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墓探秘[图说天下.探索发现]
47921300000044

第44章 王者归来的厄运

——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及两位皇后的陵寝。定陵在明诸帝陵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它是第一座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经过科学发掘、地宫被开启的明代皇陵。但谁又知道,在皇陵开启、珍宝面世的背后,隐藏了多少风风雨雨。

定陵埋藏多少往事

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著名的万历皇帝,他是明朝倒数第四位皇帝,在位48年,是明代诸皇中享国最长的。万历前期曾重用名臣张居正,专心治国,使国力得到加强。但随着张居正去世,朝中大臣间的纷争日益激烈,难以正常施政,万历也开始沉迷酒色笙歌之中,甚至数十年不理朝政,使国家陷入混乱的境地,也埋下了明王朝覆灭的种子。

万历21岁时开始在天寿山为自己择地修建陵寝。他对政事的荒废并没有影响对修建陵寝的关心,在定陵修建的过程中,从选择“吉壤”到施工、安葬的每一个环节,又成为大臣们互相倾轧攻击的工具。

2年选址,5年营建,定陵终于在1590年竣工,整个工程耗白银800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2年的赋税总和。而为了烧制、运输陵寝的砖瓦,开采、运输珍贵的木材,朝廷役使了不计其数的劳工,其中很多人为此甚至丢掉了性命。

繁华陵寝,浩大工程

定陵在结构上仿造明世宗永陵而建,却比永陵更为宏大深邃,使人置身其中敬畏之情便油然而生。陵城整体为纵向长方形结构,面向东南,有宽阔笔直的神道贯穿陵城内外。神道当中则竖立起一方无字的功德碑,为何万历要为自己竖立一尊“无字碑”?有人认为这是表示其功德之大,文字已不足以记述;还有人认为也许他效仿武则天,功过留给后人评说;更有人提出之所以是无字碑,实在是因为万历过于沉迷享乐而荒废朝政,甚至懒得为自己书写碑铭了。

陵城的最南端建有罗城,也就是瓮城,它本是城墙建筑中防御性的结构,用在皇帝陵城中则表示更尊崇的地位,十三陵中只有永陵与定陵有罗城。罗城之后是陵城的外城,再往前,依次是恩门、恩殿,然后便进入了内城。穿过棂星门,就是方城明楼。十三陵中每座陵寝都曾建有方城明楼,但仅有永陵与定陵的两座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这其中也蕴藏着一个秘密。原来,修筑定陵的明楼时仿效永陵,不计成本地将明楼中本应为木质构建的柱、梁、斗拱等构建,全部改用石质雕刻,其工艺之高,令人叹为观止。正因为如此,方城明楼连成了一体,历经战火洗礼与岁月的蚕食依然傲然挺立。

江山永固是奢望

方城明楼之后为直径200余米的圆形宝城,城内高高隆起的宝顶,是陵寝的封土,封土上遍植松柏,寓意江山永固,万年长青。地宫就修在封土下面。文献记载,定陵修建完成后,万历皇帝非常满意,率领众臣在自己的地宫中开怀畅饮,对有功之臣大加封赏。不知这位对朝政毫不关心的天子,是否真的认为大明的江山和自己的陵寝会万年永固。

这场千秋大梦显然没有持续多久,仅仅在万历入葬定陵的20多年后,李自成的农民军就杀进了北京城,明代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吊死煤山。李自成的大军纵火焚烧明代各帝陵,据说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随后满洲的铁骑从山海关外杀来,建立起清帝国。满洲自称“后金”,明朝认为他们是金人的后裔,万历末年曾经破坏了位于北京房山的金代帝陵,以断满洲的风水。所以满人入关以后对明帝陵也大加报复。屡次摧残之下,堪称中国建筑史奇迹的明代帝陵陵园被破坏殆尽,万历皇帝的定陵破坏尤甚。至清乾隆年间,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又重新修葺了包括定陵在内的一些明代帝陵,只是规模有所缩减。

此后又历经多年风雨侵蚀,至新中国建立后,定陵陵园已经十分荒芜破败。

寻找墓道,一波三折

1955年,一份由著名史学家吴晗发起的请求发掘明代帝陵的报告送达了当时的政务院。得到批示后,1956年春,对定陵的考古发掘工作悄然展开了。发掘工作首先是从寻找墓道开始的。定陵中安葬了万历皇帝与孝端、孝靖两位皇后,且他们并不是同时下葬的,这就存在地宫多次开启的问题,也就是说应该有一条通向地宫内的通道。十三陵中有些皇陵的方城明楼背后可见到被封死的砖砌门洞,这可能就是通向地宫的通道入口。但是定陵的方城后面却没有砖门痕迹,那么通道的入口在哪里呢?

幸运的是,考古工作者们在宝顶南侧发现了一些砖券的痕迹,可能就是入口。虽然它不是位于陵城的中轴线上,但却准确地朝向正南方向。于是第一条探沟就在这里开挖,果然很快就找到了由砖铺成的隧道地面,还出土了一方小石碑,上面刻着“隧道口”,墓道开口就这样轻易地被找到了。

为了节约时间,减少发掘量,考古队决定不沿隧道发掘,而是向前跳跃一段,直接向下发掘。谁知这个决定却使发掘陷入了困境。第二条探沟开挖一个多月后,已经挖出了一个长20余米、宽6米、深7米多的大沟,可是却不见任何墓葬迹象,就连砖隧道也神秘消失了。各种谣言开始在考古工地及周边的村庄流传开,有人说这是皇帝显灵把自己的地宫藏起来了,也有人说挖了地宫要遭天打雷劈,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要止住流言就要尽快取得工作上的突破,最后大家决定加大探沟宽度试试看。新的方案立竿见影,一尊重要的石碑出现了,上面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这尊指路碑就像是一把能够打开地宫的钥匙,重新点亮了大家心中的希望。

然而疑问并没有完全解开,此地为什么会出现一尊泄漏地宫秘密的石碑呢?

砖隧道又到哪里去了?当发掘按照石碑所指的方向继续进行,发现了新的石质隧道时,才找到了答案。原来,定陵地宫的隧道由二段组成,前段的砖隧道大致呈正南北走向,而后段的石质隧道则变为与陵园的走向相同。两段隧道之间不但存在一个夹角,而且也不是紧密相连的,中间有一定间隙。第二条探沟正好挖在这个间隙上,难怪见不到任何迹象。而在拐点上设置指路碑,则是因为地宫建成后需要多次开启,所以负责此事的官员为自己留下了指路标记。

又是一段漫长而艰苦的发掘,石隧道中的夯土被逐层清理,考古队终于来到了石碑所指的金刚墙前。金刚墙高8.8米,厚l.6米,厚厚的墙基由4层石条铺成,石基上方用56层城砖和灰浆砌成。顶部由黄色琉璃瓦做成坚固的飞檐,的确像一位金刚力士守护着背后神秘的地宫。仔细察看金刚墙,又有新的惊喜,在墙上竟然出现了浅浅的内凹印记,俨然形成门洞的形状。原来这是由于隧道中填土的压力使得金刚墙被略微推向了地宫内,地宫的入口终于找到了。

遭遇“暗器”

只要打开金刚墙,就能进入地宫,但考古队员们心中还隐藏着一丝不安。进入地宫真的如此容易么?地宫中会不会有传说中为防范盗墓贼而设下的暗器?如果说之前历代还不具备在墓中设置长期有效的暗器的技术,那么到了明代,机械与火器的水平都有了很大发展,而且定陵距今不过才400年,会不会真的有暗器?地宫中的情况只有进入了才能最终知晓。

1957年9月19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开启金刚墙的一切准备都已经就绪。两位考古人员爬上高高的梯子,开始从上面撬取墙砖。随着宽大沉重的墙砖被抽出,一股黑褐色的烟气“噗”地一声迎面而来,两人被冲得一阵头晕,眼泪横流,赶忙爬下梯子躲避。还好,这可能只是墓中尸体、器物腐朽产生的瘴气,并没有太大的毒性,只是把在场的人都呛了个“痛哭流涕”。渐渐地,烟雾由黑变白,而后慢慢散尽。考古队员们再次爬上梯子,抽出更多的砖块将开口扩大,随后几位队员跳进了地宫。众人在黑暗的洞中摸索前进,突然,手电光被一面白晃晃的“墙”反射回来,有人大喊一声“有暗箭”,大家立刻趴在地上,但等了很长时间,并没有什么动静,于是大家试探着站起来,仔细察看,原来面前矗立着的是由汉白玉雕制的巨大地宫大门,门上有面目狰狞的兽首门环,每个门扇上还突起9行9纵81枚乳钉,就是这些乳钉,刚才被当作了暗箭。

“钥匙”开门

虚惊之后,大家又为开门犯了愁,巨大的门扇任凭使出多大力气来推都是纹丝不动,怎么办?从门缝中向内观察,原来里面有石条顶住了大门。墓门怎么能从里面顶上,又该怎样进去呢?这时,有位队员想起了文献中关于“自来石”与“拐钉钥匙”的记载。明代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并没有修建帝陵,一些士绅遗老就自发组织起来,将他与皇后的尸体葬入他在位时为妃子修建的陵墓中。

史料记载,在打开地宫大门时就遇到了“自来石”的阻隔,而工匠们使用“拐钉钥匙”打开了大门。定陵中能从内部自动堵住大门的石条无疑就是“自来石”,那“拐钉钥匙”又是什么样的呢?

依照名称,一个折尺形的铁条很快被试制出来,将它伸入门缝,顶在石条上,使劲一推,石条果然被推开了,再推大门,巨大的石门轻巧地应声而开。果然是一把好“钥匙”,此后地宫中每个墓室的大门也都是用这把“钥匙”打开的,考古队员们终于可以走进地宫中一睹真容了!这时,神秘的自来石也露出了真面貌,原来这是一块立在地面的石板,关门时将它靠在门扇上,随着门扇闭合,它也逐渐滑落,直至将门定死,设计之巧妙令人叹服。

开启棺椁取珍宝

地宫由甬道、前殿、中殿、左右两配殿以及后殿构成。前殿地面铺着厚厚的松木板,但不见其他遗物。中殿地面也铺松木板,除了有万历皇帝与两位皇后的石刻神位外,也不见其他遗物。左右两配殿中垒砌着棺床,但是棺床上却空荡荡,并不见曾经摆放棺椁的痕迹。灵柩到哪里去了?

直到打开后殿的大门,一切才豁然开朗,原来两位皇后并没有葬于配殿,而是与万历一起葬在了后殿中宽阔的棺床之上,3具巨大的朱漆棺椁静静地摆放在那里。除此以外,后殿中还摆放着26箱各式随葬品。

最先开启的是两位皇后的棺椁,它们不像成殓死人的棺木,倒像是两座珍宝库。棺椁中塞满了各色珠宝、金银、玉器,还陪葬着大量的织锦与服装。这些纺织品不仅织工精美,且图案丰富多彩,特别是孝靖皇后棺内的许多以孩童为主题的锦绣图案,充满了生活气息与天真的童趣。发掘之前曾有人猜测,也许定陵有防腐措施能够保存下完好的尸体,但是两位皇后都只剩下了骸骨,不复当年的容颜了。不过,她们头上的青丝却都完好保存了下来,留给人们一丝遐想的空间。

万历的棺椁宽、高都为1。8米,长3.9米,金丝楠木制成,上面遍施朱漆。

打开椁板,棺木上铺着一面黄旗,上绣“大行皇帝梓宫”字样。皇帝棺中同样塞满了各色金玉珠宝以及大量珍贵的绣品、服装。特别是成匹出现的大量明代织锦,为研究古代纺织技艺提供了无价的珍贵材料。而在一只小圆盒子中,考古队员们发现了一顶华美精致的金丝翼善冠,由极细的金丝编织而成,重量逾800克,半圆形的帽山之上挺立着两片金丝帽翅,后山嵌二龙戏珠图案,浮雕而成的两条金色行龙足登帽山,昂首眺望金色火龙珠,大有腾云迫日之势。棺中万历皇帝的尸身也已经腐朽不存,仅留存下骸骨。

动荡岁月留遗憾

至此,定陵的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前后共历时2年多,但它的悲惨遭遇却刚刚开始。首先是参加发掘的考古队员们被陆续下放,发掘所得的材料和文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不仅迟迟无法出版定陵的发掘报告,无比宝贵的丝织品也开始腐朽、变黑、变脆,其中许多珍宝就这样带着它们身上无尽的谜团彻底消失了。而后定陵博物馆被接管,不懂文物工作的新领导认为定陵中出土的棺木已经没有用处,就一意孤行地将这3具珍贵的文物当作垃圾扔出了院墙,之后便再也无处可寻。更令人叹息的是,“文革”期间,造反派来到定陵博物馆,以批斗地主头子的名义,将万历皇帝与皇后的3具骨骸全部付之一炬!王者归来却遭此厄运。

随着政治风暴的平息,定陵也终于摆脱了无尽的痛苦,渐渐恢复了平静。今天,定陵博物馆已经整修一新,对全世界的游客开放。历经沧桑的皇陵不仅向世人展现着明朝曾有的辉煌,也讲述着它的坎坷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