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自学学习的方法
47975400000009

第9章 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理论指导(8)

以书面语言为主的学校语文学习,同样离不开言语实践。由约翰·巴博编着的《英语教科书》编者《导言》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一本要求活动的书。”编者还写道:“在你读这本书时,你需要与其他人合作:朋友、父母亲、家庭成员等等。因为使用英语绝非一个人孤立的工作,即自己对自己说话、听话不是很滑稽吗?编者就是这样用平易、亲切的话语,告诉孩子言语的交往性功能的。”

书面语言的“学得”,说白了就是通过以读写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再经过内化转换,生成创造自己的精神和言语的过程。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言语功能只有在交际中才能实现。语言必须也只能在使用语言的交际合作的过程中学习。不论是“习得”还是“学得”,儿童都是通过运用语文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语文运用能力的。现代儿童语言教育将儿童看作语言的使用者,认为儿童是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语言来学习语言的。

自主式的语文学习,强调对文本信息处理加工能力的培养。教师指导学生对语文案例进行加工处理的行为,也就是把语文案例作为原材料,按照语文学习的要求,让学生予以调整、制作、加工,再创造的过程。这是改变了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语文案例的状况。

语文学习引入加工行为,是让学生站着面对课文案例:圈注、分类、截取、重构等,取“我”所需、为“我”所用。这样就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即由遵从走向驾驭,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小心识记走向大胆建构。

(3)学习过程的自控性

“自控”是人的天性,人从事实践活动,不是为了服从现实,而是为了把现实“同化”于自己,即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把握和控制外部现实的要求。戴森和加尼斯说过,“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帮助儿童在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时,体验到‘控制感’,能通过运用语言来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也就是说,使儿童成为一个具有交流能力的社区成员,或更广义的说,社会成员。”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由教师全盘操纵,教师一相情愿的“他控”行为实在太多。语文教学过程应由教师主宰的“他控”为主,向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控”为主转变,应提倡由“计划经济”、“卖方市场”,向“市场经济”、“买方市场”转化;由“配给制”和“填鸭式”的被动接受,向“自助餐”、“超市式”的主动获取转化。

逐步还学生以学习活动的主动权、选择权与自控权。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建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

要想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主体自控”,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角地位,必须交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知识的传授是有限的,而有了方法,对知识的获取就是无限的。

要根据学习过程的特点,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进行“元认知”和“元学习”能力的指导与培养,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己的认知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方式、特点及效果进行知觉、体验、调节、监控和把握。

要尽快帮助学生掌握一套学习语文的基本“操作流程”,使他们在学习活动的每一步,既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又懂得该怎样去干。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常规老套”,比如语文课文的初读,如何正确阅读、理解词句、把握主要内容等,应尽快化为学生的能力和习惯,放手让学生去自觉运用。

课堂上的大块时间和空间将由学生自己主宰,教师不再既当导演又当主演,可腾出手来,居高临下地进行“宏观调控”,专心关注那些“特殊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那些疑难问题。这样,长期困扰我们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格局就会被彻底打破。

最后必须说明一点:学生的“自为”、“自控”是相对的,课堂教学是有指导的学习行为,绝不能因为提倡“自主性学习”,就放松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那种“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的说法是欠妥的。

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该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在内的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依据认知心理学观点提出的,他认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尽可能牢固掌握科学内容,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使其日后能独立地向前迈进,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

(3)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该理论是美国的罗杰斯以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提出的。他认为,当代世界是一个加速变化、充满矛盾和危机四伏的世界。“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教学目标是培养独立人格,具有创造能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人。

(4)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它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组成,元认知知识是学习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关键。

元认知体验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强化学生对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使学生从意识到行为都主体化,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主体主动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灵活地选择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的意义

(1)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按照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学会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培养目标。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知识更新和知识激增速度也随之加快,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终身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乐于不断获取新知识和主动探索,善于搜取、辨别和加工各种可得信息,能根据自己的个性设计近期的发展方向和计划,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现代社会的“顶尖级”素质。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强化自主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心理学家奥托说:“我们所有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而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是使学生学会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

(2)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教育观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都将在信息化社会里寻求生存和发展,如果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里,没有能够培养起对知识的渴求,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没有形成一种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将很难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补偿。

因此,学校教育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这些知识的浓厚的兴趣和进一步吸取新知识的持续发展的愿望,并习得一些思维方法和形成一些思维习惯。

(3)自主学习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高考制度的改革,“3+X”“3+综合”,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教学基础上的新的“综合”考试,改变过去以学科知识立意命题,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重知识轻能力,死记硬背,与实践脱离等弊病,综合考试以能力立意命题,增加综合性和应用性。

这样,它有利于学生从整体的观点来分析各种现象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把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它对学生的要求是知识信息的占有量和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运用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而这一点不是传统的教学所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