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自学学习的方法
47975400000006

第6章 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理论指导(5)

在讲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时,则提出“既然上册教材中讲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无关,那么,为何在这里又说提高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也会水涨船高。这和教材上册中的提法是否矛盾?为什么?”通过上述设疑,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带着问题重新阅读思考教材。

又如,“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等几个概念的表述极为接近,学生在掌握时容易混淆。但如果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数学中的“韦恩图”,就可以形象地、清晰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从属、兼容关系,学生对各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联系与区别就能正确地把握。

因此,课堂教学中自学不可以没有,但也不能过度,更不能无指导,无提示,无具体要求,由学生一看到底。

①复习阅读。是在教师授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教师帮助学生从教材的知识结构着手,强调概念、原理、课题及课节之间的横向联系,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阅读,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比如,复习高一第二课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时,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我要求学生以“生产力状况所有制分配制”为线索,透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层次关系。

在复习高二思想政治《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一课时,引导学生把该课的内容提炼成“两点一法和区别”。“两点”是指两个基本观点,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法和区别”是指一个根本方法,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个区别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这样概括的内容不但简单,而且便于记忆。

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课文的第一节总的讲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以及物质的概念,第二节着重讲述什么是意识以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三节着重讲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方法论上的要求,即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第四节总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根本对立,而划分的依据就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这样,揭示出各节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把握课本知识的框架,逐步学会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②课外阅读。通常是在参加课外实践的活动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阅读课外参考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每年、每一时期都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再加上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大大增强和认识易走极端,思想上存在着诸多的困惑。

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消除学生思想困惑,比如:先后组织了学生感兴趣的“市场经济与雷锋精神”、“如何看待腐败现象”和“人的本性是不是自私的”等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

学生为了在讨论中展示自己,在课外积极进行准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时政专题讲评,引导学生用重点、难点和疑点知识去分析社会热点和学生思想认识中的热点问题,撰写政治小论文。

同时,还可以结合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体会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总之,课外阅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检查评价反馈

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无法落实,而有检查无评价反馈则无法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上新课时,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提问学生,了解自学情况。

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讨论,再由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合理成分,指出不足,予以鼓励。对学生写得较好的小论文,在年级各班予以介绍,获奖论文予以表彰。以上做法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学的价值,从而增强自学的信心。

提高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是培养自学习惯。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学习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有意培养学生以下几种习惯。

(1)养成课前预习的自学习惯

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大概的了解,既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又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2)养成爱思考和质疑的自学习惯

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读一读,顿一顿,学一学,页页顿,节节顿,课课顿,天天顿,每学必有顿,善于发现疑点,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成为“爱思考、会提炼、能总结、多条理”的人。

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3)养成学生博览群书的习惯

中学生单从课本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与政治学科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比如,《半月谈》、《时事》、《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通过摘录、剪贴等形式做好读书笔记。

由于各人的笔记是有差别的,为使同学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组织同学间互相交流笔记的活动。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以问导其思,以身导其行”,多鼓励,多帮助,只有这样,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深刻领会学习过程,对知识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应用。

11.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情况,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常与课文内容,观点,术语相脱节;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经常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

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认真分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安排学生阅读自学,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形成良好的阅读自学习惯

(1)大力宣传倡导自学

向学生讲解阅读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自学经验,强调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自学产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出时间安排自学环节,让他们有自学的愿望。

(2)选择适当的阅读自学方法

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

(3)进行阅读自学成果总结

在学生阅读自学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座肯定学生的自学成绩,总结经验,扩大自学影响,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自学的确使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自学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自学的良好习惯。

掌握阅读自学的良好方法

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地理课的自学是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地理课本知识,做自学笔记,回答一些问题等途径实现的。根据地理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情况,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地理科的阅读自学有以下几种方法。

(1)“语意式”阅读法

“语意式”阅读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

使用这种方法自学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

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要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式”阅读法让学生自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避免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2)“提纲式”阅读法

“提纲式”阅读法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看书自学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如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时,就可列出自学提纲。

(3)“习题式”阅读法

所谓“习题式”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

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选编习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

总之,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学生在认识到阅读自学的价值后,也会自觉拿起阅读自学这个武器,去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从面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12.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自学能力,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

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

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养成自学习惯,首先要激发他们的自学热情。为了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对学生讲道理,明确学习目的,只有有了自学能力,才能凭借已有的知识向纵深开拓,将来才能有所创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生物学已经渗透在许多领域中: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医药、能源及人口控制、优生等。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更有重要的意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学好这门科学,提高自身素质,对国家才能做出更大贡献。

指导学生会阅读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对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有着重要作用。过去,不少学生习惯“满堂灌”的教学,只能消化教师“嚼碎”了的知识,口、耳、眼以及思维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不会读书,也不习惯读书;不会发现问题,也不善于解决问题,大大影响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影响生物教学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各章节的特点出发,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学有所得。

如指导学生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亲子鉴定的依据是什么?有位哲人说过在世界上找不出同样的两片树叶。这是为什么呢?一般同学们会回答,这是DNA分子决定的。

那么,DNA分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神通呢?由于进行阅读前的启发,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想知道DNA到底是什么,怎样的结构,又怎样在遗传变异中起作用。又如,在学习“光合作用”一节时,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有机物,绿色的青蛙为什么不能?那么叶子是怎样施展它那惊人技艺的呢?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也就给学生自学实践、独立思考创造了机会,增添了阅读热情。

(2)设计思考性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读书,领会课文精神,先编写自学提纲,提出思考性问题,比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节中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然后再让学生自拟学习提纲,归纳整理学习笔记,即对知识内涵及重点、难点找出答案和写出结论。凡是学生懂的,不讲或少讲,尽可能留有余地,做到手脑并用,让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提高自学能力。这样既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又使学生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自己去更新充实知识体系。

组织好课堂讨论

组织好课堂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讨论课的内容一般选择教材的重点、易混淆的概念和学生的共性问题。课前要作充分准备,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看书习惯和查阅资料的能力。讨论时要各抒己见,相互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