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学读本(三)
47933800000041

第41章 圆宝盒断章

作者信息:

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1930年开始写诗,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鱼目集》。卞之琳以其独具一格的创作成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他的代表诗作有《断章》、《古镇的梦》、《鱼化石》、《距离的组织》等。

圆宝盒

卞之琳

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

捞到了一只圆宝盒,

装的是几颗珍珠:

一颗晶莹的水银

掩有全世界的色相,

一颗金黄的灯火

笼罩有一场华宴,

一颗新鲜的雨点

含有你昨夜的叹气……

别上什么钟表店

听你的青春被蚕食,

别上什么古董铺

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

你看我的圆宝盒

跟了我的船顺流

而行了,虽然舱里人

永远在蓝天的怀里,

一九三四年春天我曾写过一首诗,早作废,从未发表,结尾三行,可供参考:

让时间作水吧,睡榻作舟,/仰卧舱中随白云变幻,/不知两岸桃花已远。

虽然你们的握手

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

珍珠——宝石?——星?

一九三五年七月八日

(选自《卞之琳文集》上卷,安徽教育出版社二○○二年版)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九三五年十月

(选自《卞之琳文集》上卷,安徽教育出版社二○○二年版)

编后小语:

卞之琳被称为“智性诗人”,他具有内省式的审美思维方式,善于将冷峻的哲理玄思与隽永的诗歌意境结合,使作品富于含蓄性和不确定性。

《断章》只有短短四句,却以自然单纯而富于象征性的画面传达了深邃幽远的哲理。第一段由“你”、“桥”、“风景”、“看风景的人”和“楼”构成一幅简单勾勒的风景素描,通过看者变成被看者、主体变成客体这一转移,来传达诗人的哲悟玄思:原来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啊。

第二段用虚实结合的图景强化这一哲学观念:看到明月照窗而成为主体的你,又变成了别人梦中的装饰而成为客体。诗人把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的意象——人物、小桥、风景、楼窗、明月和梦精巧地组织在一起,一切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就产生了内在的关联,原来一切也都是“相关”的啊。

再读他的《圆宝盒》。

随着天河里的一只圆宝盒,在全世界的色相里作不断的空间转移,诗人在这种跳跃的“距离的组织”过程中呈现了思维的力量,通过反讽意味的奇特联想,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种纷杂忙碌的现实事件里,常常忘记了“生命自足体的内部也会自我销铄”这一事实:当圆宝盒跟着船只顺流而行,时间的宇宙里,也就多了些许“悲哀的种子”。面对这永恒的宿命,诗人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