9×67%)=1.744.

3.三档递增结构的设置

从国外实施情况来看,两档和三档结构的阶梯电价最为常见。在我国,无论选择两档还是三档,如前所述,为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第一档电价应该至少不高于目前的电价水平,即继续实行低价政策。由于我国目前电价水平已严重偏低于实际成本,如果实施两档结构,第二档的电价可能远高于第一档电价,设计和执行上都存在较大困难。与之相比,三档电价结构提供了更多档次的电量和价格标准,可能更适合我国国情。因此,本部分我们将探讨三档递增结构的电价设计方法。

(1)设计方法。

第一档电量应满足居民家庭最低生活水平(或低收入阶层)的用电需求,上限可依据以下三种方法确定:略高于城市低保家庭用电标准和农村居民户均月用电量;居民户均月用电量的一定比例,按国际经验建议该比例为50~70%;根据当地居民收入与用电量分布,以覆盖居民用户的一定百分比为目标。设计时,可综合考虑上述两种或三种方法。

第一档电价等于或略低于目前的居民电价水平,为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我们建议应略低于目前的价格水平。目前已实行低保家庭单独定价的地区,可参考目前的低保家庭电价。

第二档电量以满足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水平(或中等收入阶层)的用电需求为依据。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城乡用电差别大,如浙江省2007年城乡居民户均月用电量102.59千瓦时,其中城镇172.47千瓦时、农村67.04千瓦时;湖北省2008年剔除‘零度电量用户’,城乡居民户均月用电量101千瓦时,其中城市178千瓦时,农村52千瓦时,因此第二档电量上限应参考城市居民户均月用电量。或者以覆盖一定比例的居民用户为目标来设定,具体比例仍取决于居民收入与用电量的分布情况。

第二档电价应反映居民平均供电成本,方法是前文介绍过的“按电压等级、用电量比例推算”或“根据国际经验推算”。如果推算出的平均成本与现行电价差距太大,一步到位存在很大难度,建议分解目标分步实施。

第二档电量上限以上的部分执行第三档电价,按居民用户财务平衡原则,第三档电价=(居民用户总供电成本-第一档电量收入-第二档电量收入)÷执行第三档电价的总用电量。

4.阶梯电价的调整

我国居民阶梯电价各档电量与价格标准,应以预期的政策目标为依据作定期调整。第一、二档电量的上限,应随居民用电水平和结构的变化定期调整。第一档电价可以定期调整,但周期应该较长,主要取决于低收入阶层可支配收入的变化。第二档电价,应随居民供电成本的变动定期调整。第三档电价的调整,应视财务平衡需要,同时综合考虑节能和第三档用户可接受程度。

参考资料

1.[美]W。帕吉。维斯库斯、约翰M。弗农、小约瑟夫E。哈林顿著,陈甬军等译。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美]丹尼斯。W。卡尔顿、杰弗里。M。佩罗夫著,胡汉辉、顾成彦、沈华译。现代产业组织(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Anonymous, Ofgem investigating block tariffs, Utility Week。Sutton:Nov 7,2008.Vol。30,Iss。1;pg。7,1 pgs。

4.BChydro of Canada,2008 Residential Inclining Block Rate Application, February 26,2008.

5.CRONBACH, L。(1982)Designing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and Social Program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6.City of Longmont, Longmont City Council approves electric rate changes, City of Longmont Official Government Website。

7.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c。(EEE),Rate Design, Chapter 5 of National Action Plan for Energy Efficiency, July 2006.

8.Frederick Weston, Pricing Principles and Rate Design, The 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 October 1999,http://www。raponline。org。

9.Frederick Weston, Principles of Rate Design, The 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 October 1999,http://www。raponline。org。

10.Frank A。Scott, Jr。Estimating Recipient Benefits and Waste from Lifeline Electricity Rates。Land Economics, Vol。57,No。4(Nov。,1981),pp。536-543.

11.The Florida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ORDER NO。PSC-02-0655-AS-EI, May 14,2002.

12.Giles Burgess and Morton Palin, Lifeline Electricity Rates as an Income Transfer Device, Land Economics, Vol。57,No。1,February 1981.

13.Kenneth Gordon&Wayne P。Olson, Retail Cost Recovery and Rate Design in a Restructured Environment, December 2004,Edison Electric Institute。

14.Mercados Energéticos, S。A。,International Survey of Low Income and Rural Development Programs for the Electricity Sector, The 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22 January 2002.

15.Michael Hennessy, The Evaluation of Lifeline Electricity Rates:Methods and Myths, Eval Rev 1984;8;327.

16.Michael Hennessy and Dennis M。Keane, Lifeline Rates in California:Pricing Electricity to Attain Social Goals, Eval Rev 1989;13;123.

17.The 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 Implementaion Power Sector Reform:Purpose of a Rate Case, http://www。raponline。org/docs/RAP_PurposeofRateCase。pdf。PURPA,1978.

18.Richard Cowart,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ew England Demand Response Initiative, July 23,2003.

19.Rocky Mountain Power, Before The Wyoming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February 2009.

20.Sanford V。Berg&Willian E。Roth, Some remarks on Residenti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Social Rate Restructuring,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7,No。2(Autumn,1976),pp。690-698.

21.Severin Borenstein, Equity Effects of Increasing Block Electricity Pric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http://repositories。cdlib。org/ucei/csem/CSEMWP-180.

22.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SCE),Billing&Payment Understanding Tiered Rates, http://www。sce。com/。

23.Tom Austin, Rate Structure Design Some Details, The 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 October 1999,http://www。raponline。org。

24.The Western Australian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Incorporated(WACOSS),Electricity Retail Market Review Issues Paper, WACOSS Submission to the Office of Energy, January 2008.

25.Wayne Shirley, Jim Lazar&Rederick Weston, Revenue Decoupling, A Report to the Minnesota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30 June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