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47975600000006

第6章 学生提高理科能力理论指导(5)

(4)举一反三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也应如此,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对于某一类问题,只需抓住典型范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以揭示规律,形成思路,而同类教材的其他内容,则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发散思维,触类旁通。

(5)蓄势推导法

为得出某个问题的结论,教师循循善诱,抽丝剥茧,把思考不断引向深入,把矛盾逐步加以披露。就在学生心理矛盾交错,欲解难解之际,教师高屋建瓴,进行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揭示问题的本质,以导出“真相”,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达到知识的彼岸,即所谓“水到渠成”。

(6)故意停顿法

在处理新课或疑难问题,或讲述某一内容时,为避免平铺直叙,教师讲到一定程度戛然而止,故意给学生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默默地思考,在静思中孕育贯通的种子。同时让那些开思想小差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悬崖勒马,跟上课堂思路。

(7)存疑激思法

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索;或者当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某种设想后,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这样行吗?”然后留一定时间,启发学生再思考。

(8)余地生辉法

一堂课里,切忌“两头无剩”的满堂灌。要在知识衔接处,或提出问题之初,或结论之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或细细咀嚼,或反复品味,或变式练习,或广泛演绎,或判断得出答案,或提出新的问题。

总之,给学生留有思维驰骋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开出绚丽的智慧之花。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也就给了学生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

在有限的知识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无限度地升华,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确实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的教学艺术。

树立信心,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经常教育学生要有顽强的学习意志,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有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鼓起勇气,面对现实,相信经过努力,才能获得中学初始阶段化学学习的成功,逐步将自己的思考水平调节到适度,保持探索的好奇心,进而取得成功。鼓励学生勤学好问,多思善疑。

在辅导学生时,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困难生,即使是荒唐幼稚的问题,也要灵活回答。帮助找出错误的原因,千万不能训斥、挖苦,而要多多给予鼓励,有时还要变学生问老师问题为老师主动询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对学生能够回答出的问题,进一步问为什么?检验其知识的连贯性及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掌握知识的快乐;期末考试前的复习,由学生出一份期末考试卷测验老师,比老师给学生上两堂复习课的效果好,这样变换角色,教师可以“不会做”要学生给出参考答案,要学生给老师讲解试卷。这样学生既有新鲜感,复习较为主动,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巩固了学习兴趣。

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加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适当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挂图、表格,尽可能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完硬水及其软化的方法之后,提问学生热水瓶胆内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应怎样清洗?学生讨论热烈,最后发给每个学生10ml醋酸拿回家清洗有水垢的热水瓶,第二天回校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所看到的现象,及化学原理,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家庭小实验,把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由于青少年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

例如,我在做镁条燃烧这个演示实验前,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镁条的形状、颜色等性质,点燃时要注意看发出耀眼的强光(不要正视,防止伤害眼睛),放热等,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镁)等等。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

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点燃、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火焰的外焰加热等等。经过上面的培训,我就立刻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

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

这些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2)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兴趣持久,必须做深入的研究,采用适合的方法,让学生的兴奋点长时间保持。例如:好表现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突出的心理特点之一。

因此,我尽量通过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积极为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学生可参与课堂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只做观众。这样一来,不单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又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例如,在讲述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氢气、一氧化碳五瓶气体的鉴别时,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我事先已准备了几套气体,因此我挑了几个学生(当中包括错误的),让他们都到讲台上实际操作,并对其中做对的和操作正确的加以表扬。

明朝的教育家王阳明曾这样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给与学生成就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对保持其学习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3)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深化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演示实验保证成功,才可以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

要保证演示实验成功,除了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外,对某些实验,还可以加以改进,以提高成功率,加强实验效果。要做到这个,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下苦功。在学习分组实验中,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动手能力的不同,因此往往不能每个人每次都成功。

对此,改进的方法是:把实验时间弹性化,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预定的目标内获得成功。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好的学生向高、精的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让一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乐意学习、发奋向上。

(4)因材施教,情感投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因人而异,强化教学过程,困难生往往课堂四十五分钟没有抓紧。教师的情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在学习中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因此教师必须时时注意将教育的对象放在首位,以满腔热情去感动学生,把对学生的热爱的情感,期待的信念,积极的评价,准确地传递给他们,以提高学生自尊、自强、自重的意识,并将此逐步转化为驱使他们的克服化学学习困难,不断进步的动力。

9.高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

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预习

它是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专心上课

它是学习数学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

它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

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

它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

它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10.高中物理学习的特点

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内容更多,难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灵活性更强。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高一进校后,力、物体的运动,暂时还没有什么问题,觉得高中物理不过如此。学到牛顿运动定律问题就开始来了,后面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机械能问题越来越大。

如果不及时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物理将越来越差劲了,一提及物理就感到头痛,越来越讨厌物理,渐渐就与物理绝缘了。这就使一些初中物理学得很不错的同学,到高中后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中物理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要改变观念

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并且内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过大量的练习,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提高了熟练程度,可使物理成绩有大幅度提高。

但是,分数高并不等于物理学得好、会学物理。如果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很难学好高中物理的。所以,首先应该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学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学得好。所以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要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

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