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故事
47957600000009

第9章 孔融智对李膺

过去的错误就是将来的智慧和成功。

——英国谚语

孔融,东汉末年鲁郡(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从小就聪明过人,秉性善良。10岁时,他随父亲移居洛阳。

当时,河南尹李膺政绩显赫,名望极高。许多人慕名前来,可是李膺并不随便接待宾客。于是,很多人只得望门兴叹。

搬到洛阳以后,孔融经常听人提起李膺的名字,就决定亲自去登门拜望,亲眼见见这位名噪一时的大人物。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

父亲说:“你有这种想法当然不错,但是,他不会见你这么个小孩子的。”

孔融听了很不服气。有一天趁着父亲不留神,他就悄悄地溜出了家门,朝李膺家走去。到李膺家门口时,守门人果真拦住孔融。孔融一本正经地说:“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请通报。”守门人半信半疑,但听他说得这么认真,又不敢怠慢,只好进去禀告主人。

李膺当时正与几位名士谈话,听说有个通家子弟求见,便说让他进来吧。

当李膺发现进来的小孩子他并不认识时,就把脸沉了下来,问:“你是谁,怎么能谎称是通家子弟呢?”

孔融给李膺施了一个礼,说:“大人息怒,我并不是撒谎。我叫孔融,是孔子的后人;而大人姓李,是老子(李耳)的后人。我的先祖孔子曾经说过:‘我听说老聃博古而达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他就是我的老师。’这就是说,在五六百年以前,我们孔李两家就已经开始礼尚往来了。您的祖先和我的祖先同德比义,互为师友。这样看来,我称自己为您的通家子弟,难道不对吗?”

听完孔融的这一席话后,在座的名士都对他的机敏感到惊奇,为他的辩才而折服。李膺的脸也由阴转晴,笑着说:“孔先生,您请入座。”

李膺虽然接纳了孔融,但是并未把他放在眼里。将近中午,李膺不问其他名士,单单问孔融:“想吃饭吗?”

“想吃。”

李膺就说:“太不懂礼节了,我教你做客的礼节吧。当主人问你想不想吃饭时,你要推让,不要对主人说自己想吃。”

孔融立刻反唇相讥说:“那么,让我教您做主人的礼节吧,客人来的时候,你应该准备饭食,不应该问客人吃不吃。”

李膺叹服了,说:“可惜呀,我快要死了,来不及看到你将来的富贵了。”

孔融煞有介事地说:“您一点儿也不像要死的样子。”

“为什么?”

“曾子说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您刚才说的话却一点儿也不善呀!”

李膺被说得哭笑不得,极其尴尬。在座的几位名士也都大笑起来。

智慧语丝

孔融年纪不大,思维灵活,知识又很丰富,并且能够运用自如。他能抓住李膺的漏洞,进行辩论,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会用知识就等于没有知识。所以,我们不但要有博古通今的知识,而且要会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