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明显高估了他的敌人,“南斯拉夫战役起码要打两个月以上”。他是这样对戈培尔说的。
但不到第5天,德第2集团军就兵临贝尔格莱德,如果不是山路崎岖,难于行军,这个速度也许还会更快。一路上,德军所遇抵抗甚微,简直不值一提。南军武器落后固然是一方面,但真正的原因是,南斯拉夫内部矛盾实在太激烈了。联合?!
特别是南军队伍中的克罗地亚人,20年前,克罗地亚部族还属于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因此,他们普遍保留着对德国人的亲近之情,再加上德国人宣传到位。第2集团军情报处长冯·梅林津将军后来回忆说:“我们的宣传方针就是给予其他民族以自由,特别是要照顾克罗地亚人……”
为此,德国人组建了一个宣传队,他们录制唱片,印刷传单,搜罗了一大批会讲各种语言的“特殊人才”。很难想象,这个工作是在短短1周之内完成的。
至于这个宣传队的功效嘛,嗨,不用说,那简直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一旦德国宣传车扯开扩音喇叭,敌方阵地基本就没人了,因为全跑光了。除了塞尔维亚士兵继续死扛之外,其他民族的士兵几乎全跑到了德国这边。有些地方还爆发了克罗地亚人叛乱,他们把德国士兵当做使他们不再受塞尔维亚人压迫的解放者,而不是入侵者。有的军队内部甚至爆发了倒戈事件,不待德军打来,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率先就掐起来了……
战争都打到这份儿上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但如果有人认为南斯拉夫政府已经放弃了希望,那您肯定是想错了。事实是,南斯拉夫军队在进攻。对,你没看错,在进攻!
当德军在南斯拉夫北部正面来回扫荡的时候,南斯拉夫高层突然“灵光一闪”——他们想起了早先丘吉尔提出的那个方案。南斯拉夫统帅部匆忙制定了一个战略计划,他们设想,在希腊军队配合之下,对阿尔巴尼亚境内意军实施联合作战……南斯拉夫军队将从阿尔巴尼亚北部、希腊军队将从马其顿东部,左右包夹,全歼驻阿尔巴尼亚意军。
说白了,这还是一种捏软柿子的心态。南斯拉夫人办事从来都不经过大脑的,不待征求希腊人同意,南斯拉夫统帅部立马动员1个集团军群(其实就4个师),率先向阿尔巴尼亚的意军阵地杀去。
事实上,希特勒早就料到狗急跳墙的南斯拉夫人会这样干。
早在3月27日,也就是南斯拉夫叛变的那一天,希特勒发了一封电报给墨索里尼,提醒他来自南斯拉夫方向的威胁:领袖,情况迫使我用这个最快的方法把我对局势以及对可能产生的后果告诉你。
从一开始,我就认为南斯拉夫同希腊的争端是一个危险的因素。因此,我尽了一切正当努力来使南斯拉夫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不幸,这种努力没有成功。今天的消息使人毫不怀疑南斯拉夫的外交政策马上就要改变。
因此,我已在军事上安排了一切必要措施。现在,我真挚地要求你,领袖,在今后几天不要在阿尔巴尼亚采取任何军事行动。我认为你应该用现有一切兵力来掩护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之间的重要山口……我还认为,领袖,你必须用现有一切手段,极其迅速地增援你在意大利—南斯拉夫战线上的军队……
请接受我衷心和友好的致意。
你最忠诚的伙伴阿道夫·希特勒
纳粹统帅的预言果然应验了。不得不承认,希特勒对局势的判断确实有某种“天赋”。当德国统帅部仍然混混沌沌不知所措的时候,希特勒就正确地判断出了南斯拉夫可能采取的战略。墨索里尼以装得很老练的态度写了回信,他说:“已经采取了对南斯拉夫的防御措施,并从东阿尔卑斯山调了7个师到东部边界……”
墨索里尼确实这样做了,当4个南军师刚一跨过阿尔巴尼亚边境,即遭到准备充分的意军迎头痛击。意大利人采取的战术很简单,就两个字——撤退。他们边打边撤,一路把南军引进腹地,并层层设防,不断消耗南军实力。
其实,意大利在阿尔巴尼亚部署了21个师,而南斯拉夫只有4个。由于希腊人未能按计划联合作战,南军攻势很快就告失败。他们不但未能与希腊战线连成一片,反而徒劳地消耗了自己本来就不充裕的兵力。墨索里尼设想,小下士不是很喜欢打仗吗?硬仗还是留给他去打吧。因此,意军也不反击,他们拖着4个南军师在阿尔巴尼亚山区兜圈圈。有意思的是,意大利人诱敌深入的战术,反而使南斯拉夫统帅部产生了误判,以为意军崩溃在即,一直到南斯拉夫政府投降的那一天,这4个师仍在山区里和意军捉迷藏。真可谓越陷越深,不可自拔啊。
有趣的是,意军不停的撤退不但引起了南斯拉夫统帅部的误判,甚至德国人都被搞糊涂了——以为意军崩溃在即。为了改善意军在阿尔巴尼亚的处境,德军于4月11日加快了进攻步伐。当时,意军在南斯拉夫4个师的猛攻之下,正大跨步地向德林河(阿尔巴尼亚北部河流)退却;德第2集团军却在同一天击溃了南斯拉夫第5军团,推进至贝尔格莱德120公里处,对南斯拉夫首都呈合围之势。
了解巴尔干地缘政治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南斯拉夫北部属于克罗地亚人聚集地,南部才是塞尔维亚人的地盘。因此,南斯拉夫统帅部把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到了克罗地亚人身上,认为克罗地亚族人的叛变,才是导致军队失败的罪魁祸首。
此外,英国远征军于4月4日在希腊登陆却是一针有力的“强心剂”,南斯拉夫统帅部打消了企图保卫全境的念头。他们设想,至少要在塞尔维亚地区长久地战斗下去。这个地区包括著名的科索沃省和首都贝尔格莱德。当然,克罗地亚族士兵是不敢再招募啦,应该起用塞尔维亚人来固守这些地区……
因此,南斯拉夫统帅部及时改变部署,他们召回了新组建的南斯拉夫第6军团,在首都郊外摆开架势,做好与德军决一死战的准备。而在意大利方面,4个南军师则应继续进攻,尽快与希腊以及英国远征军取得联系。
如果他们知道英国远征军来了多少人,肯定会被气得吐血身亡的。
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隆美尔还没有抵达北非的那个时候,丘老先生就嚷嚷着说要在希腊登陆。
好啦,登陆就登陆吧,可开了无数个会,制定了无数个作战计划,在拖了足足两个月之后,英军终于在希腊萨洛尼卡港登陆啦!
鉴于英国佬办事效率一向不高,拖上两个月其实并不稀奇,可问题是,他们来了多少部队,有多少个师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4个师,6.2万人。最可笑的是,这仅有的4个师还不满员(因为隆美尔在非洲发动攻势的缘故)。
现在可欢乐了,南斯拉夫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英国人来帮忙,这就好比他们房子着了火,喊英国人赶快救火。丘吉尔口头上说没有问题,结果只提着一小勺水过来,顶用吗?
如此狗血的剧情甚至连德国人都看不懂了——一位德国将军在他的书中大惑不解地写道:“似乎不可思议的是,丘吉尔拟订的作战计划竟是以4个联军师,在巴尔干对拥有无限资源的德军进行持久对垒……”
这不是以卵击石是什么?大家想想,这4个师如果用在北非该多好,可丘吉尔偏偏固执地想往火坑里跳,拦都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