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47975700000002

第2章 学生提高文科能力理论指导(1)

1.文科学习的基本特征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到综合文科学习与传统分科学习有本质的区别,它具有自主性、主题性、过程性、应用性、体验性、团队性、反思性与总结性等一些基本特征。

自主性

传统的分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教师单向向学生灌输知识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种对教师的要求,生动形象地说明教师的工作就是从自己的“桶”里往学生的“杯子”里倒水,学生的学习就是用“杯子”接受教师倒出来的“水”。

综合文科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学生的发展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与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中能动地生成、构建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选择主题、制订计划、收集材料、整理分析材料、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形成成果、自主评价等。学习的自主性是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的最基本要素。

主题性

严格按照学科划分,系统学习学科知识是传统分科学习的基本特征。这种学习方式适应了近代以来知识分门别类的进程不断加快,职业领域的分化越来越细的需要,为国家培养专门性人才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学科划分过细、过窄,造成相当数量的学生因分科过早、过细而导致发展的片面性。

主题学习是由综合文科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决定的。它不是将繁杂的学科知识简单地摆在学生面前,更不是零散地灌输各学科相互割裂的细碎的知识,而是通过主题形式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我们在设计综合文科内容体系时就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为主线,在三个关系中确定若干个主题开展学习与研究。在学习与研究中整合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走出过窄的学科限制,进入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通才之列。这种知识的整合是信息时代不同知识走向综合、不同类型职业相互交流、培养综合人才的客观要求。

过程性

重视学习结果是传统分科学习的重要特征。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理解、记忆!有时是没有理解的记忆教师传授的知识,然后通过不断地重复和大量练习,使自己最好能“一字不差”地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再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考试成为评价学习结果的唯一方式,分数成为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依据,至于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过程、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学习结果是无关紧要的。

综合文科的学习不仅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提高思维水平,注重掌握调查、观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及情感体验等。在综合课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习知识,但它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信息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应用性

对知识本身的关注,对现成结论的认知记忆、理解,是传统分科学习的特点。这种学习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规则的学习以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上。而在传统分科学习中所谓的“应用”,则主要是指重复性练习,还未能实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文科的学习重点在于问题解决,在于知识技能的应用,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关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学会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是质与量的统一。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也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形成的根本途径。

体验性

注重间接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间接经验是传统分科教学的特征。直接经验被看作是间接经验的附属品,是帮助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手段和工具。在传统分科学习中还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忽视感性认识。

综合文科的学习不仅重视间接经验,而且重视直接经验;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可以说不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重视让学生了解获得结果和结论的过程,甚至让学生亲自进行知识的探索活动,是综合文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对直接经验、感性认识的重视,还是对探索过程的强调,都是为了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另外,综合文科重视在学习、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在学习、探究中建立信心、锤炼毅志,形成克服困难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的豪气,激发探索、创新的欲望等,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

团队性

由于传统分科学习注重间接知识、现成结论的理解和把握,是一种简单、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不重视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因此,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难以实现。

综合文科的学习主张全体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在这里,每一个学习者都可能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由于综合文科的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是应用性学习,在面对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时,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因此,综合文科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共同制定计划方案、共同调查研究、共同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形成共同成果中提高学习水平和研究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情感,明确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作用,提高协调自身与团队关系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反思性、总结性

由于综合文科学习面对的是具有应用性、研究性、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地调整学习心态,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水平,建立新的观念等,以实现提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

综合文科的学习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因而形成了学习信息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成果网络化等特点。

从以上分析看,综合文科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中的现实问题,学会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2.文科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学的文、理科:文科主要是社会科学,包括语文、英语、政史地,理科主要是自然科学,包括数、理、化、生物。中学阶段,文科的学习主要是记忆、理解和应用,再要求高一点,就是要创新,形成的看法,观点,生成新知识的过程。

我们对高三文科生的学习方法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尚未能很好地“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

对学科知识缺乏认识

对文科各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知识体系缺乏认识。认为学文科就是一个字:“背”,背书、背题。不少学生因为基础差而选报文科。

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

如过份地依赖对教材的阅读而很少采用做笔记、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学习方式;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变成了阅读就是背书。上课时大部分学生仅满足于听懂,记一记笔记留课后复习,还有些学生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有效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不多或占用的时间不长。还有些学生听课时看起来很认真,但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毫无疑问,文科各学科主体知识系统的基础还是必须识记的,这是学好文科的基础,也是顺利应试的前提。有研究表明,课后马上测试,一般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课内容的50%,48小时后只能记住其中的25%,隔两周后再回忆,记住的大约只有8.4%了。可见,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调查表明,无论是识记的内容还是识记的方法,很多学生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这既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也不利于备考。

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割裂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理论与实际脱离

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学而必习,习又必行”。不少学生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好文科的六个基本环节

每个学生都想走上学习的成功之路,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人说,学习只要刻苦用功,就一定会取得成功,这话在人才济济的今天,显得特别的苍白。要想走上成功路,除了刻苦的学习态度外,还要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和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更重要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得法,事半功倍,不但能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能成为一个人的宝贵财富而让人终身受益。

学会阅读

阅读是“学习之母”。它既是学习的开端,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研究表明,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那么,应该怎样阅读文科教材?

(1)把握知识结构

要经常看看目录及其教材内各章节下的子目,把握知识结构。

目录及其子目录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能体现各章节、各子目之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因而是学习的导游图,经常加以浏览,就能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然于胸。

(2)阅读时寻找“灵魂”

社会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因此,要多想想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放进教材?他想借此说明什么问题?又是通过什么材料来说明问题的?重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养成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学习目标

确定并用各种标记划出学习目标,以便于日后复习时一目了然,更可以明确基本的知识点。要善于把一个个学习目标和标题变成问题对自己提问。

(4)学会做阅读笔记

一方面把阅读后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理解的体系;另一方面把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以及理解不太透的问题摘录下来。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高效地学习新课的基础,但不少文科生对教材的预习向来是忽视的,其后果是听课时心中无数甚至于是不得要领,只得忙于生吞活剥教师讲授的东西。不进行课前预习,除了认识上的原因,时间过于紧张也是客观原因。要想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并保持较高的效率就不能不重视课预习。那么,怎样预习?

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

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

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专心听课

听课,是指倾听,是指在听的过程中用脑吸收词或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理解事实和概念,并尽量将它转化为记忆。要听好课,应当做好下列几件事: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听好课的关键;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标志,只有开动脑筋,才能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进一步形成笃志好学、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

抓住特点,因科制宜。每一门学科,都有适应这门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法,也就有相应的听课方法;选择重点,记好笔记。听课中记笔记是很重要的。应该学着记笔记,提高记笔记的能力。如:记听课的重点;记难于理解的;记课本上没有的。

抓住机会,当堂记忆。知识的掌握若没有记忆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在听课过程中,应该抓住机会默诵强记;认真做好课堂练习。