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满天飞沙
47902700000016

第16章 沙尘暴的治理(3)

合理利用水资源

人为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与干涸,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内陆河下游缺水、断流导致土地沙漠化。塔里木河、黑河沿岸随着中上游农业开发,大量用水,下游地区逐年缺水,甚至断流,植被死亡,沙漠化土地发生发展。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沙漠化发生发展。民勤县位于石羊河下游,一方面由于中上游大量利用水资源,民勤县来水量减少,另一方面大量开采地下水补充水循环,导致地下水下降,大量植物死亡,水分的变化,引起地面沙尘物质含水率的变化,含水率的变化,影响地面干燥程度,干燥程度又与风蚀密切相关。原因是土壤中有较多水分存在的条件下,水分子与土壤颗粒之间的拉张力增加了颗粒间的内聚力,导致土壤抗风能力的增加,具体表现在土壤含水率越大,土壤颗粒的起动风速愈大,土壤抵抗风蚀的能力愈强。就风沙土而言,在土壤风蚀随含水率变化过程中,随含水率的增大,风蚀率缓慢地减小。当含水率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较小的土壤水分增量会引起土壤风蚀率较大幅度的减少。而后风蚀率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少的过程又趋平缓。专家认为沙土含水量2%是转折点,当含水量小于2%时抗风蚀能力变化大,当大于2%时抗风蚀能力变化趋于稳定。当沙土含水量达到饱和持水量4.73%时,抗风蚀极限风速稳定在14米/秒左右,即可抗御6~7级大风。因此,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是导致沙漠化及沙尘灾害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根据上、中、下游统筹兼顾的原则,地表水、地下水利用统一管理,合理分配用水的比例,实施以水为中心灌溉绿洲的区域性总体布局和合理的结构调整。建立高效、稳定的流域及人工生态系统。

干旱影响水资源

由于全球增温,大范围气候持续干旱,给各种水资源(冰川、湖泊、地表径流)带来严重影响。西北地区水资源主要储存于高山冰川,但因全球增温、干旱,冰川在后退。如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祁连山有观测记录的227条冰川中,73%处于退缩状态。据实测,天山乌鲁木齐河与祁连山水营河两个小冰川区,由小冰期盛时至今,冰川面积已分别退缩了43%和46%。水资源匮乏是荒漠化地区土地综合整治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引进和开发节水技术,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节水技术发展很快,在进行节水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同时,也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技术措施。下面一起来认识一下节水灌溉的技术:

1.喷灌节水

喷灌是把给水泵加压或利用自然落差形成的压力,把水用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农田中,从而实现了灌溉。喷灌主要有以下特点:(1)节约用水。由于喷灌基本上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灌旱地节水,防止沙化水比较均匀,且输水损失少,灌水有效利用系数高,比地面灌水省水30%~50%。(2)水土保持效果好。喷灌的水滴大小和强度可进行调整,能达到不破坏土壤结构、不产生土壤冲刷、避免水土流失的目的,并可防止土地次生盐碱化。(3)节约土地、节省劳动力。采用喷灌不仅可减少工程量,节省土地5%~7%,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喷灌提高了灌溉机械化程度,大大减轻灌水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4)适应性强。喷灌不受地形坡度和土壤透水性的限制。(5)提高产量。喷灌可以采用较小的灌水定额进行浅浇勤灌,保持土壤肥力,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壤表层的肥分。同时喷灌可以调节田间的小气候,冲洗叶面尘土,有利于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达到增产的效果,一般大田作物可增产10%~30%。

但其具有受风的影响大、蒸发损失较大、耗能大等缺点。由于喷灌具有节水、省劳力、节地又增产、适应性强等特点,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喷灌面积不断增加。近几年来,美国喷灌面积增加了15.7%,目前喷灌面积已占灌溉总面积的50%;以色列喷灌面积占30%左右。喷灌系统可将其分为固定式喷灌系统、半固定式喷灌系统、移动式喷灌机等几种类型。

2.地下管道灌溉节水

低压管输水灌溉是用耐压较低的管道,将低压力的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以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的一种灌溉形式。低压管道输水所需工作压力较低,一般只需0.02~0.22兆帕,比喷灌节能50%以上;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可以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所带来的损失,使输水效率达95%以上,比砌石渠道、混凝土砌渠道分别节水约15%和9%。以管代渠,可以减少输水渠道占地,使土地利用率提高2%~3%,且具有管理方便、输水速度快、省工省时、便于机耕和养护等许多优点。运行费用少,适应性强;受气候、地形、经济体制、作物分区、灌水时间等因素干扰少;水流速度快,缩短灌水周期等。比喷灌、滴灌,其单位面积投资少,一般每公顷450~900元。多年来,浙江省各地大力推广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其中以平湖市等地发展较好。

3.滴灌节水

滴灌是通过管道,将水送到田间(大棚),然后再通过较细支管以及滴头、小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目前,滴灌在我国经济作物种植中应用较广,自1974年从墨西哥引进滴灌设备,通过试点取得了显著的增产、节水效果,然后在全国推广应用。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较快,辽宁省的苹果滴灌发展较早,面积大,1980年曾达13万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以后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市)也都进行了果树、蔬菜以及大田棉花等作物的滴灌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滴灌适合于蔬菜、果树、花卉、棉花以及垄向种植的作物,各种土壤条件都适用。便于实施化学灌溉,如灌溉、施肥、施药,可以达到控制灌溉,在蔬菜保护地采用滴灌技术效果最佳。滴灌主要的方式包括:(1)固定式地面滴灌;(2)半固定式地面滴灌;(3)膜下滴灌;(4)地下滴灌;现在采用较多的是膜下滴灌。通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滴灌大面积推广证明,膜下滴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节水、增产。从沟渠灌溉转向浸润式灌溉,从浇地变成浇作物,膜下滴灌比常规灌溉节水达40%~50%,增产15%~23%。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膜下滴灌应用技术将播种、铺膜、铺设滴灌带一次完成图97滴灌技术,机械化作业;实现浇水、施肥、施药一体化和可控化,节省了灌溉用水,减少了农药、化肥的用量,可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4.渗灌节水

渗灌是一种灌溉形式,它是在低水头作用下,通过一系列不同口径的塑料管道将灌溉水和溶于水中的化肥从水源直接输送到田间,经多孔灌水毛管,将作物所需的水分小流量、均匀地、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中,再借助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扩散到毛管周围,供作物吸收利用,灌溉效果非常好。渗灌主要适用于地下水较深,地下水及土壤含盐量较低,灌溉水质较好,湿润土层透水性适中的地区。渗灌具有以下特点:

(1)蒸发量很少,输水基本无损失,水的利用率极高,比喷灌节水50%~60%。(2)不破坏土壤结构,上层能保持良好的通气状态,水、热、气三因素的比例协调,并能自动调节,均匀输送水分和养分,为植物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增产效果显著。(3)距地表5~10厘米厚的土壤控制在干燥条件下,不具备温湿环境,能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可节省农药费用。(4)灌溉水只需低压输送,且流量小,扬程低,减少了装机容量,节能效果好。

曾经担任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的埃及沙漠学家卡萨斯教授说,“土地荒漠化是由三个主要因素造成的:没有传统休耕期的过度耕作、过度放牧和灌溉计划不周造成的土壤盐渍化。贫穷是荒漠化的一个因素,它迫使人们放弃传统的自然循环生产过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认为:“使数百万非洲人丧生的饥荒,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灾害,非洲饥荒通常归因于干旱。而真正的原因却在于过去几十年中对土地使用不当、对森林的大量砍伐及错误的农业政策。”

退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技术沙尘暴是一种制造贫瘠土地、使沃土变为不毛之地过程的显现;沙尘暴过程中土壤微粒的吹扬、搬运、丢失,是一种土地生产潜力的丧失;沙尘暴是土地沙漠化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通常共有的最严重的灾害;沙尘暴过后留给人们的后果,有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恢复,也有不能逆转的情况。我国在防治荒漠化危害的基础上,对荒漠化土地进行了适度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形成和完善了许多农牧业开发技术。在农业上,主要有引水拉沙造田技术、老绿洲农田改造技术、沙地衬膜水稻栽培技术、盐碱化土地改良技术及日光温室栽培与养殖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等。在牧业上,主要有合理轮牧技术、以草定畜技术、草场改良技术和温室养殖技术等。农牧综合技术主要有“小生物经济圈”技术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我国荒漠化防治中已被广泛采用,并被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浩瀚的沙漠戈壁有它变化和运动的过程,人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由于风沙的肆虐,林草繁茂的沃土成为不毛之地,文明古城被沙漠吞没。近代沙漠有继续蔓延和土地严重沙化的趋势,已经引起了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河西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沙漠治理和营造防护林,80年代国家把治沙和防护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我国部分地方“沙逼人退”的现象基本得到缓解,1400多个村庄免除了流沙埋压的威胁,同时在沙漠戈壁边缘的沙化土地有规划地引水垦荒,营造防护林和治沙,阻止了流沙的蔓延和荒漠化的加速扩展。1993年5月5日强沙尘暴后,林业部沙尘暴科学考察组以及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现场调查组发现,凡是保护林体系比较完整的绿洲,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覆盖度为30%左右,且地表有结皮的草场,有防护林带或灌木—草木植被带保护的铁路干线及支线,基本上没有受到这次沙尘暴的危害。

河西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始终围绕南保“青龙”(保护和扩大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北治“黄龙”(营造固沙植被和大型阻沙林带)和中建“绿龙”(绿洲窄林带小网格林网化)的总体部署,无疑是正确的,以往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将会取得更大成就。河西东缘至陕西、山西及内蒙古等地区今后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应集中到新老绿洲四周和内部,遵循因害设防的原则,以防护绿洲需要为限度,重建、新建固沙植被和加宽阻沙林带,加速新、老绿洲窄林带小网格护田林建设,不留大空隙。退耕还林还草,以生态农业、牧业为重点,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对于一般不灌溉的阻沙林带甚至固沙植被必要时可每年进行一次补给性灌水。人工固沙工程,考虑到辅助人工植被所设置的草方格,不耐沙尘暴袭击,同时多者4~5年腐朽失效,还是以铺设粘土沙障为好,一是维持时间长,二是经雨水冲刷可在沙面形成土结壳,即使植被覆盖度不够,也不致遭受风蚀。河西走廊绿洲防风固沙体系就很有代表性。华北地区,在城乡结合加紧绿化,建立绿色生态屏障,对各县区及张家口市区周边城建扩展区及建筑工地就地起沙采取严格控制措施,以有效降低沙尘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