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苏联反击战
47917900000004

第4章 兵临城下(3)

10月8日凌晨2时30分,朱可夫通过高频电话和斯大林联系上了。斯大林没有兜圈子,劈头盖脸地问道:“西方方面军的第16、第19、第20集团军在什么地方?预备队方面军的第24和第32集团军现在在哪里?”

朱可夫很诚实,坦言相告:“被合围在维亚济马以西和西北地区。”(此乃朱可夫原话)

听到这话,斯大林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在德军前方直至莫斯科几乎没有任何有建制的部队。朱可夫得出的结论简单而又可怕,他说:“维亚济马防线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整整三个方面军的大部分兵力已经被装进了两口沸腾的大锅之中。由于没有后备力量,无法弥补由此导致的巨大缺口,所有通向莫斯科的道路实际上是畅通无阻的。”

他说得没错,在莫斯科近郊,苏军只有两个步兵师:第110、第113师。这两个师立即被送往前线。现在,德军离莫斯科还有200公里,不过这200公里是一个“真空地带”。因为哪怕有一个德国装甲师大胆地冲向莫斯科,首都就保不住了!

照朱可夫以往的脾气,他肯定会将科涅夫奚落一番,可如今他既没这个心情,也没有这个时间。朱可夫痛下决心——正如他后来说的,“根本无法援救被困在维亚济马大锅内的部队了”,只得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因此,朱可夫决定把凡可搜刮到的游勇散兵,都放在莫斯科前面仅120公里的“莫扎伊斯克”防线上面,形成一条拱卫首都的最后屏障。

尽管这样,集拢的部队还是少得可怜。朱可夫简直不敢相信,因为总共加起来不超过9万人!打了这么久的仗,苏联人还从未有过如此窘迫的时候。

莫斯科看来真是守不住了。10月13日,惊慌失措的斯大林下令政府机构撤往古比雪夫(原称中伏尔加州)。

许多消息灵通的外国大使也纷纷逃跑了。很快,这一惊慌失措的命令引起莫斯科普通市民的关注。他们本来就非常紧张的神经再也忍受不了。许多市民开始听信小道传言,有人说,斯大林本人已经在一场军事政变中被逮捕,德国伞兵已经降落在红场,很多身着苏联军服的间谍分子已经混入了莫斯科……

诸如此类的小道传言直接导致10月16日和17日两天里,莫斯科陷入无政府状态。据史料记载,第一天便有779名领导干部逃出首都,随身携带了价值2500万卢布的金钱和贵重物品,他们还动用了100辆轿车和货车运送家属。看到领导们都逃离了,普通市民们也收拾细软,不顾一切地冲向火车站,试图逃离这座即将沦陷的城市。暴乱、抢劫和酗酒的行为随处可见。部分市民甚至公然地在大街上抢夺汽车,捣毁商铺,最后连英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也未能幸免。这样的行为不禁使人联想起了1812年法国皇帝进入莫斯科的情形。

一直到10月19日,心狠手辣的贝利亚率领内务部的几支军队进驻莫斯科,射杀抢劫者和醉汉,宣布全城戒严后,方才稳定了人心。

维亚济马的泥泞

事实上,斯大林一开始也打算开溜的。但城内爆发的骚乱让他意识到,如果连他都跑了,莫斯科就真的完蛋了。

斯大林决定留下——高调地留下。10月19日那天,亚历山大·谢尔巴乔夫(莫斯科市第一党委书记)通过莫斯科广播电台对外宣称:“斯大林同志绝不离开莫斯科,莫斯科城绝不放弃抵抗!”

令人惊异的是,这通广播就像灵丹妙药一般,莫斯科的秩序转眼间便得到了恢复。在德军兵临城下的时候,莫斯科人表现出了极大的民族凝聚力,许多人自发地上了前线,莫斯科军校学员也被组织起来,开进“莫扎伊斯克”防线。甚至连监狱里的犯人(包括被判死刑、无期徒刑和长期徒刑的犯人)也被释放了出来,组成一个步兵师。政府向他们做出保证,只要勇敢杀敌,便可“洗清对祖国和人民犯下的罪行”。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相当有益的,因为这个“犯人师”后来打得相当顽强。

现在,为了修建所谓的“莫扎伊斯克”防线,莫斯科全城市民——包括妇女和老人,也被紧急召集起来,莫斯科本身则被改造成一个军事要塞。根据朱可夫亲自下达的命令,25万名妇女及十几岁的青少年不停地工作,于莫斯科周围建立了沟渠及反坦克壕沟,并在没有机械的帮助下挖走了近300万立方米的泥土!莫斯科的工厂则仓促地被转为战时体制:自行车厂变成了冲锋枪兵工厂;钟表厂被转为生产地雷;巧克力工厂则改为生产食物,供应前线官兵。

然而,就在莫斯科人民众志成城,等待德军意料之中那最后一击的时候,德军的攻势却突然瘫痪了。简直不可思议!在1941年10月中旬,德军先头部队仅向莫斯科方向推进了不到30公里!他们与其说是进攻,倒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侦察搜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中央集群总司令冯·博克陆军元帅最初的构思吧。

他的计划其实很简单:德军应以部分兵力包围维亚济马合围圈内的敌人,围而不攻,待他们自行崩溃掉;而另一部分德军:其中包括精锐的党卫军帝国师,及其他几个装甲师则应继续东进,一鼓作气冲进莫斯科。

这个计划固然是很完美的。可众所周知,苏联的冬天在这一年提前来临了……陆军预计“4个星期的好天气”缩短成了4天!因为就在10月6日晚上,莫斯科地区第一场雪开始落下。

古德里安后来说,寒冷倒是其次的,但小雪融化后,道路就变成了泥泞的海洋。这种现象在苏联被称为“大沼泽地”,10分钟的雨量就会让地面的黑土化为泥浆,而德军显然没有任何准备,他们的轮式车辆很快就陷入泥潭里动弹不得,前进的部队越行越慢,甚至有时不得不停止进攻,将正在作战的坦克(因为履带式车辆不受泥泞影响)撤下来,去拖拽陷在泥坑里的大炮和补给车辆。

由于缺乏拖拽车辆使用的钢绳、挽钩,他们又必须派遣空军投下一捆捆的绳子。就这样,到了10月中旬,德国人痛苦地看到冯·博克整个的集团军群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沼泽之中——他们之前从未见过这种情形。一名希特勒的副官从前线返回“狼穴”,向他的元首汇报说:“卡车都陷得没轴了,只好用绞车往外拖。”事实上,很多车辆就这样被拖得支离破碎。50万台卡车顿时损失了15万台。

但这还不算最气人的,因为泥泞天气同样给苏军的军事行动造成了影响。双方陷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静止”状态。德军满以为,维亚济马与布良斯克附近被合围的苏军肯定会投降(或是自行崩溃)。当初西南方面军不就是这样覆灭的吗?他们每天都会从天上撒下传单,招降那些躲在半森林半沼泽地里的苏军。

但是,德军这一次又敲错了算盘。苏军拒绝投降!原因很简单,因为包围圈内的指挥官是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卢金。一个永远都不会服输的汉子。他意识到了,最高统帅部要重建莫斯科的防御体系,但这需要时间。为了给莫斯科创造这个时间,他决心作出最后的贡献,尽管和后方失去了联系,被切断了一切供应,但他仍然决定血战到底!

困兽犹斗

10月7日,卢金被任命为总指挥,统一调度维亚济马被合围部队。斯大林非常信任卢金,希望他能再次创造一个奇迹,率领部队突出重围。

就这样,卢金中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指挥着包围圈内第16、第19、第20、第24和第32集团军。卢金中将后来承认:“如此这般的信任并没有使我感到喜悦,相反地,使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弹药的匮乏和人员的损失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更要命的是,各集团军的粮食已经吃光了,部队靠当地居民提供的食物和屠宰战马为生,医疗药品也耗尽了,床单、衬衣、裤子都用来撕成绷带,为数不多的帐篷留给了伤员,部队只能露宿林中……

起初,德军仅以部分兵力看守各交通节点及要道。到了10月中旬,德军抽调了原计划参与进攻莫斯科的24个师,加紧了对包围圈的“勒索”,并计划仅用一周时间,歼灭被困苏军。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没有阵列、没有口号、没有齐射,两军一上手便是最残酷的白刃混战!德国最精锐的装甲师——“魔鬼”第7装甲师在这场围歼战中被拼得一干二净!

实在是太残酷了!第7装甲师师长汉斯·冯·冯克少将在回忆这场战斗时仍然心有余悸,德军打得很英勇,苏军也不甘示弱。双方与其说是在战斗,倒不如说是在泥泞中翻滚、撕咬。为了鼓舞士气,卢金身先士卒,以嫡系第19集团军为先锋。10月12日夜晚,他集中所有火炮(其中包括一个威力巨大的“喀秋莎”火箭炮连)做最后一次齐射。

当时,德军渗透部队已经接近了“喀秋莎”发射场,炮兵连在德军轻型武器的直接打击下打光了所有火箭弹后,为了不让秘密落入敌人手中,他们拒绝突围,而是留下来销毁火箭炮发射架,直至最后壮烈牺牲。正是由于这些战士的勇敢,直至战争结束,德军也未能缴获一门完整的“喀秋莎”!

与此同时,卢金最后一次召集各师所有指挥员和政工人员,让他们作出保证,只要一息尚存,就一定要完成任务,争取突出重围。他将突破方向定于博格洛德茨克耶村,因为该村是一片沼泽,德军的坦克无法进入。他告诫部下,必须快速行动,因为速度决定生死。如果天亮之前还未成功,大家就全完了。

10月12日凌晨,在“喀秋莎”最后一次的怒吼声中,各师开始进攻。德军完全被火箭弹奇袭打蒙了,阵地上堆满了冒着青烟的烂泥和一具具残缺不堪的尸体,一个德军步兵排从排长到士兵无一生还,全部战死!他们的坦克更是陷在泥沼地里动弹不得。第7装甲师师长汉斯·冯·冯克少将后来也承认,“这是我经历过的最残忍战斗”,苏军从地里突然冒出,直至将刺刀顶在了德国人的胸膛。即便是久经沙场的西线老兵,也忍受不了苏军像野兽一样的集团冲锋。第一时间,他们的封锁线便趋以瓦解,再也阻挡不了像潮水一般涌入的苏军了……

当时,一名兴奋的红军军官(苏军第92师师长沃尔科夫上校)跑到卢金跟前,报告说:“将军同志,突破已经成功,请带领您的集团军司令部跟我们一起走吧!”

卢金一口回绝了他的好意,他说:“至少在一半部队突围以前,我是不会从这里离开的。”

士兵突围,将军断后。

壮哉!

英雄落幕

突围前,卢金曾反复叮嘱,切勿忘记顶住突破口的两翼,掩护后续部队继续突围。但士兵们都争先恐后地逃命,谁也不愿意留下来背黑锅。卢金眼睁睁地看着德军从两翼发起反击,再度封闭了突破口。敌人MG—34通用机枪那高达1500发/分的交叉火力致使红军死伤众多,简直就是杀人机器!短短几个小时,博格洛德茨克耶村附近红军伏尸竟达1.9万具之多!方圆六七公里的沼泽地几乎被尸体填满了!

事已至此,卢金也毫无办法了,处境变得毫无希望……不过,他手下那些指挥员和政委仍然紧紧地跟随着他——很明显,他们是在等待卢金能再次带来奇迹。(在8月份的斯摩棱斯克会战中,卢金不是成功地率领10万大军从合围圈中突围,创造“奇迹”了吗?)

但奇迹不会再发生了……10月13日,卢金就地解散了部队,命令他们化整为零,自寻出路。而他自己则带领司令部穿越重重封锁——他期望在夜幕掩护下潜伏至叶尔沙科夫第20集团军地段,去那里组织新的突围。

不幸得很,这支千把人的队伍第二天就被德军发现了。10月14日夜晚,一支德军巡逻队突然向他们发起进攻,军官们各自组织突围,直到冲出合围圈后才发现司令员落在了后面——卢金在战斗中被一颗流弹击中右膝,昏死了过去。10月15日,他在疼痛中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一所学校临时改建的医院里,右腿已经被德国军医锯掉了。

总之,卢金中将的被俘实在是太不幸了。作为红军将领里善于随机应变的一位,他的风格在刻板甚至呆板的苏军将领里可说是异类了。在逆境中收集组织部队,展开战斗,这是他的长项。在1941年战争初期,许多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红军将领都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正如罗科索夫斯基后来所评价的:“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他本来可以有更大作为的!”

不得不承认,罗帅哥真的是命好啊……卢金被俘了,他却再一次化险为夷。当初罗科索夫斯基在乌克兰作战的时候,他所辖第9机械化军说起来还是波塔波夫第5集团军的下级。在第5集团军最困难时,他被调回了中部战场,成了卢金的同僚。后来,我们都知道了,波塔波夫力竭被俘……而在“台风”刚刚刮起不久,他又被科涅夫派去后方接手那支根本不存在的队伍……结果卢金在合围圈里再次力竭被俘,他却毫发无损,屁颠屁颠一路从维亚济马跑了出来。他的奇遇简直是一部惊险刺激的冒险小说。

难道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吗?

10月10日,一架飞机找到了罗科索夫斯基和他的司令部,随后不久,他被接到了大后方的“莫扎伊斯克”防线。

在这里,罗科索夫斯基终于碰到了科涅夫。他还发现,伏罗希洛夫元帅、外交部长莫洛托夫都在这间小屋子里,正在大声争论着什么。

罗科索夫斯基前脚一跨进屋,资格最老的伏罗希洛夫元帅站起来劈头盖脸地骂道:“你和集团军司令部是怎么回事?不待在第16集团军司令部,在维亚济马附近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